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内阁一

    大学士直舍所谓内阁也在午门内东南隅外门西向阁南向入门一小坊上悬圣谕过坊即阁也初制规模甚狭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而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敕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其职掌入内阁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献告谟猷防简题奏拟议批答以备顾问平庶政不得专制九卿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闗白凡上所下一曰诏二曰诰三曰制四曰敕五曰册文六曰谕七曰书八曰符九曰令十曰檄凡下所上一曰题二曰奏啓三曰表笺四曰讲章五曰书状六曰文册七曰揭帖八曰防议九曰露布十曰译皆审署而调剂焉平允乃行之凡东宫出阁讲读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掌凡修实録史志诸书充总裁官寔録成呈上焚其草禁中凡宗室请名请封及诸臣请諡并拟上焉凡图书缮冩讐较皆课而察之凡郊祀廵狩亲征扈行凡累朝御笔实録宝训玉牒之副古今书皆籍而藏之凡防敕稽其由状而叙述上请焉凡礼部防试廷试贡生国子生月课歳贡生廷试译馆译生皆总领之其属制敕房书办制敕诏防诰命册表寳文玉牒讲章碑碣题奏揭帖一应机宻文书及王府敕符底簿诰敕房书办文官诰敕番译敕书并译书揭帖纪功勘合皆稽按典故起草进呈若漏泄稽缓遗失妄误皆有罚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官至三殿二阁二坊大学士无入内阁者不得与机务虽编修赞善等官有入内阁者亦得预机务

    阁门圣谕

    机宻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

    宣德御制箴廷有司言自周则然后世袭用愈宻而重防命所出讲学所资几务之严于度于咨代有贤哲?闻明识克励翼之用光厥职咨尔儒臣朝夕左右必端乃志必慎乃守启沃之言惟义与仁尧舜之道邹孟以陈词尚典实浮薄是戒谋议所属出毖乎外心存大公罔役于私昔人四禁汝惟励之献纳论思以匡以益以匹前休钦哉无斁文渊阁落成驾幸视谢表具官臣杨荣等兹者钦?圣驾临幸文渊阁周视臣等寓直之所特颁恩命增益室宇兼赐饮馔器用周悉备至圣恩广大感戴惟深谨上表称谢者臣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日月光华当大圣龙兴之运车书混一正文明天启之时銮御幸临儒绅遭遇恭惟皇帝陛下圣神天锡刚健日新典章法度之?脩功成理定华夏蛮貊之率俾近説逺来万几余闲怡神稽古六龙捧御宠顾延英上深轸于天心頫垂矜于寒士广其室宇遂凉燠之攸宜给以饔飱兼什器之咸备凡百所用靡一弗周同乾坤覆载之恩逾父母生成之赐是皆皇上圣仁广大明睿照临溥德泽于万方施由侍从昭礼文于千载高出古今所以致海宇之雍熙所以隆皇图于永久臣等深惭末学幸际明时被沐恩荣匪名言之可罄防励驽钝岂报效之敢忘端秉寅诚恭陈申谢龙翔鳯翥瞻五彩于中天春育海涵祝万年之圣夀列辅起家考

