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十三 山西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宫北二十里。汉置铜县,属上党郡,高帝八年,周勃转攻韩信军铜,破之。后汉亦为铜县。后魏时,县属乡郡,隋属潞州。唐武德初,改属沁州,寻属韩州。贞观中,韩州废,仍属潞州。刘句曰:武德三年,铜县移治泫水堡。六年,移于今所。今县南四十里又有铜故城,或以为隋、唐时县治此。宋太平兴国三年,于县之乱柳石围中置威胜军,寻移铜县为军治。金仍为沁州治。元因之。明初省。今州城,元末筑。洪武十一年,因旧城增修,周六里有奇门四。

    阏与城州西北二十里。孟康曰:阏与,读曰焉与。战国时,赵将赵奢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其地在河南武安县。秦始皇十一年,王翦攻阏与及阳。又汉二年,韩信破代,擒代相夏说于阏与,即此处也。《后汉志》涅县有阏与聚,《冀州图》谓之鸣苏城,俗曰乌苏村。阳,见辽州。○甲水城,在州北七十里,汉上党郡涅县地,后魏改置阳城县,属乡郡。隋开皇十八年,改置甲水县。大业初,废入铜县。唐武德三年,复置甲水县,六年省。断梁城在州东北。下临深壑,三面绝涧,广袤二里。《水经注》:断梁城即铜县之上亭。又东南有倾城,即县之下聚云。《志》云:倾城,在襄垣县西北九十里,盖接境处也。

    ○铜山州南四十里。一名紫金山。又州西北五里有龟山。《图经》:铜峙前,龟山峙后,为州之形胜。○圣鼓山,在州东北五里,上有大石,击之声如鼓。一名圣鼓岭。下有水,流入漳河,俗呼为小河。又伏牛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又有石梯山,在州南七十里,山势峻险,因名。

    ○漳水在州西二里。有二源,一出伏牛山西谷,一出州西北三十里滑山。流至交口,合为一川,名西漳河,又名小漳水,亦谓之铜水。流经此,又东南入潞安府襄垣县界,经亭镇,至甘村,合于浊漳。○池,在州西二十里山下。又后泉在州西南四十里后泉山下,俱流入漳河。○乱柳寨在州城东北。五代梁开平二年,晋将周德威解潞州之围,闻晋王李克用病笃,退屯乱柳。又后唐清泰末,赵德钧奉命攻河东,将幽州兵趣潞州,合泽、潞兵至乱柳,盘桓不进。宋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驻跸于此,今有驻跸台。○良马寨,在州东八十里。《志》云:潞州津梁寺地美水草,良马寨置于此。唐会昌四年,河中帅石雄讨刘稹,拔其良马等三寨一堡,是也。西唐店在州北。唐,一作汤。胡氏曰:店在乱柳西。后唐清泰末,赵延寿自河阳引兵如潞州,遇其父德钧于西唐店,以兵属之,既而趣团柏谷,与诸军合。团柏谷见太原府祁县。

    沁源县州西二百里。西南至平阳府岳阳县百九十里。汉置远县,属上党郡。晋省。后魏建义初,置沁源县,兼置义宁郡治焉。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置沁州治此。大业初,州废,县仍属上党郡。义宁初,复为义宁郡治,唐初复置沁州治此。宋改置威胜军,县属焉。金因之。元光二年,升为州,元复故。今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十五里。

    ○远城在县城南。汉县治此,晋废。《志》云:上党入河东远,其通途也。后讹为孤远城。魏收《志》:义宁郡治孤远城,即此。○绵上城,在县北八十里。隋末分介休县之南界置。唐属沁州。宋属威胜军。金属沁州。元省入沁源县。又废昭远县,亦在县北,唐武德二年置,三年废。

    ○绵山县西北百里。与汾州府介休县接界,即介山也,沁水出焉。又静草嵬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与灵空山相接,势高风寒,不生草木。《志》云:灵空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琴泉山,在县东六十里,下有灵泉,西流入沁河。又雕巢岭,在县东南四十里。

    ○沁河县东一里。源出绵山东谷,流入平阳府岳阳县界。《汉志》注:沁水出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东南至荥阳入大河。或以为即绵山也。《水经注》:沁水一名泊水,出山谷中,三源奇注,径泻一隍,左右近溪,参差翼注。《寰宇记》:沁有二源,一出绵山东谷,一出县东北马圈沟,俱南流,至交口村而合,经县城东而南注云。又青龙河,在县东二十五里,亦曰青龙沟,西南流入沁河。○寒泉,在县东北五十里青裹山上。又有马跑泉,出灵空山,俱西南流入沁河。

