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五學校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學額學基學田附重慶府

    歲試取進文附學生二十名,科試亦如之,武生歲試取進二十名,廩膳生員四十名,每歲額給餼糧銀三兩二錢,遇閏加銀二錢六分,增廣生員四十名,一年一貢。

    學基

    宮左牆外,舊有隙地,橫三丈,長四十五丈,右牆外,橫十七丈,長十七丈五尺,尊經閣後隙地,橫四丈二尺,長二十五丈二尺,乾隆十九年為朱、胡二姓侵佔,諸生具控清理,知府傅顯勘斷歸學。二十一年,知縣王爾鑒勒限拆遷,紳士勒石于靈星門內。

    學田在城西五里地,名王家園,直里一甲,冊名在縣。康熙四十九年,知縣孔毓忠,詳撥朝天驛官莊上田八十七畝六分,中田七十三畝,下田一百三十畝四分,中地一十三畝七分五厘,下地一十一畝二分五厘,共征條糧一兩七錢八分七厘四毫,歲收租米銀七兩六錢五分。

    巴縣

    原額十二名,嘉慶十六年,增江北廳學額六名,巴縣裁撥三名,額止九名。二十一年,銅梁裁減一名,安居裁減二名,撥還巴縣。二十三年,安居呈請複還一名。道光七年,汶川縣裁撥一名歸巴縣,仍復原額十二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基長五十餘丈,寬十丈有奇。

    學田在城西佛圖關外,直里一甲,歇檯子大井灣,冊名縣學。明萬曆二十九年,川東道張文耀、知府傅光宅捐置,兵燹荒蕪。康熙二十六年,知縣李錦勘復舊田,酌定歲租谷九石三鬥九升六合,折租銀三兩七錢五分八厘四毫八絲。原系地方官收解,康熙五十七年,始歸教官收租。雍正七年,丈上中下田共一百九十三畝二分七厘九毫一絲,應徵條糧七分八厘二毫五絲,載種一石四鬥,共收租銀七兩。府縣兩學租銀除納條糧外,餘銀存作修補牆垣及諸生考課茶食等費。

    江津縣

    原額進八名,雍正四年,提學任蘭枝題增四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三年兩貢。

    學田一百三十七畝。

    長壽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永川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田明萬曆四十三年,知縣戴靈武捐置一百有二畝,知縣汪昆麓捐置三十畝,邑人黃汝德捐田八十四畝。

    榮昌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基廟前

    牆抵縣署內城垣為界,右側隙地沿墈,下連民房,直上抵考棚左牆為界,考棚後抵鹽課地為界。左側隙地沿墈抵縣監倉為界。監倉上由五穀廟曲轉抵民田為界,後山原止沿墈。嘉慶十四年,邑紳鐘宣琳捐施墈下山地一段,直抵城北垣為界,植木五百株,其左右招佃居民以及轉更樓店房基一間,接連鼓樓壩店房基三間,只許頂換房屋,不准盜賣。

    學田乾隆四十三年,邑紳顏懷舒等捐置四十畝。又

    牆右濫泥溝水田三坵,北齊街心為界,西連營地,築土牆為界,內開水溝一道,以便泄水,禁止居民渣滓淤塞。南抵營田為界,東抵縣署後牆為界。

    綦江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南川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田道光辛醜年,傅天淮捐傅家溝田產一分,糧五分六厘,歲收租八石。癸卯年,張承淮捐蕭家莊田一分,歲收租九石。

    合州

    原額進十二名,廩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兩貢。

    學田明置永清里、安賢里二處,今廢為民田。學地在洛陽溪右岸,萬曆間,李舒華置。

    涪州

    原額進十二名,廩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兩貢。

    銅梁縣

    原額進八名,嘉慶二十一年裁撥一名歸巴縣,額止七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安居鄉[縣]

    原額進八名,嘉慶二十一年裁撥二名歸巴縣,二十三年呈請複還一名,額止七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大足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田七畝六分。

    璧山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定遠縣

    原額進八名,廩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貢。

    學田道光十九年,知縣車申田倡捐,邑人趙正管捐施共田六十六畝,歲收租谷六十四石,以作賓興典禮。

    江北廳

    嘉慶十六年,議准設立專學,酌定歲試取進文童六名,武童六名,科試取進文童六名,將現設學額,只准新添三名,其餘三名即于巴縣額進十二名內分撥,以符定額六名之數,廩生六名,增生六名,四年一貢。

    學田歲收租銀八兩。

    書院義學附重慶府

    東川書院:在重慶府治洪崖坊,舊在治平寺後藏經閣左,名渝州書院。乾隆三年,知府李厚望捐建,郡人龍為霖助構,易簡有記。三十三年,川東道宋邦綏遷建今所,易今名,規制宏敞。二十四年,知縣王爾鑒置學基地,歲收租銀四百三十餘兩。五十八年知府蔡必昌、五十九

    年知府趙秉淵先後增置,地租每年收穀共三百四十三石,各處地租、房租銀共八百六十五兩九

    錢。道光十一年,貴州仁懷廳貢生張坦捐資補修書院屋宇、講堂。凝道書院:在府治,明嘉靖中知府劉繪建,今湮。來鳳書院:在府治右,今湮。縉雲書院:在巴縣學右,建始無考。乾隆三年,知縣王裕疆重葺。十五年,知縣張兌和

