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规制志

    城池衙署仓廒坊里街市桥梁津渡水利邮传养济义冢

    规海外千里以为之邑,凡城郭、宫室、都鄙、庐井、津梁,皆王政所必经也;旱潦丰凶有备,邮亭丘垄各有地也,鳏寡孤独有养也。斯邑启土以来,百废弗举,间有因者,其名云尔。非大为振刷,岂止单子如陈,道茀不行;薛宣过彭城,桥梁不治而已!单厥心力,相其缓急而先后之,苟上关乎国体,下益于民生,敢曰传舍其官;使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乎?

    城池

    衙署(公馆附)

    仓廒

    坊里

    街市

    桥梁

    津渡

    水利

    邮传

    养济

    义冢

    城池

    诸罗自康熙二十三年卜县治于诸罗山,城未筑。四十三年,奉文归治。署县宋永清、署参将徐进才、儒学丁必捷至山,定县治广狭周围六百八十丈,环以木栅,设东西南北四门,为草楼以司启闭。年久倾坏;五十六年,知县周锺瑄重修。

    论曰:三代之英,城郭沟池以为固,故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汉鼌错之言兵事曰:『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荅』(如淳曰:『蔺石,城上擂石也』。苏林曰:『渠荅,铁蒺藜也』);又曰:『调立城邑,为中周虎落』(颜师古曰:『虎落,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言乎守之不可无具也。诸罗故无城郭,村落如晨星,无关砦堡坞;猝然有急,鸟兽骇散。刘却之乱(详见■〈艹佳〉苻),下加冬奔溃,乱民四出行劫;岂非营障不坚,村落莫能目固,故至此与?尝就此地土物所宜,为因利乘便之计;有不藉壁垒而坚者,莿竹是也。其附根节密、其枝横生、其莿坚利,若环植而外布渠荅,坚筑敌楼于东南西北之冲,即矢石炮火可左右下,敌不得近。虽云梯百丈,无所用之;雉堞岂能相过哉!今县治东北比栉可观矣,西南牛羊践履,故多阙焉;补而培护,加以楼橹,万世之功也。各庄民居稠密之处,皆当仿此。仓卒凭以相守,亦中周虎落之固矣。

    衙署(公馆附)

    诸罗县署原在佳里兴(详见「建置」);归治后,相土县内之中。四十五年,摄县篆本府同知孙元衡建大堂,后川堂、前仪门;年久渐圯。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重修;颜大堂曰「柔远能迩」。另建后堂住宅五间、左右斋阁各三间,内外廊舍俱备:皆捐己资为之。

    典史署在善化里目加溜湾街。康熙二十三年建。

    佳里兴巡检司署在县署之右。康熙四十三年建。

    儒学署(未建)

    按儒学一官,朔望宣讲圣谕、课督生徒,有教化之责。典史职在巡察捕盗,每事署其名于尾。皆与县令共相为理,衙署宜在县内者也。诸罗教谕侨寓郡城、典史署在目加溜湾,而在县者惟佳里兴巡检。佳里兴距县八十里,当未归治之前,县令、营守俱住其地;故巡检权移诸罗山耳。今县治画一,佳里兴另设防兵。愚意欲移巡检于笨港民居丛杂之地,使稽察奸宄;而移教谕、典史署归县内,庶一官各尽一官之职。但衙署经营百工器备,闲曹薄俸惮于转徙、动费民力既所不忍,而文庙、城隍诸举大工方竣,财匮力绌;存此说以俟后之锐意修举者。

    参将署原在佳里兴;归汛后(详见「兵防」),在县治北门内。前大堂,中川堂,后为私宅。康熙四十四年建。宅右为斋舍三间,斋舍之右为箭厅。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建大门、仪门。向覆以茅,五十五年火;署参将事守备游崇功重建,易茅以瓦。

    守备署在参将署箭厅之右。康熙四十四年建。五十五年火,守备游崇功重建。

    诸罗县公馆在府治东安坊。历任知县修理,规制甚备。

    茅港尾公馆在茅港尾街。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

    笨港公馆在笨港街。康熙五十五年,附近土民公建。

    论曰:公馆之设,古之驿亭。「周礼」:『遗人,所以职委积者也』。使客之往来于是乎憩,故民居不扰。其无事,则子衿里老朔望会集子弟,即此宣讲圣谕,申明条约;又乡校之遗矣。

    仓廒(社仓附)

