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四十一 土俗类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莱菔  俗呼为萝卜。

    ■〈艹專〉  叶似凫葵,浮水上,采茎堪啖。(底本作“凫蔡”、“采根”,据库本、崇抄改。)花黄白,子紫色。三月至八月,茎细如钗股,名綵■〈艹專〉,(底本作“彩■〈艹專〉”,库本、崇抄皆作“丝■〈艹專〉”。)味甘。

    凫葵(底本作“凫菜”,据库本、崇抄改。)即荇菜也。茎涩,根极长,花黄。水中极繁盛。

    白苣  如莴苣,叶有白毛。又有“鸡苣”,亦堪作茹。

    莴苣  《遁斋闲览》载:“王舜求云:莴菜,出■国,(底本、库本作“■国”,崇抄作“莴园”。)有毒,百虫不近。”

    芸台  香,可啖。散破结血。

    雍菜  蔓生,花白,堪为菜。南人先食雍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无害。(底本、库本作“无苦”,据崇抄改。)取汁滴野葛即死。张司空云:“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应是先食此菜也。一名瓮菜,《遁斋闲览》:“瓮菜本生东夷。人用瓮载其种归,故以为名。”

    水鄞  音芹,生池泽中。可为生菜,亦可作菹。有两种: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茎、叶。

    菠薐  刘禹锡《嘉话录》:“菠薐出西国中,有自彼将其子来。如苜蓿、蒲萄,由张骞而至也。”

    苦荬  可傅蛇虫咬。蚕蛾出时,不可取,令蛾赤烂;蚕妇亦忌食。

    莙荙  茎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东风菜  叶长,极厚软,上有细毛,紫茎。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茄子  有数种:紫茄、重茄、青水茄、白茄,一名落苏。《岭表录异》记:“南中草菜,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种茄子,宿根有二三年者。”近城种,多出城西。

    苋  苋有六种,有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马苋、五色苋。

    胡荽  《湘山集》:“胡荽,即园荽也。人或谓之香荽。”《幼幼新书》云:“一名鹅不食草”。

    同蒿  令人气满,不可多食。

    蕨  《尔雅》曰:“蕨,鳖也。”郭注:“初生者可茹”。

    姜  出在城三县,连江县多。

    葱  有数种:入药用山葱、胡葱,食品用陈葱、汉葱。凡葱皆能杀鱼肉毒。

    韭  园人种莳,一岁三四割之,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而复生。许云:“先种而久,(底本、崇抄作“□种而久”,缺一字,据库本补。)故谓之韭。”

    薤  似韭而叶阔,多白无实,不可生啖,以其荤辛也。

    葫  大蒜也。每头六、七瓣。主散痈肿。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苗皆如葫而极细。

    冬瓜  即白瓜也。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青绿,经霜生粉。乃取藏蓄,弥年可作菜果。

    瓠  味甘,似越瓜,长者一尺余。夏时熟。

    瓠  夏末始实。取以为器,经霜乃堪。小者名瓢。

    白蘘荷  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而肥。其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潘岳《闲居赋》:“蘘荷依阴”,是也。《荆楚岁时记》谓,可以防虫。

    紫苏  叶下紫而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一名荏。

    薄荷  叶尖,冬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底本、库本作“夏秋采茎叶暴死”,崇抄作“夏秋采茎叶曝干”;又以“冬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十字重复接入前条“一名荏”之后。今只取“曝干”二字改之。)

    马芹子  香似桔皮,花似芹花,子似防风,扁而大。

    茵陈  春初生苗,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春生新叶,故名因陈。

    海藻  叶大,生深海底。《〈尔雅〉疏》:“藻,水草也。”扬州人以当谷食。《埤雅》云:“善疗瘤疬”。

    紫菜  附石生海上。生青,(底本、库本作“生青”,崇抄作“色青”。)取干则紫。其茎纤而希,其味尤珍。出福清者佳。

    鹿角菜  生海中,亦能解面热。

    芋  陶隐居云:“蜀川生者,形圆而大,状如蹲鸱,谓之芋魁。(底本作“状□□□□之芋魁”,缺四字,崇抄作“状如蹲鸱之芋魁”,据库本补。)闽中出者,形长而大。细者如卵,生芋魁旁,(底本作“细者□□□□魁旁”,崇抄作“细者生魁旁”,据库本补。)食之尤美。”州北,下洋尤多。

