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安县志卷之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文志

    志曰:周礼保章氏,以星舍辨九州之地。凡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兹县治既设,当有分星,为儆变者助,故志天文。

    星舍

    武安分野,天文载室璧之次。

    地理志

    志曰:先王疆理天下,必因地之势而分州画野以治焉。故夫物采之华灿然并囿而不乱者,皆地之为也。图治理者,不可不知。故志地理沿革。

    武安本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封白起为武安君,即此地也〔按:白起攻破楚国首都郢而受封武安君,远在长平之战前。武安为赵国西部屏障,列国名郡,白起被封武安君或许与武安其名有关,但武安并非白起之封地〕。后秦并天下,属邯郸郡。汉置县,属魏郡。曹魏属广平郡,后魏属魏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析其地置阳邑县,大业中复省阳邑入武安,属广平郡。唐初属洺州,永太元年(765年)改属磁州。宋属滏阳郡,元初省入邯郸,属广平,寻复旧。国朝改属磁州,编户三十四里。

    邑名

    神钲。按韵府,钲,铙也。县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当,叩之则有声,如钲然,故名神钲。

    疆域

    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东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陆路到南京一千八百九十里,北京一千一百一十里。东至广平府邯郸县界牛照村二十八里,西至本府涉县界马铺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铺五十里,北至顺德府沙河县界西家庄五十里,东到邯郸县六十里,西到十八盘一百二十里,南到磁州九十里,北到沙河县九十里,东南到馆陶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涉县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永年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辽州辽州:今山西省左权县。二百二十里。

    城池

    旧传白起所筑,周围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八尺,西、北二门,南、西、北三关厢,东、北二面水沟为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县蜀灌熊瑶易以砖城,高三丈,阔二丈五尺。筑砖城门二座:北曰北门锁钥,西曰中州关键。角楼四座,紫金楼一座,四围砌以深濠。复筑外城砖楼四座:西南曰摈胡,西北曰雄据,南曰挹和,北曰拱极。二十五年,知县东平唐交,刓精竭虑,加以葺理,增筑东门砖门一座,曰寅宾。坚固可守,屹然为武安一保障也。二公之功伟矣哉。

    形胜

    旁极齐秦,跨蹑燕赵,鼓山峙于前,定晋岩嶷于后,洺水流于左,太行耸于右。地险天成,为中州藩蔽。

    风俗

    人民淳厚,务于耕织,勤于经营,成敦本尚质敦本尚质:重本务实不尚浮华。之俗。

    山川

    鼓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滏山,有二石如鼓,南北相当。《冀州图经》:邺城西有石鼓,鸣则兵起。高齐之末,此鼓常鸣,而齐遂灭。隋末,鼓又鸣,声闻数百里,而隋亡。《通鉴》:东魏大将军高澄,虚葬齐献武王欢于漳水之西,潜凿鼓山石窟佛顶之傍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亡,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即比〔此〕。

    粟山在县南一十二里,秦白起拒赵廉颇于此。起将绝粮,命将士以布囊盛粟,积至山巅,赵军乃退,土人至今呼为粟山。〔按:据《史记》载,白起从未至武安,此传说失据。〕

    玉峰山在县西十八里。其山草木不生,岩石皓皓,望之如玉。

    紫金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紫泉出焉,泉色玄黑。山有王乔洞,有刘太保隐室。太保名秉忠,元世祖定策臣,其节清以贞,其学明于术数。山返照则赤,生九节蒲暨乌石。

    儒山在县东北八里,元曹生居山中修儒行,故名。

    磁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宋置滏阳,元以名州,〔按: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为"磁"。在隋代即以磁山命名磁州。〕产锡暨磁石,俗称吸铁石,古代制指南针的原料。查宋代前各史,唯磁州武安进贡磁石,其它各州府皆无。石能引针不坠。

    矿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有青铁矿,故名。

    赭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其山石皆赤,故名。

    香炉山在县西五十二里,山畔有石如两耳,下有三足,上有云气旋绕,故名。

    虎头山一名马头山,在县西三十里。

    灵山在县东南十五里。

    白云山一名柏台脑。在县西北七十里,绝壁独径,可避兵火。

    脱甲岭在县南三十里,窦宗败于建德,解甲此山而避。

    铁滓岭在县西十五里,碎石堆积,宛如铁滓,故名。

    鷟驻岭在县南三十里。凤尝止此,故名。

    滴翠岩在县西五十里。石泉悬绝壁而滴,四时不竭,望之如碧玉然。

    定晋岩在县西北八十里。高百余仞,悬崖如盖,松柏森蔚,下有梵宇层建,风雨不能侵。

    天井峧在县西八十里。适晋要途,削壁四围如井状。北虏入寇,巡按檄知县熊瑶,因其险筑隘以御,继为山水冲要。知县唐交重加修葺,门楼雉堞视昔益固。

    洺河在县南八里。源出辽州太行山,至县柏林里伏流,至洺远里复出,东经钜鹿县界入于滹沱河。(按:此河与北洺河未合流之前称南洺河)。

    响水河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源出沙河县赵村庄土沟,水注石崖,淙闻数里。

    儒教河在县北八里。源出太行山麓,伏于沙窝,溢于儒教,东流入洺河。(按:此河后称北洺河)。

    狗河一名狗涧水,在县西六十里,流入儒教河。

    皇后水在县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一池,夏凉冬温。世传宋太祖下河东,将引皇后入晋阳,后病疮,掬此水浴之遂愈,至今人称皇后水。

    白龟泉在县东北二里,泉北有龙王庙,岁旱降雨,有白龟现,雨即降。紫泉在县东北二十里。泉出于紫山,故名。

    曹公泉在儒山下囗囗因曹生尝临之,故名。

    圣泉在县西七(十)里。山顶有二小泉,其水蓄而不流,寡取无余,多取无欠,故以圣名。

    马跑泉在县西四十里。世传薛仁贵过此,马渴,跑之而泉出。

    圣水池在县西阳邑故城,阔十五亩,其地无井,居民千户赖饮不匮。

    化瘿池在县西柏林里,阔十八亩,有瘿者饮之可化。

    涌碑池在定晋岩下,池畔有透影碑,世传自泉涌出。

    通利渠在县城西一里许,西关值淋雨辄遭水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县香河奈永昂注水入洺,民德之,谓其渠曰通利。

    桃园洞在县西北七十里,穴口阔五尺,入内渐广,面寺刹而背峰峦,木蘩泉潄,真胜景焉。

    黑龙洞在天井峧。

    古迹

    东古城在县西南郝家庄里。

    西古城在县西柏树里。

    阳邑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