    廢之。

    巴縣

    字水書院:在通遠門內蓮花池,舊名涵園。嘉慶二十一年,周鐘等將房屋一院捐作書院。續捐施膏火田,租穀共一百七十四石,各處房租銀共三百零五兩。觀文書院:在縣直里五甲白市驛。道光九年,分縣吳占魁先捐銀四百兩,率諸紳士募捐銀五百餘兩修建,膏火田谷一百石,生息銀一百一十五兩二錢。瀛山書院:在縣忠里六甲鹿角場,道光六年,彭德魁,捐施四房三分,地基一分修建,並捐鋪房,每年佃租銀作為膏火,租谷七十六石,作為延師修金費用。三益書院:在縣節里二甲沙鎮場,乾隆四十一年,邑人張超凡等建置,田歲收谷四十石,趙繼美有記。道光元年,陳元儒等又捐銀五百兩作為膏火,獎賞延師束修,每年租谷五十石。歸儒書院:在縣仁里十甲,嘉慶十九年,陳立勳、杜朝聘、張敬孟等贖寺田為書院,每年束修四十石,無膏火。巴縣原無鄉學,道光六年,知縣劉衡奉上憲劄飭,勸諭各場市捐設義學,即歸各鄉紳士經理。

    江津縣

    幾水書院:在江津縣城隍祠左。乾隆六年,署縣楊純伯建,署縣胡觀海落成。九年,知縣彭維銘增建。三十二年,知縣曾受一增修。置田歲收谷六十石。嘉慶九年,知縣徐鼎迭增租銀七百五十兩。道光十年,署縣事朱琦移建考棚之側。十一年,知縣郭彬圖斷撥能仁寺田業五處,歲收租谷八十二石八鬥,通舊管尖茶溪等業十九處,歲收租穀一百五十石九鬥,共收租穀二百三十三石七鬥。

    賓興田:道光十四、十五兩年,知縣宋灝、郭彬圖先後籌辦勸捐置買崇林寺田業一分,充入

    東皇會田業一分,每年共收銀一百五十餘兩,三年大比,分給士子,其田均在思里,載糧立案。鄉學二桂林書院:在縣杜里筆架山東南,院有奎閣、惜陰軒、豁然亭、滌硯池諸景。道光十三年,

    楊維翰率弟姪建。餘慶書院:在杜里,楊維翰、維嶽、維暟同建義學,田共五處,載糧二石九鬥,收租穀京鬥八百三十二石,均貯承啟堂,以供義學經費,並膳族人之貧者。大學士長齡、川東道嵩齡皆有敘。

    長壽縣

    鳳山書院:初在紫雲崖下,知縣齊永齡建,乾隆三十一年,知縣曾受一補修。五十一年,知

    縣陳善教移建縣東一里文昌宮右,置田歲收銀二百四十餘兩。鄉學舊無,道光五年,新建十一所。鳴鳳義學知縣薛濟清捐置。養正、時敏兩義學王劉氏同子監生王璧、王瑋捐置。

    天澤、分澤兩義學職員戴筠捐置。聿秀義學巴人車占勝、閔廣順倡首捐置。敦本義學耆民王其武捐置。光裕義學職員戴琳和捐置。養雲義學貢生左維垣捐置。養源義學工部郎中李松年捐置。文明義學監生左濤捐置。

    永川縣

    錦雲書院:古察院基,舊在治東,名桂山書院。康熙五十八年,知縣彭時捷遷建今所,後建奎閣。川東道張九鎰講學于中,易今名。東皋書院,舊在城外東山寺。乾隆五十三年,署縣張縉移建文昌祠。

    彭時捷《錦雲書院碑記》學校,王政之本,所以養人材、厚風俗也。今自京師而外,直省郡縣莫不有學,而書院輔之。書院之設即古黨庠術序之遺,其地不如學之尊嚴,其事較學尤為詳盡。或興或廢,人材風俗因之,不綦重歟。乾隆壬申,予來治永川,見其士好詩書,俗向儉樸,蓋沐浴雅化百有餘年矣。考其地有桂山書院,前令江右羅君諱士哲之所建也。僅十餘年而老屋數椽不蔽風雨,邑人士未有鼓篋出其門者,豈經始規模有未備耶,抑繼之者未暇增式廓耶。韓子有言:“莫為之前

    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微羅君亦予之責也。顧舊址狹隘不足改為,且無學田不能垂久。予乃捐俸八十金,置田數畝,隨據紳士等呈請興學,先後願輸廢寺、閒田、山土三百餘畝,為修脯膏火之資,然後謀立學舍,與邑尉鄭君王臣,儒學王君楷,蔔治東錦雲山陽,相基繪圖授邑庠等董其事,各皆踴躍,樂輸良材堅甓,不可勝用。於是為立講藝之堂,棲士之舍,賓客之位,遊息之所,庖廚之次,百爾器具工善吏勤晨夜並作,凡五閱月而竣。既遷舊地,遂更新名,來學者幾百人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