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帽子杂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人规定,男子二十而冠,男孩子到了二十岁,一戴上帽子,就算是成人啦!毛头小伙子,显然是没有戴帽子,这个典故,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台湾冬天不算冷,没有冻耳削脸的寒气,加上近年男士流行留长头发,掩耳垂鬓,当然冬季更用不着戴帽子了。

    前些天在光华商场古玩铺,随便闲逛,同去的崔兄跟我说:“你看,这个直古笼统的花瓶,还布满了几个窟窿。”我一看告诉他那是帽筒,清代朝冠有顶有翎,所以升冠之后,把大帽子架在帽筒子上,以免碰了顶子,窝了翎子。目前已无所用,真正成为古董了。

    现在一般专门外销手工艺品商店,都陈列有六瓣黑缎子边、红绿花缎子心的瓜皮小帽出售,实际这种瓜皮帽,只是一种耍货,并没有人戴的。当年溥仪未成年住在紫禁城未出宫前,他戴的便帽是六瓣天蓝色缎子、镶金色嵌黑丝线压边,顶上钉有乒乓球大小红丝绒结,瓣穗长有二尺,厚盈一握,一磕头瓣穗纷披,非常好玩。

    清代对于冠戴衣着,都有一定制度,每年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由礼部奏奉核定日期,大约总是三月、八月二十日前后,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一切都有规定,不能随便乱来的。

    早年戴便帽,所谓瓜皮帽,讲究头顶一品斋,一品斋的便帽是最出名的。他家所用的缎子,都是到杭州绸缎庄订织的三三缎子,乌黑发亮,绝不起毛。虽然同样衬红布里,可有软硬之分,硬胎的挺括光致不能折褶,软胎的可以折起来,揣在怀里非常方便。夏天换季,就戴官纱或实地纱便帽了。纱便帽也有软硬之分,硬胎内衬细竹皮编织的帽里,斐然有光,让人有凝重之感。江南一带早年也兴戴瓜皮帽,以软胎居多,素缎暗花,也甚雅致,只是顶部过分尖削,南式北派一望而知。关于帽顶,北方人如果椿萱在堂一定是红帽顶,不是素服穿孝,不准用黑帽顶;南方对此则不甚在意,尤其商界人士帽结,都是易红为黑了。

    北地冬寒凛冽,还有一种黑缎便帽,絮有棉花的棉瓜皮帽,那当然只有硬胎一种,商店跑外的,还有外加黑缎子实纳观音兜以御寒者,由头至颈都可不受风雪吹袭。现在内地的冬季,瓜皮帽早归淘汰,至于加带帽罩更是历史上名词了。

    关外冬季特长,像长春、哈尔滨严冬气温,经常摄氏三十度以下,如果不戴帽子,可能把耳朵冻掉了。抗战胜利那年的腊月,我因公到长春出差,有位姓吕的科长随行,他是广东三水人,一下火车,坐敞篷马车到治事的地方(当时只有马车),车行近一小时,一进到屋子里,看见墙上有一顶带耳罩的毡帽,他赶不及地摘下来,就急忙戴在头上了。在东北凡是风雪中奔驰太久,不能马上进入有炉火温暖的屋子里去取暖,冻僵了一经化冻的耳朵、手指、脚趾,立刻发痒,如果一搓一揉用力再稍大一点,能够立刻应手而脱,所以在东北工作的劳工朋友,有很多是手指、脚趾残缺不全的,就是这个缘故。吕科长戴上毡帽,在没有生火的屋子坐了半小时以上,我才让他进入有火房间里烤火取暖,从此他把带耳罩的毡帽视为恩物。后来他来台,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