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藏风俗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社会之阶级

    西藏人民合僧俗言之阶级,可分为三,每级中又分三小级,如下:

    (甲)上级  藏语名拉布

    (1)藏语拉布、楷拉布  意即最上级也,君主、皇族、活佛达赖喇嘛属之。

    (2)拉布楷丁  即上中级也,摄政者、寻常达赖喇嘛、大臣,议员、顾问官、博学之喇嘛、大僧院之教授等属之。

    (3)拉布楷达马  即上下级也,书记官及稍下之喇嘛与僧人属之。

    (乙)中级  藏语名丁

    (1)丁楷拉布  意即中上级也,数世之巨富、原地主及旧族与老人之曾独力捐资以助国者属之。

    (2)丁揩丁  即中中级也,书记,家执事、侍从、庖人及其他司小事者属之。

    (3)丁楷达马  即中下级也,军人、农人、佃客属之。

    (丙)下级藏语曰达马

    (1)达马拉布  即下上级也,服役于家之男女仆及其他雇仆属之。

    (2)达马丁  即下中级也,无定居者、有妾而无妇者,自甘乞丐者,穷民及无赖者属之。

    (3)达麦达马  即下下级也,屠人,清道者、经理死人者,铁工、金工等属之。

    二、婚姻

    论西藏之婚姻制度,则其阶级之严,犹逊印度,富女可嫁贫夫,贫女可妻贵族。惟皇室及阀阅之家,其女通例不适下级人民,苟不得相当之偶,固宁送其女于僧院及尼庵也。

    婚姻各级皆同。所异者惟饮宴时之资有丰啬耳。结婚之初,夫家例聘一媒往说于女家,如得允诺,则夫家即送酒及币等礼物于女家。女家财固辞,言共女不美不才,恐不足以执箕帚。媒则盛称新郎之善;女家则言若不蒙见弃,愿缔朱陈,请商之亲友,即报命也。数日后,许配之言,乃由媒以达于夫家。夫家乃致酒二十瓦或三十瓦于女家,女家即以此酒款其戚友并仆役,并赠每人巾各一方。中等人家之缔婚,夫家恒奉女家酒约五十瓦,钱约六百卢比于女家之老辈及戚友,亦每人各赠巾一方。婚姻之事,男女家皆由父母主持。

    成婚后,女家即迎其女及婿归宁。三日后,乃遣其归,并与以乳牛(或犁牛)一,小马一,牝牛四、夏冬衣各二并珠宝绒毡木器及杯盘等用具,又银约五十两,女伴一,凡女之亲友及邻里曾受其一巾者,至是亦以一巾并一钱赠之归。

    成婚后五日,新妇乃易新衣而服常服,对神行小祈祷。第六日,新妇即躬亲家事。是时,新妇之弟或戚常伴之。过七日,乃离去。

    成婚三月后,女家乃与友人及仆偕食物来婿家,求纵其女归家省视,婿则款留之十日或十二日,乃偕妇归岳家,并携衣物,酒食以为赠,至岳家住一月乃归。归时岳家亦赠其女及婿以衣服,珠玉等物。

    若贫家之嫁娶,购礼仪甚简。至婚姻年龄,藏中殊无定限,通常婚嫁之年为由十五至二十五,而女常长于男。

    藏中离婚之法律与习惯,颇可研究。今详述如下。若男子毫无靠过,愿与其妇偕老,而妇决欲与其夫离,则妇应按其夫娶彼时所出财礼之数加二倍赔偿,以为毁婚之罚,名曰离婚罚金,或无罪罚金。婚约消灭之时,藏律定此项罚金,妇人常出十八金屑;合一百三十五卢比,男子当出三金斯兰,合一百八十卢比。属与斯兰皆藏币名,反之,若妇实无过,而愿与失偕老,惟夫则决欲与其无罪之妻分离,则夫应给其妻十二金屑,屑乃藏语,十二金屑合九十卢比,以为离婚罚金,或曰事奉工价。按其妻由成婚日以至离婚日,每日夜备用麦六磅计算,其夫又当归其妇以嫁装之值,妇则携其亲夫所赠之珠宝去之。惟不取其夫所赐者,妇复不要求得此项罚金。若离婚时而有子女,则男归父而女归母。若夫为富人,则裁判官可令其分其财产之一份与此离婚妻,以为其女衣食之资。反之而妻为富户,亦当有所给与于其夫,以为其子衣食之资。又两家订定婚约时,苟一为贵族之男,而一为平民之女,曾有明言夫妇应患难相安,乐欢与共者,当其离婚时,则其财产可按二人之真情与罪状并其匹配时彼此互赠礼物之数,而分享之。若离婚出于二人之愿意,则裁判官可不问二人之罪状何如,而为之均分其财产。若奴仆之婚事,则其分合,一听命于其主人。设有一仆娶一妇,在主人之心,以为此妇必能事奉其夫。乃此妇竟无用,则其被弃时,应得其夫所有物之六分之一,而听主人为其夫另纳新妇。

