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百二十一 贵州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贵阳府东至龙里卫六十里,西至威清卫六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三百五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毕节卫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五十里,至京师七千六百七十里。《禹贡》荆、梁二州南裔。汉初,为西南夷地。武帝置郡。隋亦为郡。唐为州地。宋为羁縻蛮地《志》云:开宝中,蛮酋普贵内附,置大万谷乐总管府授之。嘉定中,移府于今治。元至元二十年,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通志》:元初为罗甸鬼国。寻改罗甸军民安抚司。至元十六年,改顺元军民安抚司。二十年,于司治北增置亦奚不薜总管府。二十四年,复增置顺元路,并贵州于司治内,以统降附者。《元志》皆不载,属八番、顺元等处军民宣慰司。明洪武四年,置贵州宣抚司。六年,升宣慰使司,隶四川行省时酋长密定等举土内附。永乐十一年,改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年,分置程蕃府。隆庆六年,移府治于省城,改为贵阳府。万历二十八年,又加军民府,领州三、县二、安抚司一、长官司十六。今仍曰贵阳府。府当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志》云:贵阳所辖蛮种非一,曰罗罗,曰宋家,曰蔡家,曰仲家,曰龙家,曰曾竹龙家,曰红犵狫,曰花犵狫,曰打牙犵狫,曰东苗,曰西苗,曰紫苗,曰卖爷苗,习俗各异。一旦有警,则滇南隔绝,便成异域。故议者每以贵阳为滇南之门户,欲得滇南未有不先从事贵阳者。自滇南而东出贵阳,其必争之地也。盖应援要途控临重地矣。新贵县附郭。元置贵竹长官司,属顺元路安抚司。明初因之。万历十八年,改置今县。编户六里。

    贵定县附郭。万历三十六年,割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编户四里。○贵阳城今府治。即明初宣慰司城也。洪武五年,始筑城,以石。其城依山麓为址,地势坡陀高下,少平衍。西南临河,东北有池,为水关二,门五,城周九里有奇。

    瓮蓬废县府北四十里。元置,今为瓮蓬堡。又章龙废县,在府北二十里,元置,俗讹为陇上。其相近者又有废章龙州。《通志》作龙章州,似误。○洪边废州,在府北八里。《志》云:元至元中建,隶八番罗甸宣慰司。今本《志》不载。又乖西废军民府,在府北百里,地名大乖西。元皇庆初置府。又大万谷落废总管府,宋开宝八年所置羁縻府也。在府北百二十里。

    小罗废县在府城南。元置,寻废。俗名尔溪街。《志》云:府南二十里,有大罗废州,亦元置,俗讹为大罗街。《元志》有小罗州,无大罗州。或云对县而言,故曰大罗。○鸭水废县,在府北百六十里,近鸭池河。《志》云元置。按《元志》有高桥、青塘、鸭水等处长官司,无鸭水县也。又骨龙等处废长官司,在府北六十里。又陆广等处废长官司,在府北百五十里。底窝、紫江等处废长官司,在府东北百五十里。又曾竹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北八十里。皆元置,明废。又水西故城,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盖明初所筑,垒门尚存。平伐废长官司府东南百二十里。元置平伐等处长官司,洪武十五年,改为平伐长官司,属贵州卫。二十八年,改属龙里卫。万历〔十〕八年,改置新贵县,以司地省入。今为平伐乡。《一统志》:平伐长官司在龙里卫东南六十里。

    ○贵山府北二里,入蜀之道也。一名贵人峰,贵州之名以此。又铜鼓山,在府东二里,高百余仞,每阴雨,山半空洞中有声若铜鼓。其相接者曰东山,峭壁千仞,俗名老王山。又有栖霞山,在府东七里。山半有来仙洞。○照壁山,在府东北里许,以岩石屹立而名。又东北六里有石洞山。山有石洞通人行,一名髑髅山,俗呼枯髅山。《通志》:在府北四里。

    狮子山在府城西。土山戴石,状如狮子。明初傅友德南征驻兵于此。又城东亦有狮子山,城南里许亦有之。城周围又有五虎山,城南五里则有凤凰山,俗传五虎三狮一凤凰者也。天启初,水西土目安邦彦作乱,进围会城,沿山札营,四面把截,以断城中出入。城东有山冈,高与城齐,贼据其上,作厢楼。官军设计焚之,会援军至,贼始引却。又坎马山,在府西二里,俗名坎马冲山。

    高连山府南二里。山势高耸,与贵人、天马诸山连接。《志》云:即新添关诸山也。其前为天马山,又前为天榜山。又斗崖山,在城南里许,俗名倒崖山。其相近者曰笔架山。山之西曰文笔峰,皆与高连山相映带。○交椅山,在府南五里,以形似名。又卧牛山,在府南二十五里。山南有长丰堰,溉田甚广。府南五十里曰簸箕山,傍有青岩。岩临河,通定番州。其侧为羊、虎二场,四方军民贸易于此。

    木阁箐山府西北五十里。延袤百余里。林木蓊蔚,中有道通水西、毕节。上有龙潭。深不可测。又三脚山,在府北五十里。三峰竦立,形如鼎足。又石人山,在府北三十里,水西大道也。山顶群石拱立如人,俗名石人山坝。又府北八里有翠屏山,旁有绣岭。府北五里曰骊珠山,其相接者曰鸦关山,府北二里曰白崖山,兔场官道经其下。

