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洛水(卷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成周也。司马迁《自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挚仲治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汉高祖始欲都之,感娄敬之言8,不日而驾行矣。属光武中兴,宸居洛邑,逮于魏晋,咸两宅焉。

    1 周公将致政:把政权归还周成王。

    2 凑:汇聚。

    3 入:涌入。

    4 山水大出:山中洪水暴发。

    5 洛阳:周公为安置商遗民所建城池,在王城之东,称为成周。秦庄襄王为了酬答吕不韦拥立的功勋,以洛阳十万户封吕不韦为文信侯。汉朝在洛阳设置河南郡,其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四九三〕,迁都之后)定都于洛阳。隋朝在西周王城附近建造东都,即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荒废为田野。历朝在洛阳定都的历史有一千五百二十九年之久,因此洛阳有十三朝帝都的称号。

    6 《洛诰》:即《尚书·洛诰》。

    7 戍:守卫。

    8 娄敬:谋士,说服汉高祖定都长安,他指出“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说中高祖心中忧虑,高祖听从娄敬劝告,定都长安,并赐娄敬姓刘,因此《史记》有《刘敬列传》。

    译文

    洛水又往东北流,经过河南县的南面。

    《周书》说:周公准备还政给成王,就在中原地区修建一座大城,名为成周,城南紧接洛水,城北依靠郏山,作为天下的枢纽。《孝经援神契》说:“天下八方至大至广,周洛是天下的中心,称为洛邑。”《竹书纪年》记载:“晋定公二十年(前四九二),洛水在周的境内断流”,“魏襄王九年(前三一〇),洛水泛滥,大水涌进成周,山洪暴发”。南面有甘洛城,就是《郡国志》所说的甘城。《地记》说:“洛水往东北流,经过五零陪尾的北面,与涧水、瀍水会合。”这两条水往东流,注入千金渠,旧水道还存在。

    洛水又往东流,经过洛阳县的南面,伊水从西面来注入。

    洛阳就是周公所建造的洛邑。因此《洛诰》说:“我在瀍水东岸占卜,只有洛邑适合建都。”这座方型的城,每边七百二十丈,南面临近洛水,北面依靠郏山,是天下的中枢。成周的土地方六百里,连西方在内有八百里,加起来是千余里。《春秋》记载:“昭公三十二年(前五一〇),晋国联合诸侯、大夫戍守成周城。”所以又称为成周。司马迁《自序》说:“太史公留滞在周南地方。”挚仲治说:“古代的周南,就是现今的洛阳。”汉高祖最初打算在这里定都,接受了娄敬的劝告,立刻起驾离开了。到了光武中兴,天子就住在洛邑,直至魏、晋两朝,也定都洛阳。

    赏析与点评

    洛水之滨最重要的城市就是洛阳,洛阳的地理位置,在古代中原范围内的“天下之中”,地理形势优越:西依秦岭、崤山,过函谷关就是关中平原;东临中岳嵩山;北靠太行山、中条,兼有黄河天险;南望伏牛、熊耳等山,附近又有龙门山、邙山(古称郏鄏山)等山岭屏障,自古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说法。

    古文献记载,夏代有诸侯国名为斟鄩,被夏朝征服,太康定都于此。据考古发现,偃师市二里头村有古城遗址,可能就是夏都斟鄩。其后商汤从东方兴起,灭夏之后,在洛水之滨建立西亳,作用是监督西方诸侯、部族,考古学家在偃师市尸乡已发现商代城址。周幽王被犬戎打败杀死之后,周平王迁都成周,从此称为东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