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艺文一 经部

    宋

    《易学启蒙》三卷、《易学或问》二卷、《春秋集解》十三卷、《礼记集解》、《丧礼长编》三卷 以上宋郑文遹,字成叔,江左里人。《儒林》有传。

    明

    《仪礼举要》三卷 明陈景著著,原名湜,以字行,七星墩人。永乐乙未探花,授修撰,改福州教授。《儒林》有传。案《风洲杂编》云:“是科一甲三人皆修撰。”

    《中庸释义》一卷 明许天锡著,见《千顷堂书目》。案天锡,弘治癸丑进士,官都给事,为逆挡瑾所害。洞头人;称洞江先生。《名臣》有传。

    清

    《十三经经稗》六卷 清郑方坤著。《四库总目提要》云:“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是编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凡《易》、《书》、《诗》、《春秋》各一卷,三礼共一卷,四书共一卷。以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曰稗言,犹正史之外,别有稗官耳。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肯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诸别经,即一经之中,此师之训,故亦不通诸别师之训。故专而不杂,故得精通。自郑元淹贯六艺,参互钩稽,旁及纬书,亦多采摭,言考证之学者自是始。宋代诸儒,惟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抵断之以理,不甚观书,故其时博学之徒,多从而探索旧文,网罗遗佚,举古义以补其阙。于是汉儒考证之学,遂散见杂家笔记之中。宋洪迈、王应麟诸人,明杨慎、焦竑诸人,清顾炎武、阎若璩诸人,其尤著者也。夫穷经之要、在于讲明大义,得立教之精意,原不以搜求奇秘为长;然有时名物训诂之不明,事迹时地之不考,遂有凭意空谈,乖圣人之本旨者。诸人于汉学散失之余,捃摭而存一线,亦未始非饩羊之遗也。顾诸家无谈经之专书,篇帙纷繁,颇难寻检,方坤能荟萃众说,部居州分,于考核之功深为有稗,特录存之,亦朱子注《中庸》不废沈括《梦溪笔谭》之意也。”案荔乡,钦仁里玉田人,蕉溪郑善述子,宦后徙居建安。本志《循绩》有传。

    《经传异闻》 清郑天鋂著。《赌棋山庄祠话》谓:“天鋂,方坤子,乾隆优贡生,玉田人。”

    《四书体注句解》 清游腾芳著。案腾芳,邑星桥人,寄居至德里洞头,字矩崇,又字芝圃。道光壬午举人,寿宁教谕。萃毕生力作句解,本存于家未梓。

    ○艺文二 史部

    明

    《澄迈县志》 明林堪著。堪,至德里唐屿人。嘉靖癸卯举人。志为澄迈教谕时所纂。后官宣化知县。《福建艺文志》存目,并见《闽侯县志》。《孝悌》有传。子材。

    万历《福州府志》 明林材著。清道光《福建通志》云:“《世善堂书目》有仲山著《福州府志》七十六卷。”《艺文志》云:“材字谨任,号楚石,又号仲山,堪子,唐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尝疏论张位,争三王并封之谬。《名臣》有传。”

    《郡乘詹言》一卷、《天垣疏草》 林材著。通志《艺文》存目。

    《雪峰寺志》 明唐屿人林弘衍,字得山,与福州徐渤兴公同著。案弘衍,材子。见《林涵斋传》注中。

    清

    《金华、玉华二洞记》 清林春琼著。案琼,黄石人。乾隆癸卯举人。

    《唐峰形胜图志》 清李恒楚著,无卷数。案恒楚,雍正时至德里黄李人。见《黄李族谱》。

    《邯郸人士小传》 清郑方坤著。已著录,见经部,无卷数。自序云:“邯郸本赵郡,古称多慷慨悲歌士,有贤不彰,非官斯士者责欤?不佞因文得其人,或因人征其事,为邯郸人士作传赞。”其孙醒愚曰:“任民社者留意人才,此先大夫宰邯郸时所作也。各传赞颊上添毫,无为邯邑生色。”

    《邯郸县志》 清郑方坤著。官邯郸时所纂也。

    民国

    《琴江志四卷》、《琴江续志》三卷 近人黄曾成著。曾成号铁岭逸民,洋屿人,自序略云:“前清朱果①,淹有中夏,三百年治乱兴哀,不能作高文典册,备一朝之纪载,己负丁年求古之心。甚至吾乡僻处海隅,其间徙居原委,及忠孝节义之辈出者,多湮设不闻。丁是于辛亥政体改革后,搜罗陈迹,著成一志。”前编九目,续编十五目,末附黄之所著诗曰《孤愤集》。岁壬戍付梓。

