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畿輔通志巻二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處也後自蠡縣北入高陽歴新安雄縣而出任邱之趙北口於是故道多湮而玉帶河之名亦移於順天府之保定縣矣

    清河 在交河縣西二十五里漳水支流也自縣西南界北流逕富莊驛又東逕縣東北六十里張家橋又東五里散流入於滹沱俗名清頭河亦名運糧河相傳五代梁時趙王鎔於此運糧以餉晉師故名又李村河俗名土河亦自漳水分流經縣東北四十里李村橋又東合於清河

    倒流河 在交河縣東北九十里縣東境之水滙流於此西行四十里注於滹沱故曰倒流亦名蔡河

    平成河 在交河縣東北八十里一名陽氣寺古河蛤螺河 在交河縣北二十五里下流入滹沱河土河 在寧津縣南二十五里其上流自山東德州逕德平縣西北流入境内相傳卽古篤馬河水經篤馬河東北逕般縣故城西漢般縣在今德平之北正寧津南界也又東流入山東樂陵縣界又有遲河流河俱在縣東四十里至楊盤店西入於土河謂之三渡口

    谷家河 在寧津縣北二十里其上源卽吳橋縣之龍灣也東流逕縣界又東入於土河

    夾河 在吳橋縣東北十五里二水中分故名索盧河 一名黄瀘河亦名枯河在故城西南五十里南經冀州棗强縣界又北入阜城縣劉麟河其水無源數年一至遇泛濫則波濤洶湧從流而下旱轍涸民播種其中收穫倍利或曰卽衛河之支流也

    大河故道 在府境

    按西漢以前大河由景州而入吳橋水經大河故瀆北逕蓨縣故城東又北逕安陵縣西蓨縣即景州安陵今吳橋縣之安陵鄉也自是而東則合漳水而歴東光縣界水經注大河故瀆東北至東光縣故城西而北與漳水合東光故城在今縣東過此而北則合衛河而歴滄州界水經注衡漳東北入清河謂之合口今滄州西有合口鎮卽其處也東漢以後河由千乘入海故道遂為漳衞所占至宋仁宗時河復由此宋史河渠志皇祐元年河合永濟渠註乾寧軍入海謂之北流永濟渠卽衛河乾寧軍卽青縣今故城景州吳橋交河東光諸州縣界中衛河所經皆宋時大河北流之道也又河渠志熙寧元年河溢樂壽埽樂壽今獻縣也元豐五年河溢阜城下埽二邑去衛甚逺而亦被河之患者蓋其時河流横決南合於衛北又溢於漳也至金明昌五年河決陽武東注壽張而瀛滄之界不復有黄河矣

    鳴犢河故道 在景州西南

    元帝永光五年河決清河靈鳴犢口〈漢書溝洫志〉河水自靈縣别出為鳴犢河東逕鄃縣城北東北合大河故瀆〈水經注〉

    張甲河故道 在景州故城界

    張甲右瀆東北逕廣川縣故城西又東逕棘津亭南又東北至蓚縣東?清河〈水經注〉

    屯氏北瀆 在寧津縣界

    屯氏别河北瀆東逕重平縣故城南〈水經〉

    滱水舊瀆 在河間任邱二縣界

    滱水東北逕依城北卽古葛城也又東北逕阿縣故城東又東北至長城注於易〈水經注〉

    滱水在府城西自安州高陽流經此又北流入任邱縣界合於易水〈方輿紀要〉

    高河舊瀆 在河間縣西南交河縣西北

    高河自高陽縣流入府境東南流至交河縣合於滹沱眀志交河縣以高河滹沱合流而名〈方輿紀要〉

    易水舊瀆 在任邱縣西北

    易水自易縣東逕鄚縣故城北又東至文安〈水經注〉易水在鄚縣北三十里東入文安界合滹沱〈寰宇記〉

    濡水舊瀆 在任邱縣西北

    濡水自高陽東北至鄚入易〈春秋杜預註〉

    濡水歴安州届高陽關過鄚州〈任邱縣舊志〉

    白洋淀 在任邱縣西北五十里關城村與安州高陽新安接界衆流所滙深廣四通芰荷交匝望之如江湖焉又凡察淀在縣西北三十里前堂後堂二淀俱在縣西北四十里北花淀在縣西北四十二里池魚絲窩二淀俱在縣西北五十里光淀在縣西北五十里龍王淀在縣西北六十里

