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风信:岁正月十日、二十一日,为大将军降日;逢大杀,午后有风,无风则雨。二月三日、十七日、二十一日,午后有大风雨。三月九日、十二日、二十四日,有大风雨。四月八日、十九日、二十三日,午时有大风雨。五月十日、十一日、十九日申酉时,有大风雨。六月十九日、二十七日卯辰时,有大风雨。七月七日、九日、十五日、十七日,有大风雨。八月三日、八日、十七日、二十七日,有大风雨。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有恶风雨。十月十五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七日,府君朝上帝,卯时有大风雨。十一月一日、三日、十九日,有大风雨。十二月二日、三日、五日、六日、十二日、二十八日,有大狂风(「东西洋考」)。

    正月三日、四日、九日、十三日、十五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二月二日、七日、八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五日。三月三日、七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四月一日、八日、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三日、二十五日。五月一日、五日、七日、十三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九日。六月六日、十二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七月七日、八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一日。八月一日、四日、五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一日。九月九日、十六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七日。十月五日、六日、十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十一月十四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十二月八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谓之风暴日(「稗海纪游」)。

    正月三日、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晦日,谓之龙会日。二月三日、九日、十二日,谓之龙神朝上帝日。三月三日、七日、二十七日,谓之龙神朝星辰日。四月八日、十二日、十七日,谓之龙神会太白日。五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谓之天龙神王朝玉帝日。六月九日、二十九日,谓之地神龙王朝玉帝日。七月七日、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谓之神杀交会日。八月三日、八日、二十七日,谓之龙王大会日。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谓之龙神朝玉帝日。十月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谓之东府君朝玉帝日,皆主风(「澎湖纪略」)。

    地球周绕本轴,自西而东,而日在两至圈之间摄令空气,自东而西。其热带以南以北之浓空气,带入于热带淡空气中,故赤道北有东北恒风,赤道南有东南恒风。其恒风南北之界,约共三十度,此界各季不同。当日距赤道最北时,其东北恒风之北界,在赤道北三十度;南界在赤道北十度。东北及东南两恒风之间,为微风多雨之地。其东南恒风之北界,在赤道北四度,南界在赤道南二十度;当日距赤道最南时,其东北恒风之北界在赤道北二十度,南界在赤道北四度,两恒风间亦为微风多雨之地。其东南恒风之北界,在赤道北二度;南界在赤道南三十度。是半年之中,其界移动十度,凡船至微风多雨之地,大约自南而北为顺风,自北而南为逆风。凡船将进界时,每有忽起忽讫之暴风。凡恒风已毕,将改相反之风,为有飓风之时。凡有恒风处,遇大洲大岛及日烘陆地,遥吸海气;俱能改易方向,变为无定。

    飓风为加热之空气,周绕一中心;其中心之行,向西每时十二里或三十里(凡言里,皆即天度之一分)。其飓风之外径一百里,或三百里。近中心处,风力甚劲;外周则力减,故行海者须避出外周。

    凡船行有飓风处,须常察风雨表。若表内忽落至二十九寸半,又见天色渐黑,带淡蓝色,知船入飓风周内。此时距中心约一百五十里。又渐落至二十九寸又十之二,知船已更近中心约距百里。及落至二十八寸又十之四,知距中心约五十里。及至二十八寸,知距中心约三十里。及近中心处,大约落至二十七寸。

    凡船在赤道北,觉已入飓风外周,须急避飓风中心。法先背风而行,其中心距船,方向在船左。

    凡入飓风之西半周,为最险处。见风来自正北,即知中心在东。其移动向西,若不速离,必渐近于船。故须加力向东而行,令风从左来,即漂泊不行,俟风中心移过船之西北。

    凡飓风已离东北恒风之北界,其中心动移渐改向有东北。若此处遇正东风,即知船在中心之北,其中心渐近于船;应加力西北行五十里。及风从船左来,即漂泊其后,见东北风,知中心已在东南(以上「行海要术」)。

