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寺塔记 全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丘郑君符梦复连职仙署。会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乃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京。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父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次成两卷。传诸释子。东牟人段成式字柯古。

    靖恭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今又有旃檀像。开目其工颇拙。犹差谬矣。

    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早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树必有灵也行香院堂后壁上。元和中。画人梁洽画双松。稍脱俗格。曼殊堂工塑极精妙。外壁有泥金帧。不空自西域赍来者。

    旃檀像堂中。有时非时经。界朱写之。盛以漆龛。僧云。隋朝旧物。

    寺后先有曲池。不空临终时。忽然涸竭。至惟宽禅师止住。因潦通泉。白莲藻自生。今复成陆矣。

    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

    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推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 于阗玉像。高一尺七寸阔寸余。一佛四菩萨。一飞仙一假玉成。截肪无玷。腻彩若滴。

    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大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折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今部落鬼神形像堕坏。唯天王不损。

    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

    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壁。吴道玄弟子释思道画释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光明寺中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塑像。举止态度如生。工名李岫。

    山庭院。古木崇阜。幽若山谷。当时辇土营之上座璘公院。有穗柏一株。衢柯偃覆。下坐十余人。

    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门里东壁上。吴道玄白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

    三阶院西廊下。范长寿画西方变及十六对事宝池。池尤妙绝。谛视之。觉水入深。壁院门上。白画树石。颇似阎立德。予携立德行天词粉本。验之无异。

    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

    华严院中鍮石卢舍立像高六尺。古样精巧。

    塔下有舍利三斗四升。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满地现舍利。士女不敢践之。悉出寺外。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尚有数万存焉。

    寺有小银象六百余躯。金佛一躯长数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