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游城南记全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祐改元,季春戊申,明微、茂中同出京兆之东南门。

    张注曰:唐皇城之安上门也。至德二载,改为先天门,寻复旧。肃宗以禄山国仇,恶闻其姓,京兆坊里有安字者,率易之。

    续注曰:《志·总序》云:唐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以京城为西京;天祐元年,昭宗东迁,降为佑国军;梁开平元年,改府曰大安,越二年,改军曰永子;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西京;晋天福元年,改军曰晋昌;汉乾祐元年,改军曰永兴,其府名皆仍旧,有宋因之。故其南北相值之街亦曰安上。

    历兴道、务本二坊。

    张注曰:兴道坊在安上门街之西,景龙三年,改瑶林坊。务本坊在安上门街之东,与兴道坊相对,景龙二年,改玉楼坊。景云元年,并复旧。二坊之地,今为京兆东西门外之草市,余为民田。

    自务本西门,入圣容院,观荐福寺塔。

    张注曰:圣容院盖唐荐福寺之院也,今为二寺,寺之浮图今正谓之荐福寺塔,尚存焉。其寺文明元年立,谓之大献佛寺,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景龙中,宫人率出钱,起塔十五层。

    续注曰:贞祐乙亥岁,塔之缠腰尚存,辛卯迁徙,废荡殆尽,惟砖塔在焉。

    南行至永乐坊。

    张注曰:即横冈之第五爻也,今谓之草场坡,古场存焉。隋宇文恺,城大兴,以城中有六大冈,东西横亘象乾之六爻。故于九二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大兴善寺以镇之。玄都观在崇业坊,大兴善寺在靖善坊,其冈与永乐坊东西相直。《长安志》云:坊东有裴对滑。度欲入朝,有张权舆上疏云:“度名应图谶,宅据冈原。”盖尝有人与度作谶云:非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言度曾讨淮西平吴元济;宅据冈原,与兴善、玄都相连故也。

    东南至慈恩寺,少迟登塔,观唐人留题。

    张注曰:寺本隋无漏寺,贞观二十一年,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慈恩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起塔,初惟五层,砖表土心,效西域窣堵波,即袁宏《汉记》所谓浮图祠也。长安中摧倒,天后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十层。其云雁塔者,《天竺记》达嚫国有迦叶佛迦蓝,穿石山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盖此意也。《嘉话录》谓张莒及进士第,闲行慈恩寺,因书同年姓名于塔壁,后以为故事。按:唐《登科记》有张台,无张莒。台于大中十三年崔铏下及第,冯氏引之以为自台始,若以为张莒,则台诗已有题名之说焉。塔自兵火之余,止存七层,长兴中,西京留守安重霸再修之,判官王仁裕为之记。长安士庶,每岁春时,游者道路相属,熙宁中,富民康生遗火,经宵不灭,而游人自此衰矣。塔既经焚,涂圬皆剥,而砖始露焉,唐人墨迹于是毕见,今孟郊、舒元舆之类尚存,至其它不闻于后世者,盖不可胜数也。

    续注曰:正大迁徙,寺宇废毁殆尽,惟一塔俨然。塔之东西两龛,唐褚遂良所书《圣教序》,及《唐人题名记》碑刻存焉。西南一里许,有西平郡王李公晟先庙碑,工部侍郎张或撰,司业韩秀弼八分书,字画历历可读。

