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马行街北诸医铺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①;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②;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夜市比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都人谓之“里头”。

    [注释]

    ①独胜元:“元”即“丸”字。独胜元,大概是卖丸药的药店。②医小儿:即专门给小孩看病的儿科。

    [译文]

    沿着马行街往北去,是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往北直达正对的是旧封丘门,街两边都是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的独胜丸;山水李家的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专治小儿科;大鞋任家主治妇产科。其余出售香药的店铺、官员的府宅等,不想一一记录。此处的夜市比州桥一带的要繁盛百倍,车马充塞拥挤,行人几乎无法停留,京城里的人都把这里叫做“里头”。

    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

    大内西去,右掖门、祆庙①,直南浚仪桥,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台,西即郊社。省南门正对开封府后墙,省西门谓之西车子曲,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第一。次曰吴起庙②。出巷乃大内西角楼。大街西去踊路街,南太平兴国寺后门,北对启圣院,街以西殿前司,相对清风楼、无比客店、张戴花洗面药、国太丞、张老儿、金龟儿、丑婆婆药铺、唐家酒店,直至梁门,正名阖阊。出梁门西去,街北建隆观,观内东廊于道士卖齿药,都人用之。街南蔡太师宅③,西去州西瓦子。南自汴河岸,北抵梁门大街亚其里瓦,约一里有余。过街北即旧宜城楼。近西去金梁桥街、西大街、荆筐儿药铺、枣王家金银铺。近北巷口,熟药惠民西局。西去瓮市子,乃开封府刑人之所也。西去盖防御药铺、大佛寺、都亭西驿,相对京城守具所。自瓮市子北去大街,班楼酒店,以北大三桥子,至白虎桥,直北即卫州门。

    [注释]

    ①祆(xiān)庙:祆教所供奉的祆神之庙。祆教又称拜火教,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旧译作苏鲁支)所创教名。唐贞观五年(631年)在长安城中崇化坊建立祆寺,号大秦寺,后来在汴州和镇江也都建了祆庙。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云:“东京城北有祆庙。祆神本出西域,盖胡神也,与大秦穆护同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京师人畏其威灵,甚重之。……自唐以来,祆神已祀于汴矣。而其祝乃能世继其职,逾二百年,斯亦异矣。”②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时卫国人,仕于魏国为大将。后奔楚,楚悼王用之为令尹,推行改革,招致仇怨。楚悼王死后,他被楚国宗室攻杀。后人为他在魏国大梁城中建墓,至五代、北宋时其墓即已经在汴京城中。③蔡太师:即徽宗时太师蔡京。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钦赐蔡京在京城建造宅第一所,房舍厅堂都建造得非常宽大华美。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记云:“蔡京赐第宏敞过甚。”

    [译文]

    从皇宫往西去,是右掖门、祆庙,一直往南是浚仪桥,街的西侧是尚书省东门,到尚书省前的横街,街南边即是御史台,西边是祭祀的场所。尚书省的南门正对着开封府的后墙,尚书省的西门叫做西车子曲,街上的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城里都数第一。其次是吴起庙。出了巷口是皇宫的西角楼。沿着大街往西去是踊路街,街南是太平兴国寺的后门,街北对着启圣院,街的西侧是殿前司,与殿前司相对着的是清风楼、无比客店、张戴花洗面药、国太丞、张老儿、金龟儿、丑婆婆药铺、唐家酒店,一直到梁门,梁门的正名叫阖阊门。出了梁门往西去,街北是建隆观,观内的东廊有于道士卖齿药,京城里的人都用他的药。街南是太师蔡京的府宅,往西去是州西瓦子。瓦子的南边从汴河岸边起,往北一直到梁门大街亚其里瓦,大约一里有余。过街往北就是旧宜城楼。附近往西去是金梁桥街、西大街、荆筐儿药铺、枣王家金银铺。靠近北边的巷口是熟药惠民西局。往西去是瓮市子,这是开封府对刑犯行刑的地方。往西去是盖防御药铺、大佛寺、都亭西驿,与之相对的是京城守具所。从瓮市子往北去的大街,有班楼酒店,再往北是大三桥子,到白虎桥,一直往北即是卫州门。

    大内前州桥东街巷

    大内前州桥之东,临汴河大街,曰相国寺。有桥平正,如州桥,与保康门相对。桥西贾家瓠羹,孙好手馒头,近南即保康门潘家黄耆圆①。延宁宫禁女道士观,人罕得入。街西保康门瓦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近东四圣观、袜袎巷。以东城角定力院②,内有朱梁高祖御容③。出保康门外,新建三尸庙④、德安公庙。南至横街,西去通御街,曰麦稍巷⑤口。以南太学东门、水柜街余家染店。以南街东法云寺。又西去横街张驸马宅。寺南佑神观后门。

    [注释]

