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周易上經乾傳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綂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始降氣者也。始而通,終而濟,保其正也,故綂萬物而無外。夫天者,位也、質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後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後綂其質,故能雲行雨施、生類繼續。大明終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隱見而得其變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聖人之當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終正也。故能首出庶物萬國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運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陽在下也。

    陽氣始生,潛而未形,雖德龍德,與衆無以異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陽氣生物始見於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時也,惟大人學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見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象曰:反復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體天下之變,屈舒用舍唯時進退者也。故當知終之地、守知至之機,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雖在上位反而復守其卑。健於德、敬於人、勤於事上,終日而不懈夕。猶惕然此其道也。雖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象曰:進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於下也,可無懼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進而謙讓恤患,以勤百姓將務時,以進其道也。而猶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淵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大人造也。

    陽升而萬物相見也,以聖人之大德而爲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見其狀,則智惘辨其處,萬物咸仰其宜,利見大人而賴其治也。

    上九,亢龍有悔。象曰:盈不可久也。

    陽極則消之,盈則虧之,終則始之也。亢而不知,雖尊極天下威大四海,未離於悔也。故聖人與時而消息,則堯授舜、舜授禹,不極於亢,而善其終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陽者,剛德之物也。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陽肆而不已,則暴時而後動,則治。夫首者事之,倡也。故聖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誅亂去惡者也,應之而正,非其倡也。則天下皆覩聖人之用九之無首也。此天之無私矣,天下之歸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善於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於物而義歸之,守其正則無敗事矣。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确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悶也,吉凶與人同患憂則違之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龍德而成行也。非其位而居君德,謹信以為常,得於正也。存誠以防邪,立於中也。善世而不伐,守其謙也。

    德博可施,萬物雖利見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位雖高而猶可進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幾也。上體者,位之大也、難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則乃免於悔也,故可與論其幾矣。事之難,在乎終也,而能終於下,是素知終而能終也,非義以利人則不能矣。故可與存其義也,進德而不盈也,豈上位而驕乎。安位以自守也,豈下位而憂乎。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上下無常,非求越其羣也,所以自進其德,民歸之。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類之同、氣之合,無情而相從也。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濁者,本乎地下之事也。聖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親而從其類,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民歸者,位也,亢窮也,何有於民哉!賢人何輔哉!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見龍有君德矣;時舍而不用也;或躍以進其道、行其德而自試飛龍,治在一人也。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日中星鳥,春分象也。乾道乃革,革於隂也。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時者,天之節也。乾者,中之動也。時有節,動有中,亢則俱極矣。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觀其則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謂之乾。乾始通於物,物得而生也。物利而成,雖利之而純精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故聖人經營其始終而不失其正焉,情興於性,大通無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夫乾,剛健中正,為主純精不雜之至也。故始終六位,隨時發散,能旁通庶物之情。變化乘時,雲行雨施而無不及,德之大者也。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見之行,則民之所利見矣。故能體化合變而治於無形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則於事不盡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剛者,物之健也,人之難御也,履重剛動而失之咎也,時無止也,人道無息也,故乾乾。因其時,得其上下,乃無咎也。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地道以上爲用,承天以布生也。天道以下為用,資始而流形於下也。三履於地,守得其處,人道之安,據衆之所也。四升上矣,乘重剛矣。上近於天,革於衆庶者也。位逼於尊,德崇於人,而猶自疑而不果,在淵而守下,故得無咎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大人之道、无私之德,而不偏也。而況於中人乎?故能觀象立器、征讓與時而無差者也。人者神之主也,得於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亢者直,進而不知退,極窮而悔也。

    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進退存亡時之然,於我何有焉。因内外之分明,則保其終而無悔,聖人之道也。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坤,順也,承於乾而成乾之化也。臣禀命於君,而致君之治也。有大通始生之德焉,萬物由之得焉。萬物由之而形也,無有逺邇而奉順之勤。不敢怠柔,不失正牝,馬之貞也。臣道也,待君而後成也。君子攸行,初離乎族,迷而失道,後保其所,乃其常也。西南同類,安無成也。東北喪朋,出而得正,終有慶也。地承天而體方,臣奉君而為正,逺無不至,多無不能,無疆之德。故君子定其分,行其事,則叶。夫無疆之永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無不載,勢順而上,承於天。君子修博其德,而當承上之事也。