    西藏法律,禁同族人与在七世中之血族联婚。此律现已为藏人所蔑视,彼等恒与三世或四世之戚族订婚。就中如婆波斯。(Potos)康伯(Kfamta)二种人,其婚制尤为紊乱,兄弟可娶其姊妹,侄甥可娶其叔婶或舅母。普通藏人于同父异母之兄弟姊妹,可以互相嫁娶,又可娶其继母及婶。

    藏中有兄弟数人共娶一妇以为妻,以便共守祖先之遗业而不分。此俗由康斯地( Kfams)传来,其地至今犹盛行此制度。游、张二地之藏人,近亦仿行此俗,惟尚未普及耳。诸弟如与表兄永久同居,则诸弟可永久视表兄之妻为共妻。如彼等与其长兄分居,则彼等不能更向长兄索资财,因彼等应得之份,已尽于此妻分内,而此妇仍得留为长兄法律上之正妻。又父或叔与其子或侄共妻,藏中虽间有之,然常极希之事。

    三、丧葬

    藏人以为人之脉动与呼吸俱停止,犹不足以为生命灭绝之证,彼等以为人之灵魂,虽当其人已死之后,尚存留于身三日。故其人甫死.而即移之出瘗者,是乃罪恶之举也。现时西藏与蒙古凡人死,皆当停其尸于家三日,此三日中,戚友皆来吊,并祝死者来生之幸福。至第四晨,乃将死者及移尸者之运命占算之。又请一喇嘛,为行葬礼。喇嘛則作法,使死者魂魄由脑之一裂罅出。苟不得行此葬礼,则死者魂魄将失其大道,而入于永劫所,或地狱之门。当是时,喇嘛独留于死者旁,一切门窗皆闭,必待喇嘛宣告死者魂魄已由何路出,然后人乃可入室。丧家因喇嘛任此庄严之事,乃以牛羊及金钱以为酬。其酬之厚薄,则视死者家计丰啬以为断。

    当柩未离家之前,用一星士推占死者亲友之生辰。苟有人与死者生辰同一星辰,则其身将有大不幸,此等人即不得侍从葬事情,而星士则因此而得赐与焉。是时用布将尸紧束置于舁床,向吉祥之方位而停于屋隅。近于死者之头,则燃五牛脂灯。环之以帘,于此帘中,则死者常嗜之饮食并一灯俱备焉。诘朝,枢乃出发于葬地,当柩出发时,戚友皆向之行一冥礼。以二人携酒茶及食品随其柩,死者之京僧或喇嘛则掷一钱于舁床上,而缓随其后。当其前行时,其右手乃击一手鼓,而左手则鸣铃。苟柩未至葬所,而中辍于地,则其事为大不祥。如不幸而遇此等事,则即于其地重新再为整理。拉萨之邻,有二葬地,一曰伐邦卡,二曰西拉夏。凡殡于伐邦卡者,则付三唐喀(西藏钱名)于此地寺僧,以为茶敬。殡于西拉夏者,则付一唐喀于守墓之人。每一墓地,皆有一大石碑,于其上刻死者之服饰,尸则置于下方。司此事之喇嘛,乃将尸截为无数片段,第一片则掷饲最大或最老之鹰,余则饲他鹰。死尸毕碎后,又将其骨与脑相和以饲鹰。既乃用一新瓷杯盛牛酪与麦粉燃之,以为香,以送死者之灵。司葬事者乃净其手,略离墓地而晨餐。日中乃归。由死者死对,四十九日间,皆当供献酒食,并燃麦粉牛酪松屑以为香。

    至第四十九日,则凡属死者之衣履,冠带、钱币等物,皆净之以水,而送于喇嘛,以为死者祈福。喇嘛则登坛作法,为死者驱除邪神饿鬼,俾勿扰死者冥间之安居。

    死者死后第七日,则颂祷者为之祈死后之冥福,而一切施济,如谷食,金银等物皆以奉之僧人。此等举动,每值第七日、皆当举行至四十九日大宴喇嘛后乃止。若死者之衣物,则以送于寺僧,而其财产,则遵死者之遗嘱,赠于高僧;或有令闻之喇嘛。藏中遗嘱之制,其由来亦甚远,富人每以其财产遗嘱赐其子或其友,又留一纸以为其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