    县仓廒,合县内十一所,在县南者七所、在县北者四所,间三百四十二(另社仓

    【第 28 页:版面影像】

    八)。

    一、县内仓八十一间:康熙四十年,知县毛凤纶建三十间;四十七年,署县宋永清建十五间;四十九年,知县刘作楫建十间;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建六间;五十一年,知县刘宗枢建二十间。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修。

    一、下加冬庄仓二十间:康熙四十年,知县毛凤纶建五间;四十三年,署县宋永清建五间;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因仓廒倒坏,罚管事丘蒲起赔五间;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五间。

    一、新啯庄仓三间:康熙四十年,知县毛凤纶建。

    一、果毅后庄仓一间:康熙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建。

    一、开化里赤山庄仓五间:系伪时建。倒坏一间,今存四间。历任知县捐修。

    一、茅港尾保仓十二间:康熙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着各里管事建。

    一、府治仓八十八间:在镇北坊者一十五间、在东安坊者七十三间。系各庄里管事公建公修。

    ————以上俱县南。

    一、打猫庄仓四十三间:康熙四十年,知县毛凤纶建三间;四十九年知县刘作楫建十二间;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建二十间;五十一年,知县刘宗枢建八间。

    一、斗六门庄仓八十五间:康熙四十年,知县毛凤纶建十六间;四十七年,署县宋永清建十间;四十九年,知县刘作楫建二十四间;五十年,摄县篆知府周元文建二十间;五十一年,知县刘宗枢建十五间。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重修。

    一、半线庄仓三间: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以贮半线至竹堑兵米。

    一、淡水仓二间: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以贮淡水至南嵌兵米。

    ————以上俱县北。

    社仓:一在县治、一在新化里、一在善化里、一在安定里,一在茅港尾、一在打猫庄,一在斗六门庄,一在半线庄。以上每一处各一间。康熙四十八年,署县宋永清奉文建。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重建。

    坊里

    县属辖里四、保九、庄九(里、保、庄皆汉人所居)、社九十有五(社见上「山川」注)。

    里

    开化里、善化里(俱在县治之南)、新化里(在县治之南,与台湾交界)、安定里(在县治之西南,滨海)。

    保

    赤山保、茅港尾保、佳里兴保(以上俱属开化里)、善化里东保、善化里西保、新化里东保、新化里西保、安定里东保、安定里西保。

    庄

    诸罗山庄(在县治厢外)、外九庄(北新庄、大小槺榔庄、井水港庄、土狮仔庄、鹿仔草庄、龟佛山庄、南势竹庄、大丘田庄、龟仔港庄)、大奎璧庄、旧啯庄、新啯庄、下加冬庄:以上俱在县西南。

    打猫庄、他里雾庄、半线庄:以上俱在县北。

    社

    诸罗山社、哆啰啯社(「郡志」作倒咯啯)、大武垄社、礁吧哖社、木冈社、茅匏社、内幽社、麻豆社、目加溜湾社、新社仔社、萧垄社、新港社(与台湾界)、卓猴社、大杰颠社(与凤山界):以上各社俱在县西南。

    阿里山社、踏枋社、鹿楮社、■〈口皂〉啰婆社、卢麻产社、干仔雾社、奇冷岸社(一作岖岭岸)、大龟佛社(「郡志」作大居佛):以上各社俱在县东南。

    打猫社、他里雾社、猴闷社、柴里斗六社、西螺社、东螺社、眉里二社、南社、二林社、大突社、猫儿干社(「郡志」作麻芝干)、大武郡牛相触二重坡社、南投社、猫罗社、北投社、马芝遴社、半线社、柴坑仔社、水里社、大肚社、阿束社、猫雾拺社(一作麻务捒)、沙辘社、牛骂社、崩山社、大甲东社、大甲西社、宛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猫盂社、吞霄社、后垄社、新港仔社、猫里社、加至阁社、中港仔社、竹堑社、南嵌社、坑仔社、龟仑社、霄里社、上淡水社、内北投社、麻少翁社、武胜湾社、大浪泵社、摆接社、鸡柔社、鸡笼社、金包里社:以上各社俱在县北。

