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理類 城寨附 道路附 橋梁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國環遊紀程

    今欲環遊本國,周歷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二十二省及蒙古、西藏、青海等處,汽船汽車而外,所恃以為交通之具者,人與馬騾所致力之舟車是也。

    自江蘇上海縣至安徽懷寧縣

    吳淞【屬江蘇寶山縣。】 汽船沿江蘇境【江蘇南北距四百里,東西距八百里,無高山峻嶺,而有揚子江橫貫其中。湖之大者曰洪澤、曰高郵、曰太湖。】之黃浦江而下,水流浩瀚,東北行三十里,至吳淞口,為光緒間所闢商埠,兩岸建礮臺,海口有燈塔,以便船舶夜行。【有鐵道通上海,並由蘇州而達江寧。】

    崇明縣【屬江蘇太倉州。】 既出吳淞口,有島橫扼揚子江【即長江。】入海之處曰崇明縣,蓋江水自上流挾沙至此,積滯而成也。長一百八十里,廣五十里,土宜植棉,島民約百萬。

    江陰縣【屬江蘇常州府。】 自吳淞入揚子江,由北口轉西北,經狼山,【屬江蘇通州。】以傍岸淤淺,下椗江心,行客至此,皆攜裝刺小艇以渡北岸之通州。其南岸為福山鎮,【屬江蘇常熟縣。】江面寬廣,沙灘深淺不定。少頃西行,至江陰縣稍停,江之南岸有礮臺,設兵駐守,蓋此為揚子江第一門戶也。江陰以西有圌山,江面至此頗隘,水流峻急。

    丹徒縣【江蘇鎮江府府治。】 自江陰西行,至丹徒下椗,裝卸客貨,約半日之久,地為通商巨埠,往來揚子江、運河間者必取道於此,故船舶雲集,貿易繁盛。租界臨江,土名銀山門,城東北有焦山,西南有金山。

    江寧縣【江蘇江寧府府治,一稱南京。】 越丹徒而南至江寧,江蘇省會也。商埠曰下關,在神策門外江岸,明太祖孝陵在朝陽門外。城中有秦淮河、莫愁湖、雨花臺諸勝。

    蕪湖縣【屬安徽太平府。】 自江寧泝江而上,過釆石磯,【屬安徽當塗縣。】壁立千仞,最擅形勢,蓋已入安徽境【安徽界江蘇之西,東西距七百餘里,南北距九百里。西南境多山,餘皆平衍。揚子江通其南,淮水貫其北,中有巢湖,水廣而淺。】矣。由此而西經東、西梁山,水受山束縛,江面驟窄,礮臺夾江而守。至蕪湖,地在揚子江南岸,形勢便利,為安徽最盛之商埠。

    懷寧縣【安徽安慶府府治。】 蕪湖西上至大通鎮,【屬安徽銅陵縣。】以客貨裝卸頗繁,亦椗泊焉。俄而西行至此,地當長江北岸,為安徽省會,江水三面環城,西有眾山高聳,地勢雄壯。

    鄱陽湖【屬江西。】 自懷寧泝江西行,入江西境。【江西東西距八百里,南北距千里,三面環山,惟省北地勢開展,控引江湖,土質肥腴,近湖之區尤勝。西境萍鄉縣有煤礦,且有鐵道二百餘里西通湖南醴陵,以資轉運。東北景德鎮瓷業之隆,甲於世界。】過馬當山,遙望小孤山,高峯獨聳,峭立江心,上有小姑廟,巍樓傑閣,下臨無地,江流湍急,其西即湖口【內湖外江。】鎮。江水衝擊,聲如洪鐘者,石鐘山也。

    自江西湖口鎮至南昌縣

    自湖口鎮改乘小汽船南行,入鄱陽湖。湖長二百七十里,廣六十餘里,我國大湖當以此為第二。

    南昌縣【江西南昌府府治。】星子縣【江西南康府府治。】 既至鄱陽湖,見有漁舟無數,知漁利甚溥也。過星子,則見廬山聳峙於前,山有白鹿洞。【宋儒朱子講學之地。】南行至吳城鎮,【屬江西都昌縣。】小泊,鎮當贛江入湖之處,至此而舟入江矣。冬令水淺,汽船不易駛。由此而南,至南昌,江西省會也。南昌以南為贛江,水益淺,多灘,禾田兩岸相望,時見古塔。

    自江西湖口鎮至湖北夏口廳

    九江縣【江西九江府府治。】 南昌之遊畢,返湖口,復乘汽船上駛。江流迅疾,五十里至九江,地居揚子江上下遊之中央,商務繁盛。租界在城西江干一帶,遙望廬山環亙,約數百里,西人率於山上避暑。

    黃岡縣【湖北黃州府府治。】 自德化西駛入湖北境,【湖北居揚子江西遊,為中原要地,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八百里,東西北多山,南路平坦。江、漢交流,湖陂相屬,故水陸運輸最為利便。土質腴美,農業最豐,西境岡嶺縱橫,礦產尤盛,大冶之鐵、夏口之煤皆已開採。】至武穴小泊。過富池口,南北岸萬山拱合,上流為田家鎮,形勢險要,自此而蘄州、【湖北黃州府蘄州州治。】黃石港、黃岡皆泊舟片時。黃岡城西北之赤壁山,屹立江濱,石壁皆赤色。【東有宋蘇軾故居。】

    夏口廳【屬湖北漢陽府。】 舟過黃岡西北行,江流曲折,至夏口泊焉。地當揚子江北漢水東,為京漢鐵道中樞,列肆之長約十里,水陸交便,貿易至盛,英、法、俄、德、日皆有租界。汽船至此,將仍沂江而下,以還上海。

    自湖北夏口廳至武昌縣

    武昌【湖北武昌府府治。】 自夏口西渡漢水至漢陽,【湖北漢陽府府治。】其地有專製鐵板鐵軌之鐵政局。南渡揚子江,為武昌,湖北之省會也,面江而負山。漢陽門上有黃鶴樓,燬於火矣。

    岳陽縣【湖南岳州府府治。】 自武昌復至夏口,改乘淺水汽船,西南溯江而上,過陸溪口【三國時,周瑜攻曹操之地,亦稱赤壁。】南入荊河口,洞庭湖、揚子江會合處也。入湖南境,【湖南當洞庭湖之南,東西距九百里,南北距千里,全境多山嶺,其尤著者曰衡山,五嶽中之南嶽也。

    省北近湖之處多平原,水之大者曰湘、沅、資、澧,湘最巨。地質腴厚,產米、麻、煙、棉、茶、紙、木材,礦產尤多煤。南境瑤、苗雜處。近自漢口敷設鐵道縱貫本省之地,達於廣東省城。】至岳陽。地為湘省門戶,租界在城北十五里,全省貨物出入,皆由此。城有岳陽樓,俯視洞庭,夙推名勝。

    洞庭湖 長沙縣【湖南長沙府府治。】 洞庭湖在湖南省東北,周九百餘里,為五湖冠,多沙洲島嶼,君山尤大,近湖多沮洳之地。沿湖東岸行,入湘江,上溯,過湘陰縣,【屬湖南長沙府。】附近有汨羅水。【楚屈原懷石自沈於此。】南行至長沙,湖南之省會也。據湘江東岸,民物殷阜,後闢為商埠。

    自湖南岳陽縣至湖北宜昌縣

    沙市【屬湖北。】宜昌縣【湖北宜昌府府治。】 由長沙折回岳陽,復乘淺水汽船溯江上行,西北至沙市,貿易繁盛,俗稱小漢口,租界在鎮之西。自此而上,江中時有沙礁,舟人駕駛惟謹。至宜昌,泊焉,汽船之航路止於此。再上,則江水湍急,數里一灘,改賃民船,乃可上達。楚蜀客貨之轉運,必於宜昌上下,故為巨埠。

    自湖北宜昌縣至四川成都縣

    三峽 自宜昌賃民船入川,溯江上行,兩岸石山壁立,煙霧繚繞,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前望眾山,迴環若甕,舟行至近稍一轉折,則豁然又開一境。過西陵峽、黃牛峽、巫峽,崖瀑飛流,破石堆聚,與風水相激,舟行偶不慎,則撞石粉碎。上行俱賴縴夫拖纜,至極險之灘,客必登岸步行,待舟過灘畢,始復登舟。

    奉節縣【四川夔州府府治。】 過三峽至巫山,入四川境。【四川東西距二千餘里,南北距千餘里,地多山,雪山及北嶺之脈周於四境。揚子江流其南,省中鴉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諸大川並匯焉。西南境有鹽井、火井。】西有瞿唐峽,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急水迴復。再上有灧澦堆,大石高十丈餘,突出江心,以水之漲落為隱見,故舟行頗危。至奉節,江山高闊,地勢較平。【有諸葛武侯廟、杜甫宅諸古蹟,城外沙渚有武侯八陣圖遺址。】自奉節而西,江流沸湧,又多石灘,然猶不若巫山、瞿峽之奇險也。舟至是,可泊萬縣城下。

