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韻位疏密與表情的關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旅魂孤,峥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秦觀《阮郎歸》

    二、上下片皆一二三四連協,五六七隔兩句協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三、上下片除首次句隔協,餘並連協例:

    花前失卻游春侣,獨自尋芳。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樑間燕,各自雙雙。忍更思量。緑樹青苔半夕陽。

    馮延巳《採桑子》

    四、上下片除四五隔協,餘皆連協例: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净月華開。想得玉樓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浪淘沙》

    五、上下片全部連協例:

    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餘秋更清。暮雲平,暮山横。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萬俟詠《長相思》

    六、上下片第三句透下全部連協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滚滚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南鄉子》

    這上面六例,連協的多,都顯示緊迫情調;遇隔協或三句一韻處,語氣畧趨舒緩,在整體中起着調劑作用。

    在整闋使用平聲韻的小令中,也有夾協仄聲短韻,自分賓主的。它的作用,一在使音節變得複雜美聽,二在給感情上以調節。畧舉數例:

    一、上片或下片先協兩仄語氣透下例: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没人知。

    韋莊《女冠子》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泪,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相見歡》

    二、上下片連協平韻,中夾六仄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三、全闋協平爲主,中夾兩仄相錯例:

    挑盡金燈紅燼,人灼灼,漏遲遲,未眠時。  斜倚銀屏無語,閒愁上翠眉。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

    韋 莊《定西蕃》

    四、全闋協平爲主,上下片錯協五仄各爲部伍例:

    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緑雲傾,金枕膩,畫屏深。  子規啼破相思夢,曙色東方才動。柳烟輕,花露重,思難任。

    韋莊《酒泉子》

    五、全闋協平爲主,上下片换韻中夾多種仄韻交錯相協例:

    寶馬曉鞴雕鞍,羅帷乍别情難。那堪春景媚,送君千萬里,半妝珠翠落,露華寒。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泪闌干。  良夜促,香塵緑,魂欲迷。檀眉,半斂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語情難説,出芳草、路東西。摇袖立,春風急,櫻花楊柳雨淒淒。

    薛昭藴《離别難》

    第一例中,第一首“時”、“眉”、“隨”、“知”共協四平,作爲主韻,“七”、“日”先協兩入,透下“時”字語氣才住;第二首“紅”、“匆”、“風”、“重”、“東”共協五平,作爲主韻,過片“泪”、“醉”叶兩去,透下“重”字語氣才住,這作用都僅僅是使得音節比較複雜而已。第二例中,“聲”、“行”、“生”、“迎”、“晴”共協五平,作爲主韻,“馬”和“怕”夾協兩仄,“醒”和“冷”又轉兩仄,“處”和“去”又轉兩仄。這裏三轉仄韻夾協,就兼起着調節情感的作用。第三例中,“遲”、“時”、“眉”、“思”共協四平,作爲主韻,“語”和“雨”錯協兩上。它的作用也只在增加音節上的繁複之美而已。第四例中,“沉”、“深”、“任”共協三平,作爲主韻,“睡”和“膩”夾協兩去,“夢”、“動”、“重”轉協三去。這裏的主要作用是使音節起變化,也兼調節情感。第五例中,“鞍”、“難”、“寒”、“干”共協四平,“迷”、“眉”、“低”、“西”、“淒”换協五平,作爲主韻,“媚”和“里”夾協兩仄,“落”、“燭”、“曲”夾協三入,“促”和“緑”夾協兩入,“别”、“咽”、“説”夾協三入,“立”和“急”夾協兩入。這首詞複雜到了極點,對劃分起伏、調節情感,起着極大的作用;因主韻的韻位相隔太遠,這賓韻就更能發揮它的作用以影響於整體的幽咽哀怨、若斷若續的愁苦心情。這是唐、五代小令中最富聲律變化的創作。

    仄韻小令,音節是比較峭勁的。上、去同協,入聲獨用,是唐、宋詞的一定規矩。上、去聲韻適宜表達清幽峭拔、沉鬱淒壯的思想感情;入聲韻適宜表達激烈豪爽、決絶瀟灑的思想感情。但韻位的疏密,也起着調節變化的作用。酌爲示例如下:

    一、隔句協仄例: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殘月臉邊明,别泪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緑羅裙,處處憐芳草。

    牛希濟《生查子》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雨。雙櫓本無情,鴉軋如人語。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何物係君心,三歲扶床女。

    賀鑄《生查子》

    二、首尾隔協,腰間連協例:

    小徑紅稀,芳郊緑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鈩香静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晏殊《踏莎行》

    三、上半連協,下半隔協例:

    池塘水緑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鈎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晏殊《玉樓春》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蘇軾《木蘭花令》

    四、前連協,尾隔協例: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黄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爲蕭娘,書一紙。

