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体别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别人的短处来增加他的失误,就好像晋人和楚人由于佩带宝剑的习惯不同,而互相指责对方把剑佩带反了一样。

    赏析与点评

    与中庸的平淡相对照,偏才处处露其头角而为人所识。不过,刘劭立即指出偏才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们偏离最高的中庸境界。刘劭所采取的分析策略,分为两个步骤,在本节中,刘劭描述了两大类共十二型人物的特质(详参本篇导读表二),并对之作初步刻画,再指出他们的强弱。

    是故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1],而以顺为挠[2],厉其抗[3]。是故可以立法[4],难以入微[5]。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6],而以抗为刿[7],安其舒[8]。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9]。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10],竭其势[11]。是故可与涉难[12],难与居约[13]。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14],而以勇为狎[15],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凌楷之人[16],秉意劲特[17]。不戒其情之固护[18],而以辨为伪[19],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辩博之人,论理赡给[20]。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21],遂其流[22]。是故可与泛序[23],难与立约。弘普之人,意爱周洽[24]。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25],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狷介之人,砭清激浊[26]。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27],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28],而以静为滞[29],果其锐[30]。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沉静之人,道思回复[31]。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32],美其懦[33]。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朴露之人,中疑实[34]。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35],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36]。韬谲之人,原度取容[37]。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38],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1] 搪突:即唐突,冒犯。

    [2] 挠:屈,屈服。《战国策·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 厉其抗:使其竞争进取之心更加强烈。厉,猛烈,激烈。《左传·定公十二年》:“与其素厉,宁为无勇。”杜预注:“厉,猛也。”

    [4] 以立法:用他们执行法律建立法律的权威。以,任用,使用。《尚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孔颖达疏:“王当继续从今以往立其善政,其勿用利之人。”

    [5] 微:细微。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狠强刚戾,何机微之能入?”机微即细微。

    [6] 摄:巩固,持久。《国语·楚语上》:“悛而不摄,则身勤之……摄而不彻,则明施舍以导之忠。”韦昭注:“摄,固也。”

    [7] 刿:通“昧”,暗昧,愚昧。《韩非子·难言》:“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于省吾新证:“刿应读作昧……昧谓暗昧。”

    [8] 安其舒:安心于宽舒安稳的处事方法。

    [9] 权疑:决断疑难问题。

    [10] 恇:畏惧,恐惧。

    [11] 竭其势:把可能带来挫折失败的逞强奋勇的气势发挥到极致。竭,尽。此指到极致。刘昺解释“竭其势”说:“而竭其毁跌之势。”

    [12] 与涉难:给予经历艰难(的工作)。与,给予。

    [13] 居约:服从约束,接受限制。

    [14] 为:动词,做。

    [15] 狎:轻视怠慢。

    [16] 凌楷:严峻正直。

    [17] 秉意劲特:坚持自己意志的个性非常突出强烈。

    [18] 情之固护:情志专一不移。

    [19] 辨:通“变”。《荀子·臣道》:“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辨读为变,变其故,谓去故而就新也。”

    [20] 赡给:富足,丰富。

    [21] 以楷为系:把规矩视为束缚。楷,法式,典范。

    [22] 遂其流:顺从放任散漫飘荡的心。刘昺在解释“遂其流”时说:“而遂其流宕之心。”

    [23] 泛序:泛泛地议论。

    [24] 意爱周洽:普遍地施与仁爱之意。周洽,普遍。

    [25] 以介为狷:刘昺注释这句话说:“以拘介为狷戾。”拘介,守正耿介。狷戾,偏急暴戾。

    [26] 砭清激浊:针砭抨击世事的清浊。

    [27] 以普为秽:刘昺注释这句话说:“以弘普为秽杂。”意为把普遍存在的事物看成是污秽庞杂。

    [28] 大猥:太强烈。大,“太”的古字。猥,猛烈,强烈。

    [29] 以静为滞:以沉静为滞屈。

    [30] 果其锐:刘昺注释此话时说:“而增果锐之心”。果锐,锐意进取,急于求成。

    [31] 道思回复:反反复复思考其中的道理。

    [32] 以动为疏:以活动为粗疏。

    [33] 美:以……为美。

    [34] 中疑实:把心中的疑惑表现出来。

    [35] 以谲为诞:把狡猾视为荒诞。

    [36] 消息:变化。

    [37] 原度取容:推测揣度别人的心思讨好对方。原,推测,研究。《荀子·儒效》:“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

