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随意清枫白露寒。”皆用之。李善注《头陀寺碑》云:“菩萨能变化生死,随意住生。”

    随分 随便

    随意亦曰随分。李端《长信宫词》:“随分独眠秋殿里。”陆放翁《小园》诗:“山家随分有园池。” 又曰随便,见《公羊·宣五年》疏:“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后周武帝诏:“愿往淮北者,随便安置。”

    打算

    《宋·谢枋得传》:“贾似道行打算法,欲害诸阃臣。”宋无《啽呓集》亦云。今俗算计曰打算,见此。

    得法

    作事恰好曰得法,见《鲁语》:“宣公曰:‘是良罟也,为我得法。’”又,《国策》:“蒙谷献典,五官得法。”又,《晋书·葛洪传》:“洪就郑隐学,悉得其法焉。”东坡诗:“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方岳诗:“酿方传得法。”

    道地

    物之佳者曰道地。按,《本草》注:“药出某地者佳。”药肆招牌必曰“道地药材”,他处亦称“地道”,是本为药材之称。又,《汉书·田延年传》:“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此犹今云“地步”。

    狼犺

    物大而无当者曰狼犺。案,《山海经》:“犺狼,兽名。”一本作狼犺。盖借兽形言之。

    鲫溜

    《西湖志余》:“杭人有以二字反切一字以成声,如‘鲫溜’为‘秀’是也。”则鲫溜即伶俐之意。吴梅村《咏凉枕》词:“眼多唧溜为知音。”作唧溜。

    挪移

    借用曰挪移。按,《周官》:“以待邦之移用。”明郎兆玉注云:“移,那也。”“那”即“挪”字。此语当起于明初。

    谦虚

    自谦曰谦虚,见《后汉·杨秉传》:“秉儒学侍讲,常在谦虚。”《晋书》:“张宾谦虚敬慎,开怀下士。”庾子山《答移市教》云:“圣德谦虚,未忘喧湫。”虚,即实若虚之意。山谷《谢陈适用惠纸》云:“君侯谦虚不自供。”

    作难

    孙绰《碧玉歌》:“感郎不作难。”“作难”字见此。太白《忆旧游》诗云:“回山倒海不作难。” (5)

    私房

    瞒父母私蓄曰私房。案,《北史·韦孝宽传》云:“所得俸禄,不入私房。”本言己之房屋,后遂以为蓄积之称。

    白字

    讹字曰白字,见《日知录》,亭林先生以“白”为“别”之转音。《后汉·儒林传》云:“谶书多近鄙别字。”近鄙者,犹今俗用字。别字者,本当此字,而讹为彼字也。

    闲书

    稗官小说曰闲书,见李建勋诗:“惟称乖慵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

    笔脚

    李戒庵《漫笔》谓今人称所写字曰笔脚。案,柳子厚《酬刘梦得家鸡》诗云:“柳家新样元和脚。”“脚”字本此。宋童宗说《柳诗注》云:“元和间有书名‘元和脚’者,指公权也。” (6)

    那边

    彼处曰那边,见太白《相逢行》:“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杨诚斋诗:“叠嶂双溪阿那边。”马臻诗:“记得西峰阿那边。”或训“阿那”为“婀娜”,未是。

    隔壁

    住居左右曰隔壁,见《宋书·范蔚宗传》:“果得隔壁遥望。”唐李康成《题河阳女》诗:“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康成辑《玉台后集》自载之,亦载《刘克庄集》。 东坡《和子由病酒》诗:“隔壁闻三咽。”案,《南齐·刘琎传》:“兄 ,夜隔壁呼共语。”《南史·乐颐之传》:“遇病,与母隔壁,忍病不言。”则一家中亦可称隔壁也。

    对门

    《说苑》:“行不修,礼不敏,则对门不通矣。”“对门”字见此。太白诗:“洛阳女儿对门居。”