    山朝社:在县东北。

    康熙三十二年新附生番六社:木武郡赤嘴社、水沙连思麻丹社、麻咄目靠社、挽鳞倒咯社、狎里蝉峦蛮社(「郡志」作恋蛮)、干那雾社:以上各社俱在县北。

    三十四年新附生番九社:崇爻社、芝舞兰社、芝密社、猫丹社、荺椰椰社、多难社、水辇社、薄薄社、竹脚宣社:以上各社俱在县东北。

    五十四年新附生番五社:岸里社、扫捒社、乌牛难社、阿里史社、朴仔篱社:以上各社俱在县北。

    「郡志」「规制」载:『诸罗县社,旧管合三十二年新附,凡为社四十』。而旧管中有数社合为一社征饷者,其名皆不载。今并列之,以便省览。他如东北山后之蛤仔难三十六社、哆啰满直加宣等社,多有生番未输贡赋者。其地分注于「山川」,其事别见于「外纪」。

    街市

    十字街、太平街、镇安街:俱在县城内。

    下加冬街(在下加冬庄)、急水溪街(在溪南)、铁线桥街(市店在桥之南北)、茅港尾街(在桥南。邑治至府一路市镇,此为最大)、麻豆街(俱属开化里)、湾里溪街、湾里社街(俱属善化里)、木栅仔街(街南属新化里、街北属安定里)、新港街(属新化里)、莲池潭街(属善化里)、萧垄街(属安定里):以上俱县南。

    笨港街(商贾辏集,台属近海市镇,此为最大)、土狮仔街、猴树港街、井水港街(俱属外九庄)、咸水港街(属大奎璧庄。商贾辏集,由茅港尾至笨港市镇,此为最大):以上俱县西南:

    打猫街(在打猫庄)、他里雾街(在他里雾庄)、斗六门街(在柴里社)、半线街(在半线庄):以上俱县北。

    桥梁

    铁线桥、茅港尾桥:俱属开化里。二桥各为一港,相去十里,为县治往郡必由之路。旧时冬春架竹为之,上覆以土;夏秋水涨漂去,设渡以济行人。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各建木桥;监生陈士俊自捐银五十两募众捐资以助,兼董其事。坚致牢实,四时皆无病涉矣。

    马鞍桥:在新化里新港。架木为之,形如马鞍,故名。五十五年,附近士民重修。

    咸水港桥:在大奎璧庄。架木为之。

    二重沟桥:在他里雾庄。架木为之(以上数桥,俱可通车马)。

    他里雾桥、笨港桥:俱架木为之(以上二桥,止在冬春之间设架,以通行人)。

    津渡

    牛朝溪渡、八掌溪渡(俱属诸罗山庄)、八掌溪下渡、白须公潭渡、小龟佛山渡(俱属外九庄。以上均用竹筏)、急水溪上渡、急水溪下渡(俱属开化里。皆用竹筏)、井水港渡(属外九庄)、石仔濑渡、番仔渡、拔仔林渡、湾里渡(俱属善化里)、犁头标渡、苏厝甲渡、檨仔林渡、萧垄溪渡、欧汪溪渡(俱属安定里)、洋仔港渡、茑松渡(俱属新化里)、阿拔泉渡(在斗六门北五里)、黄地仑渡(在外九庄)、布屿禀渡、打马辰庄渡、树仔脚渡、猫儿干渡(俱属半线庄)、竿寮渡、西港仔港、含四港渡、直加弄港渡(以上四渡,俱属安定里。设双桅杉板头船以渡往来行人,水程至府三十里)。

    水利

    凡筑堤潴水灌田,谓之陂;或决山泉、或导溪流,远者数十里、近亦数里。不用筑堤,疏凿溪泉引以灌田,谓之圳;远者七、八里,近亦三、四里。地形深奥,原泉四出,任以桔槔,用资灌溉,谓之湖(或谓之潭):此皆旱而不忧其涸者也。又有就地势之卑下,筑堤以积雨水,曰涸死陂;小旱亦资其利,久则涸矣。诸邑以陂名者七十,有水源者三十有五;以圳名者五。以湖名者二,以潭名者二。水沙连以下六社民番采捕者,附载于末。

    陂

    诸罗山大陂即柴头港陂。源由八掌溪出,长二十里许;灌本庄水窟头、巷口厝、竹仔脚、无影厝等庄。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榖一百石、另发仓粟借庄民合筑。

    柳仔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可十余里,大旱不涸。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榖一百石、另发仓粟借庄民合筑。

    八掌溪漧陂源有二:一由赤兰坑出、一由八掌溪分流,长可十余里。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榖五十石助庄民合筑。

    埔姜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可十余里。康熙五十六年,庄民合筑。

    马朝后陂源由内山土地公崎流出。原有旧陂址;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银二十两助庄民重修。

    枫仔林陂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