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山川 上 山经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传潮盈则山上浮,故名。其西曰筹歧,有乌石岩。东为玉壶山,上有三台石。山之别支,曰文笔,大江绕其下。地曰瀛前。瀛今作营,前又作田。(见《闽侯县志》)明王恭《浮峰歌》曰:“海门迢递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横江积霭几千尺,绿萝袅袅花蒙蒙。深沉玉镜浮仙岛,岱色苍苍不堪扫,芳草矶头望欲迷,夕阳渡口看还好。翠碧红泉高际天,闲云古木相连延,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思尔青云深意时,莫忘幽期绿萝下。”(见《闽都记》)

    筹岐山 在浮峰西。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见《闽都记》)。前为江,江中有鼠屿、猫屿。

    葫芦山 在筹岐沿江西出之处。其地曰伯牙潭,与罗星塔对峙。江中水深,海轮多下碇于此。有龙窟、鲤鱼石、木鱼潭、观音岩、蝙蝠洞诸胜。

    玉壶山 即营前山。有三台石,相传自武夷飞来。(《闽都记》)八仙岩,在三台石下。

    文笔峰 在营前。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焉。

    龟 山 在五里洋。其形如龟,故名。后为丘山。郑鸣岗有《丘山记》,别见。有冈曰牛冈,有峰曰鳌峰,邹性居之,风景殊胜。郑云章有《丘山十二景诗》,别见。元陈弦《鳌峰诗》云:“为爱溪山趣,朋簪访旧游。久拼黄菊酒,况复白云留。木落千山曙,潭空万壑秋。坐来飞鸟尽,归思共悠悠。”

    高 峰 与浮峰并峙。出为金鸡山。山岭险峻,通湖里,俗呼湖里岭。闽海二度沦陷时,歼敌处也。敌于此地遍掘战壕,其迹尚在。以上光俗里。

    云门山 在江左里洋屿。山多松竹泉石之胜,风景清幽,有云门十五奇。长江绕于前,琴屿、双鱼屿俱在江中。(《三山志》),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有龙脚石,可七八丈,峙于江南。出为猴屿。(《闽书》)地产水晶。有石刻,详《金石》。《琴江志》云:“云门山即鹤山,又称马鞍山。西控马江,北带琴州,鲤冈在其南,离省水程七十里。明副使宗臣《登云门山诗》云:“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见《明诗别裁》)

    磐石山 在高安。深溪曲折下流,注于闽江。磬峰石高数十丈,上镌“磬石”二大字。(见《藏楼金石志》)螺井在其下,有浮石可指动。

    石龙山 连苦耐、黄壳、芭蕉、虎头诸山。有寨及烟墩。山中景物幽闲,恍若世外桃源。

    芹 山 又名蟛蜞山。高五百一十六公尺九分。有天池、天台二峰。上日金狮岩,有石刻,明高僧真潮居之。下曰芦■〈艹際〉潭,传有龙潜,又名龙潭,祷雨辄应。有石刻,详《金石》。沿海沦陷时,敌于此驻重兵。

    秀安山 在猴屿。有洞天岩,里人郑积馨有记,擅一方之胜。此地拟标“洞天听水”,为六里四景之一。宋尚书郑丙建有屏山寺。见石刻。下为鸡笼屿,滨江,以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见《闽侯县志》)

    院里山 后为筹岩,有瀑布会诸溪之水,入院里洋。左曰莲花,右曰蟹螯。莲花潭上为狮子山,传在昔建造万寿桥皆取石于此。

    象 山 又称象屿山。长福寨在焉,昔之屯兵处也。南岸炮台在其下,抗战时毁于寇。金刚腿石或曰龙脚石在其右,乃闽江有名古迹。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别见。

    蒲 峰 在浮岐。通院里、西庵,有保福禅院,今则废矣。前临大江,江西冲积洲田甚广。上接猴屿,下连泽里,昔之闽、长交界处也。浮岐村民计口授田,每五年调整一次,为地方创举。以上江左里。