    ①圆:即“丸”字。黄耆圆,大概是卖丸药的药店。②定力院:五代时就已存在的皇家寺院。廖莹中《江行杂录》记载,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回军汴京时,其母杜太夫人正在定力院设斋礼佛。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一云:“定力院在蔡河东水门之北,元末兵毁。”③朱梁高祖:即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御容,皇帝的画像。朱温的画像是五代时著名画师王霭所绘。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云:“王霭,京师人,工画佛道人物,长写貌。五代间以画闻。……今定力院太祖御容、梁祖真像,皆霭笔也。”④三尸庙:供奉三尸神之庙。清周城《宋东京考》卷十六云:“三尸庙在保康门外,祀三尸神也。始建未详,后废。按修真家言,凡人身中有三尸神,常以庚申日,乘人寐时,将本人罪过奏闻上帝,减其禄命。上尸名彭踞,中尸名彭踬,下尸名彭,每遇庚申日守夜不寐,则三尸不得上奏。”⑤麦稍巷:即麦秸巷。“稍”是“稭(秸)”字之误。

    [译文]

    皇宫大内前面的州桥的东面,临汴河的一条大街,往东不远就是相国寺。相国寺前有座桥,和州桥一样平整,南面正对着保康门。桥西面有贾家瓠羹、孙好手馒头,靠近南首是保康门潘家黄耆丸店铺。这里的延宁宫女道士观,一般人很难进入。街西是保康门瓦子,往东去顺着城墙一带都是客店,南方的官员、商人和军官人等,都在这里的客店休息。临近东头的是四圣观、袜袎巷。再往东的内城角处是定力院,院里面有梁太祖朱温的画像。出了保康门外,有新建的三尸庙、德安公庙。往南到横街,往西通向御街的是麦秸巷。麦秸巷口往南是太学东门、水柜街余家染店。再往南去的街东是法云寺。又往西去的横街是张驸马府宅。法云寺的南边是佑神观的后门。

    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相国寺①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②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近佛殿,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③、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④货术、传神之类。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左右有两瓶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乃出角院舍,各有住持僧官,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右壁佛降鬼子母揭盂。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莫非精妙。

    [注释]

    ①相国寺:汴京城中一所著名的佛教寺院。初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后来荒废。唐初曾为郑王府中花园。唐中宗神龙年间,僧惠云在此建为佛寺。景云元年(710年)睿宗李旦即位后,因为睿宗曾被封为相王,于是将此寺改名为相国寺。北宋初年,相国寺大门前匾额题字曰“相国之寺”。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重建相国寺三座门,上有门楼甚雄伟,大宗皇帝亲笔题额为“大相国寺”。②大三门:即宋太宗至道二年重建的相国寺大门。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云:“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门,为楼其上甚雄。宸墨亲填书金字曰‘大相国寺’,五月壬寅赐之。”③幞头:古代一种帽子的样式,起于后周,唐宋时都很流行。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云:“幞头起于后周,一名四脚。其制裁纱覆首尽韬其发,两脚系脑后。故唐装悉垂脚,其改为硬脚,史不载所始。故莫知其的自何时也。”④日者:古代以占候卜筮为职业的人。春秋时已经有这一名称,《墨子·贵义》云:“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史记》中有褚少孙补作的《日者传》。

    [译文]

    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百姓可以在寺内进行商品交易。寺院的大门前都是买卖飞禽、猫、犬之类的,各种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道门买卖的都是日常使用的物品。寺庙的庭院内架设彩色帐幕,露天的铺位,出售蒲合、簟席、屏帏、洗漱用具、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的物品。靠近佛殿的地方,如孟家道冠、王道人的蜜煎、赵文秀笔及潘的谷墨,都占据有自己固定的地方。两边的走廊都是各寺院的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的铺位。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都是买卖书籍、古玩、字画以及各地卸任官员贩卖的土特产和香料药材之类。后廊都是占卜算卦者所用的货术、传神之类的铺位。相国寺的大门楼阁和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是各种吃斋献供之事,都要得到寺内住持的批准才能开门。寺门左右各有一座瓶状的琉璃塔,寺内还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等塔院,寺庙的院舍,都有住持、僧官等人的房间。每逢斋会,所有饮食茶果和各种器皿等,即使只有三五百份,都能即刻备齐。大殿两边的走廊,都是本朝著名人物的题字,左边墙壁上画有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图,右边墙上画有佛降鬼子母揭盂图,佛殿的庭院中陈列着乐部马队之类的图画。大殿两侧走廊的墙上,也都画着楼殿、人物,无一不精妙绝伦。

    寺东门街巷

    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丁家素茶。寺南即录事项妓。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北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妓馆亦多。向北李庆糟姜铺,直北出景灵宫东门前。又向北曲东税务街、高头街。姜行后巷,乃脂皮画曲妓馆。南北讲堂巷,孙殿丞药铺、靴店。出界身北巷,巷口宋家生药铺,铺中两壁,皆李成①所画山水。自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街北旧乾明寺,沿火改作五寺三监②。以东向南曰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以东街南高阳正店,向北入马行。向东街北曰车辂院,南曰第二甜水巷。以东审计院,以东桐树子韩家,直抵太庙前门。南往观音院③,乃第一条甜水巷也。太庙北入榆林巷,通曹门大街,不能遍数也。