    洪武九年先置中书省十五年始置殿阁胡惟庸以上俱中书省

    李善长      徐逹【俱翊运勲佐】

    汪广洋【令史】    胡惟庸【寕国县知县】

    吴沉【待制】     吴伯宗【礼部员外名祐以字行】

    宋讷【助教】     刘仲质【宜春县训导】

    朱善【丰城县训导】

    按十五年征耆儒鲍恂全思诚余诠张绅张长年诣阙俱命授文华殿大学士固辞仅列衔未入阁故不载

    永乐七人

    解缙【中书庶吉士】    黄淮【中书】

    胡广【修撰】     杨荣【编修】

    杨士竒【吴府审理名寓以字行】 金幼孜【给事中名善以字行】

    胡俨【华亭县教谕乡科】

    洪熙五人

    杨荣【见前】     黄淮【见前】

    杨士竒【见前】    金幼孜【见前】

    权谨【乐安县知县】

    宣德五人

    杨荣【见前】     金幼孜【见前】

    杨溥【编修】     张瑛【寜州训导】

    陈山【奉化县教谕乡科】

    正统八人

    杨荣【见前】     杨溥【见前】

    陈循【修撰】     曹鼐【修撰】

    马愉【修撰】     苖衷【编修】

    髙谷【庶吉士】     张益【庶吉士】

    景泰九人

    陈循【见前】     髙谷【见前】

    彭时【修撰】     商辂【修撰】

    俞纲【郕府审理】     江渊【编修】

    王一寜【吏部主事】    萧镃【编修】

    王文【御史】

    天顺八人

    彭时【见前】     徐有贞【庶吉士】

    许彬【庶吉士】     薛瑄【御史】

    李贤【吏部主事】     吕原【编修】

    岳正【编修】     陈文【编修】

    成化十人

    彭时【见前】     李贤【见前】

    陈文【见前】     商辂【见前】

    万安【庶吉士】     刘定之【编修】

    刘珝【庶吉士】     刘吉【庶吉士】

    彭华【庶吉士】     尹直【庶吉士】

    ?治六人

    刘吉【见前】     徐溥【编修】

    刘健【庶吉士】     邱濬【庶吉士】

    李东阳【庶吉士】    谢迁【修撰】

    正德十四人

    李东阳【见前】    谢迁【见前】

    焦芳【庶吉士】     王鏊【编修】

    杨廷和【庶吉士】    刘宇【上海县知县】

    曹元【工部主事】     刘忠【庶吉士】

    梁储【庶吉士】     费宏【修撰】

    靳贵【编修】     杨一淸【中书】

    蒋冕【庶吉士】     毛纪【庶吉士】

    嘉靖二十七人

    杨廷和【见前】    费宏【见前】

    蒋冕【见前】     毛纪【见前】

    杨一淸【见前】    谢迁【见前】

    袁宗臯【舆府长史?治庚戌进士】 石瑶【庶吉士】

    贾咏【庶吉士】     翟銮【庶吉士】

    张孚敬【南刑部主事原名璁】  桂蕚【丹徒县知县】

    方献夫【庶吉士】    李时【庶吉士】

    夏言【行人】     顾鼎臣【修撰】

    严嵩【庶吉士】     许赞【大名府推官】

    张璧【庶吉士】     张治【庶吉士】

    李夲【庶吉士】     徐阶【编修】

    袁炜【编修】     严讷【庶吉士】

    李春芳【修撰】    郭朴【编修】

    高拱【庶吉士】

    隆庆八人

    徐阶【见前】     李春芳【见前】

    高拱【见前】     陈以勤【庶吉士】

    张居正【庶吉士】    赵贞吉【庶吉士】

    殷士儋【庶吉士】    髙仪【庶吉士】

    万歴二十人

    张居正【见前】    吕调阳【编修】

    马自强【庶吉士】    张四维【庶吉士】

    余有丁【编修】    申时行【修撰】

    王锡爵【编修】    许国【庶吉士】

    王家屏【庶吉士】    陈于陛【庶吉士】

    赵志臯【编修】    张位【庶吉士】

    沈一贯【庶吉士】    朱赓【庶吉士】

    沈鲤【庶吉士】     于慎行【庶吉士】

    李廷机【编修】    叶向髙【庶吉士】

    吴道南【编修】    方从哲【庶吉士】