    萬縣【屬四川夔州府。】 地處衝要,商務繁盛,自此西上,灘險如前時。過忠州,【四川忠州直隸州,州治有陸贄、白居易遺蹟。】西南為酆都縣,【屬四川忠州。】以境有豐水、平都山得名。【小說家附會鬼山陰洞地獄閻王之說,可笑。】至巴縣,泊焉。宜昌、巴縣之間,大灘二十一,小灘六十三,水勢湍急,間有一二淺水汽船,輒多阻滯。

    巴縣【四川重慶府府治。】 川東商埠也。地當嘉陵江、大江交會之處,而據其要道,三面臨水,城就峭壁為之,依山之起伏為高下,城中商肆民居鱗次櫛比。

    宜賓縣【四川敘州府府治。】大江 自奉節溯江上駛,過七門灘,大石橫江,其數七,望之如門。至瀘州,【四川瀘州直隸州州治。】改賃輕舟,則以自此而上江流益狹,牽挽愈難也。西行至宜賓,泊焉。地當岷江、大江之匯,控扼通衢,蓋自出江蘇寶山之吳淞口,行四十餘日入大江【大江發源青海,初名木里烏蘇江,旋東南流改名金沙江,以水雜金沙也。又曲折東北流,會鴉礱江、岷江、嘉陵、漢水諸川,經雲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蘇諸省而入於海。】至此乃止焉。

    樂山縣【四川嘉定府府治。】成都縣【四川成都府府治。】 自宜賓北泝岷江至奉節,沿岸多鹽場火井。峨眉縣【屬四川嘉定府。】境有峨眉山,為著名勝境。北過眉州,【四川眉州直隸州州治。】復北行,江山平遠,風景如畫。至成都,【三國時蜀漢建都於此,有漢司馬相如、諸葛武侯故居,城外有薛濤井,水可造紙。】土潤而腴,民殷物阜,乃四川之省會也。

    自四川成都縣至西藏

    鐵索橋居成都,定乘輿入藏之計畫,雇馱馬,延譯人。既定,遂遵陸西南行,經邛郲九折坂二十四盤而飛越,嶺聳峭盤折,勢如螺旋。渡瀘水,須步行過鐵索橋。橋以巨鐵索九條繃於兩岸,長三十餘丈,上鋪木板,廣九尺餘。俯視洪流,令人目眴足弱,河西百餘里,即康定縣也。

    康定縣【四川康定府府治。相傳漢諸葛亮征蠻時,曾遣將造箭於此,故一稱打箭爐。】 此為由川入藏之孔道,四園皆山,形勢險峻。中有廢澗,敞若平地,有土城。番人聚族而居,多疊石為碉樓,有大寺,喇嘛數千。內地人頗有往貿易者,川茶藏產,輒以此為交易之所。

    裏化廳【一稱裏塘。】巴安縣【四川巴安府府治。】 由康定西行,渡鴉礱江,江窄流急,岸有戍兵,行客皆以皮船【以牛皮縫製,僅載一人一舟子。】運渡。有大雪山,積雪常年不化。至裏化,小住,所遇皆食肉衣皮之番人,惟土司衣冠尚遵國制。裏化西行五百餘里,至巴安,風土人情與裏化相似。

    昌都縣【四川昌都府府治,一稱察木多。】 自巴安西行,渡金沙江,轉西北,入西藏境,【西藏東西距五千里,南北距二千里,南境即喜馬拉雅山,為世界第一高嶺,西北有葱嶺山,有崐崙山,皆高峻而有瀑布。故江河甚多,雅魯藏布江最巨,自西而東貫全藏之境,東南流折入印度界。怒江、瀾滄江皆發源於此。】則見山巔終年積雪,冬夏皆奇寒。沿途多劫賊,土人稱曰夾壩,商旅皆結隊行,執兵自衞。行一千五百里,始抵昌都,為前藏門戶。有土城,番民築碉以居,毗連約數里,坡下建營壘,列市肆,頗有都會氣象。

    嘉黎縣【四川嘉黎府府治,一稱拉里。】 自昌都而西渡瀾滄江,旋經瓦合大雪山,五峯緜亙,天雪相連。復渡怒江上流,踰朔馬拉山、魯貢拉大雪山,其險峻視瓦合大雪山尤甚。至嘉黎,則已距昌都一千五百里。其地為藏之咽喉,有營寨,地苦寒,積雪多陰晦。

    拉薩 自嘉黎西南行,經高山數重,既過鹿馬嶺,則地勢平坦,路旁有溫泉,自平地石罅中出,氣蒸而沸,濺沫,色如硫黃。經墨竹工卡,有水西流,即藏河也。至察里,【俗傳釋玄奘西行自此至印度。】風景和煦,山川平曠,多逆旅,皮船可徑渡。由此西行,接近拉薩,已抵中藏地矣。拉薩為西藏都會,【設駐藏大臣於此。】東西約七八里,南北約三四里,居民五萬,率為喇嘛。主教者為俗稱活佛之達賴喇嘛,兼握政權,居布達拉大寺,寺在高阜之上,環門砌石為牆,佛座最深密,羣僧侍焉。

    甘孜州 自拉薩西行,路平地沃,乘木舟以渡雅魯藏布江。南為厄木多克池,中有大島,僧寺壯麗。西南行,至甘孜。又南行十餘日,至亞東,其地為藏南要隘,南距英屬印度界僅二百四十餘里。附近有營汛駐守,築邊牆,曰鎮西關。【光緒二十年開為商埠。】遊畢,仍還甘孜。

    日喀則 甘孜西北行二百餘里,至日喀則,即後藏也。左有當多汛,右有朋錯嶺,皆天然要隘。有大寺曰札什倫布,倚山面江,垣宇壯盛,班禪喇嘛居之。其遠近瞻禮受法傳戒者,與前藏布達拉寺相等,惟所屬喇嘛較少。又由日喀則城西南行,曲折二千餘里,至聶拉木,為西藏南疆要隘,有道通尼泊爾都城,商賈多由之而入印度。

    西藏之遊既竣,乃循舊路,沿揚子江而下,仍至漢口。

    自湖北夏口廳至京師

    至是而定北遊京師之計畫,易汽船而為汽車焉。乃自夏口啟程,乘京漢鐵道汽車至灄口,陂塘相屬,地勢窪下。北經孝感縣,【屬湖北漢陽府。】出武勝關,峻嶺重岡,山脈雄厚。車行至此,穴山而過,約十餘里,北入河南境。【河南古稱中原,東西南北相距各約千里,地勢西北多山,東南平衍。黃河橫貫北部,洛河入之。東南有沙河、汝河,皆入於淮。近省之地當黃河下流,屢有衝決,民多苦之。】至信陽州,【屬河南汝寧府。】過遂平、西平二縣,【均屬河南汝寧府。】郾城縣【屬河南許州。】而抵許州。【河南許州直隸州州治。】地益平曠,與南方風土迥異。北至新鄭縣,【屬河南開封府。】其西為登封縣,【屬河南河南府。】境有嵩山,五嶽之中嶽也。高六千尺,周百二十里,三峯最高,中有峻極,東曰太寶,西曰少室。

    開封縣【河南開封府府治。】 自新鄭北至鄭縣,【河南鄭州直隸州州治。】開封在其東,河南省會也。地近黃河,屢遭水患。城西二十餘里,為宋故都,【有宋宮及艮嶽故址,並唐時猶太教所建教堂遺蹟。】城南有朱仙鎮,為四大鎮【湖北之漢口、廣東之佛山、江西之景德及朱仙為四大鎮。】之一,舊時貿易甚盛。

    黃河 鄭州北行四十里,至榮澤縣,【屬河南鄭州。】地濱黃河。黃河發源青海,與長江之源僅隔一山脈,東北流過甘肅省,出長城外,作弧背形,復入長城。南流經山西、陝西之間,至潼關,水勢寖盛。折而東向,橫經河南、直隸、山東三省而入於海。河流挾沙,遷徙不定,每一汎至,氾濫數百里,輒成巨災。

    汲縣【河南衞輝府府治。】 黃河有鐵橋,上鋪軌道,以通汽車,長數百丈,鐵柱深入沙中。渡河行數十里,入汲縣界。旋見城郭壯麗,有衞河環其北,太行山【在河南省西北境,緜亙數千里,山東省在其東,山西省在其西。】峙其西。出城,渡衞河,【有比干墓。】過淇縣,【屬河南衞輝府,有殷三仁故里。】至宜溝驛。【有周子貢故里。】

