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沙连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沙连堡,在县东二十五里;东以浊水溪、龟仔头山与埔里社厅集集分界,西以清溪、触口山与斗六堡分界,南以鲤鱼头堡分界,北以浊水溪、鼻仔头山与彰化县东螺分界。东西相距三十余里,南北相距三十余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一百三十一、番社十一:

    林屺埔街一千一百十二户、八千六百八十一丁口。

    横街后街三百五十四户、三千六百三十五丁口。

    竹围仔庄八十三户、六百二十三丁口。

    内厝庄八十七户、五百八十八丁口。

    菜园仔庄一百五十三户、六百七十七丁口。

    廍地仔庄三十六户、二百五十八丁口。

    ■〈石回〉磘庄八十八户、五百二十三丁口。

    车店仔庄七十九户、三百四十一丁口。

    内田仔庄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三丁口。

    柯仔坑庄七十四户、四百六十一丁口。

    中崎庄八十八户、四百四十四丁口。

    桃仔园庄三十一户、一百三十二丁口。

    和溪厝庄七十六户、三百四十五丁口。

    冷水坑庄二十七户、七十九丁口。

    枋藔仔庄五十五户、二百五十四丁口。

    下坪庄一百十二户、四百三十二丁口。

    埔尾庄三十五户、一百四十四丁口。

    坪仔角庄三十六户、八十五丁口。

    埔坪仔顶、尾坪仔顶二十三户、九十九丁口。

    坪顶埔庄二十八户、一百十一丁口。

    五里林庄五十三户、二百五十丁口。

    三角潭一百零三户、六百十八丁口。

    埔心仔庄九十八户、四百二十二丁口。

    江西林庄一百零九户、四百九十一丁口。

    三块厝庄三十三户、二百五十八丁口。

    学古藔庄三十一户、二百零八丁口。

    湖仔厝庄三十户、一百零一丁口。

    猪朥棕庄一百四十户、五百六十三丁口。

    茄正坑庄二十八户、一百零九丁口。

    王来宅庄二十五户、六十八丁口。

    中心仑庄七十户、三百二十四丁口。

    猐雅藔庄一百八十八户、四百七十六丁口。

    柿仔林庄四十一户、二百六十一丁口。

    顶林庄一百七十户、五百七十八丁口。

    大安庄一百二十三户、五百八十二丁口。

    大人岽庄四十七户、三百五十六丁口。

    岽雅顶二十九户、一百十七丁口。

    烧灰坑二十四户、一百三十二丁口。

    杪风庄二十七户、一百十八丁口。

    东埔蜡街四百五十九户、五千零零九丁口。

    井仔头庄四十三户、三百二十一丁口。

    圳头坑庄五十三户、四百六十二丁口。

    笋仔林庄一百六十八户、一千五百零三丁口。

    柴牛椆庄四十八户、四百六十丁口。

    红花园庄三十八户、二百零二丁口。

    半天藔庄四十七户、三百七十七丁口。

    双溪底庄二十三户、一百二十丁口。

    小半天庄六十六户、四百十二丁口。

    内湖庄八十八户、六百零九丁口。

    中湖庄一百九十八户、七百三十三丁口。

    新藔街三百七十六户、一千五百十二丁口。

    初卿庄一百十四户、五百三十一丁口。

    板仔藔七十三户、四百二十五丁口。

    崎头庄三十七户、二百三十四丁口。

    浊水仔尾三十三户、二百五十二丁口。

    外湖仔四十四户、三百八十五丁口。

    坑内仔四十户、三百十八丁口。

    漳雅庄五百八十七户、四千二百十四丁口。

    鹿仔坑六十九户、二百五十丁口。

    车光藔一百六十八户、一千二百零三丁口。

    九藔坑七十四户、四百零八丁口。

    石城庄四十三户、三百二十一丁口。

    内湖口三十五户、二百七十丁口。