    初六,履霜堅氷至。象曰:履霜堅氷,隂始凝也。馴至其道,至堅氷也。

    隂始凝以極於積柔而為堅,罪始於小欺以至於累惡而為賊。故為上者不可以不辨,為下者不可以不愼。不早辨也,馴而順之以至於大也,則無及已。夫隂陽往來等也。乾始於潛日之南至而生也,隂生於日之鶉首至履霜,而五隂成而為氷。何也?陽天下之大也,隂輔成其内,而其體一也,萬物化也。陽胎於坎而老於乾,則凝為霜,積而成氷,此隂自成形,而為賊害之始也。非生之始也。雖隂盛也而陽潛焉,終得其正也,故賊臣者世皆有之有,隨而滅之,此其象也。故聖人作為戒云。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靜然而待其天氣,直也。物得宜而遂生,方也。無不載焉,大也。地道之上,居體之中,盡地之理,無私而生成也。承命而化之,動無不中,何習之有乎,故無不利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體順也,為下之長,守臣之分也。内含其明而不敢遂,故可因時而發,不失其正。王或有命,則從之也。不果首成,代終而以知之,光大能全其道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象曰:括囊无咎,愼不害也。

    純隂之升,無陽以明之,則隂不能獨化也。下體地也。上又非陽,無天無君之象也。天地不交之道也。賢人何由明乎敬愼而懷其道,包括而不敢發,可以無咎譽也。戒其位於上行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文也。裳,下之飾也。柔以文治,中而能通,貴而體正,不敢違背,致君之化也。為臣以之盡道矣。故大吉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隂之極而陽戰之,曰龍戰也。戰則兩傷矣。隂道極,極斯窮,窮則傷,將復壯,因萬物而見焉,故曰于野。則柔脆者枯死,而堅强者内生也。

    用六,利永貞。象曰:利用永貞,以大終也。

    柔戒於邪,長正乃利也。故君子之用六也,順上而保其正,合其剛大而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順也,靜而含光,能畜治萬物而不敢先也。順於上而時動成,其終而不怠。堅剛而得於久,至柔以為剛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

    君子之辯於初也,既形於履霜則堅氷至,順而致之,然也。其辯,於君子小人蓋愼乎此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敬而不謟,直内也。非義而不合,方外也。敬義不孤,德之大也。可執一而當之,事至而決之,何習而後爲乎。是以,不疑其所行也。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含而守下,代其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地本下矣,而上無天純隂之用,閉之道也。君子謹而晦之,免於害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文在於中者,能通天下之理也。得其樞矣,於何而不利焉。是以為,臣體柔能正大位,揚君之大化也。則美在其中而四肢暢矣。正德於時而天下形矣,舉事而可乆也,天下則之以之為業,美之至也。

    隂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类也,故稱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黄。

    隂,純隂者也。雖盛衰之無盡窮也,故爲治之主焉,為君道焉。在於四時而消息則迭興,而未始相離也。陽極則隂生,其中隂極則陽復其中,至於交會,則有進退之事。陽勝隂,理固然也。隂勝陽,悖之道也,故稱隂老而乾戰焉。堅氷之至也,隂之盛,陽憚而疑,故戰也。勿以隂盛而謂之無陽乎,陽潛而運,乃在中也。慮其將來,疑於無陽也,故稱龍焉。外由隂也,故类稱血焉。戰而兩傷,故云玄黄之雜色也。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象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剛生於柔,動在險中,屯也。天地之道,交而生物。君民之道,交而生事。物者得治後生也,事者經之而後遂也。難而營之,動於險中而獲於大通以正也。非智者不能善其道也。陽震,春四時之首也。雷雨動而滿盈,造物之始也。猶除草而為居也。始於冥昧未見也。險在於前矣,何所往哉。安而立已,勤而力民,協其力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雲,畜雨者也。雷,下震之,將降而滿盈也。君子務時經綸而可大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剛居屯初,造化經始之時也。險在前,民思其安也。君子知其時而不決進,故磐桓。於下,居所用正,正則民安歸下,則衆所服,故動於下,建侯封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隂者,依陽而成也。況當此,屯時欲進,應五。雖至於乘馬班如,裝飾器備而不可往者,乘初之?也。極數之變以待會終,得其依者,守中執志之正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逺於陽,欲依於五,五與二也。將來得乎是無謀度器備以從禽也,故獲於林中。君子知幾不如捨之,往則吝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時之屯,隂求陽之深也。之其應者,皆乘馬備飾而待於行,兩意求之而遂往,明得其情,吉無不利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屯動於險中,非常之時也。有非常之才而後可以濟之矣。五守中,而獨應,無膏澤以及天下也。小以自守可也,將以大正,凶之道也。施豈光乎。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難而後者也,以柔居極,屯道窮也。乘馬班如,將何行乎,故泣血漣如,凶可知也,不能久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