    洋東五千二淀俱在肅寧縣東南三十里舊時鐵燈竿諸水散流所滙今湮

    五官淀 舊名武溘淀在任邱縣東北三十五里舊時鐵燈竿之水由此而東入於柴禾淀今湮又三滸淀在縣東北十三里今亦淤

    掘鯉淀 在任邱縣北

    掘鯉淀在鄚縣北二十里俗名掘柳淀〈寰宇記〉

    狐狸淀 在任邱縣西北

    淀中有蒲柳多葭葦〈寰宇記〉

    蓮花泊 在任邱縣南三里荷香十里柳陰交匝為邑勝地又齊家泊亦在縣城南

    古長豐渠 有二皆在河間縣

    瀛州河間西北百里有長豐渠貞觀二十一年刺史朱潭開又西南五里亦有長豐渠開元二十五年刺史盧暉自東城平舒引滹沱東入淇通漕漑田五百餘頃〈唐書地理志〉

    通利渠 在任邱縣南五里亦名魚君陂唐開元四年縣令魚思賢開以洩淀水得地二百餘頃

    永清渠 在東光縣西其深莫測漸平

    沙溪 在故城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南河其水無源秋雨後一望汪洋春至即涸

    孟港 亦名柳行港在故城縣東二里漳水決入處也自縣北達景州西為青草河又東北注於千頃窪

    龍灣 在吳橋縣東二十里淺深斷續流衍東注寧津縣為谷家河

    房淵 在獻縣北寰宇記樂壽縣房淵方三百里今湮

    張大窪 在交河縣東三十里爲鍾水之處明萬歴十七年知縣馬中良開溝五道以通絳河窪旁之田始無水患又達達窪在縣東北七十里又窪東窪在縣東北九十里

    千頃窪 在景州東北三十里其地卑衍舊為鍾水處

    明宣德中大河北決自德州潰入境内知州劉深開渠導入此窪水患遂息〈方輿紀要〉

    白草窪 在吳橋縣西南三十里又曹家窪在城西十里梅家窪在城東北三十里

    五龍潭 在任邱縣北十里春夏不溢秋冬不竭又白龍潭在縣西十八里

    龍潭 在寧津縣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測相傳有龍窟故名

    百道口 在府城西南

    河間縣大亷陂下注滹沱其決入之處謂之百道口〈寰宇記〉

    鐵燈竿故瀆 在府西南

    府境有鐵燈竿水其上流自武强饒陽之境滙漳河滹沱諸流又北接博野蠡縣沙滱諸河下流瀦為陂池紆迴散澷經府境而北通靜海直沽以達海其支流環繞郡城每遇夏秋水發一望無際〈方輿紀要〉

    靳河故瀆 在東光縣南二十里唐開元中開今湮完固口 在獻縣西南十八里滹沱偕漳滏諸流至此分為二支一西南歸運一西北為子牙河〈詳前滹沱〉

    趙北口 在任邱縣北五十里亦曰趙堡口衆水所滙中駕長橋通南北孔道

    下口 在東光縣北二十里

    衛河有大小龍灣縈迴而下經縣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方輿紀要〉

    福井 在河間縣治西南相傳為唐大歴中鑿明正德時湮塞後縣尹牛象坤尋故址復濬因名其地曰福井巷有任彦蘖碑記

    天津府

    衛河 卽運河自河間府交河縣流逕南皮縣西又東北逕滄州城西又東北逕青縣南合滹沱河又東北逕靜海縣又東北逕天津縣北又東與白河?三岔河

    南皮縣衛河在縣西二十里與交河縣接界 滄州河在城西其上游自南皮縣流入又東北入興濟縣界 青縣河在城東一里自興濟縣流入境合滹沱河 靜海縣河在縣城西北自青縣合滹沱河流入境至小直沽與白河?〈方輿紀要〉

    天津運河北自武清縣交界三岔河起南至東岸南皮縣西岸交河縣東止歴天津靜海青縣滄州共計程三百四十五里〈治河要覽〉

    滹沱河 自河間府獻縣分流經交河縣抵青縣南七十里杜林鎮與漳河?