    倚塔下瞰曲江宫殿,乐游燕喜之地,皆为野草,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

    张注曰:江以水流屈曲,故谓之曲江,其深处下不见底。司马相如赋曰“临曲江之隑洲”,盖其地也。《剧谈》曰:曲江本秦隑洲,唐开元中疏凿为胜境。江故有泉,俗谓之汉武泉,又引黄渠之水以涨之。泉在江之西,旱而祷雨有应,今为滨江农家湮塞,然春秋积雨,池中犹有水焉。黄渠水出义谷,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经三像寺(鲍陂之东北,今有亭子头,故巡渠亭子也),北流入鲍陂。鲍陂隋改曰杜陂,以其近杜陵也。自鲍陂西北流,穿蓬莱山注之曲江,由西北岸直西流,经慈恩寺而西。欧阳詹《曲江记》其略曰:兹地循原北峙,回冈旁转,圆环四匝,中成坎窞,窙窌港洞,生泉翕源。东西三里而遥,南北三里而近。崇山浚川,钩结盘护,不南不北,湛然中停。荡恶含和,厚生蠲疾,涵虚抱景,气象澄鲜,涤虑延欢,栖神育灵。观此可得其概矣。唐进士新及第者,往往泛舟游宴于此。文宗时,曲江宫殿废十之九,帝因诵杜甫《哀江南》之诗,慨然有意复升平故事。太和九年,发左右神策军三千人疏浚,修紫云楼、彩霞亭,仍敕诸司有力建亭馆者,官给闲地,任营造焉,今遗址尚多存者。江水虽涸,故道可因,若自甫张村引黄渠水,经鲍陂以注曲江,则江景可复其旧。不然,疏其已塞之泉,渟潴岁月亦可观矣。乐游原亦曰园,在曲江之北,即秦宜春苑也,汉宣帝起乐游庙,因以为名。在唐京城内,每岁晦曰上巳重九,士女咸此登赏祓禊。乐游之南,曲江之北,新昌坊有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贾岛所谓“行坐见南山”是也。

    出寺,涉黄渠,上杏园望芙蓉园。西行,过杜祁公家庙。

    张注曰:杏园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唐新进士多游宴于此。芙蓉园在曲江之西南,隋离宫也,与杏园皆秦宜春下苑之地。园内有池,谓之芙蓉池,唐之南苑也。杜祁公家庙,咸通八年建,石室尚存,俗曰杜相公读书堂,其石室曰藏书龛。

    续注曰:石室,奉安神主之室也。

    出启夏门,览南郊、百神、灵星三坛。

    张注曰:启夏门,唐皇城之南门也,北当皇城之安上门少西。盖京城之南凡三门:中曰明德门,今谓之五门,西曰安化门,今谓之三门,此其东门也。三坛在门外西南二里,百神灵星二坛颇毁,而圜丘特完。南一里,有莲花村,未详其所以名也。

    续注曰:少西北,有唐赠户部尚书杨贞公瑒庙碑,晋公李林甫撰,王曾书,王敬从题额。次东南有唐相国令狐氏庙碑,太和三年,刘禹锡撰并书,陈锡篆额。杨氏苗裔,太和间尚盛,人呼为庙坡杨,辛卯迁移后,无闻焉。

    次杜光村。

    张注曰:杜光村有义善寺,俗谓之杜光寺,贞观十九年建,盖杜顺禅师所生之地。顺解《华严经》,著《法界观》,居华严寺,证圆寂,今肉身在华严寺。

    东南历仇家庄。

    张注曰:庄即唐宦官仇士良别业也。士良死,籍没其家,后晋赐晋昌军节度使安彦威,安氏子孙世守之。士良墓碑俱存,其南为郭子仪墓,西南长孙无忌之墓,碑皆断仆。

    续注曰:抚定后府南赵牛里皓阳观主李可贞、乔志朴相过,语余观西北有二大碑,云是郭氏墓碑,他曰往观,其一寿州刺史郭敬之神道碑。敬之字敬之,子仪父也,以子仪贵,赠太保徐国公,碑额御题,韩国公苗晋卿撰序,萧华书。其一郭氏所尚升平公主墓碑,书撰姓名失传。

    过高望西南行,至萧灌墓,读碑。

    张注曰:灌,嵩之父也,碑乃明皇题额,张说为文,梁升卿书。嵩墓别葬张曲。

    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

    张注曰:五代周太子太师致仕皇甫玄,庄在赵村,建隆二年置,墓在村东,碑在其庄内。章敬寺,《长安志》曰:在通化门外,本鱼朝恩庄也,后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为名。殿宇总四千一百三十间,分四十八院,以曲江亭馆、华清宫、观风楼、百司行廨及将相没官宅舍给其用。今此基不甚侈,且与《志》所载地里不同,岂四十八院之一耶?论弓仁者,吐蕃普赞之族也,世相普赞,戎言以宰相为论,因以为氏。圣历三年,以所统吐浑七千帐降唐,累有战功,死赠拨川王,葬赵村,张说为碑,今已毁仆,字无存者,独其题额在焉。