    石门山府东六十二里。绝顶二石对峙,人行其中,俨然如门。《唐志》:有高连、石门二山。《志》以为即此山也。又冗刀山,在废平伐司治西。峰峦高耸,状如列戟。宋末有蛮酋保郎者,立寨此山,招集蛮类,以拒蒙古,故址犹存。○清水山,在府东二十里,下临清水江。两岸壁立,水深莫测。又唐帽山,《一统志》云:在府南六十里,以形似名。土人尝避兵于此。

    南望山府北百里。崇峰大箐,岚气昼冥,人迹罕至,为郡之镇。又鲁郎山在府北八十里,元时有鲁姓者读书于此,因名。本名乖西山,亦名书案山。旁有洗马潭,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洗马于此。○玛瑙山,在府西二百五十里,峰峦逶迤,林木叠翠,水西宣慰安氏宅其山麓。又箐林山,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水西境内。又北二里有聂石坝。又西北三百里有克仲坝,即水西巢窟也。

    梯岭府南三里。有石级如梯,中曹司路经其上。《志》云:府城内前卫治西南隅有藏甲岩,一名鬼王洞。○朝阳洞,在府北废骨龙长官司侧。中容数百人。又白龙洞,在府西北十五里。云崖洞,在府西北三里,旧名唐山洞,皆幽邃。又三仙洞,在府东四十里,地名蓊若堡,中有泉石之胜。又龙冈,在府北五十五里龙场驿侧。又有东洞,正德初,王守仁谪居于此,改名阳明洞。

    ○乌江府北二百里,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湍流汹悍,其北岸有乌江关。详见大川乌江。

    南明河府城南。源出定番州界,东北流经青岩下,至南门外,中有芳杜洲。广百步,可以种植。其下流为清水江。《志》云:清水江在府东北百二十里,与新添卫分界,水甚清冽,两岸峰岩壁立,崎岖难行。乖西、巴乡诸部苗狫倚此为险。景泰三年,南和侯方瑛将兵济此,平其两岸以为坦途,至今苗獠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三水江,在府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流而下,至此合流为一。东流合于清水江,即陆广诸水之下流也。

    龙洞河在府南十里。又四方河在府西南五里,下流俱入南明河。又富河在城南一里,源出八里屯之龙井。东北流入南明河。又贯城河在城北,源出夷界,流贯城中。夏秋涨溢为患。正统、景泰以后,常浚治之。下流亦入于南明河。

    陆广河府西北百二十里。源出苗界。或曰即三水江上源也。当水西驿道于此,置巡司以盘诘行者。天启初,安邦彦挟宣抚司安位以叛,位之母曰奢社辉,与位据大方。抚臣王三善既解会城之围,分军屯陆广以逼之。安邦彦纠群贼攻陷陆广,势益张。既而官军四集,邦彦堑陆广以自守。议者谓陆广去大方百七十里,前后左右皆罗鬼巢窟。王三善之败,以失地利故也。未几,朱燮元督川、湖、云、贵、广五省之军,分道并进,而亲帅大军驻陆广,逼大方,奇兵四合,遂克之。《滇纪》:陆广河有水口寨,又有陆广城,为水西要地。

    济番河府西南三十里。俗名花犵狫河。八番路所经。成化初,宣慰使宋昂垒石为桥。其下流合于南明河。又鸭池河,在府西百五十里。一作鸦池河,下流达于陆广河。○墨特川,在府西北。元大德五年,顺元酋长宋隆济与水西土官妻蛇节作乱,攻陷杨、黄二寨,进攻贵州。元将刘国杰讨之。自播州进战,大破隆济等于墨特川,贼遂降散。川盖在水西境内。

    泽溪府西三里。一作宅溪。有广济桥跨其上。天启初,王三善援会城营于南门外坡上,又移宅溪。安邦彦远遁陆广、河外。《通志》:泽溪在府治北,源出髑髅山,流合贯城河,入南明河。又西溪在府西北二百八十里,流合陆广河。又有沙溪,在府北二百里,流合乌江。○圣泉,在府西五里,自山麓涌出,下流溉田数百亩。又温泉在府北九十里,地名杨郎坝。其始出可以熟物,流远乃可浴。又神应泉在府北百二十里,地名巴乡。击石则泉出,因名神应。又济行泉,在新添关铺。有二源:出高连山穴,行者至此,籍以济渴。又有九十九泉,在府西二十里,地名高寨。泉出山顶,凡九十九穴。○新添关府东南一里。贵州站在其下。又鸦关,在府北鸦关山下。关西为杨柳铺,四川驿道所经也。又蔡家关,在府西北五里,亦谓之响水关。《志》云:府南百里有瓮岩关。又阔水关在府西北。洪武三十年,顾成征水西诸蛮,破阔水,进克宗那革、贾母龙等关寨。盖皆在蛮境。○陆广河寨,在府西北百二十里,有陆广河巡司。陆广驿亦置于此。其对岸曰黄沙渡,亦有巡司。又府北二百里有沙溪渡巡司。