    安陽縣【河南彰德府府治。】 自宜溝驛北行,經湯陰縣,【屬河南彰德府,有宋岳飛故里,祠中樹枝皆南向。】北至安陽。【曹魏曾都於此。】城之西南有山,產白石。由東北之臨漳【屬河南衞輝府,有漢曹操銅雀臺故址。】而北渡漳河,入直隸境。【自元代建都,後明成祖由南京遷都於直隸之順天,後因之。南北距六千餘里,東西距千餘里,背山臨海。運河北流至天津,匯九河之水入於海。自北而西羣山重疊,有古北口、獨石口、張家口,外制蒙古,屹然天府。其南湖泊至多,有魚米之利,惟北境高寒,冬令多墐戶以居。】高阜纍纍,遙望之有七十二,或曰此曹操疑塚也。北行至磁州。

    磁州【屬直隸廣平府。】正定縣【直隸正定府府治。】 磁州盛產煤,多陶戶,其地山明水秀,略似江南。由此北行,過邯鄲縣,【屬直隸廣平府,古趙國所都。】經沙河縣,【屬直隸順德府。】四望平沙,或積成邱阜。北由邢臺縣【直隸順德府府治。】而至正定,自正定以西,別築鐵路達山西之陽曲縣,【山西太原府府治。】長五百里。

    清苑縣【直隸保定府府治。】 自正定北行,過定州,【直隸州州治。】其西山嶺蟠曲,為北嶽恆山之支脈。北至清苑,直隸之省會也,商賈雲集。自京而西至晉、秦、隴、蜀諸省,皆由此。

    涿州【屬順天府。】 出清苑北行,渡易水,道左有碑,記燕太子丹送荊軻入秦事。北至涿州,【蜀漢昭烈帝及其將張飛故里。】出城渡永濟橋,橋跨拒馬河,長可里許。北過良鄉縣,【屬順天府。】經蘆溝橋,其下即桑乾河,橋左別建鐵橋,汽車行其上直達京師,穿西便門城缺處,至正陽門西車站止焉。蓋京漢鐵路,南起漢口,計程二千八百里,至此而盡。

    京師 京師在直隸省,別之曰順天。居白河之西,分內外二城,外城七門,周三十八里,內城九門,在外城之北,周四十里,皇室在焉。國子監在城東北隅,中貯石刻經文及周時石鼓。城東南有觀象臺,高十丈,儀器皆備,又有各國使館。內城之中曰皇城,周三千六百餘丈,皇城之中曰紫禁城。西華門之西通皇城南北曰西苑,中分南北中三海。神武門北有景山,煤石所成,頗高峻,其上有亭臺。

    自京師至山西陽曲縣

    當發軔之始,附乘京漢鐵路汽車,南至正定,小住。旋易正太汽車西行,渡滹沱河,有漢光武帝麥飯亭,河流迅疾,深淺不常。過獲鹿縣【屬直隸正定府。】而西,山徑迴復,地勢險峻。過井陘縣,【屬直隸正定府。】縣北有山曰井陘,亦太行山脈,其山四面高平,中下如井。

    陽曲縣井陘以西,為山西境。【山西北跨長城,東界直隸,南接河南,西鄰陝西,東西約距六百里,南北約距千餘里。近北地高山多而少雨,西南俱以汾河為界,中有汾河為本省巨浸,濱河之地平坦腴沃。】西過壽陽縣,【屬山西平定州。】至榆次縣,【屬山西太原府。】北五十里即陽曲,山西之省會也。西臨汾河,為往來秦、隴、蜀、藏之通道。

    自山西陽曲縣至新疆和闐縣

    臨汾縣【屬山西平陽府。】 自陽曲西南行,傍汾水東岸,經徐溝縣、祁縣、【均屬山西太原府。】平遙縣【屬山西汾州府。】而至介休縣,【屬山西汾州府。】南有緜山。【晉介之推隱此。】沿汾水而南,至靈石縣,【屬山西霍州。】有古石,高六七尺,非鐵非石,叩之有聲。西南至臨汾縣。

    潼關 華山 越臨汾西南行,至侯馬,渡澮河,抵聞喜縣。【屬山西絳州。】西南經永濟縣,【山西蒲州府府治。】復沿汾水東岸,南渡黃河,入陝西境。【陝西古稱關中,東西距七百餘里,南北距千三百里,唐以前歷代帝王多建都於此。地勢南北皆山,中央平坦,秦嶺橫亙其中,渭水流其北,漢水流其南,黃河自長城外南流而為省之東界,渭水入焉。渭水流域東距黃河,南界秦嶺,北繞長城,萬山中有險仄之徑可四達,故為西北扼要之區。】兩山夾流,黃河自北來,至此折而向東,所謂河千里而一曲也。至潼關,倚山據河,乃為天險。西至華陰縣,【屬陝西潼州府。】其南有華山,即西嶽也。洞壑峯巒,為五嶽之冠,最著者為蓮華峯,峯勢相連,視泰華差小,故名少華。

    長安縣【陝西西安府府治。】 自華陰西行,過華州、【屬陝西同州府。】渭南縣【屬陝西西安府。】至臨潼縣,【屬陝西西安府。】有溫泉,出驪山下,即古華清池也。復西行五十里,抵長安,北環渭水,南屏終南,頗占形勝。城周四十里,濠廣八丈,【本金、元舊址,明永樂時增修之。】由東門入,見東北隅尚有小城周九里,【明秦王藩城。】向西轉南,則唐故宮之遺址,猶有存者。

    咸陽縣【屬陝西西安府。】平涼縣【甘肅平涼府府治。】 自西安西行,渡渭水,北至咸陽。西北行至邠州,【陝西邠州直隸州州治。】有大佛寺,穴山為屋,有石像。循涇水西北行,入甘肅境,【甘肅居本部之西北隅,東西距三千六百餘里,南北距二千四百里。氣候甚寒,四月猶或飛雪。地多山嶺沙磧,惟沿黃河兩岸土壤腴美。黃河之外,有渭河、洮河,水急不便行舟。】至涇州。【甘肅涇州直隸州州治。】居秦、隴東西之衝,眾山環峙,涇、汭分流,一咽喉要塞也。西北至平涼,西城有崆峒山。

    皋蘭縣【甘肅蘭州府府治。】 出平涼而西,踰六盤山,沿途土人多穴處者。西抵皋蘭,為甘肅省會,居黃河南,為通西域之咽喉。皋蘭山環城而峙於南,人民漢、回雜處,富庶甲西部。

    西寧縣【甘肅西寧府府治。】 出皋蘭城西行,過黃河浮橋,以船為之。又西行,經碾伯縣,【屬甘肅西寧府。】有四望山,道險狹,【漢趙充國略定西羌,以此為形勝之地。】西至西寧。萬山迴合,近接青海,漢、番土產之互市在此。自此而西,踰日月山,即入青海境。【青海古為西羌,有湖曰庫庫淖爾,大如海,故名。東西距二千里,南北距千里。地勢甚高,東有祁連、西傾諸山,山巔恆積雪,巴顏哈喇山麓高出,其東之鄂陵、札陵二湖約三百里,有噶達素老峯者,上有池水噴出,作金色,黃河之源也。其西犂石山,則揚子江之源也。地氣沍寒,人民以蒙古族為多。】

    張掖縣【甘肅甘州府府治。】 自青海復至西寧,東北行,經大通縣,【屬甘肅西寧府。】北至永昌。【屬甘肅涼州府。】西北行,至張掖。西南有祁連山,產木,水草亦美。西行四百里,經肅州,【甘肅肅州直隸州州治。】又西北七十里,至嘉峪關,為萬里長城極西之端。

    哈密廳【新疆哈密直隸廳廳治。】 出嘉峪關,道左有天下雄關碑。更西行,沙磧浩浩,已入大戈壁。其地崇岡疊阜,高澗深溝,有九溝十八阪之目。經安西州,【甘肅安西直隸州州治。】西北行山磧中,旬日不見草木,水鹵不可飲,必攜食水自隨。至哈密,始入新疆境,【新疆為我國極西屏蔽,本西域回部,官軍征而有之,光緒壬午置行省。東西距七千里,南北距三千里。地勢高峻,大山東西橫亙,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半屬戈壁,間有沃壤,北路土脈較腴。川之大者,北有伊犂河,南有塔里木河。民族龐雜,除漢族外,有駐防之滿洲及蒙古、纏回各族。纏回以布纏頭,與內地普通裝飾之回人異。又有哈薩克、額魯特、準噶爾等人。而戶口蕃廣必推纏回,故稱之曰回疆。】為新疆之門戶,城小而固,有大渠一道引而注之,產瓜極甘美,附近有回城,回人居之。