    枸杞  春生苗。茎干高三五尺,秋生红紫花,随结红实。(底本作“红□□□□红实”,缺四字,库本作“红实是时采红实”,据崇抄补。)是时采红实。春夏采叶,冬采根。《幼幼新书》云:“一名地骨,一名西王母杖。”(底本作“新□□□□池骨”,缺四字,据库本、崇抄补、改。)

    ·花

    末丽  此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方言谓之“末利”。(底本作“妙丽□□□言”,缺三字,库本作“妙丽嵇含草木状”,据崇抄补。)佛经曰:“末丽花香”。又有番末丽,(底本作“又□□□丽”,缺三字,据崇抄补。)藤生,亦香。

    素馨  蔓生,白色,露浥愈香。蔡公襄诗:“素馨出南海,(底本、库本作“素□□□海”,缺三字,据崇抄补。)万里来商舶。团圞末丽丛,繁香暑中折。”(底本、库本作“繁香□□□”,缺三字,据崇抄补。)

    牡丹  州旧无之。庆历间,罗源林迥隐居南华洞,(底本、库本作“隐居□□□”,缺三字,据崇抄补。)有《出山遇慈恩长老献牡丹》诗云:“春晚花王在处稀,(底本、库本作“春□□王在处稀”,缺二字,据崇抄补。)山中还信正芳菲”。盖有之矣。(底本、库本作“盖有之□”,缺一字,据崇抄补。)熙宁间,(底本、库本作“□宁间”,缺一字,据崇抄补。)程大卿师孟《咏福州》诗云:“芍药牡丹难种处”,(底本、库本作“芍药□□难种处”,缺二字,据崇抄补。)谓城中也。今古田、长溪、罗源、连江多有之。

    芍药  所产与牡丹同。

    紫玫瑰  亦名徘徊花。郡人翁承赞诗:“三株红芍药,一架紫玫瑰”。

    四时山丹  花红色,葩英丛起如绛罗囊。林迥诗:(底本作“林迥□”,缺一字,据崇抄补。)“叶剪青油蕊渥丹,春风随众出栏干。(底本作“春风随众出栏□”,缺一字,据崇抄补。)碧桃黄菊凋零后,谁伴长松到岁寒。”

    长春  花亦四时有之。林迥诗:“洞门深不放春期,客到寻芳莫问时。迟日暖风花草丽,照人红艳一枝枝。”(底本于诗首句作“放春□”,缺一字,第三句作“迟日暖风冰与客”,末句作“照□红艳一枝枝”;崇抄首句作“放春归”,“归”出韵,据库本补。库本第三句作“迟日暖风冰与雪”,据崇抄改。末句亦据二本补“人”字。)

    真珠  有单叶,亦有百叶。许公将诗:“蔌蔌圆英淡粉妆,(底本作“春粉妆”,崇抄作“滴粉妆”,据库本改。)肯随桃杏媚韶光。金刀不到春风外,(底本作“金刀不到春风□”,缺一字,据崇抄补。)草密林深只自香。”

    酴醾  花白而香,春时极盛。叶公梦得诗:“东风吹麝入铅华,未肯随春到谢家。夜半粉香沾露泣,(底本诗第一句“东风麝入铅华”脱一字,据崇抄补;第二句“未肯随风到谢家”,“风”字与首句犯,据崇抄改;第三句“夜半粉香露注”,亦脱一字,崇抄作“夜半粉香和露注”,“和”字仍与末句“和”字犯,据库本改。)定应和月怨梨花。”又有檀心而紫者尤香。

    梅花  又有红梅、腊梅、百叶梅。

    瑞香  紫色。芬香。《旧记》:近州多有之。

    千叶石榴  花红艳,不结实。

    蔷薇  枝干有刺,花红紫色,盛开如锦。亦有黄蔷薇,(底本作“亦有□蔷薇”,缺一字,据崇抄补。)如棠棣,金色。有淡黄蔷薇,鹅黄色。(底本作“鹅黄□”,缺一字,据崇抄补。)