    [注释]

    ①李成:五代至北宋初著名山水画家,字成熙,营丘(令山东临淄)人。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等处记载,李成于后周时同枢密使王朴友善,被召至汴京,王朴死后他不得志。北宋初乾德年间,卫融官陈州知州,请他到陈州郡治所,李成竟然贪酒死于客舍。李成喜弹琴,能作诗,画山水尤其绝妙。其子李觉亦善画,仕至国子博士,直史馆,朝廷追赠李成官为光禄寺丞。②五寺三监:宋朝朝廷六部之外的政府职能部门,总称为五寺三监。《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五寺三监为太常寺、太府寺、司农寺、大理司(寺)、宗正寺和将作监、军器监、国子监。徽宗崇宁以后,因徽宗崇信道教,排斥佛教,汴京城中的不少佛寺被毁弃,于是原来的乾明寺改为五寺三监的衙署。《东京梦华录》原刊本作“五寺王监”,“王”为“三”字之误。“沿火”二字语义不详,疑有误字。③观音院:原是佛教供奉观音菩萨的寺院,后来成为朝廷官员被罢官之后待罪反省的地方。王明清《挥塵后录》卷六云:“现音院益承平时执政丐外待罪之地也。”

    [译文]

    相国寺东门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卖幞头、腰带、书籍、冠朵等物品的店铺,丁家素茶店也在其中。相国寺的南边是录事巷妓院。绣巷里都是尼姑进行刺绣的住所。北边是小甜水巷,巷里有专门卖南方饭食的店铺,生意特别兴盛,巷里的妓院也很多。往北是李庆糟姜铺,一直往北可到达景灵宫的东门前。再向北拐弯是东税务街、高头街。姜行后巷是脂皮画曲妓院。南北讲堂巷里,有孙殿丞药铺、靴店。出了界身北巷,巷口有宋家生药铺,药铺中两边的墙上都是画家李成的山水画。从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行,街北以前是乾明寺,

    徽宗崇宁以来这里改为“五寺三监”。再往东行,南面叫第三条甜水巷,再往东是熙熙楼客店,这家店在京城里数一数二。再向东前行,街南是高阳正店,向北即进入马行街。再往东,街北是车辂院,南边是第二甜水巷。往东是审计院,再往东是桐树子韩家,一直抵达太庙前门。向南通往观音院,即第一条甜水巷。从太庙往北进入榆林巷,往前通曹门大街,这里的街巷店铺难以一一详细记述。

    上清宫

    上清宫①在新宋门里街北,以西茆山下院。醴泉观在东水门里。观音院在旧宋门后、太庙南门。景德寺在上清宫背,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开宝寺②在旧封丘门外斜街子,内有二十四院,惟仁王院最盛。天清寺在州北清晖桥。兴德院在金水门外。长生宫在鹿家巷。显宁寺在炭场巷北边。婆台寺在陈州门里。兜率寺在红门道。地踊佛寺③在州西草场巷街南边。十方静因院④在州西油醋巷。浴室院在第三条甜水巷。福田院在旧曹门外。报恩寺在卸盐巷。太和宫女道士在州西洪桥子大街。洞元观女道士在班楼北。瑶华宫在金水门外。万寿观在旧酸枣门外、十王宫前。

    [注释]

    ①上清宫:又称上清储祥宫。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未当皇帝之前为藩王时,得宋太祖赵匡胤恩赐而建造。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云:“上清储祥宫者,乃太宗出藩邸时艺祖所赐予而建也。”原为道教寺观,里面有玉石三清真像。北宋时曾几次遭到火灾。②开宝寺:汴京城中一所著名寺院,旧名独居寺,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559年)创建。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东巡至泰山封禅,返回长安时经过此寺,改其名为封禅寺。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又改名为开宝寺。北宋时曾几次进行大规模的重修。③地踊佛寺:即地涌佛寺。周城《宋东京考》卷十五云:“地涌佛寺在陈州门内之南草场巷,始建未详,元末兵毁。”④静因院:即净因院,原刊本《东京梦华录》中误作“净”为“静”。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一云:“净因院在梁楼西汴河之南,元末兵毁。”

    [译文]

    上清宫在新宋门里大街的北边,两边是茆山下院。醴泉观在东水门里边。观音院在旧宋门后面的太庙南门处。景德寺在上清宫背后,寺前有桃花洞,里面都是妓院。开宝寺在旧封丘门外斜街子,寺里边有二十四院,其中仁王院最为兴盛。天清寺在城北的清晖桥。兴德院在金水门外。长生宫在鹿家巷。显宁寺在炭场巷北边。婆台寺在陈州门里边。兜率寺在红门道。地踊佛寺在城西草场巷街的南边。十方净因院在城西边的油醋巷。浴室院在第三条甜水巷。福田院在旧曹门外面。报恩寺在卸盐巷。太和宫女道士观在城西边的洪桥子大街。洞元观女道士观在班楼的北边。瑶华宫在金水门外。万寿观在旧酸枣门外、十王宫前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