    吐魯番廳【甘肅吐魯番直隸廳廳治。】 自哈密循南路而西,折而北行兩山中,以避風戈壁【風戈壁者在山之南,緜亙數千里,春夏多怪風。】之險,經鄯善縣,【屬新疆吐魯番廳,一稱闢展。】亦都會也,西至吐魯番。再西南行,至托克遜,自此而西,用紅錢。西行至焉耆府。【一稱喀喇沙爾,與吐魯番皆有戍兵。】

    阿克蘇縣【新疆溫宿府府治。】 自焉耆西行,渡海都河,復西行,達庫車州,【新疆庫車直隸州州治。】經拜城縣,【屬新疆溫宿府。】至阿克蘇。峭岸如削,其上平衍,回城依其麓,縣城在其西。

    莎車縣【新疆莎車府府治,一稱葉爾羌。】阿克蘇以西,尤荒僻,無廛肆。西南渡葱嶺大河,抵巴楚州,【屬新疆疏勒府。】復西南行,至莎車。為南路大城之一,周十餘里,城內東南隅有古塔,周約十二三丈,中有盤道,至頂三十餘丈,有市,長約十里。罪人之流戍新疆者,多居此城。

    疏勒縣【新疆疏勒府府治,一稱喀什噶爾。】 自莎車西北行,經英吉沙爾廳,【新疆英吉沙爾直隸廳廳治。】有界牆,回民居南,戍兵居北。西北至疏勒,為回疆最西大城,城新舊各一,回民居舊城,新城在其西北,戍兵居之。其地為西域要津,是以村落繁密,貿易興盛。

    和闐州【新疆和闐直隸州州治。】 自疏勒返莎車,東南行約六百里至和闐城。居崐崙山北麓,有和闐河、克里雅河之灌溉。自和闐南行,可達西藏,惟山路險惡,瘴癘逼人,故行旅絕少。

    自新疆阿克蘇縣至京師

    南路之行既竣,折回阿克蘇,策馬北行,踰木蘇爾嶺。嶺長百里,堅冰巨石互結而成,間有裂痕,其下無底,登涉必以冰梯,冬夏積雪,無鳥獸草木,徧山惟見馬骨。

    綏定縣【新疆伊犂府府治,一稱惠遠城。】 既踰冰嶺,復經數山,渡伊犂河,即至綏定。其地山渠交錯,土膏沃衍。自綏定東行,為天山北路,東經精河廳,【新疆精河直隸廳廳治。】形勢險要,多鹻地。又東經烏蘇廳,【新疆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廳治。】水土清腴,東行至綏定縣。城鄉富庶,流水繞村,風景一如內地。

    迪化縣【新疆迪化府府治,一稱烏魯木齊。】 自綏定東南行,經昌吉縣,【屬新疆迪化府。】至迪化,新疆省會也,商業甚盛,富庶甲關外。城西有沙岡,城東南有博克達山,山極高,冰雪積歲不消。

    自迪化東北行,至古城,亦繁盛,有要路可通蒙古。自此東行,經奇臺縣,【屬新疆迪化府。】地絕戈壁,居天山之陰,上無飛鳥,下無青草,所謂窮八站也。

    鎮西廳【新疆鎮西直隸廳廳治,一稱巴里坤。】 過窮八站東抵鎮西,亦在天山之陰。城西北有巴里坤湖,【古名蒲類海,後漢竇固追擊呼延王至此。】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匯為巨浸,天山以北之水泉,此為最大,繞湖多良田,亦宜畜牧。城東別有城,舊為滿洲兵所居。南通哈密,北有要道可達蒙古。

    科布多【科布多辦事大臣所轄者,為杜爾伯特四旗,輝輝特二旗,明阿特、札哈沁各一旗,阿爾泰山辦事大臣所轄者,為新和碩特、新土爾扈特各一旗,阿爾泰烏粱海七旗。】烏里雅蘇臺【在外蒙古三音諾顏部之西。】 自鎮西北行,入蒙古境,【蒙古北接俄屬西伯利亞,為大高原,東西距五千三百里,南北距二千七百里。大沙漠曰戈壁,西入新疆,水草俱絕,漠南曰內蒙古,漠北曰外蒙古。】經札薩克圖【在外蒙古。】西部,踰巴彥達爾克嶺,西北行抵科布多城,【科布多全部之首邑。】與其北烏梁海部之地,並多湖泊。東行千三百里,抵烏里雅蘇臺,西北杭愛山,【相傳即古燕然山,漢竇憲勒石紀功之處。】高大際天,東接興安、肯特諸山脈,附近川流多發源於此。

    庫倫【外蒙古土謝圖部之東北。】買買城 自烏里雅蘇臺東行,至薩伊爾烏蘇,折向北行,至庫倫。據土拉河之濱,土人多為喇嘛,活佛即居此。地當俄國商路,直北有買賣城,與俄境恰克圖僅隔一柵。

    張家口【直隸張家口廳治,一稱張家口。】居庸關 自庫倫東南行,經車臣汗部【在外蒙古。】之西,行戈壁中,而抵四子部落。【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復東南行,入直隸境,至張家口,是為北入蒙古西至山西之要道。東南行六十里,抵宣化,【直隸宣化府府治。】地近邊牆,為直北孔道。東南行,經土木堡、榆林堡,抵居庸關,巨石危崖,交聳互峙,中有溝澗,夏秋漲而冬枯。自此東南行,經昌平州,【屬順天府。】還至京師。

    自京師至東三省仍還京師

    天津縣【直隸天津府府治。】 自京師乘汽車,循京漢鐵路西南行,踰南苑而東,過黃村、楊村,【均屬順天。】有大鐵橋長里許,沿白河東岸南抵天津。地為白河、運河會合之處,距海尤近,有各國租界。

    塘沽 開平【均屬直隸。】 自天津沿白河東行,為京奉鐵路線,其地盛產鹽。抵塘沽,【汽船進口,當水淺時輒於塘沽下椗。】其外即大沽口,形勢扼要,為京津咽喉,口門向有堅固礮臺,經光緒庚子拳亂而毀平。自塘沽折而東北行,所經者為蘆臺、唐山、【均屬直隸,唐山有大煤礦。】開平、山海關、【在直隸臨榆縣東,一名榆關。】秦皇島等處。自開平東北行,經灤州、【屬直隸永平府。】昌黎縣,【屬直隸永平府。】抵山海關,為長城極東之始。其地亂山高峻,逼臨海岸,關東北路甚狹,誠要隘也。其南曰秦皇島,突出海中,冬不凍,便於泊舟,故亦開為商埠。

    錦縣【奉天錦州府府治。】營口廳【奉天營口直隸廳廳治。】 出山海關,循京奉鐵路入奉天境。【奉天南北、東西相距各千里,長白山峙其東,醫巫閭橫其西,其巨川則西有遼河,流域之長直貫全境,東有鴨綠江,與日本之屬地朝鮮畫江而守,南部瀕海之地尤多佳港,嚴冬不冰。】東北經寧遠縣【屬奉天錦州府。】而至錦縣,地臨遼東灣,商業頗盛。鐵路自此向東,隨遼東灣之勢,曲折而南,抵營口,地當遼河入海之左岸,汽船可溯遼河而上駛也。

    大連灣 旅順【兩地向為俄人租借,俄敗於日,日據之。】 自營口東南行,至大石橋,附南滿洲鐵道,【為日本所有。】車至蓋平縣,【屬奉天奉天府。】大野無際,迤西為遼東半島,沿途皆日俄戰爭遺跡。南過熊岳城,有古時烽火臺。至金州廳,【屬奉天奉天府。】其南即大連灣,金州西南為旅順口,外有黃金、饅頭諸山之險,內港廣闊,可泊大隊軍艦。我國原有礮臺船隖,俄人既租,益運礮築臺,天險人為,俱臻其極,故光緒甲辰日俄之役,日軍猛攻數月,始能克之。

    遼陽州【屬奉天奉天府,遼京也。】瀋陽縣【奉天奉天府府治,舊為陪京。】 自旅順復返蓋平,北至海城縣,【屬奉天奉天府。】商務繁盛。再北,道旁有溫泉二,過鞍山堡,【日俄苦戰之地。】北至遼陽,當太子河南,為至營口、旅順、朝鮮之要道。東北至瀋陽,奉天省會也。東北有天柱諸山,嵯峨拱峙,而又西帶遼河,北距渾河焉。

    鐵嶺縣 開原縣【均屬奉天奉天府。】 出瀋陽北門,則西北隆業山遠望可辨,渡溪越邱而過懿路驛。【有古城址。】北至鐵嶺,為奉天北路咽喉,自昔遼河水運,皆以其地為北端。再北則為開原城,商業亦盛,西南隅有塔,作八角形,角置佛像高十五丈。【相傳為唐代所建。】開原北通昌圖縣,【奉天昌圖府府治。】中隔威遠堡門。