    洪边堡府北十里。土司宋氏所据。又有八姑荡及平八庄诸寨,在府西北,皆诸苗窟穴也。天启初,安邦彦作乱,洪边土酋宋万化与诸苗应之。刻期复犯会城。抚臣王三善遣别将王建中等剿八姑荡,焚庄寨二百余处,穷追渡河,贼谋始寝。○孙官堡,在府西北。安邦彦渡江败官兵,烧劫麻姑孙官堡,抚臣王先遣兵攻府西河沙坝,尽俘其罗鬼。广顺、定番、青岩、白纳一带苗蛮为之夺气。又遣兵败邦彦于赵官堡。水内水外之贼皆溃去,赵官堡亦在府西北。

    青岩堡府南青岩下。天启初,安邦彦复攻贵阳,使其党李阿二督四十八庄兵围青岩断贵阳粮道。抚臣王三善使别将王建中救青岩,焚贼寨四十八庄,定番路始通,是也。四十八庄皆群苗屯聚处,亦谓之四十八马头。

    奢香驿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奢香者,明初水西酋霭翠之妻也。霭翠死,香为贵州都督马烨所辱。香诉于朝。太祖为诛烨,而封香为顺德夫人。香归,开贵州西北赤水、乌撒道以通蜀乌蒙;立龙场九驿,世办马匹廪饩以报德。故驿因以名。又水西驿,在奢香驿东五十里。又东五十里为谷里驿。又东南五十五里即陆广驿也。《志》云:自奢香驿而西北,又经金鸡、阁鸦、归化三驿,而至毕节。驿去府城四百二十里。○龙洞铺,在府东十里。天启,初安邦彦叛,攻会城。抚臣王三善引兵赴救,克龙里。邦彦退屯龙洞,即此。贵州驿在府城北。又府北六十里有佐驿,九十里为底寨驿。府北百里又有渭河驿,百二十里有养龙坑驿。又龙场驿在府西北五十五里,又西五十里即陆广驿也。○威清驿,在府西北四十里。又平坝驿,在府西北九十里。又府东五十里有龙里驿。皆为往来之要道。麦架桥府北三十里,通水西大道。又阿江桥,在府西十里,云贵往来必出于此。

    定番州府南八十五里。东至龙里卫大平伐长官司八十里,西至金筑安抚司百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百五十里。

    古西南夷地。元至元十六年,置程番武胜军安抚司。明初,改置程番长官司,隶贵州卫。正统四年,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年,置程番府于此时长官方勇等请设府治,遂从之。十二年,创筑府城,周二里,有门四。隆庆六年,移府治于省城。万历十二年,置定番州于旧府治编户四里,属贵阳府,领长官司十三、里三。今仍曰定番州。

    州北屏贵阳,东接龙里,控御蛮獠,粮援所资也。

    程番长官司附州。元安抚司治此。明洪武五年,改置长官司,授土酋程谷祥。本隶贵州卫,寻隶宣慰司。后为府治。隆庆初属贵阳府。万历中始为州治。编户一里。

    ○废定远府州南二百二十里。元置,领桑州等五州,朝宗等十一县。明初俱废。《志》云:州南三十里有废南宁州,宋所置羁縻州也。似误。

    ○连珠山州南八里。五山圆秀,连络如珠。其相近者曰笠山,俗名斗蓬山。又南二里有三宝山,上有龙洞。《志》云:州南五里有挂榜、笔架二山。又有营盘坡,在州南二里。○麒麟山,在州东五里。又州东一里有琴山。

    天马山州西南七里。又州西五里有交椅山,西一里有旗山,皆以形似名也。《志》云:旗山相近有红土坡。又有杨梅坡,以所产名。○龙玩珠山,在州北二里,以山势盘曲向城也。又州北二十里有凤凰山。龙山在州西。《志》云:在程番司西二十里,又司治南二里有蒙山。○滴水崖,在州东南十里,水出崖中,四时不绝,行者资以济渴。崖前有平地,名曰三墓。常有贼出没于此为患,向立哨兵戍守。

    ○都泥江州城南。一名江。源出州西北三十里乱山中,曰潭。经州南界地,名破蚕,流入广西南丹州境。《志》云:江有二流:一自金筑东北流绕州城,一自上马桥东流入境,合为一江而东南注。详见川渎盘江。又七曲江,在州西二十里。又有玉带河,在州北二里,皆流合都泥江。

    清水塘州南五里。水清不涸,溉田数百亩。《志》云:程番司北一里,有乾堰塘。此水盈缩,可验丰歉。

    ○程番关州北十里。又鸡窝关在州南十里,相近者又有磨石关。○滴水岩关,在州南十五里。又南五里有石门关。又有卜弄立旺等寨,皆在州境。

    小程番长官司州西北十里。北至府城七十五里。元置小程番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四年,酋长程受孙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初属贵州卫,寻属宣慰司,又改属程番府,后改今属。余皆仿此。编户〔十〕里。

    ○唐帽山在司治北。又司东四里有五魁山。○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又司南五十里有江度箐。又有伏龙坡,在司南二里,西通上马桥,东达卢番司。又司西二里,有廖家坝。

    ○涟江在司治东。又冷水河,在司南五十里。俱流入于都泥江。

    韦番长官司州南十里。北至府城九十五里。元置韦番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韦四海归附,仍置司授之。编户〔十〕里。