    ○绵上关县北八十里。洪武四年,置巡司于此。又柴店关,在县北,唐置,旧为戍守处。

    固镇寨县西南三十里。唐会昌四年,官军讨泽、潞叛帅刘稹,降将高文端言:固镇寨四崖悬绝,势不可攻,然寨中无水,皆饮涧水,在寨东约二里许,官军宜进兵逼之,绝其水道,不过三日,贼必弃寨遁去,官军即可追蹑。前十五里至青龙寨,亦四崖悬绝,水在寨外,可以前法取也。其东十五里即沁州城矣。胡氏曰:时州治沁源。《唐史》:时河中帅王逄破石会关,诏以文端所言示逄,仍令屯翼城。据此,则寨在沁源之西南。

    武乡县州东北六十里。东至辽州榆社县五十里,北至太原府太谷县八十里。汉涅县地,属上党郡。晋析置武乡县,仍属上党郡。石勒置武乡郡于此。后魏改为乡郡县,亦为乡县。隋初郡废,县属潞州。唐初属韩州。州废,仍属潞州。武后时复曰武乡县。神龙初,仍曰乡县。天宝初,复曰武乡。宋改属威胜军。今城周一里二百四十步,编户三十六里。○武乡城在县东北。晋初,置县于此。石勒生长武乡,曰:武乡,吾之丰、沛。因置武乡郡。孝武帝修大昌初,高欢自邺讨尔朱兆于晋阳,入滏口,军于武乡,兆遂北走。东魏置南垣州,寻改丰州。后周州废。唐亦曰武乡县。会昌中,刘稹以泽、潞畔,遣其党康良守武乡,以拒官军,即此。《寰宇记》:武乡旧城,在今辽州榆社县西北二十里,唐武德三年,移于今治。

    涅县城县西七十里。汉涅氏县治此。后汉曰涅县,晋因之。后魏移武乡治涅县,既又徙武乡治南亭川,涅县并入焉。○石勒城,《志》云:在县城北半里许,石勒尝屯兵于此,因名。魏收《志》:乡县三台岭上有李阳墓。又有麻池,即石勒与李阳争沤麻处。

    ○八角山县西三里。以山形八角而名。又な山,在县东北一里,相传石勒微时耕牧于此,尝闻な铎之音而名。○羊径山,在县东百里,路若羊肠,为入太行之径。其相接有龙岩洞,洞深广,即太行山麓也。护甲山县西北九十里。亦曰胡甲岭,一名侯甲山。《水经注》以为覆甑山也,涅水出焉。又有隆舟水,流入太原府祁县界,其下流亦名侯甲水。《水经注》:侯甲水发源胡甲山,山有长坂,谓之胡甲岭,刘歆《遂初赋》所谓越侯甲而长驱者也。今为北出太原之径道。明初设巡司戍守。又西交山,在县西百二十里,以山势相交而名。

    ○涅水县西五里。源出护甲山,东南流经此,注于漳河。又漳水,源出辽州八赋岭,流经榆社县,至县西五里合涅水,又东南流,至潞安府襄垣县东北三十五里,入于浊漳,所谓武乡之漳河也。

    ○昂车关在县东北七十里。唐置。一作车关,亦曰芒车关。声相近也。魏收《志》:上党郡沾县有昂车岭。《新唐书》:武乡县有昂车关,会昌三年,刘稹以昭义畔,诏讨之,河东节度使刘沔以兵守昂车关,既而诏沔自昂车关路临贼境。又光化五年,朱全忠将氏叔琮入太行,由天井关进军昂车关,是也。土河寨县东七十里,西南北三面阻绝深涧,东面有墙,旧为戍守处,今名土河村。

    附见:

    沁州守御千户所在州治西。洪武十一年建。

    ◇辽州东至直隶广平府三百六十里,东南至河南磁州三百里,南至潞安府二百四十三里,西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北至太原府平定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直隶顺德府二百四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二十里,至京师一千二百里。

    《禹贡》冀州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两汉因之。晋属乐平郡郡治沾县,见前乐平县,后魏因之。隋属辽州州治乐平县,大业初州废,属太原郡。唐初,仍属辽州。武德六年,改置辽州于此。八年,改为箕州。先天元年,改仪州。天宝初,曰乐平郡。乾元初,复曰仪州。中和三年,复为辽州。五代因之石晋天福二年,尝改置昭义军于此,兼领沁州,四年废。宋仍曰辽州亦曰乐平郡。熙宁七年,州废,属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辽州。金曰南辽州别于东京之辽州也,寻复故。元属平阳路。明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编户三十里。洪武九年,直隶山西布政司,领县二。今仍曰辽州。

    州居太行绝顶,地少平原,僻而实险。唐会昌中,泽、潞兵乱,李德裕遣兵自仪州东据武安河南属县,以断、邢之路。光化以后,河东与汴人争邢、,州境常为孔道。五代之际,邢、有事,自晋阳而逾太行,州实为之腰膂,形势讵不足恃哉?