    舟人呼大风曰暴。按诗「邶风」:终风且暴。「传」云:暴,疾也。「疏」云:大风疾起也。旧志暨凤山各志以暴为报,失其义矣。「府志」作飓亦误。飓乃海中灾风,其至叵测。暴则每月有期,所传名称虽涉怪诞,而验之多应。凡暴期将至,舟必泊澳;俟暴发后辄尾之而行,最便利,不为灾。「府志」又云:飓之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飓骤而祸轻,台缓而祸久。考六书无台字。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常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曰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今删之,按「音会」。海中大风曰飓,「投荒杂录」云:岭南诸郡,皆有飓风,以四面风皆至也。「南越志」:飓风具四面之风,常以五、六月发,永嘉人谓之风痴。陆放翁曰:岭表有瘴母,初起圆黑,久渐广,谓之飓母。韩文公赴江陵诗:飓起最可畏。注「岭表录异」云:岭峤夏秋雄风曰飓。又云:南海夏秋间,有云物如虹,长六、七尺,见则飓风必发,故曰飓母。其飓一发,鸡犬不宁;并从具,音惧。韵笺引杨升庵说:飓作飓,音贝。佛经云:风虹如贝。柳柳州诗:飓母偏惊估客船,补入「七队」逸字中。又「六书」:故飓补妹切,海之灾风也。俗书讹作飓。「正字通」复云:飓字即飓字之讹。又「艺林伐山」云:飓风之作,多在初秋。「南越志」亦云:飓母即孟婆,春秋间有晕如虹是也。又「李西涯」讥许氏从具,谓具四方之风,乃北人不知南人之候,误以飓为飓耳!西涯博举,必有所据,且闽、粤诸儒皆云飓风,今韵书多作飓(凤山志)。

    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九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为九降。过洋以四、七、十月为稳。以四月少飓,七月寒暑初交,十月小春天气,多晴暖故也。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最忌;台飓俱挟雨,九降多无雨而风。凡台将至,则天边有断虹先见,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土番识风草;草生无节,则一年无台,一节则台一次,多节则多次。飓之名以时而异:正月初四日曰接神飓,初九日曰玉皇飓,十三日曰关帝飓,二十九日曰乌狗飓。二月二日曰白须飓。三月三日曰上帝飓,十五日曰真人飓,二十三日曰马祖飓。(真人多风,马祖多雨)。巳上春三月共三十六飓,此其大者。四月八日曰佛子飓。五月五日曰屈原飓,十三日曰关帝飓。六月十二日曰彭祖飓,十八日曰彭婆飓,二十四日曰洗炊笼飓。七月十五日曰鬼飓。八月一日曰灶君飓,十五日曰魁星飓。九月十六日曰张良飓,十九日曰观音飓。十月十日曰水仙王飓,二十六日曰翁爹飓。十一月二十七日曰普庵飓。十二月二十四日曰送神飓,二十九日曰火盆飓。二十四日以后皆曰送年风(「香祖笔记」)。

    内地之风,拔木发屋而止;台则千石巨舟,往往吹上田垄。有时风愈烈,燥愈甚,风过草木皆焦,名麒麟暴,谓风中有火云(「东瀛识略」)。台风乃天地之气交逆,地鼓气而海沸,天风烈而雨飘,故沉舟倾樯。若海不先沸,天风虽烈,海舟顺风而驰,同鵾鹏之徙耳!六月有雷则无台。谚云:六月一雷止三台,七月一雷止九台。澎湖湾船澳有南风北风之别;时当南风、误湾北风澳,时当北风、误湾南风澳,则舟必坏。癸亥兴师,正当盛夏南风大作之候,伪都督刘国轩战船尽泊南风澳。我师到澎湖,误泊北风澳。国轩得计谓:可不战胜也。已而北风大作,我师舟楫无损,而伪敌连■〈舟宗〉覆没。因得乘风时进攻,克取澎湖(「海外纪略」)。

    六月多主台。海人谓:六月防初,七月防半;虽不尽然,有时而验。九月自寒露至立冬,常乍晴乍阴,风雨不时,谓之九降,又曰九月乌(「澎湖纪略」)。

    凡十二月二十四日有南风,则应来年有飓。如二十四日,则应四月。二十五日,则应五月。十九日,则应九月。俱不差爽(「澎湖纪略」)。

    春夏风不胜帆,船小者速。春冬帆不胜风,船大者稳。春暴畏始,冬暴畏终。南风多间,北风少断,以四、五、八、十等月为稳;最忌六、七、十二月。内地风每早西晚东,淡地则早东午西,名发海西,春夏时皆然(「淡水志」)。

    诸书皆称渡海以四、五、八、十月为稳;忌六、七、十二月。然癸亥平台,辛丑复台,皆以六月兴师,过舟衽席而异常。灾飓每在七、八月间;盖海上风涛实难例定,惟当随时审视云日气色,以卜行止。若夫舟制有利钝,风行有远近,虽连■〈舟宗〉并发,而入港之先后难齐。且或同时遭风倏变,而此顺彼逆,祸福不同者有数存焉(「凤山志」)。