    泰昌三人

    方从哲【见前】    刘一燝【庶吉士】

    韩爌【庶吉士】

    天启二十一人

    方从哲【见前】    刘一燝【见前】

    韩爌【见前】     叶向髙【见前】

    何宗彦【庶吉士】    孙承宗【编修】

    沈防【庶吉士】     孙如游【庶吉士】

    史继偕【庶吉士】    周如磐【庶吉士】

    丁绍轼【庶吉士】    朱国祯【庶吉士】

    朱国祚【修撰】    朱延禧【庶吉士】

    魏广防【庶吉士】    冯铨【庶吉士】

    顾秉谦【庶吉士】    黄立极【庶吉士】

    张瑞图【编修】    李国【庶吉士】

    施鳯来【编修】

    崇祯五十人

    韩爌【见前】     孙承宗【见前】

    黄立极【见前】    张瑞图【见前】

    李国【见前】    施鳯来【见前】

    来宗道【庶吉士】    杨景成【庶吉士】

    李标【庶吉士】     刘鸿训【庶吉士】

    周道登【庶吉士】    钱龙锡【庶吉士】

    成基命【庶吉士字靖之以字行】 周延儒【修撰】

    何如宠【庶吉士】    钱象坤【庶吉士】

    温体仁【庶吉士】    呉宗逹【编修】

    郑以伟【庶吉士】    徐光啓【庶吉士】

    钱士升【修撰】    王应熊【庶吉士】

    何吾驺【庶吉士】    文震盂【修撰】

    张至发【知县】    林釬【编修】

    孔贞运【编修】    黄士俊【修撰】

    贺逢圣【编修】    傅冠【编修】

    刘宇亮【庶吉士】    薛国观【推官】

    杨嗣昌【教授】    程国祥【知县】

    方逢年【编修】    蔡国用【中书】

    范复粹【推官】    姚明恭【庶吉士】

    张四知【庶吉士】    魏炤乘【知县】

    谢陞【知县】     陈演【庶吉士】

    蒋德璟【庶吉士】    黄景昉【庶吉士】

    吴甡【知县】     魏藻德【修撰】

    李建泰【庶吉士】    方岳贡【主事】

    范景文【推官】    邱瑜【庶吉士】

    文渊典故

    洪武元年改中书省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左右丞各一人叅知政事二人以宣国公李善长为左丞相兼少师统六部事三年召山西叅政杨宪为右丞相陜西叅政汪广洋为左丞已善长封韩国公进太师广洋封护军忠勤伯后以胡惟庸败善长等皆坐累上御奉天殿敕文武羣臣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多小人专权乱政自今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者文武羣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命翰林春坊官入看详诸司奏启平驳之平允则列名封进署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某官某进其时召耆儒鲍恂张长年俞铨至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三人辞不就而命吏部尚书邵质检讨呉伯宗为华盖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呉沉为文渊阁东阁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永乐入践极始开内阁于东角门简翰林待诏解缙为侍读中书舍人黄淮王府审理杨士竒为编修进修撰胡广为侍讲编修杨荣为修撰户科给事中金幼孜桐城县知县胡俨为检讨入直文渊阁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而恩礼赐赉与尚书等至洪熙初设谨身殿大学士旣又建?文阁谕大臣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得学行端谨老儒数人日侍燕闲备顾问可咨访以闻杨士竒等以翰林侍讲王进苏州儒士陈继对命学士传防继授五经博士掌阁事进佐之尚书蹇义举学録杨敬训导何澄敦实即授敬编修澄给事中皆直?文阁于是华盖谨身武英三殿及文渊阁东阁俱有大学士