    [38] 尽:诚恳尽力。刘昺在解释“以尽为愚”时说:“以款尽为愚直”,可见“尽”为“款尽”之意。

    译文

    所以耿直刚正不阿的人,刚狠严厉。他不是力求戒除刚强中冒犯唐突的缺点,而是把柔顺当作软弱屈服,从而使其竞争进取之心更加强烈。所以这种人可以用他执法而建立法律的权威,很难用他从事细致入微的工作。柔顺安慰宽以待人的人,心性平缓,处事宽松。他不是力求戒除缺乏稳固持久的缺点,而是把亢奋进取看作是昏暗愚昧,安心于宽舒安稳的处事方法。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遵循常规办事,很难让他决断疑难问题。雄健有力强悍杰出的人,意气风发、勇猛果敢。他不是力求戒除奋勇会带来挫折和失败的缺点,而是把顺应时势看成是胆小怯懦,从而把可能带来挫折失败的逞强奋勇的气势发挥到极致。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经历艰难,很难让他服从约束接受限制。胆小谨慎的人,恐惧忧虑多所忌讳,他不是力求戒除害怕行义的缺点,而是把勇敢看作是对人的轻视怠慢,从而进一步增加疑虑恐惧心理。所以这种人可以全身自保,很难要求他建立名节。严峻刚直的人,坚持自己意志的个性非常突出强烈。他不是力求戒除情志专固不会改变的缺点,而是把变化视为虚伪,从而强化固执不变的性格。所以他可以执意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却很难得到众人的依附。能言善辩知识广博的人,理论充足。他不是力求戒除言论无所顾忌的缺点,而是把规矩视为束缚,顺从放任散漫飘荡的心志。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泛泛地议论,很难让他对自己有所约束。交际广博能与各种人相处的人,普遍地对人施与仁爱之意。他不是力求戒除结交混杂的缺点,而是把守正耿介视为偏急暴戾,从而扩大自己清浊不辨的毛病。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安抚众人,很难让他激励世俗。清正耿直廉洁自持的人,针砭抨击世事的清浊。他不是力求戒除处世方法狭隘的缺点,而是把普遍视为污秽,从而更加拘泥和保守。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坚守节操,很难让他进行变通。行为善美光明磊落的人,钦慕高超远大的志向。他不是力求戒除自我意志太强烈的缺点,而是把安稳沉静视为呆板迟滞,从而更加锐意进取急于求成。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开拓前行,很难让他处理善后。深沉平静的人,做事反反复复考虑其中的道理。他不是力求戒除由于平静带来的迟缓滞后的缺点,而是把积极的活动视为粗疏,以怯懦为美德。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深思熟虑,很难让他做到快速敏捷。质朴率直全部显露的人,把心中的疑惑都表现出来。他不是力求戒除由于实在带来的坦直无拘束的缺点,而是把狡黠视为荒诞,更加袒露自己的真诚。所以这种人可以和他讲信义,但很难让他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足智多谋隐匿真情的人,推测揣度别人的心思讨好对方。他不是力求戒除处事脱离正道的毛病,而是把诚恳尽力视为愚昧不化,更加看重虚伪不实。这种人可以让他赞美颂扬善美,很难让他纠正违规杜绝邪恶。

    赏析与点评

    十二型人六阳六阴,各有强弱,但只分析优缺而不指出如何有效利用各偏才的优点,与提醒大家务以其缺点为戒,则不是《人物志》一书带有实用主义倾向的最终目的。所以本节所论比上节为多的地方,在指出偏才的性格,如何令他们越走越远,迷途而不知自返。偏才之弊,其一就是只知欣赏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的弱点,且视他人的优点为无物,此正是他们的盲点所在,尤有甚者,再由此盲点发展至互相攻讦,因讦人与被攻讦而偏上加偏,造成恶性循环。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1],所以推情也[2]。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3]。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4]。信者逆信[5],诈者逆诈[6],故学不入道[7],恕不周物[8],此偏材之益失也[9]。

    [1] 恕:推己及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推情:以自己的心理情感推想别人的心理情感。

    [3] 偏材之性不可移转: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固守性分,闻义不徙。”意思说,偏材片面僵化地固守“恕”的训导,即使听到符合道义的道理也不改变。

    [4] 推情各从其心:以固定的心态来推想不同的人。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意之所非,不肯是之于人。”意思说,自己意识里认为该否定的,就不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别人。

    [5] 信者逆信: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推己之信,谓人皆信,而诈者得容其伪也。”逆,接受,肯定。

    [6] 诈者逆诈: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推己之诈,谓人皆诈,则信者或受其疑也。”

    [7] 道:规律,方法,途径。

    [8] 周物: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此指符合所推想之人的心理。

    [9] 益:增加,增大。

    译文

    学习,是使人能够成材的途径。恕,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心理的方法。而偏材的心性片面僵化地固守“恕”的训导不能灵活转变。即使教导他学习,他也会因学有所成而在实践中有所失误。即使训导他对人以恕,他也会用固定的心态来推想不同的人。如果他自己讲信,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诚信的,如果他自己讲诈,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诈伪的,所以学习没有掌握真正的规律,讲恕不能符合所推想的人的真正心理,这就更加增大了偏才之人的失误。

    赏析与点评

    本节有破有立,“破”者,在常识认为有两样东西,可以改变性格,使人成材。其一为学习,其二为同理心。一般看法,学习使我们增益,不断进步,开阔视野,获取概念工具,加强对人对事的分析能力。同理心令我们抽离个体的小我,而进入别人内心,感受其感受,所谓乐其所乐,哀其所哀。由此人与人的关系越趋密切,以致达致天下太平云云。

    但刘劭独辟蹊径,以显其“立”,认为学习只会巩固偏才之偏,以致其盲点日益严重,最终令一众偏才,党同伐异,反而对别人误解多于理解。同理心本美,但偏才却误用为以己心测度人心,结果悉得其反,就如诚实的人误以为凡人皆诚实,狡狯者又会以为所有人都奸诈无比,因而各走极端。

    本章以一破一立作结,旨在反复强调偏才之异于中庸,在于其性格的极端,极端者,偏激是也,偏激者,偏才之所以为偏者是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