    越桔  花如瑞香,叶干如黄杨,实如朱樱。

    金林檎  花繁生,如郁李花状差大。实如来禽而差小。

    半丈红  花如御带而差大,一名棠棣。

    衮绣球  色白,圆如球。

    海棠  色红。以木瓜头接之,则色白。

    斗雪红  闽中近有之。花如玫瑰,而香色逊之,(底本作“而香色□□”,缺二字,据库本补。)四时常芳,不随群卉凋茂,亦名胜春。(底本作“亦□□□”,缺三字,据崇抄补。)

    阇提  南海种,商人传之。花皙白而香胜于素馨,(底本作“而香□□□馨”,缺三字,据崇抄补。)盖岩桂之流品也。《仙书》曰:“阇提花香”。(底本作“阇提□□”,缺二字,据崇抄补。)

    玉簪  质素而香,形如玉簪,亦名白鹤。

    金沙  玫瑰之流也,香不及之。

    剪金红  圆,无香,叶分数歧,如剪刀之状。

    度年红  干高而花难凋,自冬末涉春不少变。(底本作“自冬求涉春不少□”,缺一字,据库本改补。)

    含笑  白花,有二种。小者,香尤酷烈,开尽则香微,故以含笑名。

    百合  茎特生而直上,亦名倒仙,花白。一种斑红,谓之川百合。

    凌霄  藤蔓附大木而生。其花黄赤,夏盛。

    紫荆  木似林檎,花深紫可爱。

    罂粟  花有红白二种,九月布子,春深乃生。实如小罂,子若细粟。

    葵  有数种。蜀葵出戎蜀。《尔雅》所谓菁莪。葵花白者,主咳疟;黄者,叶尖狭,夏间花,浅黄色,主疮痈。小花者,名锦葵,俗呼为胡燕脂。

    菊  紫茎而香,叶厚嫩。可食者,花微小,味甘,为真菊。又或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叶似同蒿,花蕊并黄者,俗传为广菊。状似婴儿者,俗呼为孩儿菊。《遁斋闲览》:“南方花发,较北地常先一月,独菊花开最迟。菊性宜冷也。”惟一种深黄色,名滴滴金,六月开。

    玉蝴蝶  色白如琼花,中丛蕊,旁有八蝶绕之,谓之聚八仙;垂枝条而双对者,名玉蝴蝶。

    朱槿  一名佛桑,一名佛日。色深红,叶如桑,高者丈余。(底本作“高者大馀”,据库本改。)一种色白,一种色紫。淡黄者,俗谓之金木兰。纯白而英间无紫点者,名舜英。

    鸡冠  秋生,紫色。如绣画鸡冠之状。

    山茶  花深红色,冬盛开。

    御仙  似罂粟而小。

    金凤  状如飞凤。有红、白、紫、粉红数种。

    金钱  深红色,叶长细。

    拒霜  一名木芙蓉,秋开,色淡红。一种百叶,朝开纯白,午后则渐红如醉。谓之醉芙蓉。

    岩桂  其叶两两相向,粟结其间。及开,清馥断续而远闻,俗呼为九里香。木纹如犀,可以为器,亦号木犀。数种:有四时开者、紫者、鞓红者,深红者曰丹桂。凡色胜则香薄。

    鹰爪  藤生,夏开。末锐似鹰爪,薄暮方开。香如烂瓜。

    凤尾  有二种。大者花白蕊黄,穗生,长仅尺,若凤尾然;一种差小,花疏而香胜,亦名七里香,可以避蠹。

    玉屑  藤生,花白色,如碎玉之状。(底本作“如辟玉之状”,据崇抄、库本改。)

    玉笼松  藤生,花微红而圆。一种“醉杨妃”,花相类,叶尖。

    宝相  藤生,花类长春。

    ·药

    地黄  叶生布地上,有皱文。根如手指,通黄色。

    牛膝  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牛膝状。今州人单用土牛膝根,治血块。

    薯蓣  根如姜芋,土人单呼为藷。生于山间石罅者良。

    天门冬  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华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根大如指,长二三寸。《尔雅》谓之蘼。一名衅冬。