    ○印山司西一里。又司南十里有三宝山。

    ○大韦河司南三里,流入都泥江。《志》云:河上通程番,下接卧龙番。又滚水泉,在司西三里。

    方番长官司州南七里。北至府城九十里。元至元十六年,置方番河中府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方得用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锦屏山司北一里。其相近又有将台、旗峰二山。

    ○小河在司治南。又南五里有底方河,司北一里有云溪水,下流皆合于都泥江。洪番长官司州西九里。东北至府城九十里。元置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编户〔一〕里。○三叠山在司治南。峰峦绵连,曲折三叠。又司北一里,有伏蛟山。

    ○小溪在司治南,溪流清澈,亦东入都泥江。卢番长官司州北五里。北至府城八十五里。元置卢番靖海军安抚司,寻又析其西北境,置卢番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长卢朝俸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象山司南一里,又南里许,曰狮山。又南里许曰太平山。《志》云:州东三里曰桐木山,又有长崖,在州南十五里。

    ○洗马河在司东。下流南入于都泥江。

    上马桥长官司州西北二十里。北至府城七十里。元置上桥县,属定远府。明洪武五年,酋长方朝俸归附,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屏风山司南一里。又南二里曰卓笔山。○高洞山,在司北二里。又北二里曰崖头山。

    ○上马桥河司治东,北流入贵阳府界。或曰即南明河之上源也。

    ○洞口关司东南二十五里。又小山关在司东五里,青苗关在司南四十里,长田关在司东南三十里。

    卧龙番长官司州南十五里。北至府城百里。《志》云:宋置南宁州治此。至道元年,有南宁酋长龙溪入贡,自号龙番。元丰二年,复入贡。元置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得寿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里。○笔架山司南三里,旁有月坡,皆以形似名。又有文峰山在司南十里。《志》云:司东十里有仙人洞。东南十里有白象洞,洞中有石如人如象也。○绕翠江在司治南。自山涧中绕流而东,亦入都泥江。

    ○下马关司南十五里。又鸭水关,在司西北六十五里。小龙番长官司州东南二十里。北至府城百有三里。元置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昶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九龙山在司治北。有九岭起伏蜿蜒如龙。又马鞍山,在司南十五里。又南五里曰旗鼓山。○牛眠岭,在司南十里,其相近有文秀峰。又古松坡,在司南一里。

    ○双峡水在司治南,有二水导流会于司东。又南流而西折,入于都泥江。

    大龙番长官司州东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里。元置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编户〔一〕里。

    ○执笏山在司治南。其相近者曰挂榜山。又栗木山,在司西十里。《志》云:司南一里,又有桐木冈。○奔龙江司东一里。又大龙河在司治后,合奔龙江,下流入于都泥江。○龙堰口关司西十二里。

    金石番长官司州东二十里。西北至府城百里。《志》云:宋元丰二年,石番来贡,即此。元置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石爱归附,置是司授之。编户□里。○三台山司南一里。又司治东有小龙山,司治西二里有天堂山。又伏龙山,在司南五十里。司东六十里,又有天生洞。○回龙江在司东南,流入都泥江。

    ○墓口关司西三十五里。又梅子关,在司西九十里。木星关,在司西南八十里。

    罗番长官司州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五里。《志》云:宋元丰二年,罗番入贡,即此。元置罗番遏蛮军安抚司。明洪武五年,酋长龙世映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屏风山司治北。又司北三里有松明岭,又龙王洞在司西五里。○环带江在司治南。又司治北有罗番河,流合环带江。又有小水河,在司东五里,亦合流而入都泥江。

    ○乌罗关司西北五十里。又司北十里有冗夏关。相近者曰竹柯关。卢山长官司州南七十里。北至府城百五十里。元置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卢经保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卢山司治南。极高,旁有三石峡如门,盘旋而上,顶平广,可容千人。有泉池田土可耕食,盖乡人避兵处也。又五门山,在司东三里。司南二十里,又有茶山产茶。○宝塔山,在司西五里,峰峦尖削如塔。又司治北有纱帽山,亦以形似名。《志》云:司北一里,有卧牛冈,南十五里有翁松岭。

    ○腰带河在司治南。又摆游河,在司西三十里。下流俱入于都泥江。

    ○翁松关司西北八十里。又司西北七十里有苦练关。

    木官里州南百四十里。元置木当蛮夷长官司。明改为木官里。初属贵州卫,寻属宣慰司。成化中,属程番府,寻改属定番州。余仿此。

    ○沿台山在里寨西三里。寨北五里又有木栗山。又独峰在寨东二里。

    克度里州东南百里。元置雍郎、容都等处长官司。明初,改为克度里。后属定番州。

    ○松岐山在里寨南二里。又南四里,有高囤山。

    ○龙井河在寨南。○克度关《志》云:在定番州东南百八十里,接广西龙平界,属克度里管辖。

    通州里州东南百五十五里。元置重州蛮夷长官司。明初改为通州里,后属定番州。○连云山里寨南五里,以高竦连云也。相近又有屏风山。

    ○绕村沟在里寨西。○通州关《志》云:在定番州东南百七十里,抵新添卫之丹平、丹行二长官司界。又有把马等十八寨,俱属通州里管辖。

    开州府东百二十里。东西距百十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清平县界八十里,西至息烽所界三十里,南至贵州前卫界四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界五十里。东南到平越府治百三十里,东北到瓮安县治九十里,西到修文县治五十里。乖西长官司在州东北六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祯三年,开置州,属贵阳府。今因之。广顺州在府西南百十里。东至普定县界十里,西至安顺府界二十里,南至定番州界四十里,北至镇夷关界五里。东南到定番州治五十五里,西南到镇宁州治百八十里,西北到安顺府治八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祯三年,开置州,属贵阳府。今因之。