    ○辽山废县今州治。战国时赵地,亦曰阳。秦始皇十一年,王翦攻赵阳,即此。汉为涅氏县地,属上党郡。晋置阳县,属乐平郡。后魏曰辽阳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年,置辽山县。十六年,以县属辽州。大业初,州废,县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置辽州,县属焉。六年,自乐平移州治此,后因之。明初废。《城邑考》:州北三里有故辽阳城,城周五里,相传县旧治此。唐武德三年圮于水,徙今治。今城,元至正十四年重筑,明景泰初因旧城修筑,周四里有奇,门四。

    平城废县州西北七十里。《志》云:即赵平都城也,赵简子所立。东魏武定末,高洋谋受魏禅,自晋阳拥兵而东,至平都城,即此。隋开皇十六年,置平城县,属并州。唐初因之。武德三年,改属榆州。六年,又改属辽州。宋熙宁七年,废为镇。元初,复为县。金贞元二年,又废为镇。贞四年,复为县,改曰仪城。元至元三年,省入辽山县。○交漳城,在州东南七十里。隋开皇十六年,置交漳县,属辽州,大业初废。今曰交漳村。

    ○辽阳山州东三里。后魏以此名县。又箕山,在州东南七十里,山有石室,唐箕州以此名。○五指山,在州东五十里,山岩高耸,有五指迹。《十六国春秋》:石勒当生时,此山草木皆成铁骑形。

    黄泽岭州东南百二十里太行山上。唐光化三年,朱全忠遣兵攻刘仁恭于幽沧,拔德州,围沧州,克用遣周德威将兵出黄泽,攻邢、以救之。五代梁乾化五年,魏博附晋,晋王存勖引兵自黄泽岭东下,与李存审会于临清。既而梁将刘与晋兵相持于魏县。以晋兵尽在魏州,晋阳必虚,乃潜引军自邺而北,由黄泽岭西出。会阴雨,黄泽道险,堇泥深尺余,士卒援藤葛而进,皆腹疾足肿,死者什二三。晋人觉之,先为之备,不能进,至乐平而还。周广顺元年,北汉主刘崇发兵屯黄泽岭,谋窥邢。赵周亦遣将陈思让戍磁州,扼黄泽路,是也。

    千亩原州东南三十里。州境多山,惟此地高平,广可千亩,上有泉,自石穴涌出,分流灌溉,众沾其利。亦名千亩泉。

    ○清漳水在州东南。源出平定州乐平县之少山,流入州境,分而为二:一自废平城县东南流,经州南一里而东。一自和顺县石堠岭,流经州东七十里而南,至交漳村。二水合流,入潞安府黎城县界。详见直隶大川漳水。

    辽阳水在县西北,出和顺县境。或曰:即漳水支流也。流经废辽阳城东,谓之辽阳水,东南流,仍合于清漳水。

    ○黄泽关在黄泽岭上。山势险峻,路径曲折,凡一十八盘,元置关于此。路通河南武安县。洪武十一年,置巡司戍守。

    前亭在故平城县西。高洋谋受魏禅,自晋阳行至前亭,马忽倒,洋意恶之,至平都城,不复肯进,即此地也。又州北有甘露寺,北齐主洋天保十年,尝禅居深观于此。

    榆社县州西百里。西北至太谷县百六十里。汉上党郡涅县地。晋武乡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榆社县,属韩州。大业初,县废。义宁初,复置。唐初,于县置榆州。武德六年,州废,县属辽州。宋熙宁七年,废入武乡县。元初,复置。元至元三年省。六年,复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三十二里。

    ○榆社故城在县西。魏收《志》:乡县北有榆社城,隋因置榆社县。唐会昌三年,河中帅刘沔讨刘稹,壁于榆社,即今县也。○偃武城,在县东北。唐武德三年,置偃武县,属榆州。六年州废,县并入榆社。《郡国志》:县东三十里有箕城。《春秋》: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即此。《寰宇记》云:唐箕州所理也。又武乡废县,在今县西北二十里,盖与沁州武乡县接界。

    ○秀容山在州东南三里,县之镇山也。山势逶迤而西,峰峦秀丽,因名。《志》云:以山达忻州定襄县界而名,似误。○顶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峰峦特起,冠于群山。鼓腰岭在县西。唐会昌三年,泽、潞畔帅刘稹遣其党康良等守石会关,良为河东帅王逄所败,弃关退屯三十里,守鼓腰岭。岭盖与沁州武乡县接界。又县西五十里有黄花岭,为往来之径道,有巡司戍守。○武乡水在县西南。出沁州武乡县界,流入境,又流经和顺县西南,而北入漳水。《志》云:出和顺县之孙膑坡,南入县界,似误。○仪川河,在县东北,有二源,一出县东四十里武乡岭,一出县东北狼儿岭,又东北流,合为一川,至州界合于漳水。