    大象山 在高详里峡江之南。高五百一十四公尺。高峰插天,为省城南面巨障。有峰曰银峰,山岭石色如银,故名。(见《闽书》)下为山田溪,通洞头岭。

    西峡山 山脉由大象而分。下濒西峡江。(《八闽志》)近水之民多以烧硋为业。

    文殊山 支分大象,高百余丈,有寺曰文殊,为有名古刹。明谢方伯肇淛之墓在焉。

    珠 山 在黄石。脉发大象。周遭溪水环绕,九山朝顾,俗呼“九龙戏珠”。(见《八闽志》)

    云顶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过为枕峰,原为外七里归义所属,今因其旧。乃长乐、林森接壤之区。以上高详里。

    马头山 有白鹭坑。水帘高挂,望之如白鹭,风动其状若飞,以此得名。广明古寺在其后。

    灵洞山 在洞头,又称洞山。有九松古迹。《名胜志》云:“其下有潭,有狮子石,流通马江。”陈中允谨墓在其处。出为岐头山。在昔有道通永南,嗣废。

    罗汉山 在岭头,亦曰雁山。下为罗溪,有瀑布。(见《闽侯山川志》)。有寺曰圆觉,乃明林之蕃栖隐之处。

    九龙山 在唐屿。背为大象,临洞江。有狂牛岭,俗呼牛山,高入云表。南曰昆济潭,有石刻。详《金石》。

    鲤鱼山 支分九龙,雷拍潭在其下。有明林给谏故居。见《唐峰纪略》。

    丹 山 在赤屿。有鼓石,鸣则为瑞。脉接九龙。前为赤水浦。

    象鼻仑 脉接大象山。在澧渎里、大田源两山之间,以地僻,常沦为盗薮。明清之交,大疤掌、包齿三曾踞此为患。(见《福建通纪》)以上至德里。

    双奶山 在钦仁里。支分七岩。高五百二十二公尺八分。西出为大象、枕峰。(见《区域志》)。拟标“双奶浮青”,为六里四景之一。

    白田山 在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郑善述居此,因以蕉溪为号。

    鳌峰山 在八社。山中有仙人厝,有古刹遗址。峰峦层迭,人迹罕到,沦陷期中,我方游击潜伏之所也。

    观音山 左为远征岭,右为石尤岭,通福清。乾巫寺在其处。《福州府志》称石尤义泉岭,门钩岭,崎岭,通福清遵义里。

    古岚山 上为分水岭,乃长、福分界之地区。蕉岭过为石尤义岭,简称为石尤岭,又呼石湖岭,为长乐福清往来必经之路。旧有闽、长、福三县保甲局在其处,今则废矣。

    螺 岭 在福清县北六十里。岭势峻岌如悬梯状。北望方山如咫尺。其半属闽县钦仁里。(见《福州府志》)以上钦仁里。

    琅崎山 在绍惠里。东有龙井,久旱不涸。《名胜志》云:“下为莲花屿,上为莲花峰,可以观日出。”按嘉登里亦有琅崎山,与此同名,此山又称南琅崎山。

    琅 峰 为琅崎山最高峰。前临大江。(见《福州府志》)琅尾居其下。琅尾湾为歼敌中岛之处。

    玉水山 有岭通林森青铺。地连玉枕,山名为归义里区。以上绍惠里。

    (附录)编者按:晋严高欲徙郡治于白田(即玉田)者,以琅崎前临大江,水道通也。在昔马头河阳(即吴航头)俱称马江,盖两地而江统,故光俗里浮峰山(即泮野山)有“潮涨则山上浮”之说,明郑和下西洋所以得泊与修造巨舰于此。稽邑乘,马江亭旧址即今临馆所在。所谓琅峰前临大江,江即今之老子洋也。在昔为沧海,而今皆变为桑田矣。明万历间,唐屿人林材修郡志,董应举驳云,琅崎山临大江,在嘉登里,岂绍惠里亦有琅崎山乎?实则山有东南之别,在绍惠里者曰南琅崎山也。

    ○山川 下 水道

    闽 江 江上游受汀、建、延、邵四郡水,下游贯长乐、林森两县,至五虎门入海。下游沿江古称合沙南北岸,今属长乐者,曰江左,属林森者曰江右,出为闽江口。明叶向高《过江》诗:“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地拟瞿唐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空山积雨无人到,画舫清樽有客招,宝塔销沉何处问?漫将遗迹说前朝。”邑人谢肇淛《过江》诗:“秋水净于拭,扁舟镜里行。月当山罅出,云近海门生。龙睡空江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