    金筑安抚司与州同城。府西南百二十里。东至定番州百里,西至安顺府百三十里,北至平坝卫九十里。

    古西南夷地。唐为国羁縻州地,宋亦为羁縻蛮境《志》云:宋为南宁州地。元置金竹府,属顺元等路。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十年,升为安抚司,隶贵州卫《志》云:初金竹酋长密定归顺,置长官司授之,治斗笠寨。洪武十六年,迁治杏林峰。永乐十一年,又迁于马岭之阳,即坝寨也。正统四年,直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一年,改属程番府。隆庆二年,改属贵阳府编户十里,领长官司三。

    司重冈叠阜,山广箐深。居诸蛮丛集之中,称为要地。

    ○古筑废县《志》云:在司南百里。元置古筑县,隶金竹府,俗名其地曰占羊。明初,县废。

    ○天台山司西南二十里,孤耸如台。又螺拥山在司东二十里,山高五里,状如螺拥。上有深渊,水碧如蓝,四时不涸。又簸箕山,在司东六十里。○马鞍山,在司治后,又司北十里有粗石坡。○麻线河司北十里,流延如线,下流入于都泥江。○乾溪,在司南五里,雨集成溪,雨止溪涸。又胜水,在司西五里,地名麻大寨,人汲则涌,不汲则止。

    ○翁桂关司东二十里。又有白崖关,在司东十五里。○乾溪关,在司西四十里。又西五里有文马关。又有燕溪关,在司北十三里。《志》云:司东南又有罗荣寨。

    天生桥司北三十里。石壁千仞,环绕如城。水流其下,人行其上,平坦如桥。

    木瓜长官司安抚司东百里。元置木瓜犵狫蛮夷军民长官司。《志》云:元初,置罗赖州,寻改木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隶葛蛮安抚司,误也。明洪武五年,酋长石盖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从征官顾宸副之,属金筑安抚司。成化中,改属程番府。隆庆中,复改今属。编户〔一〕里。

    ○天马山司西一里,旁有莲花洞。又独鲤山,在司南一里。司东二里又有凤凰山。

    ○九曲溪司南八里。又沿井,在司北一里,清流汹涌,虽旱不涸。

    ○蔓头关司北十五里。

    麻向长官司安抚司东百十里。《志》云元置麻向等处蛮夷长官司,误也。盖明洪武五年增置,以授归附土酋得雍。成化中,改隶程番府,后复旧,编户〔一〕里。

    ○百连山司北二里。又司治后有盘龙山。

    ○小河在司治前。○打仇关司东二里。

    大华长官司安抚司东百二十里。元置大小化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年,改置是司。成化中,改属程番府,后复故。编户〔一〕里。

    ○翠松山司治前。又司南十里有牛角山。司北二里有播山。○清水沟司西一里,相近又有龙塘。

    ○黑石关司北六里。

    ◇贵州宣慰使司与府同城。明初置,后增置府治,而宣慰司如故,领长官司九。

    水东长官司府北三里。元置水东寨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向四归附,置是司授之,又以随征官胡文英副之。编户〔一〕里。

    中曹蛮夷长官司府东南三十里。元为白纳县阿耸寨地。《一统志》云: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也。明洪武五年,土酋谢石宝、刘礼宾归附,置司授石宝而以刘礼宾副之。编户〔一〕里。

    青山长官司府东北四十里。元置青山、远地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刘士真归附,置司授而以士真为副。编户〔一〕里。

    佐长官司府北五十里,元置落邦、佐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宋文忠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

    龙里长官司府东五十里。元为龙里等寨长官司。《志》云:本龙里县,后改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何有善归附,改置是司授之。编户〔一〕里。今以龙里长官司并龙里卫置龙里县,属府。

    白纳长官司府东南七十里。元置茶山、白纳等处长官司。明洪武初,并入中曹司。永乐四年,复置是司,授归附土酋周可敬。又以土人赵仲祖副之。编户〔一〕里。

    ○白纳废县司西八里,元初尝置县于此,亦曰躬蛾寨。○风洞山在司西。山腹有洞,风贯其中,有声如雷。

    底寨长官司府北百里。元置底寨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永昌归附,置司授之。八年,又以从征官梅忠副之,编户〔一〕里。

    乖西蛮夷长官司府东北百五十里。元置雍真、乖西、葛蛮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杨文真归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土人刘海为副。今编户〔一〕里。

    ○阴阳山司治旁,土人以云气占晴雨,因名。

    ○金明寨在司境。洪武二十一年,顾成统平越等卫军征乖西、扒古、谷劳、金明等寨,平之。或曰:其地与都匀府丰宁司接界。

    养龙坑长官司府北二百二十五里。元为养龙坑、宿、徵等处长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普化归附,置司授之。又以土人谢文直为副,今编户〔一〕里。