    永乐初建内阁于东阁门内以解缙等七人在阁办事以备顾问永乐之世杨士竒杨荣官止五品是时尚沿国初之旧至仁宗朝陞士竒为礼部侍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学士溥为太常卿兼翰林学士盖以东宫旧恩非例也后杨荣陞尚书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杨溥丁忧起复不入阁宣德间以九年考满陞礼部尚书至英宗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宗以九歳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防之所由始也及杨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竒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子亦借内阁以为已用但其官品如萧镃江渊许彬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兵部侍郎陞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理卿陞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治多由侍郎陞尚书入阁若先陞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德初刘瑾以其私人焦芳吏部尚书入阁盖以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至张孚敬张居正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然两文忠虽好高不惧絶利一源乃其具美阁员初无定额洪武初呉伯宗以武英殿大学士复为翰林院检讨永乐初王文忠以庻吉士入翰林未几召同王直入内阁书机宜奏疏五年陞脩撰十四年进侍讲入阁在先授官在后嗣后始以翰林院衔直文渊阁然惟胡文穆靖修撰杨文敏荣编修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以修撰其他黄文简淮以中书舍人杨文贞士竒以齐王府审理副陈汝静敬宗张子玉瑛以乡举金文靖幼孜以给事中胡若思俨以桐城知县俞纲以审理权谨以光禄署丞徐武功有贞以都御史李文逹贤以主事王毅愍文薛文淸瑄以御史髙文义谷以中书舍人刘宇曹元以知县袁荣襄宗臯以长史杨文襄一淸以总督张文忠璁方献夫桂蕚二文襄霍文敏韬以主事席文襄书以户侍许文简赞以吏书夏文愍言以给事中皆不由馆选自兹防推内阁冢宰掌院必列名至崇祯朝遂定为故事毎次枚卜必内外兼推

    初设内阁杨文贞士竒歴二十三年官止五品后加至少师止兼兵部尚书华盖殿三官时蹇忠定义以少师为冢宰朝廷不欲文贞班居其上以存冢宰之体也陈芳洲循虽兼五官亦止户部尚书后李文达贤以吏侍领吏部尚书而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万安相继领吏部尚书自后遂为首辅故事

    内阁外出者永乐中解缙为广西叅议胡俨为国子祭酒宣德中张瑛陈山以干请诸司改瑛为南礼部山专教内书堂景泰中江渊出为工部尚书俞纲出佐兵部许彬出为陜西叅议徐有贞出为福建叅政天顺中岳正谪为钦州同知后复官止于翰林供事皆不复再入

    预阁务不居其职者蹇义以吏书夏原吉以户书朝夕备顾问拟防然不与阁职

    以他官兼大学士者如杨士竒以礼侍兼华盖金防孜以户侍兼武英陈山以户侍兼谨身张瑛以礼侍兼华盖黄淮以通政使兼武英杨荣以太常卿兼文渊徐有贞以武功伯兼华盖

    殿阁大学士自相兼者如陈循以华盖兼文渊高谷王文以谨身兼东阁胡广杨荣金幼孜以文渊兼翰林院学士其内阁诸殿次第自正统间始定其兼衔次第自天顺间始定然或以所兼保傅为等级或以部分为后先如杨荣以太子少傅谨身位少保黄淮武英下陈山无兼官以谨身位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武英下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以户部尚书位少傅兵部杨士竒下金幼孜又以户部杨溥无兼官以礼部位工部杨荣下王文以少保吏部位户部陈循工部高谷少保太子太傅下皆取所兼保傅为次序也张瑛以礼部华盖殿位户部谨身陈山下此则以部分为次序也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而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出与事如高公拱之兼掌吏部赵公贞吉之兼掌都察院孙公承宗兼掌兵部俱出而啓事入而调防然惟高为首相二公皆非也事寄虽重然犹判然两署独天顺间命徐公有贞考察方面嘉靖间命李公夲分别尚书至大小九卿去留张公璁奉敕肃淸百寮韩公爌分别逆党则政自阁出矣然张公权掌都察院事李公因冢宰李公黙得罪去亦未可全谓之政出于阁也政出于阁者独前武功与后韩蒲州

    内阁出为六卿者皆不带阁衔即出将如杨公一淸自家起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督三边奉诏而出阅九边如翟公銮亦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唯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瑛以原官掌南京吏部然诎之也文渊阁大学士孙公承宗则亦以原官督理辽蓟津登军务自边累官至少师中极殿则出将入相者夲朝惟中山高阳二公而已然中山带相衔而实不与机务则又似髙阳独也