    切脚

    开列居址曰切脚。案,袁子让《字学元元》引《唾玉集》有“俗语切脚”,盖为字音之反切。脚,字脚也。后借为居处著实之谓。

    风闻

    官府不由告发,察访行查曰(叫)风闻。按,《汉书·尉陀传》云:“风闻老夫父母墓已坏削。”此“风闻”二字之缘起。《晋书·顾和传》:“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沈约《弹王源》云:“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又云:“与风闻符同。”魏任城王澄表云:“御史之体,风闻是司。”《唐·百官志》云:“御史台不受讼,有诉可闻者,略其姓名,记以风闻。”则风闻乃御史之事。《国语》:“风听胪言于市。”贾逵注:“风,采也,采听商旅之言也。”

    新闻

    王明清《挥麈录》云:“朝报外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洩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亦见赵升《朝野类要》。 “新闻”二字见此。

    喝道

    官人出,皂隶喓喝,谓之喝道,见唐路德延《孩儿》诗:“排衙朱榻上,喝道画堂前。”“喓喝”二字见欧阳公《憎蚊》诗序:“蝇可憎矣,尤不堪蚊子自远喓喝,来咬人也。”喓,《集韵》亦作吆。

    唱喏 音如“惹”,“唱”作“仓”去声

    长揖曰唱喏。何孟春《余冬序录》云:“唱喏者,引气之声也。”或古人相揖作此声。宋人记《虏庭事实》云:“揖不声,名曰哑揖。”宋以前揖皆作声,元以后都不作声,而唱喏之名犹存。程哲《蓉槎蠡说》引谢承伯诗“麻霞啰喏官通显”,云“啰喏”,相助为声也。“麻霞”亦声也。小说有“声诺”,即“声喏”也。

    打躬

    《周官》“九拜”:“四曰振动。”《正字通》云:“如仪礼之揖厌。推手曰揖,引手曰厌,今谓之打躬。” (7) 俗以揖不至地曰打躬,见此。九拜之空首即唱喏也。

    敛衽拜

    女拜称敛衽。按,古为男子之通称。《国策》:“江乙说安陵君曰:‘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史·留侯世家》:“郦生曰:‘楚必敛衽而朝。’”东坡《题王维吴道子画》诗:“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又,《夜过舒尧文戏作》云:“作客敛衽谁敢侮?”又,《舟中听大人弹琴》诗:“敛衽窃听独激昂。”元熊禾《题东坡集》云:“东坡称天人,再拜当敛衽。”则是时犹未专属女人。

    百拜

    与父师书札称“百拜”,不知起何时。黄榆《双槐岁抄》载韩都宪雍莅两广总督时,少司徒薛公与书称“远百拜奉书永熙都宪年兄行台”,邢太守书称“侍生宥百拜奉书都堂先生执事”,则百拜且施之贵官。

    背书

    塾童师前背立,讽所诵书,曰背书。按,《周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郑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昌黎《韩滂墓志》“滂读书倍文”注:“谓背本暗记也。”则当为倍书,背与倍通。今呼背作如字,以其背转书也。

    理书 温书

    温习所读书曰理书,亦有出。《颜氏家训·勉学篇》云:“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此“理”字所本,盖犹理丝之意。亦曰温书,见王右丞《与裴迪书》:“足下方温经。”盖本“温故知新”之语。

    徧数

    读一过曰一徧。徧字亦古。《黄庭经》末章云:“入室东(西)〔向〕诵玉篇,约得万徧义自鲜。”梁丘子注:“徧数既足,功多则义自明。”《晋·董遇传》:“令弟子先读书百徧,云:‘多读则其义自见。’”昌黎《张中丞传后叙》云:“吾于书,读不过三徧。”又,《与大颠书》曰:“如此读来一百徧,不如亲面而对之。”裴松之《魏志·贾逵传》注云:“最好《春秋左传》,自课诵之,月常一遍。”《梁·陆倕传》:“所读一遍,必诵于口。”遍,俗徧字。

    学书

    塾童习写字曰学书,见《说文》“幡”字注:“书儿拭觚布。”徐铉云:“觚,八棱木,于上学书已,以布拭之,俗呼幡布。”觚,即今所谓简版也。

    上学忌双

    童子初入塾,以五岁七岁,有“男忌双,女忌单”之说。按,《北齐书·李浑传》:“弟绘,六岁自愿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约而弗许。”则是时已有此说。