    ○养龙坑在司旁。两山夹峙,潴流其中,泓渟渊深,龙藏其下。春初牧牝马其侧,多产龙驹。◇贵州卫在府城内西偏。洪武四年建,隶宣慰司,寻隶贵州都司。旧领程番等一十三长官司。正统四年,十三长官司皆改属宣慰司。后又属程番府,即定番州所领诸司也。今亦设贵州卫。

    ◇贵州前卫在府城内西北隅。洪武二十六年建,属贵州都司,今亦设贵州前卫。

    ◇安顺府东至贵阳府金筑安抚司百三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云南平夷卫界三百二十里,北至安庄卫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八十里,至京师七千八百七十里。

    古荒服地。汉为西南夷地,后为郡地。唐为罗甸国地。宋为羁縻蛮地《志》云:宋为普里部。元置习安州《元志》不载。属云南普定路。明洪武十六年,改安顺州,属普定府。十八年,府废,改属普定卫,隶四川都司。正统三年,改隶贵州布政司州亲领十四寨。《名胜志》:嘉靖中,州移治普定卫城内。万历三十年,升为安顺军民府,领州三、长官司六。今曰安顺府。

    府右临粤西,左控滇服。形势雄远,屹为襟要。

    ○普定废县在府治西。《志》云:元置县,隶普定路。明初,省入安顺州。今《元志》不载。今仍置普定县属府。又府治旧在今治南,地名八十一寨。正统中,移治普定卫西南。○旧坡山州治西北。两峰相峙,中有石关,为郡治之要隘。旧《经》云:州治马头山,即此山之麓也。又新坡山,在府西北三里。其岭长广五里,府治枕之,以为形胜。《志》云:府西南三里有红土坡,土色如朱。西南十里有黑土坡,土色如墨。

    岩孔山府东四十五里,高峻盘亘,顶平广可坐万人。旁多孔穴,有崖孔寨,山因以名。又马首山,在府东南四十里。○搏翠峰,《名胜志》云:在府东北五里。其麓有龙潭洞,出洞十余丈,即天生桥。《广记》:天生桥,石壁千仞,环绕如城,水经其下,惊涛急湍,乃天设之险。

    ○碧波桥河在府东二里。又府西十里有宁谷桥河。

    ○旧坡石关在旧坡山上。又普利驿,《志》云:在南门外。宁谷长官司府西南三十里。元置宁谷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顾兴仁为副长官。正统初,授其三世孙雄为正长官,领二十九寨。

    ○马鞍山司西十一里,以形似名。

    ○干海子司东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阔。《志》云:云南值旱,此水必泛溢,境内常丰。云南雨潦,此水必涸,境内多旱。盖地脉相通,互为盈缩云。又清水井,在司东南三十里。

    西堡长官司府西北九十里,元置西堡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二十五年,授土酋卜却,领四寨。

    ○习安废州在司北浪伏山下。《志》云:元置州于此,隶普定府,明初废。

    ○伐木山司南六十里。山高箐深,多材木。○白石崖,在司西南五十里,崖甚险峻,惟一径可以攀援。顶平广可居。又有泉,四时不竭。蛮尝据此为硬寨。成化中,官兵讨破之。

    楚由洞司东南五十里,山高万仞,盘桓起伏,迤逦三百余里。洞在山畔,深广亦百余里。又播老鸦洞,在司东南六十里,山势峻险,洞深不可测。

    ○谷陇河司治前。西北流五十里,下流合于乌江。《志》云:司南四十里有索桥,在谷陇河上。水势湍急,系藤为桥,以济往来云。

    ○阿驴寨在司境,蛮寨也。洪武十五年,吴复击破西堡贼,拔阿驴等寨。二十六年,顾成平西堡贼,拔阿得等寨,寨盖与阿驴相近。

    镇宁州府南七十里。东北至金筑安抚司百五十里,西至永宁州六十里。古荒服之地。汉、唐、宋为罗甸国地。元始置镇宁州《通志》:宋为普东部,元于罗黎寨置和弘州,寻改镇宁州。隶云南省普定路。大德间,改属曲靖宣慰司,隶湖广。《元志》皆不载。明洪武十四年,属普定府《志》云:时置州于罗夷寨,即罗黎也,寻改属四川普定卫。正统三年,改属贵州布政司州亲领六寨。《名胜志》:嘉靖十二年,州迁治于安庄卫城内。万历三十年,改今属,领长官司二。今亦为镇宁州。

    州介滇、粤之间,山川险阻,翼带南垂,亦为要地。○火烘坡州治北。古名和弘。元置州治此。山高峻,其气燥燠,虽隆冬登陟,汗常浃背。《舆图》云:州治火烘寨,亦名罗黎寨是也。

    ○既济泉在州治东,其地极热,此水独凉。○安庄驿州北三十里,亦曰白水站。《志》云:州城内有税课司。洪武十六年,置司于普定府城内。永乐九年,改为普定卫税课司。正统三年,改属镇宁州。又改曰镇宁州,在城税课司。

    十二营长官司州北三十里,元为十二营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陇阿佐世守,领二十九寨。