    沪尾之风,多内东外北;同时所发,而内外亘异。或云:东西山低而平,北山高而挺。关渡以内,风来自东;关渡以外,山拥于北;故反风也。或云:南山亦高,遇台则皆北;北止回南,则皆南。且有南风台者,未闻其忽南忽北。反风之说,不属于山之高低也。然就台而论,凡台每四面以次第至,如北台必转而东、而南、而西,俗谓之乌脚。西南或二三日、五七日不等,不四转不止。其风之暴,非山能挡。故南则俱南,北则俱北。若寻常之风,为力不烈,山之高挺或能与抗(「淡水志」)。

    澎湖之风,与内地相反而适相宜者。考「台湾旧志」云:『内地多早西晚东,惟澎、台之风,则早东午西,名曰发海,四时皆然。台湾船只来澎,必得东风方可扬帆出鹿耳门。澎湖船只往台必得西风,才可进港。设早西晚东,则来澎船只过日中始能放洋。去台船只昏暮迫山皆不能进口矣。此风信有天造地设之奇也』(「澎湖志」)。

    海船畏风,又甚畏无风。洋中风静,水平如镜,必寄椗驻舟,候风始行。盖大海潮汐无瞬息停人处。舟上一望空明,连天无际,不觉其动,实有升降涨蚀之异。舟不下椗,则乘潮而北,随汐而南,难定所向之何方矣(「凤山志」)。

    凤山县风港以南,更有山风善扑人,必数人携手偕,如一人独行,又不急复,必吹入海(「东瀛识略」)。

    故其潮信:月一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巳,台湾、苗栗、新竹、淡水辰,恒春、基隆卯,澎湖卯,宜兰寅。二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巳,台湾、苗栗、新竹、淡水辰,恒春、基隆卯,澎湖辰,宜兰寅。三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午,台湾、苗栗、新竹、淡水辰,恒春、基隆辰,澎湖辰,宜兰卯。四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午,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巳,恒春、基隆辰,澎湖辰,宜兰卯。五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午,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巳,恒春、基隆辰,澎湖巳,宜兰卯。六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未,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巳,恒春、基隆辰,澎湖巳,宜兰辰。七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未,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午,恒春、基隆巳,澎湖午,宜兰辰。八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申,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午,恒春、基隆巳,澎湖午,宜兰巳。九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申,台湾、苗栗、新竹、淡水未,恒春、基隆午,澎湖午,宜兰巳。十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申,台湾、苗栗、新竹、淡水未,恒春、基隆午,澎湖未,宜兰巳。十一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酉,台湾、苗栗、新竹、淡水申,恒春、基隆未,澎湖未,宜兰午。十二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酉,台湾、苗栗、新竹、淡水申,恒春、基隆未,澎湖申,宜兰午。十三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戌,台湾、苗栗、新竹、淡水酉,恒春、基隆申,澎湖申,宜兰未。十四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戌,台湾、苗栗、新竹、淡水酉,恒春、基隆申,澎湖酉,宜兰未。十五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戌,台湾、苗栗、新竹、淡水酉,恒春、基隆申,澎湖酉,宜兰未。十六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亥,台湾、苗栗、新竹、淡水戌,恒春、基隆酉,澎湖酉,宜兰申。十七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亥,台湾、苗栗、新竹、淡水戌,恒春、基隆酉,澎湖戌,宜兰申。十八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子,台湾、苗栗、新竹、淡水戌,恒春、基隆戌,澎湖戌,宜兰酉。十九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子,台湾、苗栗、新竹、淡水亥,恒春、基隆戌,澎湖戌,宜兰酉。二十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子、台湾、苗栗、新竹、淡水亥,恒春、基隆戌,澎湖亥,宜兰酉。二十一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丑,台湾、苗栗、新竹、淡水亥,恒春、基隆戌,澎湖亥,宜兰戌。二十二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丑,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子,恒春、基隆亥,澎湖子,宜兰戌。二十三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寅,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子,恒春、基隆亥,澎湖子,宜兰亥。二十四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寅,台湾、苗栗、新竹、淡水丑,恒春、基隆子,澎湖子,宜兰亥。二十五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寅,台湾、苗栗、新竹、淡水丑,恒春、基隆子,澎湖丑,宜兰亥。二十六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卯,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寅,恒春、基隆丑,澎湖丑,宜兰子。二十七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卯,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寅,恒春、基隆丑,澎湖寅,宜兰子。二十八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辰,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卯,恒春、基隆寅,澎湖寅,宜兰丑。二十九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辰,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卯,恒春、基隆寅,澎湖卯,宜兰丑。三十日,安平、凤山、嘉义、云林、彰化辰,台湾、苗栗、新竹、淡水卯,恒春、基隆寅,澎湖卯,宜兰丑。长于丑、寅、卯者,落于辰、巳、午;长于未,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