    柯树坪七十四户、四百二十丁口。

    火烧藔六十六户、四百零五丁口。

    内树皮五十六户、四百三十丁口。

    深坑庄一百二十八户、八百三十一丁口。

    大水窟一百三十四户、八百二十八丁口。

    岽顶庄五十九户、四百三十八丁口。

    五仑尾三十二户、一百三十七丁口。

    顶城庄六十八户、四百二十七丁口。

    二城庄一百八十八户、七百三十四丁口。

    茅埔头五十四户、三百八十一丁口。

    平寨庄二百七十八户、一千八百零五丁口。

    下坪仔六十五户、四百四十一丁口。

    东埔蚋藔仔一百三十九户、七百三十八丁口。

    草凹窟三十三户、二百七十七丁口。

    丹凤坑四十四户、三百四十四丁口。

    苦瓜一百三十一户、八百九十一丁口。

    清水沟一百十八户、六百七十丁口。

    内城庄八十四户、五百六十六丁口。

    外城庄六十一户、四百二十丁口。

    涂城庄五十六户、四百七十八丁口。

    九龙山三十户、一百十二丁口。

    大坵园五十三户、四百二十九丁口。

    番仔藔六十六户、五百六十丁口。

    廍宅顶七十七户、六百零一丁口。

    龟仔头一百四十七户、七百九十三丁口。

    七股林四十五户、三百五十三丁口。

    柑仔林五十四户、四百三十七丁口。

    牛轀辘二百八十一户、一千七百二十五丁口。

    社藔街四百九十四户、四千一百零三丁口。

    后埔仔二百三十三户、一千五百十八丁口。

    溪洲仔二百七十户、一千八百零七丁口。

    后沟坑一百二十三户、七百二十一丁口。

    水车庄七十七户、四百八十二丁口。

    狮尾窟六十二户、四百五十一丁口。

    湾仔庄四十六户、三百四十五丁口。

    田中央仔七十七户、四百三十六丁口。

    过坑仔二百二十二户、一千零七十七丁口。

    水底藔一百六十三户、一千二百十一丁口。

    他里兴六十六户、四百九十三丁口。

    山脚庄一百十二户、六百六十五丁口。

    石牌仔三十八户、二百二十九丁口。

    顶埔庄四十八户、三百五十一丁口。

    枫仔林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丁口。

    枋藔坑三十一户、二百五十一丁口。

    北势仔四十二户、三百零八丁口。

    竹仔坑三十七户、二百三十五丁口。

    水尾庄六十户、五百三十四丁口。

    藤湖庄一百四十三户、七百二十一丁口。

    藤湖口四十六户、二百九十三丁口。

    横山庄三十六户、二百四十七丁口。

    檨仔脚尾四十八户、二百九十一丁口。

    溪尾藔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五丁口。

    香员脚七十八户、五百七十七丁口。

    木屐藔五十八户、四百十三丁口。

    牛埔头四十一户、二百零三丁口。

    溪底城三十八户、一百四十一丁口。

    白庙仔二十一户、一百零五丁口。

    下林庄四十户、三百八十一丁口。

    ■〈石回〉磘崎头五十三户、四百二十二丁口。

    大高坑二十一户、二百二十丁口。

    十埒仔二十一户、二百二十五丁口。

    内茅埔一百十八户、一千零十四丁口。

    崁仔脚二十四户、二百一十丁口。

    大坑庄四十八户、三百零九丁口。

    干坑庄五十五户、五百十四丁口。

    海风仔崎二十九户、一百二十一丁口。

    竹仔脚三十五户、二百五十一丁口。

    新城庄二十三户、一百十一丁口。

    以上沙连堡,统计一百三十一庄,俱在县治东方;距治近者二、三十里,远者六、七十里。计堡内居民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九户、八万三千八百二十九丁口。