    漳河 亦自河間府交河縣來至杜林鎮與滹沱合流至青縣南二里鮑家嘴合於衞河其合處曰岔河口亦曰汊河口水勢洶湧濶數十丈

    按滹沱自獻縣分流一由大城為子牙河卽漢志所云從河東至文安入海者此正流也一至青縣杜林鎮合漳河卽水經注所云衡漳東北左?滹沱别河故瀆謂之合口者此支流也近志以子牙為滹沱之别支而杜林鎮之别瀆反謂之正流誤矣漳河自山東邱縣分流一北行至冀州合滹沱所謂新漳河也一東行至青縣合滹沱所謂老漳河也滹沱衝嚙於恒晉至冀州合漳而渾濤益怒蓋水之勢合則猛也漳河潰溢於洺瀛至青縣合滹沱而安行赴海蓋水之性就下而順也昔禹播九河於大陸之北而同逆河於渤碣之間因地宜亦順水性也

    三岔河 在天津縣東北本名三汊口亦名三汊沽衞河西南自靜海來逕縣北而東其流濁白河西北自順天府武清縣來亦逕縣北而東其流清各流至縣東北二百歩許而合流謂之三岔河又東南出直沽注於海

    減水河 有二一自順天府武清縣楊村北流至天津縣東南張家嘴入直沽此洩潞河之水者也一自滄州南流至天津縣大直沽渡入直沽此洩衞河之水者也

    清河 在青縣西南五十里其相近又有湛河泗河共三河皆無源為交河縣雨潦洩水之渠北至??河口南二十里魚兒莊注於南淀

    黑龍港河 在青縣西十五里又馬家橋河在縣西八里胡家店河在縣西十里以上三河至縣北十五里空城村滙而為一至大城縣入子牙河

    鹽河 在靜海縣西自河間府河間縣流經此與順天府大城縣分界卽子牙河也

    浮河 在滄州東南五十四里自河間府東光縣東北流逕州界又東逕鹽山縣東入於海

    浮河自東光縣永厚渠分流東北逕滄州南十里又東北逕州東一里又東北入海〈寰宇記〉

    浮河在舊城南十里東北入海漢於此置縣以在浮水之陽故名浮陽〈滄州志〉

    浮河在縣東百里自滄州界入縣境達海〈鹽山縣志〉

    九女河 在滄州東七十里相傳有劉氏九女塟此因名

    獻河 在慶雲縣南三十里一名陷河卽河間府寧津縣土河之下流經山東樂陵縣流入縣西北境之水多滙於此又東經山東海豐縣注於海無棣縣有陷河濶數里西通德棣東至海〈齊乘〉陷河至樂陵縣分南北二??南??入霑化北??由慶雲入海豐馬谷山前抵土河口入海〈山東通志〉

    鬲河 在慶雲縣南卽九河之鬲津也〈詳九河故道〉紀家河 在慶雲縣南五里又叉河在縣南三里下流俱注於鬲河

    胡蘇河 在慶雲縣西南十二里此亦九河之一也〈詳後故道〉

    直沽 在天津縣東南衛河白河丁字沽之水滙流於此又東南注於海

    按今天津縣本名小直沽其南則衛河合南路之水其北則白河合北路之水滙流於此明永樂二年築城置衛

    本朝雍正八年改設府治為京師東面襟喉之地其東南十里為大直沽渡元史至元二十五年増立直沽海運米倉是其處也地勢平衍每遇霖潦羣川汎溢直與海平故有直沽之名又東南四十里為海口杜祐通典所云三?海口也

    西沽 在天津縣東北自順天府武清縣納三角淀之水與白河?而入於直沽河形如丁字故又名丁字沽

    鹹水沽 在天津縣東南六十里卽古豆子?也自渤海至平原其間濵海之地土人多謂之豆子?〈括地志〉

    河間之豆子?今鹹水沽是也東去海四十里地斥鹵廣數十里宋時置戌守於此〈地理通釋〉

    鹹水沽乃出海要地〈河間府舊志〉

    葛沽 在天津縣東六十里相近有大沽明天順初開以通薊州運道者也亦曰新河〈詳順天府〉

    明月沽 在慶雲縣東北七十里東接馬谷山瀕海煮鹽處也

    渤海 在天津縣東一百二十里 京畿南北羣川悉由直沽以入其西南歴滄州鹽山而接山東之海豐縣界其東北歴青縣靜海而達於順天府之寶坻縣界元時江淮漕運悉行海道以抵直沽明永樂初亦行之自?通河成始罷