    文渊阁未有言掌者徐武功有贞以勲臣领之遂改为掌文渊阁王世贞讥之以谓文渊阁不可掌也吏部左侍郎李贤为夲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则又不止武功也又考解大绅缙入阁居七人之首其系衔亦曰掌文渊阁事则又不始于武功也经筵大典初惟勲臣一人知之至李文逹贤始与勲臣并列至同知经筵阁臣亦不尽与如景泰初江渊商辂与陈循髙谷同在内阁陈髙二人同知经筵而江商二人止称兼经筵官票拟事有闗两部者必明标之三部以上始曰该部至天启而后无人知此典故矣毎有一部而亦称该部

    凡事有两罪应处始曰从重如一事自有正议何曰从重高新郑毎以此戒同列

    票防称卿隆万间惟二品得之而中亦有不能得者天啓中凡腰犀者尽卿之考天顺间祭酒呉节以满九年加从三品俸又三年以老请上曰国学师傅正须老成卿宜懋称无恳辞是四品而三品亦卿矣朝廷优其人则称之原无定例也

    阁中有文渊阁印章玉箸篆凡封进诏草题奏揭帖用之不得下诸司即下诸司以翰林院印行诸司行内阁亦止称翰林院

    凡内阁题夲用小揭帖楷书斜折其夲佥官衔则发科抄行止称臣某则不送科发抄

    禁宻文书一小匣在几上钥之而不合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不时有宣索也旧规不得举火皆出食于外宣德时始令置厨庖防食中堂

    旧制辅臣在直辰入申出率以为常崇祯壬申后必二鼔始出及己卯后遂至四鼓始出间有彻夜者周宜兴至始议轮一人宿精防科候传票精防科九间在午门外西庑其南兵科直房也

    旧制红夲到阁首辅票拟余唯诺而已崇祯中御史倪元珙疏请分票其后夲下即令中书分之首辅之权虽稍分然水火之端啓而中书之种种矣

    孙高阳承宗曰阁体重首辅其图事揆防主之首辅当予陪末缀毎见上传首辅主裁语不及次首辅即贤次辅以下岂无一得当上或间与首辅相参差而两意各主朝士之从意者随分盖自古分合之议竟与国运相随也

    王司寇世贞曰阁臣于体至贵倨也视百司乃无重相压何以相称焉其喜怒借上意故上不嫌逼也威福间已意故下屏息也创自由六曹故难不与也裁取以诏行故众无敢訾也贤者当之不见迹而治不肖者当之不及败而乱此在人王择矣孙髙阳承宗曰朝廷生杀予夺之权阁臣不显操而贤者得君以行其公遂能任生杀予夺而天下治不肖者得君以行其私亦能窃生杀予夺而天下乱故阁臣不必有其权而有其任

    何良俊曰唐宋设官并置三省三省皆宰相也一曰中书省二曰门下省三曰尚书省中书省则置中书令而中书侍郎左丞右丞左右司郎中中书舍人皆其属也门下省则古唐虞纳言之官今之通政司是也省中则置仆射侍中门下侍郎中常侍武骑常侍防骑常侍给事中皆其属也尚书省则置尚书而六曹皆设于部其属则选部考功仪部驾部金部仓部比部虞衡水部之类皆设郎中员外郎是也凡朝廷有大政令则由门下省奏上发中书省看详仍发门下省下尚书省施行故尚书拜相则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是也当时政体互相钤辖事权常分使门下尚书二省坚持官守不相阿纵则宰相之权初亦甚轻但看详由于中书则主张庶事皆由其手其权安得不日渐隆重哉故唐宋时即有宰相如元载卢杞秦桧贾似道者盖由此也近时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有员缺亦送揭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

    于文定慎行曰汉唐以来宰相之任往往起家郡邑未有以文学侍从不出禁门而进宅揆任天下之重者汉宣以萧望之才任宰相欲试以政事乃从少府左迁为冯翊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故试之于三辅此人主任相之法也许衡因论阿哈玛特之奸请解机务元世祖命举一人自代衡曰用人天子之大柄臣下泛论其贤否则可若授之以位则断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渐此相臣事主之法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