    番社

    南仔脚万社、猪母朥社、鹿株社、蛮蛮社、猫丹社、东普社、屿武郡社、吻吻社、桌社、扣社、和社:以上番社,共十一社。

    沿革

    沙连堡,旧生番水沙连社。乾隆五十三年,生番献地归化,属彰化县。光绪十四年,设云林县,建署于堡内之林屺埔。十九年,移治斗六。今隶云林县。

    街市

    林屺埔街在县东二十五里;为沙连堡贸易总市。

    社藔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为社藔等处交易总市。又为往来南北暨埔里社孔道。

    东埔蚋街在县东二十八里;为东埔蚋庄、笋仔林等处交易之区。

    新藔街在县东三十七里;为大坪顶七处交易之区,入后山台东州总路。

    山

    江西林山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其山穿田突起,势如横屏。山顶坦平,广二、三里,四面玲珑秀丽。山背二峰形如狮、象,俯瞰清、浊两溪。山麓民居错处,厥土丹亦;所产地瓜大异寻常,味甘如饴,质若涂朱,时称佳品。其山西行为下坪山坪顶埔。闻乾隆中福中堂平林爽文之乱,曾驻大营于山上;故老犹能道其营址。

    大人岽山在县东南四十余里。其山自油杉仑分龙而来,为林屺埔众山之领袖。顶峰秀丽,左右峰若垂肩状,苍然欲滴。俯视诸山,环列拱卫,高插云霄,丈尺不可数计。所产鹿、獐、熊、豹、猐、灰石;筀竹成林,樟树茂盛。沿山多置纸、脑灶,以为制纸藔、熬脑丁役住宿之所。又产山大人树,文彩斑烂,黑白相间,玲珑成纹,人多取作帽架;闻以木投水内,可以辟除瘟疫。因山有此树,故以为名。

    凤凰山在县东五十余里;发脉于八通关,由鸡胸岭蜿蜒而来。山势巍峨插天,不知其几千丈尺,形如飞凤。层峦耸翠,奇峰林立;云树参差、幽篁净植。每值雨霁,山光晴烟腾树,黛色参天;好鸟争鸣,山花欲笑。前人「凤麓飞烟」,为八景之一。所产有拜岁兰、万年松、金木斛、樟树。山后时有生番出入,前台湾镇吴光亮由此开路,直通台东州后山;于山石上勒「万年亨衢」四字。闻此山第二峰腰有数武之地,时有细雨,不见干土;每晚群鸦归宿,俗称为乌鸦洞。山北与九头尖仔山、苞仔林山相连;二山亦多奇峰怪石,并产樟脑;今各山麓,均有熬脑藔灶。所产大竹,可以编筏、盖屋、制纸;笋则制以为脯,民赖其利。

    岽顶山在县东三十八里。其山自凤凰山分龙,蜿蜒六、七里,路皆平坦;至大水窟头,束脉耸起。山二、三里,高低不一;森然屹峙,明媚幽雅;岩头时有白云封护。居民数十家,自成村落。岩隈曲径,多植茶树。昔蓝鹿洲游台,曾到沙连,称此茶为佳品;谓气味清奇,能解暑毒、消腹胀,邑人多购焉。

    小半天山在县东南四十里,由内山生番界发脉,高插云霄。山径窄狭,屈曲幽深。山上民居不一,有村曰中湖、曰内湖,烟火将及百家。所产猫儿笋、麻竹笋,为居民之利。与大半天山相连;大半天山,俗名半天藔山。势耸突,峰蛮层叠,路径幽险。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败遁踞山,恃险负固,为我军奋勇攻克。

    溪洲仔山在县东三十七里浊水溪东南,自蜈蚣仑王字峡而来。山势雄健,奇峰插天,尖峭非常,巉岩险绝。山顶别开洞天,宽可数百步;四顾苍翠,鹿友莺朋,颇饶幽胜。锋山上多猴,每结队游行;故俗名猴洞尾山。

    象鼻仔山在县东三十八里浊水溪南。其山为溪洲仔山转龙,形如象鼻;危崖绝壁、怪石峋嶙,盘踞浊水溪中。乾隆年间,于山麓凿洞百余丈,导浊水通于社藔隆兴陂。山上皆羊肠鸟道,有小径仅可容足,居民于断壁处驾以竹排,名曰高桥;大水时多由此出入。