    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元史食貨志〉

    明初海運仍元故道自?通河成報罷〈盧傳印海運攷〉天津去海不過百里風帆馳驟逺自閩浙近自登遼皆旬日可達控扼襟要第一形勝處也〈方輿紀要〉

    大河故道 禹貢逆河入海之迹多不可攷不敢附?據史志所載古大河之經府境者有二道一由河間府東光縣歴南皮滄州青縣静海而達於天津此為西漢時大河入海之道亦卽北宋時河合永清渠北流之道也水經注河水篇大河故瀆東北至東光縣故城西而北與漳水?又淇水篇清河東至東光縣西又東北右?大河故瀆則自東光而下漳衞所經〈清河卽衛水詳大名府〉皆大河故道矣水經清河東北過南皮縣西又東北經浮陽縣西南皮故縣在今治東北浮陽卽今滄州舊城也又水經濁漳水東北過章武縣西又東北過平舒縣南東入海今青縣静海漢為平舒章武二縣地而天津又章武濵海之區也蓋西漢以前河北經章武漳衛皆附之以達海新莾時河東徙千乘漳衛遂由其故道以達海自是而後河不由此者幾歴千年至宋皇祐元年河自澶州合永濟渠而北流入海卽今運河所行之道也宋史河渠志黄御河帶北行入獨流東巖經乾寧軍滄州等八砦邊界直入大海其近海口濶六七百歩深八九丈三女砦以西濶三四百歩深五六丈獨流巖卽寰宇記所云獨流口在靜海縣北三女砦卽今之三河砦在靜海縣東乾寧軍今青縣海口今直沽入海之處也一由河間府寜津縣經南皮之東歴鹽山慶雲而達於山東之海豐是為北宋時二股河東流之故道宋史河渠志嘉祐八年河流??别於魏之苐六埽遂為二股自魏恩東至德滄入於海是謂東流蓋其時以合永清渠者為北流故此又有東流之目也河間府志寧津縣古黄河堤在縣西三十里東北入南皮界慶雲縣志古黄河自南皮由鹽山孟家店至慶雲縣黒牛王店又東逕海豐境達於海寧津卽宋臨津地界德州南皮鹽山宋俱屬滄州慶雲海豐為宋滄州之無棣縣是則志所云古黄河者蓋卽宋史所云德滄之東流也宋史又云神宗熙寧二年從宋昌言開濬二股於是東流盛而北流閉元豐四年河復注於御河於是北流盛而東流閉哲宗元符二年河大決於内黄於是併勢北行而東流遂絶計嘉祐八年為嵗癸卯元符二年為歲己卯東流所注不及四十年而近有指此為禹河故迹者遂以海豐之馬谷山為碣石語多不經甚至目酈善長蔡九峰為南産不知北地高下九峯固是南人而善長之居范陽則魏書有明文豈竟未之見耶

    九河故道 九河之不可攷乆矣爾雅釋水徒駭太史馬頰覆釡胡蘇簡潔鈎盤鬲津九河皆禹所名也孔氏尚書傳依其次而序之朱子孟子集註亦宗其説至於故道所在不可得而詳也春秋緯寳乾圗云齊吕填八流以自廣尚書中??亦云自齊桓公塞之蔡沈以為此無稽之言也漢書溝洫志成帝時河堤都尉許商言古記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現在成平東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駭間相去二百餘里新莾時御史韓牧言可畧於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亦有益夫漢世近古諸儒考據精博緯圖中候非盡無徴至許商以奉命行視圖方畧韓牧亦以能治河徴而或止得其三或僅求其四五則其餘之湮滅可知也唐宋以後去古寖逺舊迹日湮而杜祐通典李吉甫元和志歐陽忞輿地廣記樂史太平寰宇記於徒駭胡蘇鬲之外又得馬頰鈎盤覆釡簡潔四河惟太史未詳所在千年以前求之而不得千年以後竟一一犂然有其處所此可信乎抑不可信乎蔡沈曰或新河而載以舊名或一地而互為兩説皆似而非無所依據斯言誠是然據許商所云三河旣實有其地而孔頴達亦云九河之次自北而南旣知三河之處則其餘六者當亦在成平東光鬲縣之南北今攷河間府交河縣東有成平故城東光縣東有東光故城山東德州北有鬲縣故城皆漢縣也川原平衍沮洳盈望九河舊迹要亦不離此域然或為平疇或存枯瀆無論禹時故道不可復問即漢世所為三河者亦在有無斷續之間矣因備列九河之目叅以衆説而詳辨於後