    《历史讲义》 近人高焕新著。字复斋。清附生。龙门人,徙居阡中。福建初级师范毕业,为监督陈宝琛所器,留充本校学监,历三十余年。生平恬淡,以老、庄、释氏之学为学,讲义乃在校时所编。

    《唐峰纪略》一卷 近人黄良安著。黄李人。以医名于时。

    《年谱一卷》 黄良安著。其子仁孝藏抄本,末附《琐记》,记时事者为多。

    《抗战事迹与敌伪暴行纪录》 近人郑礼祺著。油印本。礼祺,洋屿人,是录分为二部:一纪沦陷时民众抗敌与游击之活跃,一纪敌伪暴行及奴化之教育。

    《陈修园先生年表》 近人泮野林亦岐编。修园先生名念祖,有七十二种医学全书行世,医家宗之。先生生于乾隆十八年,卒于道光三年,寿七十一岁。五都溪湄人。以孝廉官直隶威县知县,邑志立传《循绩》。参订者李永选。已有简行本行世。

    ○艺文三 子部

    宋

    《心理大全发蒙》十卷 宋卢孝孙著。《福建艺文志》存目。案孝孙字玉溪,浮岐人。世称为玉溪先生。《儒林》有传。

    明

    《厚生纂训》、《问字录》 二书无卷数。明林国相著。国相,光俗里人,字廷赞。进士,官河东运使,立传《循绩》。

    清

    《石林画系》二十六卷、《初编》一卷、《续编》一卷 清林昆琼著。本志《循绩》有传。道光通志云:“是编搜集历代画家,以《百家姓》氏族编之。”林,乾隆乙酉举人,官湖南知县。

    《灵素精采》四卷、《伤寒集证汇方》四卷、《十二经脉》二卷、《考定周身穴法全图》一卷、《针灸六法秘诀》三卷、《十二经药性论》一卷 以上郑葆仁著。葆仁,清马头人。隐于医,名闻遐迩。见《郑氏族谱》。《艺术》有传。

    民国

    《投溷剩草》十二卷、《鹤山题画集》八卷、《画学管见》五种、《默斋杂著》五种 以上李廷迎著。廷迎,江左里洋屿人,存谷子。居鹤山,遂以鹤山为号。《艺术》有传。

    《信号须知》一卷、《信号释义》一卷、《新增号令稿本》一册 陈秉贤著。营前人,役于海军时所著。

    《医学实验录》四卷 黄良安著。已著录,见《史部》。

    《神农本草经读歌括》一卷、《长乐医林简介》 林亦岐著。字济尘,泮野人。三山医学校毕业。余事旁及韵学。

    ○艺文四 集部

    唐

    《□□赋》一卷 唐倪曙著。光俗里后塘人。《文苑》有传。

    宋

    《日湖遗稿》五十卷 宋郑昭先生著。传见《名臣》。是集《福建艺文志》存目,据《郑氏族谱·真西山先生序》云,“《日湖集》者,故观文殿学士郑公所为文也。昔河汾黄氏尝谓文士之行可见,因枚数而评之曰:‘谢灵运、沈休文,其文傲,小人哉,其文靖,君子哉。陈思王其文深以典。至于狷也狂也,夸也诡也,皆以一言蔽其为人。夫文著,技之末尔。而以定君子小人之分何耶?盖尝思之:灵和之器,不生茨棘之林;仪凤之音,不出乌鸢之口。自昔有意于文者,孰不欲媲典谟,俪风雅,以冀后人之传哉!卒之未有得其仿佛者,盖圣人之文,元气也,聚为日星之光耀,发为风霆之奇变,皆自然而然,非用力可至也。自是以降,视其资之厚薄,与所蓄之浅深,不得而近焉。故祥顺之人,其言婉,峭直之人,其言劲,谩肆者,无庄语,轻躁者,无雄辞,此气之所发然也。家刑名者,不能析孟氏之仁义;祖权诈者,不能畅子思之中庸。沉涵六艺,咀其精华,则其形著亦不可掩,此学之所本者然也。是故致饰言语,不若养其气;求工笔札,不若励其学。气充而学粹,则虽崇德广业,亦自此进,况其外之文乎?此人之所可用力而至者也。持偏驳之资,乏真积之力,而区区以一臿拟江河,宁有是哉!公天资宽洪而养以静厚,平居怡然自适,未尝见忿厉之容。于书无所不观,而尤喜闻义理之学,故其文章不事刻划而乶腴丰衍,实似其为人。自少好为诗歌,晚释政途,优游里社。凡岩谷草木之观,题咏殆遍,真率之集,唱酬递发,忘衮服贵,而浃布韦之欢,又非乐易君子不能也。然则观公之文者,其可不推其所本哉。开禧初,德秀将试词科,见遗以诗,所期甚远。盖其厚于知己旧矣。岁在已卯,公以文编见寄于温陵,属使序引。公方与闻大政,不敢遽为也。岁月飚驰,距今十稔,而墓门之木拱矣。公之子逢辰,又征前许,挂剑之谊,其敢有忘?辄论次其说如此。盖非独发公之蕴,且将使学文之士知所本云。”明邑人陈骝跋《日湖集》云:“予读郑日湖文靖公集,拳拳然愿望其君,而又以劝戒其后。嗣文靖六世孙惟显讳隐请予表而出之,爱君忧国之诚,不能白之当时,卒白之天下后世。予敢推君之意,作诗以继公后,使夫登是堂者,诵公之诗,为臣思忠,为子思孝,以引以翼,绍厥美于无穷也。其不休哉!”诗曰:“余何修乎紫朱之纡,余何劳乎舆盖之躯?君储摇摇,内奸弗锄,臣不如良,作刘翼扶。怀有隐忧,播之咏吁。上天孔威,鉴此寸愚。靳兮有骖,衣也有祛。孰为人臣,引以自疏。湖山之隅,有才者卢,或瞻堂颜,以引以思”。

