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众战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①,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②

    晋太元③时,秦苻坚④进屯寿阳⑤,列阵淝水⑥,与晋将谢元⑦相拒。元使谓苻坚⑧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⑨,而我以铁骑数十万⑩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元与谢琰⑾、桓伊⑿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石军⒀拒张蚝⒁,小退。元、琰仍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⒂

    【注释】

    ①闻鼓则进:王本及汪本皆作“闻鼓则战”。

    ②用众进止: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

    ③晋太元:马本及诸本皆脱“太”,今据史补。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秦音淝水之战,即发生在太元八年(公元383年)。

    ④苻坚: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皇帝。氏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在淝水作战失败后,为羌族首领姚苌所擒杀。

    ⑤寿阳:今安徽寿县。

    ⑥淝水:在今安徽合肥境内。

    ⑦谢元:史载本作“谢玄”,因《百战奇法》原作者避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名讳(“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玄”为“元”。谢玄,东晋名将,宰相谢安之侄。曾受命组织北府兵以御前秦。淝水战后,他率军收复了徐、兖、青、豫等州大片土地。

    ⑧苻坚:马本及诸本皆误作“苻融”,今据史载校改。

    ⑨但却军,令得过:马本及诸本皆作“但却,无令得过”,显与原意相悖,故据史校改。

    ⑩数十万: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数万”,今据史校改。

    ⑾谢琰:东晋宰相谢安之子,淝水之战时任辅国将军。

    ⑿桓伊:东晋谯国鑟e县(今安徽宿县西)人,字叔夏。初任淮南太守,后迁豫州刺史。淝水之战后,因功升任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都督。

    ⒀石军:即谢安之弟谢石所率之军。

    ⒁张蚝:马本及诸本皆误作“张耗”,今据史校改。

    ⒂本篇史例出自《晋书·谢玄传》。

    12.寡战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法曰:“用少者务隘。”①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②渡河③,逼华州④,刺史王罴⑤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⑥西。西魏遣将宇文泰⑦拒之。泰至渭南,集诸州兵,未会⑧。诸将以众寡不敌,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泰曰:“欢若至咸阳⑨,人皆转搔扰。今其新至,可击之。”即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十月壬辰⑩,至沙苑⑾,距齐军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⑿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⒀。此东十里,有渭曲⒁,可〔先〕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⒂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⒃,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⒄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犬破之。”⒅

    【注释】

    ①用少者务隘:语出《吴子·应变第五》。

    ②高欢:一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为鲜卑化的汉人。初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后叛降尔朱荣。荣死后,他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势力,拥立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他迫孝武帝西奔长安,别立元善见(孝文帝曾孙)为帝(孝静帝),迁都邺城,是为东魏。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执魏政十六年,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追尊欢为神武帝。

    ③河:古代黄河的专称。南北朝以前,称“河”或“河水”,隋唐以后称“黄河”。

    ④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

    ⑤王罴:马本及诸本皆误作“王霸”,今据史校改。

    ⑥许原:故址在今陕西大荔西北五十里。

    ⑦宇文泰:一名黑獭,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曾参加鲜于修礼起义军,继归葛荣,后降尔朱荣。北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奔长安,他拥帝与高欢相对抗,为大丞相,执掌西魏朝政。死后,其子宇文觉代魏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追尊泰为文帝。

    ⑧未会: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来会”,今据史校改。

    ⑨咸阳:治所在今陕西泾阳。

    ⑩十月壬辰:即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的十月初一。

    ⑾沙苑: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南。

    ⑿李弼:北周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北魏永安初,从尔朱天光西讨,以功拜征虏将军,后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西魏文帝时,他归附文帝,官至太师,封赵国公。

    ⒀不可平地置阵:马本及诸本皆误作“不可争也,宜置阵”,今据史校改。

    ⒁渭曲:即渭水之一弯曲处。

    ⒂赵贵:北魏孝明帝时,任镇北将平。西魏时,被宇文泰任为大都督。北周闵帝时,封楚国公。

    ⒃日晡:即午后申时,亦即十五至十七时。

    ⒄于谨:北周洛阳(今属河南)人,字思敬,小名巨弥。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他向宇文泰献都关中之策,为泰赏识,被任为大丞相府长史。大统元年(公元535年),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后,晋封燕国公。

    ⒅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周太祖本纪》。

    13.爱战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②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③,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⑤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⑥,与诸侯⑦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⑧。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

    ②战国: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春秋”,今据史校改。

    ③赢粮:赢,通“盈”;赢粮,谓装满粮食。

    ④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⑤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⑥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地区。

    ⑦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疆之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形成各自为政的许多诸侯国。

    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4.威战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①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②,而燕侵河上③,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④,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⑤,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⑥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⑦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⑧,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⑨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⑩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⑾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⑿、马之左骖⒀,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⒁、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⒂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⒃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⒄

    【注释】

    ①威克厥爱允济:语出《尚书·胤政篇》。

    ②鄄(juàn):史载原作“甄”,《百战奇法》原作者援引时因避讳宋仁宗嫌名(“祯”)而改“甄”为“鄄”。鄄,今山东鄄城北。

    ③河上:指黄河南岸之沧、德二州北界。

    ④田穰苴:春秋齐国人,本姓田,为大司马,故又称司马穰苴,善于治军,深通兵法。

    ⑤庶孽:即庶子,旧时指妾所生之子。

    ⑥庄贾:春秋齐国大夫,景公之宠臣。

    ⑦立表下漏:谓立标竿以测日影,设漏壶以记时间。表,古代测日影时所立的标竿;漏,古代记时用的漏壶。

    ⑧不佞:犹言“不才”,自谦之词。

    ⑨援桴鼓:谓拿起鼓槌敲鼓。桴(eū),鼓槌。

    ⑩军正:军中执法之官。

    ⑾持节:古代使者所拿作为凭证之物,节,符节。

    ⑿左驸:即车之左面的夹车木。驸,通“辅”,夹车木。

    ⒀左骖:即左面驾车的马。骖(cān),一车驾三马为骖。

    ⒁次舍:即宿营。次,古代行军停驻一地谓之“次”。

    ⒂拊循:安抚,抚慰。拊,同“抚”。

    ⒃最比:谓尤其照顾到。最,尤其,极为;比,及,到。

    ⒄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5.赏战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③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语出《三略·上略》。

    ②靡丽:谓华丽贵重。

    ③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引《魏书》。

    16.罚战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①,必惩之以重刑,故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