    徒駭尚書?李巡曰徒駭者禹疏九河以徒衆起孫炎曰禹疏九河用功雖廣衆懼不成故曰徒駭漢書注師古曰徒駭在成平唐書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徒駭河西堤寰宇記徒駭河與清池相接清池今滄州也與交河相去七十餘里河蓋由交河而入滄州也漢書地理志成平有滹沱河民曰徒駭于欽齊乗河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旣東徙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古徒駭夫漳與滹沱為并冀大川不得强以九河之名被之但自大河東徙而二川北溢或竟潰入徒駭之中正未可知間竊為之斷曰徒駭非漳滹沱也漳滹沱之經行於瀛滄界者卽徒駭故道也

    太史尚書疏李巡曰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郭璞曰太史今所在未詳明李賢一統志太史河在南皮縣治北于欽齊乘清滄二州之間有古河堤岸數重太史等河當在其處自漢以上未知所在而忽得之于欽李賢其説自不足據馬頰尚書疏李巡曰河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也明一統志馬頰河在東光縣界蓋九河之次自北而南以地計之當在東光境内李賢之説似為得之寰宇記篤馬河卽古馬頰河篤馬在九河之南許商有明言何不一攷耶樂史蓋誤認唐之馬頰為古之馬頰耳元和志馬頰河在安德縣南五十里平昌縣南十里乆視二年開決亦名新河蓋此卽漢之篤馬河水經所云東北逕安德縣故城又東北逕平昌縣故城北者也故瀆乆湮唐復開名爲馬頰所謂新河而被以舊名者也樂史不辨元和志新河二字之義而指為九河之一紕謬甚矣覆鬴尚書疏李巡曰水中多渚徃徃而虚形如覆釡通典安德縣有覆鬴河安德故城在今山東陵縣德平界與河間府之寧津相近而河間府志云覆釡河在南皮縣東南滄州志又云河在慶雲縣南意覆鬴自陵縣歴寧津南皮而達慶雲乎不敢强為之説也

    胡蘇尚書疏李巡曰其水下流故曰胡蘇胡下也蘇流也孫炎曰水流多散胡蘇然漢書地理志東光有胡蘇亭元和志胡蘇河在饒安縣西五十里寰宇記胡蘇河一名赤河其水赤渾色自臨津流逕饒安無棣入海齊乘滄州之南有大連澱西踰東光東至海非胡蘇河歟滄州志胡蘇河在慶雲縣西南十二里按今滄州卽唐饒安慶雲即唐宋無棣寧津即漢東光宋為臨津縣今其縣西有胡蘇亭正班固所云在東光者也寰宇記之言近之矣

    簡尚書疏李巡曰簡大也其水深而大也郭璞曰水道簡易史記正義簡在貝州歴亭縣按歴亭今山東東昌府恩縣也若簡河在此則出鬲津之南矣謬甚齊乘滄州大連澱南至西無棣縣有曰大河曰沙河皆瀕古堤兹非簡潔等河歟河間府志簡河在慶雲縣南三十里二説差近

    潔尚書疏李巡曰河水多山石治之苦潔潔苦也郭璞曰水多約潔金史地理志南皮縣有潔河未知何據按簡之與潔本屬二河爾雅明列為九漢晉唐宋諸儒紀載相仍蔡傳獨宗歐陽忞之説而合之為一未免穿鑿

    鈎盤尚書疏李巡曰言河水曲知鈎屈折如盤也後漢書初平二年公孫瓚破黄巾於槃河水經注篤馬河故渠川派東入般縣為槃河蓋亦九河之一也通典右鈎槃河在樂陵縣東南元和志在陽信縣北四十里寰宇記在樂陵縣東南五十里從德州平昌來金史地理志將陵縣有鈎盤河慶雲縣志鈎盤河在縣西南自德平西北樂陵東南經慶雲南由海豐霑化至九山入海九河自鬲津而外此河源委尚為有據