    長春縣【吉林長春府府治,一稱寬城子。】吉林縣【吉林吉林府府治,一稱船廠。】 出開原東北行,泝開原河,經葉赫站,北渡葉爾蘇河,遼河之源也,北入吉林省境。【吉林古為滿洲地,南北距千餘里,東西距約倍之。山嶺蟠結,大者為長白山,東自寧古塔西至奉天,諸山皆發脈於此山,巔有潭為鴨綠、混同、圖們三江之源。混同上游曰松花江,自長白山北流,會嫩江、黑龍等江入海。他若圖們之入朝鮮,鴨綠之趨奉天,皆尤著者。】 由吉林省會而至長春,其地為伊通河左岸,西北直接內蒙古草地,市肆繁盛。東至吉林,則在松花江左岸,遙望長白山支峯,約略可見。

    琿春廳【屬吉林寧安府。】 由吉林東行,出入山中,經諸窩集,【俗呼森林為窩集。】則落葉積數尺,礙行路,泉水為之阻滯,至鄂赫穆站,地始平坦。南經敦化縣,【屬吉林寧安府。】東南行,涉川越嶺,即至圖們江岸,與日屬朝鮮夾江相望。至琿春,則我國與俄接界之要地也。

    寧安縣【吉林寧安府府治,一稱寧古塔。】依蘭縣【吉林依蘭府府治,一稱三姓。】 自琿春北行,多山谷,越老松嶺,長數十里,北至寧安,其地在瑚爾哈河左岸。自此北行,越東清鐵道,沿瑚爾哈河左岸,道路俱鏟削峻嶺而成,經八站二十餘柵,至依蘭,則其地實臨松花江。

    濱江廳【屬吉林雙城府,一稱哈爾濱。】呼蘭縣【黑龍江呼蘭府府治。】龍江縣【黑龍江龍江府府治,一稱齊齊哈爾。】 自依蘭而西行,過賓縣【吉林賓州府府治。】以至阿城縣,【屬吉林賓州府,一稱阿勒楚喀城,南有金黃龍府遺蹟。】為西北都會,東清鐵道經之。復乘汽車北行,抵濱江,地為東三省鐵道中樞,故日見繁盛。北渡松花江,入黑龍江省境。【黑龍江東西距三千一百里,南北距千二百里,與俄屬地接壤。興安嶺自西北入境,直貫本省全部而入蒙古。川之大者曰黑龍江,源出喀爾喀,匯集眾流東入混同江。又有嫩江,源出伊勒古爾山,南流會諸小水入松花江。省城東北有嫩江縣,即墨爾根城,為嫩江上流要埠。東北隅有愛琿廳,據黑龍江南岸,與俄境劃江為界。漠河有大金礦,產金至盛。】 經呼蘭南,【有金時五國城,宋徽、欽二宗被羈於此。】附近皆沃壤,西北經蒙古界而至龍江,為黑龍江省會,當嫩江左岸,分內外二城。

    扶餘縣【吉林新城府府治,一稱伯都訥。】 自龍江沿嫩江南下,經蒙古草地,見東清鐵路自西北來,直達濱江。沿嫩江一帶,漁戶弋人頗多,江中有小汽船行駛。過三河口,江流浩瀚,復入吉林省境。至新城,城濱松花江岸,商舶麕集,素稱要地。東南行至陶賴洲,復附汽車,渡松花江,至農安縣,【屬吉林長春府。】西門外有高塔矗立。南行,復至長春。

    法庫門【屬奉天。】 新民縣【奉天新民府府治。】承德縣【直隸承德府府治,一稱熱河。】自長春舍舊路,循邊牆之西以行,入奉天省境,經懷德、奉化二縣,【均屬奉天昌圖府。】至昌圖縣。其南通江口,為遼河上游要埠。南行穿法庫門,為滿洲陸路貿易要道。西南沿遼河行,至新民,街市繁盛。自蒙古運進馬匹甚多,欲至瀋陽,則尚有約二小時汽車之行程焉。西南行經鎮安縣、【屬奉天新民府。】廣寧縣、【屬奉天錦州府。】義州,【屬奉天錦州府。】踰九台門,復入直隸境,至朝陽縣,【直隸朝陽府府治。】又西至承德。自此西行,經灤平縣,【屬直隸承德府。】入古北口,西南行,經密雲縣,【屬順天府。】返京師。

    自京師南航運河至浙江鄞縣

    通州【屬順天府。】滄州【屬直隸天津府。】 出京師朝陽門,登舟,所過閘壩甚多,東至通州,水陸之衝要也。順流南下,至河西務,為京津水陸之咽喉。南過丁字沽,至天津。自此西南行,泝運河,逆流而上,過楊柳青,津南沃壤也。至靜海縣,【屬直隸天津府。】南有太公釣臺。過青縣,【屬直隸天津府。】南至滄州,又南過南皮縣、【屬直隸天津府。】東光縣,【屬直隸河間府。】入山東省境。【山東古為齊魯地,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七百里。東部濱海多山,黃河自西南來,橫貫本省,東北流入海。運河縱貫本省,為南北通衢。有商埠曰芝罘,亦稱煙臺,與東三省相距海面僅百餘里。其東曰威海衞,租與英國,為其遠東海軍屯戍之所。東南即膠州灣,亦良港也,德國租借之,并築鐵道至濟南,經濰縣、周村鎮等地,商務亦甚盛。】

    德州【屬山東濟南府。】歷城縣【山東濟南府府治。】 沿運河以入山東,首至德州。自此賃車陸行,過平原縣,【屬山東濟南府。】曠野平疇,榆柳葱蔚。又過齊河縣,【屬山東濟南府。】渡大清橋,其下即黃河。自此而東,遠山聳翠,皆泰山支脈也。至歷城,為山東省會,城中掘地僅尺許即見清泉,所謂濟水伏流也。有大明湖,楊柳芙渠,一望無際,或比之浙江之西湖。

    泰山 孔林【均在山東曲阜縣。】 自歷城至泰安縣,【山東泰安府府治。】則見泰山在其北,即東嶽也。山多石,石罅有松,少雜樹,其陽汶水西流,其陰黃河東流,最高之峯曰岱頂,岱頂之東有日觀峯,日出時多奇景。復自泰安南趨,渡汶水,經徂徠、梁父二山,對峙若門闕,其南平疇沃衍,泗水西流。孔林在泗水南十餘里,松柏森森,有蓍草生其下,即孔子之墓也。其南曲阜縣,【屬山東兗州府。】城內有孔子廟堂,聖裔衍聖公世守之。曲阜之南為鄒縣,【屬山東兗州府。】孟子故里也。由鄒縣西行至濟寧州,【山東濟寧直隸州州治。】復登舟,順運河南下。

    清江浦【屬江蘇清河縣。】淮安縣【江蘇淮安府府治。】 自濟寧東南行數里,一閘貫獨山湖,過微山湖口,入江蘇省境。南至宿遷縣,【屬江蘇徐州府。】為水陸衝衢,其南有黃河故道。【昔河流經此入海,後改北向,故名此曰淤黃河。】又南至清江浦,蓋南北衝要之大埠也,又南至山陽。【有漢韓信釣臺遺蹟。】

    江都縣【江蘇揚州府府治。】武進縣【江蘇常州府府治。】 舟經山陽,南過寶應縣,【屬江蘇揚州府。】至高郵州,【屬江蘇揚州府。】地多湖,高郵以南始有田。南至江都,則地當南北水陸之衝,商業稱盛。又南至瓜洲口,渡揚子江,見金、焦二山南北對峙。過丹徒縣,南至丹陽縣,【屬江蘇鎮江府。】有練湖之勝。東南至武進,民物豐阜,人稱樂土。

    無錫縣【屬江蘇常州府。】吳縣【江蘇蘇州府府治。】 自丹陽而東有山,緜延百餘里至無錫,蓋九龍山也。南峯曰惠山,惠山之東曰錫山,登惠山,飲石泉,清洌而甘。其南曰陽山,陽山以南,巍然而葱鬱者,靈巖、穹窿、支硎、元墓、上方諸山也。靈巖之東,林木陰翳,其高出樹杪而秀者,曰虎邱。虎邱而南六七里至吳縣城,富庶為江蘇之冠,所闢商埠,曰青陽地。

    太湖【在江蘇吳縣。】嘉興縣【浙江嘉興府府治。】 自吳縣南行,有寶帶橋橫跨澹臺湖上,其外即太湖地。【古號具區。】周八百里,中多山,山之大者曰東、西洞庭。南出吳江縣,【屬江蘇蘇州府。】過八坼、平望,【均屬江蘇吳江縣。】有鶯脰湖,南入浙江省境。【浙江東為海,南接福建,西鄰安徽、江西,北界江蘇,東西約距六百里,南北約距八百里。西南多山,東北平坦,由西南而東北畫為二域。錢塘江貫其北,甌江流其南,運河自杭州流入江蘇境。其闢為商埠者為杭、鄞、永嘉三縣,而杭、鄞二關貿易尤大。】