    八通关山又名玉山;在县治东一百余里。三峰玉立,高插天外;峰顶隐约云端,奇幻莫侧。山无大树,草木出土辄为寒霜冻枯。四时积雪,六月不开;行终日,皆履雪地。即「彰志」所称雪山也。前台湾总镇吴光亮,由此修路通后山卑南、绣孤峦等处。山前有温池,俗名烧汤;闻有投以生卵,少顷即熟可食。是山四面皆雪,人迹罕到。山顶如白云封护;一遇晴霁,雪为日所激,光彩异常。前人以此为「玉嶂流霞」,列于八景。

    大顺岭俗名大坪顶崎;在县东三十余里。自凤凰山迤逦而来,崎巘通幽,岭高二里许。前台湾总镇吴光亮,从此修筑为入后山八通关等处之路。山路平坦,行十余里,即大坪顶七处;民居稠密,烟火万家。七处山产,甲于全堡。岭上下竹林、树木,布满岩隈。崎脚溪水左旋而出岭。北行为蜈蚣仑,径通社藔等处;又北行为苦瓜藔山、藤湖山。相传乾隆中福中堂讨林爽文驻兵于此,攻克小半天,擒获匪首;故以「大顺」名山。

    川

    浊水溪在县东二十里。其源出自雪山;人迹罕到,莫可穷其究竟。水浑浊如黄河,恒少清日;或云来源甚清,因沿内山南行过刺嘴社挟泥以流,西入猫丹、蛮蛮等社为南港溪、丹溪、蛮溪、郡溪等溪沙泥搀入,始浊。溪流至牛轀辘,有石柱二,高三、四丈,围亦数丈,对峙溪中,相距丈余,俨若中流砥柱;居民以其形似插烛,谓为石烛。导石烛顺流而下,至集集街为埔里社厅,与云林分界之所。其北岸属之埔里社,溪南隶于云林。埔里社民于北岸引水入集集等圳,灌溉田园。由集集顺流至浊水庄象鼻山、香员脚、鼻仔头山等处。溪北为彰化县地、南则云林界也。彰人于北岸导水为浊水、湳仔、北投、猫罗三十五庄、八堡十五庄、鹿场波、东螺等处水圳,田园赖以灌溉焉。由浊水庄西行至象鼻山,穿山而行,回环转折,若黄河之曲流。前人目此地为「象渚垂虹」,列云邑八景之一焉。穿象鼻山至牛相触,西分一水以入虎尾溪;复行至触口,则与清水溪流汇合;是为清浊同流,如泾、渭焉。然泾、渭之清浊各不相蒙,而此溪则浊流过盛,清水不足以敌之,反与混而为一,则虽似而实异也。然二溪相激,浊浪排空,银涛怒喷,亦有胜概。昔人目为「龙门涌月」与「象渚垂虹」,并列八景中,则指此也。又闻黄河五百年一清,则必有圣人在位。而是溪之水浑浊挟泥,似有类于黄河;然溪水一清,则台地必生反侧。如同治元年水清三日,戴万生乱几及三年;光绪十三年水清半刻,则施九缎以丈田事激民为变,共攻彰化,旋经剿抚解散。故老谓溪清之时日多寡,实与寇盗起灭久速相应,屡试不爽云。惟黄河能兆端于圣人,而国家兴修之帑,岁数十万;是溪之水则一厅、二县均资以为利焉,是又迹同而实异,有不可解者耳。

    清水溪在县东二十余里;发源内山。至鲤鱼头堡鲤鱼尾溪入沙连堡界,汇顶林溪、田仔溪、过溪仔溪三溪之水。由过溪仔口分支二:北入和溪厝圳,南入林内、九芎林、石榴班等陂。西行至牛相触,引一水入溪洲堡同丰馆圳;又一水入土库平和厝圳,至于触口与浊水溪汇为清浊同流,彰、云两邑数十堡陂圳皆赖焉。溪之左为狮子山,右为象鼻峰,论者以为狮、象守口云。