    鬲津尚書疏李巡曰河水狹小可鬲以為津也漢書地理志平原郡鬲平當以為鬲津按漢鬲縣故城在今山東陵縣西陵縣唐安德也元和志鬲津枯河在縣南七十里則鬲津實導源於此又東逕吳橋縣南河間府志古鬲津河在吳橋南亦名吳川又東逕寧津縣南縣志鬲津河在縣南又東逕南皮縣南與山東樂陵分水寰宇記樂陵縣鬲津枯河在縣西三里南皮縣志河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又東逕慶雲縣南慶雲舊無棣也金史地理志無棣有鬲津河又東北逕鹽山縣東南縣志河自慶雲北入鹽山界崔家口又東逕海豐入海鬲津之流最長史志亦多可攷故詳序之

    無棣河故道 在滄州及南皮鹽山慶雲之南亦名無棣溝

    清河自東光又東北無棣溝出焉東逕南皮縣故城南又東逕樂亭北又東逕新鄉城北又東分為二瀆又東逕樂陵郡北又東屈而北入又東轉逕宛鄉故城南又東南逕高城縣故城南與枝瀆合瀆上承無棣溝南逕樂陵郡西又東南逕千童縣故城東枝瀆又東南屈東北注無棣溝無棣溝又東北逕鹽山東北入海〈水經注〉

    滄州清池西南五十七里有無棣河開元十六年開無棣有無棣溝通海〈唐書地理志〉

    明溝河故瀆 在滄州西又陽通河故瀆在州東南滄州清池西四十五里有明溝河堤東南十五里有陽通河〈唐書地理志〉

    毛河故瀆 在滄州南

    南皮古毛河自臨津逕縣入清池〈唐書地理志〉

    毛河在清池縣西南又東入鹽山界〈寰宇記〉

    按毛河卽屯氏之訛也漢書注師古曰屯音大門反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塌河淀 在天津縣東北四十里

    大連淀 在滄州齊乘滄州南有大連澱詳見九河故道又唐書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李滮淀宋史河渠志滄州北舊有三堂濼今皆無攷

    西濼 在青縣東南東西横亘凡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秋水四至一望無際

    薩摩陂 在滄州北

    陂在長蘆縣北十五里周五十里有蒲魚之利〈元和志〉

    古平魯渠 在滄州北

    渠在魯城縣郭内魏武北伐時所開〈元和志〉

    劉公渠 在鹽山南五十里

    渠舊承無棣溝下流大小羣川悉附入海無棣溝塞每患泛溢明萬歴四十二年知縣劉子誠自縣西南開渠至縣東南四十里高家灣由古黄河道入海〈鹽山縣志〉

    盤古溝 在青縣南

    乾寧軍有盤古溝水深三丈大早不涸〈九域志〉青縣南十五里有盤古溝深三丈東流入於衛水濟運〈治河要覽〉

    仵清池 在滄州東南

    清池縣舊有大連澱後魏延興二年澱水泛溢破仵清村因瀦為池水澄味鹹未嘗枯涸〈寰宇記〉仵清池今曰大梁五龍堂元至元丁亥重濬〈齊乘〉

    尹兒灣 在天津縣東明永樂六年命陳瑄總督海運因創百萬倉於直沽尹兒灣築城置衞今去城八里有運糧河舊自海口達尹兒灣之運路也

    黒龍灣 在鹽山縣南十八里夏秋積水成川獨流淺 在青縣北卽宋獨流口也黄御支流經此而北亦曰獨流河今其地多蒲葦之利

    黄御支流自興濟縣北流逕縣境謂之獨流河卽九域志乾寧軍北之獨流口也舊時河流甚盛其後黄御分流遂致淺塞〈方輿紀要〉

    馬家口 在天津縣東南洩南淀之水又冦家口在州南十里許通水淀之利

    郎兒口 在滄州南四十里

    延祐四年開郎兒口決積水由滄州城北川達於海〈元史河渠志〉

    州南有大堤亘五十里東為滄州境西為南皮境若衞河水漲西境為患特甚元大定以來屯軍士民爭訟不决乃以公移開掘截然中叚約二十餘丈水由中流名郎兒口州縣各立碑堤上〈河間府志〉

    八?口 在慶雲縣北

    水流交?處也滄州南境之水至此入於陷河〈方輿紀要〉

    毛公井 在舊滄州城内

    清池有甘井開元二十年令毛某母老苦水鹹無以養縣舍穿地泉湧而甘民謂之毛公井〈唐書地理志〉

    寒氷井 在南皮縣西

    南皮縣寒氷井在縣西一里魏文帝與吳質書憶昔南皮之游浮甘??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氷卽此井是也〈寰宇記〉

    畿輔通志卷二十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