    小漳水有二:一自和顺县界,流经县西之黄花岭,有黄花岭水流合焉,又南流,至武乡县合于涅水。一出黄花岭东麓,流经县东,合于仪川河。

    ○石会关在县西北。又西即武乡之昂车关,为扼要之处,唐置关于此。会昌三年,河东帅刘沔讨泽、潞军于石会,刘稹亦遣其将郭僚守石会关。既而河东将王逄克之。四年,太原军乱,石会守将杨珍复以关降,稹寻复取之。五年,潞州军乱,李德裕请召河东帅王宰守石会关,且分兵守潞州四境,乱寻定。又光化二年,汴将氏叔琮自马岭关西侵河东,为河东将周德威所败,引还。德威追之,出石会关,叔琮复败走。五年,朱全忠大举攻河东,分遣其将氏叔琮拔泽州,降潞州,进取晋阳,出石会关,营于洞涡驿。攻晋阳不克,叔琮复自石会关引归。天复二年,叔琮自晋州败河东兵,长驱围晋阳,不克,引还。河东将李嗣昭等追之,及石会关,叔琮留数马及旌旗于高冈之颠,嗣昭等疑有伏兵,引去。五代唐同光初,梁人谋分道攻唐,以陕、虢、泽、潞之兵自石会关趣太原,不果。清泰三年,契丹救石敬瑭,至太原,围唐兵于晋安寨,游骑至石会关。汉初以契丹既去汴,议进取之道,汉主欲自石会关趣上党,不果。周显德五年,潞州帅李筠击北汉石会关,拔其六寨。关盖泽、潞北走晋阳之径道也。洞涡驿,在今徐沟县。

    马陵关县西北九十里,与太原府太谷县接界。其东接和顺县之孙膑坡,俗讹为庞涓自刎处,今有巡司戍守。详见太谷县。○古寨,在县东南二里,高三丈,东南二面俱临沟涧,旁有幽洞,盖昔人避兵处。

    和顺县州北九十里。北至平定州乐平县七十里。本春秋晋大夫梁馀子食邑也。亦名榆城。汉为沾县地,属上党郡。晋属乐平郡。北齐置梁榆县。隋改曰和顺,属并州。唐初因之,武德三年,改属辽州。宋熙宁中省,元初复置。今城周二里三百二十二步,编户二十三里。

    ○和顺故城在县治东北。或云石勒时所置。后魏废。隋因以名县。又义兴废县,在县西,唐武德三年置,六年废。○梁榆城,在县西。《水经注》:榆水出梁榆城西,卢谌《征艰赋》:访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是也。北齐因置梁榆县。

    ○合山县东四十里。盘踞纡回,上多松柏,下有郎君、娘子二泉。又九京山,在县北五里,亦名九原山。○山,在县西八十里。又西十里有三尖山,以三峰并峙而名。

    松子岭县北三十里,与乐平县接界,有关在其上,岭路崎岖,最为险峻,下有松子水。又石堠岭,在县西北四十里,漳水经其旁。又有石鼓岭,在县南三十里。○八赋岭,在县西百余里,两山对峙,如八字然,一名八缚岭。大涂水出焉,流入榆次县境。岭下又有八赋水,东流合漳水。又小漳水,亦出于此。县西百二十里又有孙膑坡,山势盘曲,西接马陵关。○漳水县西北三十里。自乐平县流入境,分为二流,又南入州界。○小漳水,在县西南百里,源出八赋岭,流入榆社县界。

    榆水在县西。《水经注》:榆水有二源,一出梁榆城西大兼山,谓之北水,东南流,经城东南,注于南水。南水亦出西山,东南流,经梁榆城南,合于北水。《志》云:梁榆水今出县之石堠岭,流经县东南,合于清漳。又南松岭水,出县西南四十里南万岭,其松子水亦曰北松岭水,俱流入漳水。○水神水,源出县东七里涉河谷,北流经乐平县东南八十里水神谷,合沾水。

    饮马池在县境西山之阴。水甚清澈,相传石勒饮马处。又有沤麻池,在县东北三十里李阳村,《志》以为即石勒与阳所争者。○万水泉,在县东六十里,流合漳水。

    ○黄榆岭关县东八十里太行山顶,路通直隶邢台县。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又松子岭关,在松子岭上。《志》云:路通直隶真定县,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明正统八年,置巡司于此。

    赵奢垒《志》云:在县东五十里,赵奢所筑也。县西二里有鹿苑,方广数十亩,相传赵襄子养鹿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