    紹興【浙江紹興府府治。】鄞【浙江寧波府府治。】 自杭州【浙江杭州府府治。】東渡錢塘江至西興,【屬浙江蕭山縣。】過蕭山縣,【屬浙江紹興府。】至紹興。山巖環繞,泉水清甘,地產名酒。由紹興東經餘姚縣【屬浙江紹興府。】至鄞,為通商大埠,租界在江北岸。

    自浙江鄞縣至福建馬尾

    定海縣【直隸廳治。】普陀【屬浙江定海縣。】 自鄞乘汽船東駛抵鎮海縣【屬浙江寧波府。】口,甬江入海處也,口外有山嶐然,曰招寶山。傍山右行,島嶼萬千,島之大者曰舟山,周百五十餘里,其南為定海,孤懸海外之一島也。舟山之東僅三里,曰普陀,滿山佛寺,僧徒數千,山麓有潮音、梵音諸洞,海水激盪有聲,西人至夏季輒往避暑。

    永嘉縣【浙江溫州府府治。】三都【屬福建。】 越定海而南,環舟有島嶼羅列,經三門灣,浙海之佳港也,南至溫州灣。溯甌江上駛,有孤嶼山峭立中流,【宋高宗嘗駐此。】山麓有江心寺,【內祀宋文天祥。】租界在南岸。自此南駛,入福建省境,【福建為古閩地,東西距九百里,南北約距千里,東南濱海。全境多山嶺,武夷、梁山、天姥為名勝之最。川之大者曰閩江,源出南平縣界,曲折東南流,至福州之五虎門而入於海,流急多灘。氣候暄暖,罕見霜雪。民俗勤儉善貿易,多經營於南洋各島。】至三沙灣。灣有小島,曰三都,周二十里,已闢為商埠。

    自福建馬尾至廣東番禺縣

    馬尾【屬福建閩縣。】閩縣【福建福州府府治。】 自三都南至閩江口,入江上溯至馬尾,有船政局,兩岸有礮臺。其南小山之上,有六角大塔,曰羅星塔。由此改乘小汽船上駛,兩岸巖石高聳,河面漸窄,抵南臺島,南有倉前山,租界在焉。有浮橋,達閩縣,為福建省會,據閩江左岸,多榕樹,故又號榕城,近東門有溫泉。

    廈門廳【屬福建泉州府。】汕頭【屬廣東澄海縣。】香港【原屬廣東現為英屬地。】九龍【屬廣東香山縣為英所租借。】 由閩縣出閩江口,南駛經臺灣海峽,風濤至為險惡。至廈門,則北至遼海,南至粵海,皆有海舶往來,故貿易極盛。相距約三里曰鼓浪嶼,亦闢為商埠。南行入廣東境,【廣東為古粵地,故又稱粵省,東西距千九百里,南北距千三百里。山嶺盤繞,北境大庾嶺與江西、湖南分界,南境面海,西南一帶伸出海外若鵝頸。有珠江匯東、西、北三江之水南流入海。氣候溫暖,壤地膏腴。南部菁華所萃,故商埠為上海之亞。】經南澳島西行,折入汀江口抵汕頭。西行,抵香港,【英人歷歲經營,商業隆盛,設府治曰維多利亞,有議政、定例二局。】其對岸有九龍半島。【九龍沿海水深可泊巨舟,英人築礮臺建船塢,與香港水陸防護均極嚴重。】

    澳門【原屬廣東香山縣,今為葡屬。】廣州灣【屬廣東遂溪縣,今為法租借地。】瓊山縣【廣東瓊州府府治。】北海【在廣東合浦縣南。】番禺縣【廣東廣州府府治。】 自香港而西達澳門,西南行至廣州灣。南行抵瓊州海口,孤懸海外,貿易不盛。西北行至北海,外國貨品之輸入廣西者,多由此埠運往。自此折回至澳門,入珠江口,虎門礮臺在焉。至白鵝潭下椗,其旁曰沙面,租界也。與城隔一河,城北越秀山有鎮海樓。

    自廣東番禺縣經雲南蒙自縣至江蘇上海縣

    佛山鎮【屬廣東南海縣。】蒼梧縣【廣西梧州府府治。】臨桂縣【廣西桂林府府治。】 自番禺循粵漢鐵道,西抵佛山,為廣東第二大埠,貿易興盛。西至三水縣,【屬廣東廣州府。】當東西北三江之衝,水陸便利。自此乘汽船泝西江上駛,抵高要縣,【廣東肇慶府府治。】民物饒裕,為兩粵往來要區。西行入廣西省境,【廣西為古桂林郡,故又稱桂省,東西距千二百里,南北距七百里。東南萬山參錯,川之大者曰西江,發源雲南,曲折流橫貫本省,合桂、林二江之水,東入廣東之珠江,惟地多煙瘴。山中有瑤、苗種人,皆太古遺民,風俗迥異。西南之龍州廳有鎮南關,與法屬越南接壤,為陸路通商要埠,左右石山高聳,形勢雄險,有重兵守之。】抵蒼梧,地為桂省咽喉,全省貿易皆以此為樞紐。及西江通汽船,商業益盛。自此沿桂江北上,過恭城縣,【廣西平樂府府治。】漢瑤雜處,行萬山中,崖高湍急,北至臨桂,廣西省會也,當桂江東岸。

    貴筑縣【貴州貴陽府府治。】 出臨桂西北行,入貴州省境,【貴州為古黔中地,故又名黔省,東西距千餘里,南北距七百餘里。有南望、西望、板橋、石門、高連、寶陽、關索、飛雲諸名山。川之大者有烏江,北流入大江;有沅江、盤江東南流入廣西。湖南二省關隘重疊,菁密多瘴,設土司治之,分隸各縣。民俗質樸,南部有蠻獠。】行萬山中,徑路崎嶇,榛莽蒙密。經都勻縣,【貴州都勻府府治。】黔南之藩籬也,西北至貴筑,為貴州省會。地近烏江,無祁寒盛暑,惟土地瘠薄。城東二里有銅鼓山,嶺高百仞,【俗傳諸葛亮征南,藏銅鼓於此。】苗蠻雜處,以仲家苗、谷藺苗為最凶悍。【明王守仁謫龍場驛丞,為修文縣地,因俗化導,羣苗悅服。】自此西南行,過關嶺縣。【貴州安順府永寧縣。】渡盤江,經普安縣【屬貴州興義府。】即達雲南省境。【雲南有滇池,故又名滇省,東西距二千五百餘里,南北距千一百餘里,山嶺徧全境,如點蒼、鷄足、高黎貢、玉龍,其諸山並以名勝著。川之大者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盤龍江,湖之大者滇池而外,曰洱海,曰撫仙湖。內而川、廣,外而英屬之緬甸,法屬之越南,商賈懋遷,視為衝要,誠西南雄鎮也。】

    昆明縣【雲南雲南府府治。】騰越廳【屬雲南省永昌府。】思茅廳【屬雲南普洱府。】蒙自縣【屬雲南臨安府。】 黔滇之交界處有永安坊,題曰滇南勝境,山徑至此較平。西南經霑益州、馬龍州,【屬雲南曲靖府。】抵昆明,為雲南省會。西行過楚雄縣,【雲南楚雄府府治。】西北抵太和縣,【雲南大理府府治。】其地居洱海之西,頗擅形勢。西南行過瀾滄江、潞江至騰越,當西南極邊,為通緬甸之陸路商埠。自此東南行,復渡潞江、瀾滄江至思茅,則商埠也。東渡李仙江,經元江州、【雲南元江直隸州州治。】石屏州【屬雲南臨安府。】至蒙自,【法人自越南東京所築之鐵道經此。】為陸路商埠,頗繁盛。

    至此,已至我國極南之境,周游全國之事於是告竣。乃由蒙自出越南之東京海灣,東北航,經南海而還上海縣。【屬江蘇松江府。】

    南北之見

    康熙己未,鄞縣萬季野預修《明史》,要蠡縣李剛主為之審定。剛主婉言拒之,謂明宣宗嘗稱長才偉器多出北方,頗怪季野所撰,北士殊少,而深慨於南華北樸之異,是則賢者亦不免有此見,蓋蔽於地也。