    上大人丘乙己

    乡学书儿描写红字小本,有“上大人丘乙己”之文。按,叶文庄《水东日记》云:“诸暨陈儒士洙尝见金华宋学士晚年以眼明自夸,细书小字,曾及‘上大人丘乙己’等文。”盖一时信笔,择其字画之简者。后人以便于童蒙而遍行之。金华门人郑楷撰公行状云:“先生视近甚明,一黍上能作十余字,皆可辨点画。”又,郎瑛《类稿》谓:“尝见公自书诗四册,字小如芝麻。”是则公故自夸眼明者。 王弇州《与赵汝师书》云:“弟尚未曾描写‘上大人’,将来或得小小实用。”则知此风起于明初。然《续传灯录》:“僧问蕴良禅师:‘如何是接初机句?’曰:‘上大人。’”则宋时有此语,特未施之学书尔。又,初入塾,读《百家姓》、《三字经》,识日用杂字,见陆放翁《剑南集》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自注云:“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书,谓之村书。”《百家姓》系宋初钱唐老儒所作,时钱俶据浙,故首赵,次钱,孙乃淑妃,李谓南唐主,次列国之大族。

    八股

    俗轻古学,尚时文,盖为科名起见。“时文”二字,始见《唐国史补》目录:“叙时文所尚。” 盖言是时所行之文也。按,八股之体,相传谓自王荆公始。然荆公只罢诗赋、帖经、墨义,兼取《论》、《孟》发题,在熙宁四年。 非有所谓八股也。朱子《贡举私议》有云“今之为经义者,不问题之大小、长短,必分为两段,仍作两句对偶破题,其后但反覆敷演破题之意而止”。则是时已行比偶体。元王充耘《书义矜式》有破题、接题、小讲、大讲、后讲、结尾,凡十余项,似即今时文滥觞。亭林先生谓:“时文始于成化以后、天顺以前,其文或对或散,初无定式。”毛奇龄谓“始于元仁宗之延祐二年”,非是。仁宗皇庆二年,《四书》专用朱注,移在经义前,自后遵为定式,未尝改定文体也。 吴修龄乔《围炉诗话》云:“六经至诗余,皆自说己话,未有代他人说话者;有之,自元人作剧始。八比文非注非疏,与契丹扮夹谷之会及关壮(穆)〔缪〕唱‘大江东去’无异,皆代人说话也。”亭林先生云:“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有以哉!《黄氏日抄》有云:“学者作时文,亦是少年一厄,过此当留心学问。”是知“时文”二字,从古患之。

    尝以修龄之说质之卢抱经先生,云:“今之务时文者,并非关公‘大江东’可比,直是小丑杂剧尔。”近见袁简斋大令《与戴敬咸进士论时文书》,亦有“优伶”之论,与修龄言盖暗合。若常熟顾景范所云:“秦坑儒不过四百,八股坑人极于天下后世。”未免过激已。

    ————————————————————————————————————————

    (1) 《老学庵笔记》卷二:“长安民契券,至有云‘某处至花蕚楼,某处至含元殿’者,盖尽为禾黍矣。”未有“四至”语。

    (2)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三五:“香阇梨者,莫测其来。以梁初至益州青城山飞赴寺,欣然有终志。时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山游赏,多将酒肉共相酣乐,前后劝喻,曾未能断。后年三月,又如前集。例坐已了,香令人于座穿坑方丈,人莫知意。谓人曰:檀越等恒自饮噉,未曾与香,今日为众须餐一顿。诸人争奉肴酒。随得随尽,若填巨壑,识者怪之。至晚曰:我大醉饱,扶我就坑,不尔污地。及至坑所,张口大吐。鸡肉自口出,即能飞鸣。羊肉自口出,即驰走。酒食乱出,将欲满坑。鱼 鹅鸭,游泳交错。众咸惊嗟,誓断宰杀。”

    (3)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 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俗,无乃类旃。”

    (4) 《龙龛宝鉴》,疑为《龙龛手镜》之误。

    (5) 孙绰《碧玉歌》此句,《玉台新咏》作“感郎不羞难”,《乐府诗集》作“感郎不羞郎”。李白诗此句诸本均作“回山转海不作难”。

    (6) 《柳诗注》指《柳河东集注》,该语见卷四二。

    (7) 《正字通·手部》“拜”:“振动,如《仪礼》之揖厌。推手曰揖,引手曰厌,今谓之打躬连拱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