    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夜宿寺之南轩。

    张注曰:勋荫坡,今牛头寺之坡也。寺即牛头山第一祖遍照禅师之居也,贞元十一年建,内有徐士龙所撰碑,太平兴国中,改寺曰福昌,元丰癸亥,长老道文自南方来,居于寺之北堂。其南轩为延客之所,今有朱公掞题壁。

    己酉谒龙堂,循清明渠而西,至皇子坡,徘徊久之。

    张注曰:龙堂在牛头寺之西,寺故有龙泉塔院,此堂即其地也。泉北有塔,俗称龙堂坡也,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见杜诩《胜游录》。清明渠,隋开皇初,引沉水西北流,屈而东流入城,当大安坊南街,又东流至安乐坊,入京城。今其渠自朱坡东南分沉水穿杜牧之九曲池,循坡而西,经牛头寺下穿韩符庄,西过韦曲,至渠北村西北,流入京城。皇子坡又在龙堂之西,秦葬皇子于坡底,起冢于坡北原上,因以名坡,隋文帝改永安坡,唐复旧。

    览韩、郑郊居,至韦曲,扣尧夫门,上逍遥公读书台,寻所谓何将军山林而不可见。因思唐人之居城南者,往往旧迹湮没,无所考求,岂胜遗恨哉?

    张注曰:韩店,即韩昌黎《城南杂题》及送子符读书之地,今为里人杨氏所有,凿洞架阁,引泉为池,穿地得《大鸣起信论》碑之上篇。郑谷庄在坡之西,今为里人李氏所有。韦曲在韩郑庄之北。尧夫,进士韦师锡之字也,世为韦曲人。远祖敻,后周时居此,萧然自适,与族人处玄及安定梁旷为放逸之友,时人慕其闲素,号为逍遥公,明帝贻之诗曰:香动秋兰佩,风飘莲叶衣。《北史》有传。今其读书台□□□立。逍遥谷则在骊山西南,盖亦慕敻而名之也。杜甫《何将军山林》诗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又曰“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今第五桥在韦曲之西,与沈家桥相近,定昆池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今不可考。南塘,按许浑诗云“背岭枕南塘”,其亦在韦曲之左右乎?尝读唐人诗集,岑嘉州有杜陵别业、终南别业,而石鳖谷、高冠谷皆有其居,郎士元有吴村别业,段觉有杜村闲居,元微之亦有终南别业,萧氏有兰陵里,梁升卿有安定庄,今皆湮没,漫不可寻,盖不特何将军山林而已。

    晚,抵申店李氏园亭,夜宿祁子虚书舍。

    张注曰:申店夹潏水之两溪。李氏名之邵,字公材,尝为进士。祁子虚名彻,李舍人婿也。园之东有阁曰秘春,北有小轩曰明月。

    庚戌,子虚邀饮韦氏会景堂,及门,主人出迓,明微以为不足,子虚道其景且诵其诗,明微闻之,始入其奥。

    张注曰:韦氏名宗礼,字中伯,世为下杜人,盖唐相之裔,家失其谱,不知为何房。城南诸韦聚处韦曲,宜其属系易知,然或东眷,或西眷,或逍遥公,或郑公,或南陂公,或龙门公,不知其实何房也。中伯博学好古,葺治园亭,奇花异卉,中莫不有,曰与宾客宴游,朝奉郎白序题其堂曰会景。中伯圃中有对金竹,其状与对青相似,长安有此竹者,惟处士苏季明、张思道与中伯三家而已。

    复相率济潏水,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塔。原下有樊川、御宿之水交流,谓之交水,西合于澧,北入于渭。

    张注曰:《长安志》曰:潏水,今名流水,一作洗水,自南山流至皇子陂。今潏水不至皇子陂,由瓜洲村附神禾潏上穿申店,而原愈高,凿原而通,深至八九十尺,俗谓之坑河是也。瓜洲村之东北原上潏水北岸上,尚有川流故道,西北过张王村之东,又西北经内家桥,又西北经下杜城,过沈家桥。杜城之西有丈八沟,即杜子美陪诸公子纳凉遇雨之地。潏水上原西北流,而合御宿川水,是名交水,在香积寺之西南。香积寺,唐永隆二年建,中多石像,塔砖中裂,院中荒凉,人鲜游者。

    下原,访刘希古,过瓜洲村。

    张注曰:刘希古名舜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