    地域之有南北,不過辨正方位之一代名詞耳。民生其間,心同理同,雖有不齊,亦不過習俗稍殊而語言或異。至於取舍大端,有如渴飲飢食,夏葛冬裘,豈曾有相背而馳之理。在昔交通梗阻,老死不相往來,性習或尚離歧,而好惡仍歸一致。自風氣漸開,政教漸明,舟車漸備,斯民相生相助之需要漸切,合羣進化之功效漸著,世界且日趨於大同,況在一國之內同種之民乎?乃亦較然劃分南北,積不相能,偶或被征服,反抗不已,豈正軌哉。至此說之由來,皇古三代既未前聞,即春秋戰國各野心家力政相攻,亦惟部分競爭,固無所謂南北之說。孟子教陳相而曰:「陳良楚產,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此為修詞者之襯託,無關地域。且在當時尚視楚為南蠻,而視鄒、魯、齊、晉為中國,故有是語。及三國分立,曹丕伐吳,曹之武力不足以取勝,始臨江歎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南北之說,職是大興。

    已墾之土地

    各省已墾闢之土地,確已達二十億一千六百九十八萬二千畝:

    省別墾闢畝數(以畝為單位)省別墾闢畝數(以畝為單位)

    直隸一三五,八○○,○○○山東七五,九七○,○○○

    山西一○一,八三○,○○○河南八七,九四○,○○○

    江蘇五八,六○○,○○○安徽七四,八一○,○○○

    江西八九,四八○,○○○浙江五六,六七○,○○○

    福建六六,三二○,○○○湖北九一,四一○,○○○

    湖南一○三,三八○,○○○陝西九五,二七○,○○○

    甘肅九六,九六六,○○○四川一六五,六五三,○○○

    廣東一二九,九七○,○○○廣西七一,四六六,○○○

    雲南一二七,七四六,○○○貴州六四,七七六,○○○

    新疆八一,一二○,○○○東三省二四一,八○五,○○○

    總計二,○一六,九八二,○○○

    田畝種類

    田畝分官民二種。其在直隸者,民賦田、【即普通民田。】更名田、【即明代各藩所領編入民田者。】農桑田、蒿草籽粒田、葦課田、歸併衙所地、河淤田。其在山東者,民賦田、更名田、歸併衙所地、製鹽地。其在山西者,民賦田、更名田、歸併衙所地。其在江蘇者,民賦田、山蕩漊灘。其在河南者,民賦田、更名田、歸衙田。其在安徽者,民賦田、水衙所管屯田、草山。其在江西者,民賦田塘、歸衙田。其在福建者,民賦田、汲入田、廢寺田。其在浙江者,民賦田、蕩塘湖地、衙所田地。其在湖北者,民賦田、更名田、衙田地、屯田。其在湖南者,民賦田、更名田、屯田。其在陝西者,民賦田、更名田、屯地。其在甘肅者,民賦田、土司田、更名田、屯地、蕃地。其在四川者,民賦田、屯地、土司田。其在廣東者,民賦田、屯地、地溝、車地。其在廣西者,民賦田、瑤田、僮田。其在雲南者,民賦田、馬場、夷地。其在貴州者,民賦田、苗田、土司田、屯田。其在新疆者,民賦田、回田。其在東三省者,民賦田、皇室莊、宗室莊、八旗莊、駐防莊。

    旗籍田產

    旗籍田產,有奉朝旨賞給之田,曰恩賞地;有親王子弟所授之田,曰貝子貝勒地;有皇室額駙所得之田,曰額駙地;有皇帝之女蒙賞之田,曰公主地;有親王以功受田得以累世承襲者,曰世襲地。世襲之地,有原定世數,襲滿應行交還。而因仍未交之地,有王府公主出聘後將原有田畝帶去之地;有將所得之地帶入內務府者;有因罪被革之王公應行交還而未交之地;有本為漢人投入漢軍旗遂將其地帶入旗籍者:種種轇轕,異常複雜。

    小江南

    天津城南五里有水田二百餘頃,號曰藍田。田為康熙間總兵藍理所開濬,河渠圩岸,周數十里。藍嘗召閩浙農人督課其間,土人稱為小江南。

    無定河

    唐人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無定河,在直隸固安縣西北十里,國朝改為永定河,非陝西之無定河也。河水東奔,潮汐無定,故有是稱。

    木蘭

    木蘭,在熱河東北四百里,本蒙古地,康熙中近邊諸蒙古所獻,以供聖祖秋獮。後每歲行圍,大約至巴顏溝即轉而南,不復北往木蘭矣。

    伊緜谷

    乾隆戊寅,高宗巡幸木蘭,舉秋獮禮,布魯特使臣來朝於布固圖昂阿。先是乙亥,平準夷噶爾藏多爾濟等;丁丑,哈薩克使臣根札爾噶喇等,皆來朝於此,爰賜名其谷曰伊緜。伊緜者,滿語言會極歸極也。

    張家口

    張家口,東北通多倫經棚,以達中蒙各部;西北通庫倫、恰克圖以及阿爾太等口;西通歸綏、包頭、西蒙、伊烏兩盟以及甘、新等省,實為貿易繁盛之區。

    盛京

    盛京一地,即奉天,明季稱曰遼州衞。既而太祖收轄東南之蒙古,遂進窺中原,以遼於輿地上最關重要,乃於天命辛酉取其城,越四年,由遼陽移都其間。及順治丁酉,改瀋陽為奉天府,遂為行省。盛京城垣建於有明洪武戊辰,為方式,四面有門。其後則增而為八門,中有皇宮,乃天聰時所改建。城之高計三十五尺,周十里,有四城樓,六百五十一堞,以便置砲。方城之外有一套城,係圜形,城周三十二里,有八門,每間城牆約三里許。城中即為前皇宮室,已歷百餘年不用,鐘樓鼓樓,則分峙於小東門小西門間。城東二十里,林木暢茂,太祖陵寢在焉,是為東陵。

    洮南地勢

    洮南在科爾沁右翼前旗,東部介於奉、吉、黑三省之間,去長春、齊齊哈爾均不過五百里,至奉天乃近千里,地勢平衍。北部有洮兒、交流兩河,至城東北五里許合流,仍名洮兒河,岸高水清,泥底面窄,發源於索倫山,東流二百餘里由月亮泡入松花江。泡類湖泊,水勢漫衍,淤泥堆積,致流不能暢,時泛溢為災。城方五里,衢市嚴正。

    兀良哈三衞

    兀良哈三衞,【福餘衞為嫡酋所居,泰寧、朵顏為其別部。】自明洪武季年已建置於遼河流域,及永樂內篡,從征有功,乃割大寧地畀之,三衞益強。兀良哈者,即西北極邊之烏梁海部。塞外疆域地名,每隨人種遷移而定,如前史所謂僑置者,明時兀良哈固逾遼而西即是,至國朝,則為極北藩盟,遠在唐努山南麓矣。蓋廣寧【地即奉天廣寧縣。】前屯至喜峰口外屬朵顏,錦州、義州跨及遠東屬泰寧,鐵嶺、開元等衞屬福餘。按三衞為元裔,【遼王阿禮失禮降明,處其眾於此。】其遷至西北遠塞,為避也先、俺答之逼,當在明正統、天順間。

    東道

    奉天至吉林,大道三。自奉天東北走,出鐵嶺,踰開原,與東方鐵路別,經葉赫赫爾蘇諸站而至伊通州,折而東,越大水河以至吉林,是為中道。長七百六十餘里,坦平寬廣,為三道最。次為西道,蒙人往來最多,故又稱蒙古道。自奉天而至長春而吉林,全途皆有吉長鐵路之汽車通行,而車騎日少,凡長八百三十餘里。蓋長春扼哈爾濱上游,當蒙旗要衝,亦形勢上必爭之地也。其東道,則自奉天東繞海龍、輝發,折而北,掠磐石西鄙以趨吉林,長八百里有奇。此道出深山大林中,崎嶇犖确,行旅不多,馬賊之所潛藏,狐貂之所出沒,蓋行軍之間道而用奇者之所必出也。

    由吉林經新城而至龍江府,凡一千零八十餘里,自東清鐵道興,人馬車輛之往來殆倍蓰於昔日。自吉林北出,越烏拉至舒蘭縣,折西行,至於陶賴招驛,一小都會也,東清鐵道出其東。自是更西北,經五家子站、三家子站而至新城,由陶賴招至此,凡二百十四里。沿途多村落,村之四圍繞以樹木,風景絕佳。新城者,舊日之伯都訥也。其城建於康熙癸酉,人口四萬有餘,有銀行商鋪,貿易殊盛。光、宣間,日益發達,蓋地勢既當衝要,而土性復肥沃,利於耕牧。自是西北二十八里有伯都訥站,松花江、嫩江之所合也。渡江至茂興站,新城至此百餘里矣。茂興站煙戶數百,一小都會也,四十五里至新站。新站之西南為柳官屯,戶數四百餘,蒙古大村落也。有大牧場,牧馬三千餘頭,馬市盛焉。自新站出百九十六里至多耐站,其東方有貝子村,蒙民數十戶,杜爾伯特旗貝子所駐也。自多耐站二百十里有奇而至龍江府。