    ○普定故城司东南二十里。《志》云:洪武十四年,大军克普定,暂立此城,为守御。十五年,征南将军傅友德徙于今卫治,而故城遗址尚存。

    ○马鞍山司东三十里。又司西北三里有猫儿山。皆以形似名。

    ○公具河司东北四十里。旁有公具寨,因名。灌溉田亩,军民利之。又阿破河,在司北五十里,亦以旁有阿破寨而名。土人以藤索为桥而渡,名索渡桥,又名阿破桥。又龙潭,在司治北,水色常黑,虽旱不涸。

    ○天生桥司东北四十里,为往来要道。康佐长官司州东四十里,元为康佐寨。明洪武十九年,置长官司,授从征官。薛福寿又以于成副之,领四寨。

    ○摆山洞司东七里。广七丈,深不测。旁有摆山寨,因名。永宁州府西南九十里。东至镇宁州六十里,西至普安州百九十里,东北至安庄卫界百五十里,南至广西泗城州界百六十里。古荒服地。汉、唐为地,乌蛮、农人、犵狫所居。元置永宁州,属普定路《志》云:元初为达安夷民打罕,寻改为永宁州。大德中,改属湖广行省。至正中,为广西泗城州所并。明洪武十四年,普定土酋安瓒不恭,命颍州侯傅友德讨平之。十六年,仍置永宁州,属普定军民府。十八年,府废,属普定卫,隶贵州都司。正统三年,改属贵州布政司亲领六寨。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寨。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泗城州土舍岑善忠剿平之,即此。万历四年,又改建于安南卫。《志》云:州西去安南卫三十里。似误。其相去盖百里。万历三十年,改今属,领长官司二。今仍曰永宁州。州山川险阻,林箐蓊蔚,控御边陲,恃为保障。○红崖山州西北八十里。四面悬崖,壁立万仞,惟东面一径可登。山畔有洞,宽广若堂,深数十丈。相传诸葛武侯驻兵处,上有诸葛营。○打罕坡,在州北十里,旧名达安坡。道经其上,凡十里,崎岖险峻。

    ○盘江州西三十里,自普安州流经顶营司西。又南流径此江之西岸,即慕役长官司境。亦谓之北盘江,以别于南盘江也。有盘江巡司,其地名黄土陂。《志》云:盘江巡司在州西北百八十里。似误。○者马河,在州西北六十里,即者卜河之误也。自安南卫流入境,注于盘江,有者马桥跨其上。

    ○查城驿在州北八十里,与安庄、安南二卫接界。

    慕役长官司州西七十里。旧《志》作百七十里,似误。元置慕役寨。明洪武十九年,置司授土酋阿夷,又以从征官杜仲仁副之,领四寨。○安笼箐山司北五十里。山峦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官道经其中,险阻难行。秋冬多雾,昏晓不辨。《舆程记》:箐东北去关索岭四十里。○象鼻岭,在司西北四十里,路出滇南必经其上,险峻难登。○盘江司东四十里,即北盘江也。又东南,而南盘江自云南罗雄州界流合焉。东南入广西泗城州境。

    白水河司西北三十里驿道侧。自安庄卫西南流经此,有白虹桥跨其上。洪武二十五年建。《志》云:白水河自高崖下注,长数十丈,飞沫如雨,凡二三里。瀑布之大者,无逾于此。其下流注于盘江。又郎公河,在司东南三十里,湍流急疾,不能为桥。惟设舟楫以济往来,或曰即白水河下流也。

    顶营长官司州北七十里。旧《志》在州南百五十里,似误。元置顶营寨。明洪武四年,置司授土酋阿光,继又以从征官程士贵副之,领四寨。

    ○箭眉山司西百里。地名陆堡。势极高大,周四十余里。河流萦纡其下。巅有两峰,峰畔一谷甚宽平,可耕艺。土气多燠,蔬果四时不乏。然多烟瘴,不可居。惟土著仲家居焉。鸡公背坡司东三十里,形如鸡背,与关索岭对峙,下临溪涧,山路艰险。○关索岭,在司北三十里,岭极高,周回百余里。入滇者道必由此,与安庄卫接界。○盘江在司西二十里,自安南卫流经司界而入州境。今有盘江渡,与安南卫接界处。

    普安州府西南二百里,东至永宁州百九十里,南至云南广南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云南平夷卫界百十里,西北至云南沾益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安南卫一百六十里。

    汉初西南夷地,后汉属郡。蜀汉为兴古郡地。隋属州。唐武德二年,置西平州。贞观元年,改盘州以盘江为名,领附唐、平夷、盘水三县。隶戎州都督府,后为南诏之东鄙,东爨乌蛮居之,号于矢部一作榆市部。其后爨酋阿宋号齐弥部,寻复为于矢部。宋宝中,附于蒙古。蒙古置于矢部万户府《通志》延四年置,寻改为普山府。至元间,改置普安路领和龙、八纳、习旧、普安四部。隶云南行省,寻改为宣抚司一作安抚。后复为普安路《通志》领和龙、习旧、八纳三千户所。镇宁、永宁、习安三州,普定、永山、石梁、罗山四县,隶曲靖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六年,置普安军民府,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改置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都司。寻改,隶贵州都司《志》云:初置军民府,授土酋那邦妻恭。恭卒,子普旦袭。洪武二十五年,普旦与越州叛酋阿资等连兵袭陷普安府,事平,罢州置卫。又移治今城。永乐元年,改普安安抚司,属普定卫。十三年,改为州初置安抚司,授土酋慈长。十三年,长复谋不轨,因改为州。隶贵州布政司领罗罗蛮民十二部,号十二营。谓部长曰营长。《名胜志》:州初治撒麻寨,寻迁海子,复迁卫郭。万历十三年,迁入卫城。万历三十年,改今属。今仍为普安州,又置普安县属焉。