    麦门冬  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如连珠,形似■〈禾广〉麦颗,故名。

    黄精  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向。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根如嫩生姜,黄色。八月采,蒸熟啗。《博物志》:“天姥谓黄帝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

    细辛  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

    香子  亦名茴香。叶似胡荽,疏细作丛。花头如圆盖,(底本作“花头如□盖”,残一字,崇抄作“花头如盖”,据库本补。)黄白色。实如麦而小,北人呼为土茴香。

    茯苓  生大松下。望松赤者,下有之。作块如拳,大者至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底本作“龟形者使”,崇抄同,据库本改。)假松气而生,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茱萸  叶似椿而阔厚。实似椒子,嫩时微黄,熟则深紫。

    石韦  丛生石生。叶如柳,背有毛,面斑点如皮,故名。一名石皮。州自有一种,三月有花,采叶可煎汤浴。亦有生古瓦上者。

    决明子  叶似槐,花黄,子如绿豆而大。

    香薷  陶隐居云:“似白苏而叶细。”一作香药,(底本作“一作香药”,库本同,崇抄作“一作香葇”。)俗呼香茸。霍乱、转筋,煮饮服之。(崇抄作“煮饭服之”。)

    连翘  南方生者,叶狭而小,茎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黄,房实黑,内含黑子如粟粒。

    香茅  四季常有。苗叶而无花。其根谓之茅香。

    何首乌  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赤者雄,白者雌。本名交藤,因何首乌服之,故名。

    半夏  独茎生,茎端出三叶,浅绿色似竹叶,根下相重生,皮黄肉白。

    使君子  蔓生,花红白相间,形如栀子,而棱瓣深。

    天南星  苗似荷梗,茎高尺余,叶两相抱,花黄,子作穗生,根如芋而圆。

    蓖麻子  音卑。茎有节,秋花结实,壳上有刺,仁白有油,如大麻。

    牵牛子  蔓生篱落间,叶有三尖,花带碧色,实作球,内有黑子。一名鼓子花。

    子  其木似樗,茎间有刺。子辛辣如椒。

    石蚕  草根之似蚕者,出山石上,四时常有。其苗青,亦有节。

    土红山  味甘苦,大者高七八尺。叶似枇杷而小,无毛,秋生白花,如粟粒。州生者作细藤,似芙蓉,上青下白。根如葛,治劳瘴。

    车前子  《尔雅》云:“芣苡,马舄。马舄,车前。”郭璞注:“江东人呼为虾蟆衣。”今闽中亦然。

    栝楼  一名天罗藤,亦名天瓜。退之所谓:“黄团挂门衡”者。治夙热。(崇抄作“治风热”。)土人取瓤研,和酒饮之。方家捣其根为粉,入剂。

    独脚仙  生山林,傍阴泉处多有之。春生苗,至秋冬而叶落。其叶圆,上青下紫。夏采根叶,连梗焙干,治人血块。

    石益  生山中,子治蛊毒。

    赤孙施  叶如浮萍草,一名岁寒浆,一名酸浆。《离骚》云:“薋菉葹”。

    紫金牛  味辛,叶如红花,上绿下紫,实圆如丹朱,根微紫色。八月采牛心,曝干,颇似巴戟。

    小青  生捣其叶,可治痈疮。

    菴  状如蒿艾,可以避蛇。

    盐麸子  叶如桔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食之酸咸,止渴。蜀人谓之“酸桶”,吴人谓之“乌盐”。

    桑螵蛸  螳螂子也。多在山木及荆棘间。桑上者,以得桑津气,故佳。市之者,以附枝为验。

    蒴藋  轻虚无心,主续筋骨,一名接骨方。

    覆盆子  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实如佛螺而旋。

    石菖蒲  陶隐居士云:“生石碛上,概节者佳。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惟真菖蒲叶脊如剑。今黄檗山龙湫崖下,瀑布飞度,却溅可数步,(底本作“却□可数步”,缺一字,据崇抄补。)生其间者绝佳;非神全不为溅悸者,莫能采。溪荪,根形气色极似,但叶无脊耳。

    《三山志》卷第四十一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