    《庸斋集》 宋郑文通著,已著录,见经部。

    元

    《方山堂诗文稿》 元陈弦著。《文苑》有传。

    明

    《碎金集》 明陈景著著。已著录,见《经部》。

    《李温州诗文集》 明李宗达著。本志《循绩》有传。

    《长啸集》 明林爚著。无卷数。见《闽侯县志》。按爚,正统丁卯年举人。金吾忠州同知。高洋里黄石人。

    《黄门集》七集 明许天锡著。《名臣》有传。已著录,见《经部》。《静志居诗话》云:“黄门奉使安南,却其赆,赋诗云:‘青茅又喜重苞贡,薏苡何须满载归?’比归,刘瑾疑其金多,不知其不受也。矫诏逮问,潜遣人杀之。郑少谷诗云:‘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上存;却留诗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盖黄门车盘驿曾题壁间,有‘青山对面疑无路,黄犊出林知有村’之句。”

    《交南诗》一卷 许天锡著。通志存目,乃许使交南时撰也。

    《内制集》 无卷数。

    《环江遗稿》一卷 明陈谨著。通志存目。谨,营前人。嘉靖癸丑,状元,官中允。《名臣》有传。

    《林给谏诗文集》无卷数、《备药笼中》一卷《天垣疏草》一卷 明林材著。已著录,见《史部》。材,至德里唐屿人。《名臣》有传。

    《涵斋集》、《藏山堂遗篇》 明林之蕃著。《福建艺文志》、《石遗室书录》云:“林之蕃,登崇祯癸未进士。前半,名《林涵斋诗》;后半,名《林涵斋文》。诗清稳,多与方外往来之作。”苍崖,亦逋子。后序云:“甲申鼎革,怀宗升遐,所以有‘招魂双泪即三闾’之句。隆武称号闽中,奄有闽浙,所谓‘属岩纵险非无地’殆指闽徼;‘落日虽低不离天’,其称隆武也。既而郑芝龙航海,蔡方山、齐逊辈举义无成,所谓‘蔓草讵能成远志?残云无力起奇峰’。厥后吾乡诸当事率多公之同年僚友,屡劝驾,公立志不移,所谓‘冥鸿自欲归高汉,结网家家逐急流’。及吩咐李将军勿复多言说,皆有所为而言也。”林涵春撰传云:“之蕃,别号积翠山陀,又曰涵斋。甲申变后,隐居吴航唐屿。有潭曰毘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没潭洗耳,牢骚感愤,咸于诗文发之。尝作《悲秋》诗云:‘吾道固应穷到底,青山不意肯相容。’又曰:“衰杨远近孤臣骨,千载何人表墓门?’返三山故庐,制府诸公以地方人材劝驾,先生咏渔况见志,曰:‘自是老翁生计拙,风波未至把帆收。’又曰:‘别港渔肥招不去,绿簑惟恋旧溪山。’诸公亦遂其高尚,不强致焉。”张善贵牧豕斋藏有光绪重刊《藏山堂遗篇》,有长乐王道征叔兰序云:“(上略)明季乡先达林涵斋侍御,当易代之际,其出处合宜,皭然不滓,以视夫一时苟禄之辈,其相隔不知几由旬矣。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先生有焉。先生工诗文,间亦作画。其全集在当时已不可得。所著《藏山堂遗篇》,为先生侄孙亦逋子所辑,仅得诗三十奇二首,后余又觅一本,末多《越山种竹》十绝句,合成四十又二首。余业采乐府数解入《消寒录》,以存梗概。