    周邦彦《夜游宫》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厨,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五、首尾連協,中腰隔協,兼作叠韻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這上面五例,都是音節比較舒緩的;大多前急後緩,尤以第四例的後三句兩用平收,隔三句才協一韻,更加顯示風姿摇曳,有裊裊不盡之音。至於第一例的《生查子》和第三例的《玉樓春》,則完全是仄韻律詩的式樣,不過對偶處有些拗怒,顯示情調的鬱勃;其用入聲韻的《木蘭花令》,則更加矯健而已。

    仄韻小令,比較音節緊促的,幾乎是句句協韻;有的只在開首或腰間偶用一句平收,酌爲調劑一下。

    一、開首隔協,隨後連協例: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峯清苦,商畧黄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姜夔《点絳唇》

    又正是春歸,細柳暗黄千縷。暮鴉啼處,夢逐金鞍去。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

    姜夔《醉吟商小品》

    二、首尾連協,腰偶隔協例:

    春日宴,緑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馮延巳《長命女》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烟,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横風狂三月暮。門掩黄昏,無計留春住。泪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蝶戀花》

    三、整體連協例:

    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柳絲如剪花如染。  香閨寂寂門半掩。愁眉斂,泪珠滴破胭脂臉。

    馮延巳《歸自謡》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謁金門》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烟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泪。

    范仲淹《漁家傲》

    這上面三例,説明上、去韻的韻位過密,也能够顯示一種緊促的情調,適宜表達曲折變化、纏綿悱惻的悽惘心情;尤其是第三例,句句連協,旋折而下,一句一轉,顯示一種沉鬱氣氛。其中如《謁金門》、《漁家傲》以及第二例中的《蝶戀花》(一名《鵲踏枝》) 也都有協入聲韻的;那就不免化沉鬱爲激厲,情調又大不相同了。

    接着,再談一下唐、宋小令遇到需要表達激越矯健、高峭堅決的思想感情時,那短音促節的入聲韻,是最適當不過的。畧舉數例如下:

    一、開端連協,中夾叠韻例: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别。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絶。音塵絶,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

    二、整體仄收,隔協入韻例: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畫園林溪紺碧,算重來、盡成陳迹。劉郎鬂如此,況桃花顔色。

    晁補之《憶少年》

    三、過片一句平收,餘並仄收,隔協入韻例:

    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絶。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别。

    晁補之《鹽角兒》

    四、前兩句一句平收,一句仄收,隔協入韻例:

    摇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緑蓑青笠,慣披霜冲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朱敦儒《好事近》

    五、整體連協,結尾平收隔協例:

    東風急,惜别花時手頻執,羅帷愁獨入。馬嘶殘雨春蕪濕。倚門立,寄語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牛嶠《望江怨》

    六、通體連協入韻例:

    何處笛,終夜夢魂情脈脈。竹風櫚雨寒窗滴。  離人數歲無消息。今頭白,不眠特地重相憶。

    馮延巳《歸自謡》

    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迹。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  夢覺巫山春色,醉眼飛花狼籍。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

    馮延巳《謁金門》

    上面第一例,上片“咽”、“月”、“别”協三入,“月”又重叠一次;下片“節”、“絶”、“闕”協三入,“絶”又重叠一次;上下片的第四句原非韻位,但全用仄聲(“色”入,“照”去) ,自然勁挺;從整個的音節探討起來,是適宜表達激壯感情的。第二例,上片“客”和“隔”協,下片“碧”和“迹”、“色”協;雖然韻位相隔相當遠,但其它句脚字如“柳”、“舸”、“送”、“此”都是仄聲,與短促的入聲韻聯綴起來,也不能顯示和諧而適成拗怒,所以它會成爲激厲緊促的淒調。第三例,上片“雪”、“絶”、“徹”協三入,“雪”又重用一次;下片“月”、“血”、“别”也協三入;整體的句脚字,只“風”字是平,“蕊”、“萼”、“淡”皆仄。這作用與第二例全同,只過片的三言偶句,畧感和諧而已。第四例,上片“節”、“笠”、“雪”和下片“月”、“色”、“滅”皆連 三入,顯示情調的高峭;“笠”、“色”並非固定韻位,但這裏全用入收,顯示音節的拗怒;上下片首句“塵”、“閒”兩字的平收,畧有調劑。第五例,“急”、“執”、“入”、“濕”、“立”、“泣”六協入聲韻,顯示心情的緊促;只在曲終前安上一句平收的“郎”字,畧爲舒了一口氣。整個的情調,是情急調苦的。第六例全部連協入聲韻,没有一個異音的句脚字調劑其間,就更顯得情調的緊張急迫了。

    入聲韻的特殊作用,在唐、宋詞中,不論小令或長調,都是表現得非常突出的。到了《中原音韻》全用北音,把入聲分派入平、上、去,它的特性也就隨着消滅。這是語言變化的自然法則,不能把詞、曲混爲一談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