    州当云、贵之噤喉,达川、广之声援,据险立城,控扼群蛮,实为要害。

    ○普安城《志》云:旧城在今州东三十里,元普安路治此。洪武中,迁于今治,城周七里有奇。

    附唐废县州南百里。地名黄草坝。唐置县,属羁縻盘州。又平夷废县,在州西百二十里。即今云南之平夷卫。又盘水废县,在州东盘江上。《唐志》:盘州领三县,即此也。天宝以后废。今亦见云南陆凉州。○罗山废县,在州西百里香罗山。又有永山、石梁二废县,俱在州西,皆元置,属普安路。明初废。

    ○番纳牟山州治西北,州之镇山也。驿道经此,一名云南陂。陂陀相续,往来者行石齿中,其西有和合山。又营盘山,在州治西,相传武侯征南时结营于此。《志》云:州治南一里,有雄镇山。普安卫治在其下,治东又有笔架山。三峰相峙,中峰特起。

    八部山州东三十里,九峰摩空,一泉奔注。普安旧治在其下。又新盘山,在州东七十里。新兴站在其上。又八纳山,在州东北七十里,高二十里,顶宽平有潭,四时不涸,旧有夷寨。又盘江山,在州东北百八十里,接安南、安庄二卫界。《志》云:州东南百五十里,有杨那山,势极陡峻,者卜河出焉。安南所在其下。

    广午山州北九十里,林木郁然,下有小溪流入山穴。又罗摩塔山,在州治北百八十里,四面峭壁,惟一径可通。上有寨,其东北崖下瞰盘江。○香罗山,在州西百里,平夷千户所在其上。又夹牛山,亦在州西百里,乐民千户所在其上。又州西南二百七十里,有党壁山,四山环绕,东南一箐,外狭中旷,可容数百家。土夷每避暑于此,又名躲瘴。

    格孤山州东北四百五十里。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径捣乌撒。盖循格孤之南而西北出也。《志》云在州东南,似误。○得都山,在州东南四百二十里,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志》云在州治东,亦误。

    碧云洞州南三里。本名水洞,外狭内广。又州治南有新石洞乐民所城。西有天桥洞,以有石如桥也。

    ○盘江州东百里。自安南卫流入永宁州界,又绕流入州境。《志》云:州东百二十里有盘江渡。即安南卫及顶营司接界处也。又东南流入永宁州慕役长官司界。《一统志》:盘江自乌撒普畅寨经州东北。误。又拖长江,在州东七十里,源出沙陀石崖中,下通盘江。

    者卜河州东南百八十里。源出杨那山,流经安南卫境,下流入盘江。《志》云:州南二百里,有磨溪,即者卜河下流也。又深溪河,在州东南百二十五里。源出木邦寨,西南流经黄草坝,曲折三百里,入盘江。○软桥河,在州东三十五里。又南板桥河,在州东南八十里,上接州南三十余里之大水塘。俱流入盘江。

    响水州南五十里,水入石洞,声闻数里。又三一溪在州治东。《志》云:水源有三:一出州北沙河庄,一出云南坡,一出城北三里目前山。三流合一,入于水洞。○以冲海子,在州西南安所城南,周三里,深不可测。旁有石门,海子之水注入焉。○芭蕉关州东八十五里,又倒木关,在州南四十里。州西百十里又有分水岭关,东南三百四十里有安笼箐关。○何买寨,在州南。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等克普安,别将杨文拔何买寨,唐铎击破楚华山寨。寨亦在州境。

    亦资孔驿州西七十里石象山下,递运所亦在焉。亦曰亦资孔站。又西七十里至云南之平夷卫,滇黔孔道也。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围贵州,四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新兴、普安等城,及亦资、孔站是也。又新兴驿在州东七十里,亦曰新兴站。有新兴堡城,周二里。又东八十里至安南卫之尾洒驿。○湘满驿,在州治南,又有湘满站,在州城北。又税课局在州城东门外。

    保甸铺在州东。弘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

    ◇普安卫州治西南。洪武二十二年建,属贵州都司,领守御所四。今亦设普安卫。

    乐民守御千户所州西南百里夹牛岭上。洪武二十二年建,所城周一里。

    平夷守御千户所州西百里香罗山上。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

    安南守御千户所州东南百六十里杨那山下。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二里。安笼守御千户所州东南三百里安笼箐口。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都匀府东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二百二十里,西至龙里卫平伐长官司界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三百十里,西北至平越府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七百十五里,至京师八千二百四十五里。

    古西南夷。汉、唐为地。五代时,蛮名都云《五代史》: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帅其属十二部附于马氏,即此。宋为羁縻合江州、陈蒙州地。元置都匀军民府《元志》:又有都云、桑林、独立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军民总管。又有都云县,属定远府。都云洞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宣抚司。《一统志》:元置都云等处安抚司,属云南行省。《通志》:元置都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