时复薇露盥手,展诵全稿,见其词旨激昂,音节嘹亮,寄托深远,寻味不穷,殊有绛树双声,黄花二犊之妙。其古体则浸淫汉魏,其近体则胎息于李杜,无句不隽,有篇皆佳。合先行统付剞劂,传之好事,使先生之遗文,与先生之大节,同昭于天壤也。间尝为郭蒹秋、郭柏蔚重刊有序,秀才偶谭及之。蒹秋为同社新甫孝廉难弟,嗜古博学,固已慕先生之为人。且云:‘尝于林垐《海外遗稿》及《鼓山志》中诵先生所撰传记,残膏剩馥,沾丐无多。亮节清风,钦仰愈甚。方以未读遗集为憾,今得睹此,何乐如之?’遽慨然与其友戴芷农、黄肖岩力任其责。仰先哲之遗词,发潜德之幽光,人之好善,谁不如我耶?余因之有感焉。今夫一介之士,爱惜名节,砥砺廉隅,数奇运蹇,不遇于时,穷愁著书,老死牖下,其文采不传,姓名随灭者,何可胜道!如先生者,其著述尚且散佚凋零,几几不可保如此,遑论其他哉。抑余更有说焉。严分宜《钤山堂文集》无难盛行于时,而下流之居,似因其人而可废。范忠贞《画壁遗稿》未必尽合乎古,而浩然之气,终与其人而并传,况乎卓卓有可传,断断不可废,鬼神所呵护,河岳共英灵乎?士君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亦可知所自命矣。嗟乎!先生之诗,其感人亦未免太甚者。‘同心有老妻’,余鳏夫也,读到此处,其何以堪?盖不禁泪涔涔然下,而回忆牛衣侣夜话时也。”案林之蕃,至德里唐屿人,祖材,都给事,父弘衍,副使,本志皆有传。参《福建艺文志》。

    《游吴草》、《燕粤草》、《河汾草》以上三种无卷数 明林国相著。已著录,见《子部》。

    《玉蝉庵诗集》六卷 明郑邦祥著。《福建艺文志》云:“卜景超序云:‘其诗不沾沾于李、王、钟、谭之派,独由汉、唐而溯汉、魏,由汉、魏而溯三百篇,盎然流溢,不自知其所以然。曹石仓采入《晋安十二代诗选》中者,特吉光片羽耳。’”案邦祥,玉田人,与曹、谢、二徐主持骚坛风雅,望重一时。惜不永年,仅三十八而卒。《峤游草》一卷,客粤诏溪时所著。本志立传《文苑》。

    《二耻斋诗集》 明林潭著。潭字二耻。崇祯未诸生。无室家累,居高洋里文殊寺,以诗自娱。本志立传《隐逸》。

    《鹤溪集》四卷 清陈宪周著。宪周,康熙乙末进士。洋屿人,《文苑》有传。

    《学圃诗存》二卷 清林昆琼著。通志存目,已著录,见《子部》。《循绩》有传。

    《晓田诗抄》十卷 清林开琼著。通志存目。案开琼,黄石人,字长川,又号晓楼。乾隆庚寅举人,官大田训导,迁永安。见《福建通志》并《闽侯县志》。

    《长川诗文集》 林开琼著。见《闽侯县志》

    《四留堂诗集》 清卢遂著。返字霁渔,浮岐人。乾隆乙未进士,翰林编修。本志《文苑》有传。

    《清远堂诗集》 清周琦著。琦字朝勋,高安人。康熙丁未武进士。历官北直、山东、江西各省。

    《岸园诗集》 清黄若庸著。若庸字仲舟,号岸园。顺治辛卯拔贡。江南盱眙县知县,以诗名。至德里赤屿人。

    《敬修堂诗文集》、《木石居集》、《青毡集》 清郑善述著。善述号蕉溪,钦仁里玉田人。康熙庚午举人。《循绩》有传。子方城、方坤俱进士。

    《萧然集》二卷 清郑善述妻黄昙生著。昙生一名昙,《牧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