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话轿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骡驼轿 这种轿子在飞机火车未设站通行之前,是旅行西北荒凉沙漠地带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现在是早已绝迹了。由骡马驾辕走起来,踱步安详,坐在轿里毫无颠簸抖颤之苦,而且可以垂膝伸腿,当年先伯祖文贞公远赴乌里雅苏台任所,出了玉门关,大半旅程,都是乘坐骡驼轿。有些重要奏折就是在骡驼轿跚跚其行中亲笔写的,奏折的字要匀直细密,俗称一炷香,不是轿行平稳,是没法落笔自如的。西北气候昼热夜寒,有时遇到龙卷风,人畜都要蜷伏偃卧,等狂风过去,才能再上征途,加上草十八站水源稀少,能有骡驼轿坐,算是最舒适豪华的交通工具啦。

    领魂轿 北平有钱人家出殡执事中有所谓领魂轿者,也是四人抬,锡顶素围,庄严肃穆。跟一般轿子不同的地方是轿子两旁方窗,不用玻璃而用实地纱,据说用纱窗,是鬼可窥人,人不能见鬼,而且便于魂灵出入的。虽然迷信无稽,可是杠房供应丧家的领魂轿,两边窗户一律都用玄色实地纱那是一点儿也不假的。这种轿子向不坐人,传说有一家大宅门,户主病故,灵未出堂执事摆了满街。有个轿夫,耍钱熬了一夜,躲在轿子里打盹,不料就此一瞑不视,所以后来抬轿子的,谁也不敢在领魂轿里睡觉。虽是鬼话连篇,可是言之凿凿,令人疑信参半。在南方大出丧,仪仗中也有一顶轿子,不叫领魂轿而叫“旌忠轿”,记得当年李仲轩(经羲)病故后,在上海大出丧,他生前在清朝曾经开府西南,到了民国又担任过十八天的国务总理,所以他故后逊清、北洋都有恤典封赠。大出丧时由旌表领先开路,紧跟着就是旌忠轿,所有褒忠状表,要由一位未婚少男双手持着坐在轿里,送到营奠场所。当时笔者正在上海,所以这个差事就由在下承当了。这种八抬大轿固然是豁亮宽敞,走起来平稳不颤,可是从新重庆路到虹桥,走走停停足足磨蹭了四小时,可把人急坏啦。这种旌忠轿在北方出殡,还没有谁家用过。

    爬山轿 这种轿子轿杆子奇短,轿型取其轻便,也特别简陋,可是每顶轿子要用五个人,轿子虽然二人抬,可是抬上半小时就要大换班,旁边还有一个瞭高的,为的是山路崎岖险巇,有人从旁帮衬,以策安全。到戒台寺、潭柘寺礼佛歇夏,上年纪的人多半要坐爬山轿,到妙峰山进香,要走一瞪眼、两瞪眼、鬼见愁几处岩崖峭竖的山路,转折参差又多,轿杆子特短,所以才有“山兜子”别名。不过顶上支有单层布料篷子,可以遮阳避日,尤其妙峰山高岩四合,连峰鼎峙,都可以尽情瞻眺。风景之美,比起花莲燕子口的风景,还是嵯峨壮丽呢!

    民国十四五年,江浙一带轿子已不常见,可是我每年总要去镇江、南通公干一两次,从镇江火车站经过京畿岭,坡峻岭长,黄包车上坡挽曳吃力,下坡人车悬空迅若奔马,稍一不慎,小则车打天秤,重则人仰车翻,坐在车上真是提心吊胆。所以每次一出火车站只要有轿子接客,我必舍车而轿。轿子扎竹而成,布幛芦屏轻巧舒适,上坡固然不甚吃力,下坡急走亦不担心,一直到无人问津轿子绝迹,改坐汽车之后,才不致视京畿岭为畏途。凡是到过四川的人大概都坐过“滑竿”,所谓滑竿实际也是二人小轿,不过抬滑竿儿的人,老手新手差别很大,老于坐滑竿的人,坐定之后走不了几步就能感觉出来抬滑竿的火候了。一般滑竿都很简单实际,就是小圆椅,我友相倬兄说:“我坐过一次最豪华的滑竿,座椅靠垫都装有弹簧,扶手也是软绵绵的,坐在上面如安坐上等沙发上。”据说那副滑竿,是合川一位袍哥老大私人所有,抬滑竿儿的奉命送客,回程放空,我们相兄碰巧赶上开了一次坐豪华滑竿的洋荤。

    抗战之前到苏州逛天平山,也有一种轿子可坐,形式大小,跟一般山轿大同小异,只是轿夫由健颀的男儿,改为妙龄秀发的少女而已。有一次笔者同李榴孙、竺孙昆季,周涤垠游完太湖,又到苏州天平山看枫叶,一行四人雇了四乘山轿,周涤垠体重逾七十公斤,偏偏抬轿子的有一人是出道未久姣柔细 的少女,山程未半,她已慵喘咻咻。我们看她辛苦吃力,于是竺孙跟涤垠换轿而坐。那个娇柔少女,名叫三囝,她自从换了较轻工作,精神大振,一路上指点山林言笑无忌,在回程时候,竺孙年少好弄,让轿子倒抬,可以面对面言笑宴宴,清兴不竭。那趟倒抬山轿逛天平山看枫叶情景,历久不忘,算是坐轿子绝妙的一段趣事了。现在坐轿子,已成历史陈迹,就是随便聊聊,也等于白头宫女说天宝遗事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