    猐雅藔溪在县东南二十八里。源发于猐雅藔内坑,引中心仑溪、烧灰坑两溪之水注之。于猐雅藔口瀦陂筑圳,导水入白庙仔,溉旧城内、云林坪、埔尾等处田园。复从北流,转东入林屺埔为林屺埔溪;有三角潭仔溪自东来注之。三角潭又名三峡潭,以三水分派,中汇一潭,故名。于潭北引水入五里林、下坪等圳。西北行里余入五里林,为五里林溪;有南投溪水北来注之。又行里余,有石壁关,锁若门户。然溪径屈曲,凡有九折;于湾折处即汇为潭:如公馆仔潭以下,潭有九口。行二里,至下坪庄出口;又转而西流,始入于浊水溪。

    崎脚溪在县东三十里大顺岭下。源出于内山溪头湖;至深坑、火烧藔、柯树坪等处,总汇各山泉水入小半天为北势溪,以达东光藔、漳雅庄等处,均有山水注之。至新藔街外,于溪中高浮一屿,周广里余,顶峰宽平,竹树参差,四时耸翠;高约二、三十丈,俗名为坪山;溪水环绕而过。溪流西导半里之地,汇一潭,名为半海仔潭;水深莫测,周广数十丈。西行为坑内庄,有山溪水南来注之,又汇一潭,名石井潭;深约一、二十丈,宽方数丈。又西行数里至大顺岭脚,为入后山要津;有粗坑底溪水东来注之。于南岸瀦一陂,引水入公田仔圳;转而北,于西岸又瀦一陂,引水入东埔蚋圳。至藤湖口,有藤湖山溪水注之;为林屺埔适社藔要津。又行,为木屐藔溪;即于溪口会入浊水溪。

    井

    甘泉井在县东四十余里社藔顶埔前福中堂驻兵大营边。泉清而甘,大旱不涸。前台湾总镇吴光亮阅兵过此,饮而甘之,遂为鸠工修筑,四面皆环以石。因水甘,遂以「甘泉」名井。

    池

    大水窟亦名莲花池;池中多产莲花。在岽顶山之麓、凤凰山之前,距县四十五里。池周广二、三里,四面屏鬟列翠,泉源甚盛;红白莲花浮擎水面,青筩绿盖,布满池中。传闻昔时曾开金墘白莲,鲜妍异常,香韵尤绝。池中鱼族甚繁。采莲取鱼,必驾竹筏。每当春、夏良辰,岽峰倒影,辄见鸳鸯浮游岩际。风过香闻数里,为县东名胜。

    潭

    沉潭在县东南二十四里。其在中崎上庄者为顶沉潭、下庄为下沉潭。故老传闻,谓前为民居,地忽中裂,涂泥上涌,乡民争奔,房屋沉至十余家,遂涌成潭。宽广百余丈,深莫穷底。今沿岸垦田,潭中泥深只过牛腹。

    公馆仔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即林屺埔溪水口。溪流九折,于折处各汇一潭;凡有九口,深约数丈,转折相连。

    兜斗潭在大坪顶苦瓜藔石门坑。有石壁高二、三丈,其下有潭,深五、六丈,宽丈余,泉水自壁上而下。潭满则溢,大旱不竭;形如兜斗。距城三十余里。

    水哮仔潭在水哮山。深约五、六丈,宽方丈余。有泉自山壁出,注于潭中;音韵悠然,恍若鸣琴。潭水不满,亦不竭。潭边数丈之地,下临坑崁;于半壁中又闻泉声潺潺泻出,大约自潭中而来。或传林逆党匪蔡猫东穷遁至此,曾放军器于潭内。距城五十五里。

    廨署

    旧县署在九十九坎上云林坪。光绪十三年建置。今移建斗六。

    仓廒

    沙连仓在林屺埔街文祠前(县治东二十五里)。初建二十一间,今存一十间,余皆废坏。传闻乾隆十六年,里众佃民禀请有司,官准众民捐赀鸠工共建,为收贮课租处所;有案可考。今经清丈征收钱粮,仓已废置。仅有六间积贮抄封租粟;余四间亦大半就废。

    形胜

    云属八景:

    「龙门涌月」在沙连堡外触口清、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