    從濱江廳西北經呼蘭府至龍江府,長五百七十四里,其大部分通東部蒙古之平原,自濱江廳及呼蘭府、雙廟子、龍江府外,皆小村落。冬期,人馬車輛往來極盛。

    從琿春廳西至臨江府,長五百四十里,其大部分皆出山間谿谷中,居民少,馬賊橫行,去琿春廳不遠始略平坦。琿春地沃,氣候和燠,尤為吉、黑之冠。

    從琿春廳經局子街至鄂穆赫,約六百三十里而近,蓋即從琿春廳至吉林大道之一部。沿道居民以朝鮮人為最多,途通車輛,亦間有困難之所。

    從延吉府經古洞河東行至夾皮溝,長七百一十里而弱。延吉府舊稱局子街,自鄂穆赫至琿春廳中間之要地也,距琿春河約四百二十里。街衢以東西大街為最盛,海浪河經市街之中央,橫斷南北,中有渡船,水涸時可徒涉。各署皆在河南,商店在河北。居民三分之一為韓人,三分之一為山東人。自延吉府至夾皮溝,皆道出萬山中,穿羊腸,走峻坂,下谿谷,森林覆地際天,午不見日。有時山澗奔流,遮絕道路,沿途人煙蕭條,行旅之中此為最苦。

    從延吉府東北經黃溝至東寧廳,不及七百里,大部分皆山間細徑,不通車。自延吉府百四十里經張家塘子至龍灣,道寬廣,便車騎,路旁田野相半,龍灣亦有旅店及商家。既過龍灣,遂入穆克特亨嶺路,峻坂干雲,深壑無底。其中王家塘子以北,道路至凹凸,甚至巨巖遮路,中容一人,側身乃過,夏日降雨之際,行潦漲溢,行人裹足。沿道無他部落,惟二三獵人之茅舍而已。自龍灣百八十里至黃溝。黃溝一帶,山下村落星散,處處見之,皆樵獵為生者也。北進越二澗,百三十里至綏芬甸子。綏芬甸子者,朝鮮僑民實居大部,華人三十餘戶耳,大率業農及業樵獵者,亦有二三旅店。道路亦出山谷間之細徑,百三十里而近至老黑山,自此至東寧廳。道路雖在山間,然已修整完善,車馬往來,得以自由,沿道人家,稍稍增加。汨汨之細流,經太平川、榆樹川、大肚子川、佛爺溝百二十里達東寧廳。【綏芬廳。】東寧廳者,當綏芬河、大小烏蛇溝河三流之會合點,故又名三岔口。城市為二十年前新建,商業尚盛。

    從鄂穆赫至東寧廳,東行稍偏北,長三百五十餘里,殆全不通車輛。自鄂穆赫出山間崎嶇之小道,經鳳凰店、燒鍋屯至牛圈溝,鄂穆赫以來,蓋百里矣。牛圈溝有特別之小車,以供旅客之賃者。東北道必爾騰湖,湖上漁船頗多,於窰店以東渡牡丹江,【寧古塔河、虎爾哈河。】有渡舟一。更前行至松嶺溝,牛圈溝以來百有五里矣。松嶺溝附近有田畝,農人種二麥,其他沿道之大部悉為密樹雜草所覆蔭。松嶺長四十餘里,皆有森林。自是更百有五里,乃至廳治。

    自鄂穆赫西南經敦化縣、牡丹江至夾皮溝,凡長四百五十五里,一部分不通車輛,蓋山間之細徑也。自鄂穆赫至黑石頭,中間山道稍廣闊,冬夏皆通車,沿道村落無多。自黑石頭行北三四里,得一湖,直徑里餘,為圓形,湖水不少。自黑石頭經敦家店、亮白頂子、小石頭河至敦化縣,自此道路良好,中途有響水河,夏季水溢時,杜絕車馬之往來。更行約五十米突,又得一河,架木為橋,僅通行人,渡河之地名曰香磨。又會於牡丹江之渡口,名紅石磖子,橋梁渡船皆不備,惟有小石橋一條。自敦化縣七十里,過官屯子、大石頭河、黃泥河子、太平山、前馬號至帽兒山。帽兒山者,一稱梆棰營子,牡丹江上流山間之一村落也,中、韓兩國民之所雜居。道路走山間溪谷,不通車,途中過牡丹江,江上架橋以通南北,沿道人煙蕭條。自帽兒山七十里至牡丹嶺之麓,牡丹嶺中之道路上下於山脊溪坂間,赤松柞樹一望無際,行人往來,皆穿林中,左折右避,僅行一人。途上柳樹河有舟可渡行人,沿道人煙蕭疏,惟柳樹河之北岸有十餘戶,山腹山下有一二戶而已。自牡丹嶺七十七里過富兒河,道路仍在山間。次越富兒嶺、金銀鼈嶺,金銀鼈嶺麓有農民十餘戶。越金銀鼈嶺,出山間之細徑而上大道,稍廣闊,然途中凸凹甚多,巨石散布於道,車殆不可過。自金銀鼈嶺七十里達夾皮溝。

    從寧古塔東北經穆林河至蜜山府,凡六百五十四里有餘,大部皆良好之道路,間有車難通行者二三處。自寧古塔出發,於呼石哈村東北行,過三家子、團山子之二村,至於南溝。道路自此向正西行,至磨刀石,其東北約三四里,有磨刀停車場。自磨刀石經過二三之寒村,至穆林河,自此百七十里不足至青溝子嶺。嶺上有古廟一,道路至此非常狹窄,山道至石頭河始稍平坦,過黃泥河子、狹亮子諸小村。自青溝子嶺行二百六十六里,抵蜜山府。【蜂蜜鎮。】

    從依蘭府經蜜山府至俄國烏蘇里州伊馬驛,則九百十里不足,道上崎嶇險峻相次,以幅尚寬廣,無不通車之處,然至夏日溪流奔溢,行旅亦往往為之裹足焉。

    自吉林鄂穆赫至臨江府,【寧古塔。】【寧古塔。】自臨江府至依蘭府,【三姓。】行程為六百里,實不過五百五十里。道出山間,險惡難行,有數處僅容一人,不通車,蓋光緒初用兵伊犂所特闢者也。自臨江府至三姓,正北直行,傍虎爾哈河而倚白山,凡八站,此數字自一至八名之,頭站起依蘭府,八站則近臨江府矣,每站各駐兵數人。

    自吉林經土橋子至五常堡,凡三百二十里而近,人馬車輛往來最多。自吉林北越烏拉,至黃山嘴子,東北進,道側皆田園,桑麻翳目,遙望東方,連山重疊,相次而來。過東孤家子,始北行,平野寬廣,時見墟墓數點,蔭以叢樹,零落如殘星。自東孤家子至黑林子,則有四大逆旅,以便旅人寄宿,此一帶町畦相連,黃綠無際。自此更北,溪流涓涓,時見道側或橫小橋,或利徒涉。近土橋子,遙望山岳皆在東北方,土橋子之東,有山河屯,乃鄉鎮也。過老山屯,渡拉林河,近五常府則民居漸稠。五常府者,山間之一都會,人口凡六千以上。自是更北行三十餘里而至五常堡,堡為協領所駐,亦一小市集也。

    自吉林經烏拉、榆樹縣、阿城縣至濱江廳,凡五百八十五里,此道往來最衝繁。沿松花江東岸行,經烏拉街,於大坡東北行至榆樹縣,沿道村落甚多。至大嶺,北行六十里渡拉林河,至拉林城。自榆樹縣以來,近百七十里矣。拉林城四方形,四面各闢一門,商業殷盛。更九十里達阿城縣。阿城縣又名阿什河,故阿勒楚喀城也。城踞阿什河左岸,商業極盛,農產亦豐。西北七十里,乃抵濱江廳。

    自吉林經兩江口及萬里河、帽兒山至朝鮮之厚昌縣,計九百八十餘里。自長嶺子經兩江口及頭道流河至萬里河,中間山中小道,僅通單人匹馬,道中所見,惟山岳嵯峨,雜草暢茂,人家既稀,芻糧殆絕,山坳間僅一二窩棚,供旅人憩宿而已。至二道江,乃有舟以渡行人,渡江以後,沿道居民驟多,栽種玉蜀黍、粟米等,頭道流河沿岸,時見淘金者往還其間。自萬里河經湯河口至帽兒山,復有樹木,蒼鬱成林,鼯鼪嘯啼,數百里內殆無居人。大鋪子湯河口之間,有二細流,涸時一躍可越。由萬里河凡經三百三十里而至帽兒山,俯山而窺,臨江縣治在焉,縣臨鴨綠江,地雖小,山間之要道也。自此更百二十里而至日本屬朝鮮之厚昌縣焉。

    發祥之地為建州女真

    帝室自稱滿洲為其部族之名,非也,其部族實為女真。女真起於遼世,或謂即古肅慎之轉音,歷遼、金、元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