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91.疑战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①

    《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②为前锋,守雀鼠谷③。帝亲临围晋州④,〔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⑤屯千里径⑥,大将军永昌公椿⑦屯鸡栖原⑧,大将军宇文盛⑨守汾水关⑩,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处所。〔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⑾。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⑿

    【注释】

    ①众草多障者,疑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

    ②宇文宪:宇文泰之第五子。累功封齐王。

    ③雀鼠谷:山谷名。位于今山西介休西南。

    ④晋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晋周”,今据史校改。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

    ⑤陈王纯:即北周宇文纯,宇文泰之第九子。官至上柱国。

    ⑥千里径:马本误作“十里径”,今从汪本。该地位于今山西临汾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隘之一。

    ⑦永昌公椿:即宇文椿,宇文泰之侄孙,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永昌公。

    ⑧鸡栖原:地名。位于今山西霍县东北。

    ⑨宇文盛:宇文泰之第十子。周武帝时任大将军,封越国公。

    ⑩汾水关:故址在今山西灵石西南的汾水东畔。

    ⑾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马本及各本皆作“会军败,齐追还师,夜引还”,不尽原义,故据史校改。

    ⑿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宇文宪传》。

    92.穷战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④

    【注释】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湟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泾水”,今据史校改。

    ③逐利行迟:颜师古注云:“逐利宜疾,今行太迟。”意思是,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

    ④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93.风战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①

    《五代史》:晋②北面行营都招讨使③杜重威④等,与契丹战于阳城⑤,为虏所困,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俟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但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与战〕。”彦泽⑥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⑦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以〕精骑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乘〕奚⑧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⑨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⑩

    【注释】

    ①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语出《吴子·治兵第三》。但“呼”字,马本及各本皆作“势”,今据《吴子》校改。

    ②晋:即五代时期的后晋,为石敬瑭所建。

    ③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都排阵招讨使”,今据史校改。

    ④杜重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今据史校改。杜重威,后晋高祖石敬瑭妹丈。

    ⑤阳城:县名。故址在今河北保定西南。

    ⑥彦泽:即张彦泽。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彦卿”,今据史校改。

    ⑦药元福: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乐元福”,今据史校改。

    ⑧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于饶乐水(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代,其首领李大酺被封为饶乐郡王。五代时归附契丹。

    ⑨橐驼(tuó):即骆驼。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和《资治通鉴·后晋纪五》。

    94.雪战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①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②

    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③讨吴元济④。先是愬遣将将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⑤,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铁文及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⑥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祏不可。”愬,贼健将也,有勇略,守兴桥栅⑦,每战常轻官军。时祏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用诚⑧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时复与语,诸将不悦。愬力不能独完,乃械祏送之京师,先密表曰:“若杀祏,则无成功。”诏以祏还愬,愬见祏大喜,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令祏以突将三千⑨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⑩,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干糗⑾,整羁靮⑿、鞍铠、弓刃。时大雪,旗施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谓必死。诸校请所之,想曰:“入蔡州⒀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计。”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⒁之援;又断洄曲⒂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⒃。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三十余年⒄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祏等坎城先登,众从之,杀守门者,而留击柝⒅者,纳其众城中。鸡鸣雪止,遂执元济,监送京师,而淮西⒆悉平。⒇

    【注释】

    ①雨雪:谓下雪。雨(yù),这里作动词,降下之意。

    ②攻其所不戒: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③李愬:唐朝名将。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字元直。唐宪宗时,官至节度使,因平吴元济有功,封凉国公。

    ④吴元济: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唐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其父死后,因袭父官位未获批准,遂割据蔡州对抗朝廷。后为李愬所俘。

    ⑤文城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西南。

    ⑥秀琳: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光洽”,今据史校改。

    ⑦兴桥栅: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南。

    ⑧用诚: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秀琳”,今据史校改。

    ⑨突将三千: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突骑三十”,今据史校改。

    ⑩张柴村:地名。故址在今河南遂平东。

    ⑾糗(qiǔ):炒熟的米麦粉,即干粮。

    ⑿羁靮(jīdí):即马笼头和马缰绳。

    ⒀蔡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汝南。

    ⒁朗山:即今河南确山。

    ⒂洄曲:河名。一名“时曲”。位于今河南商水西南。

    ⒃悬瓠城:又作“悬壶”,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因城北汝水屈曲如垂瓠(瓠,通“壶”)而得名。

    ⒄三十余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几五十年”,今据史校改。

    ⒅柝(tuò):旧时巡夜用的报更木梆。

    ⒆淮西:唐代方镇名,全称淮南西道,辖蔡、陈、许、光、申五州之地。

    ⒇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愬传》,又见《新唐书·李愬传》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95.养战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②

    秦始皇③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④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⑤。信〔攻平舆⑥〕,蒙恬〔攻寝⑦〕,大破之。〔信又攻鄢郢⑧,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⑨。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大败信军,入两壁⑩,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罢病⑾〕悖乱,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⑿。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⒀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⒁

    【注释】

    ①衄(nù):谓损伤、挫败也。

    ②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