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窗自纪 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加于人所至忽之辈,而鉴赏始玄;物外交游,当勘于心情易动之时,而根器始定[1]。

    今译

    在尘世中寻求朋友,

    要注意一般人极易忽视的人,鉴赏力才算玄妙;

    与尘世外的人交往,

    要在心性容易动摇之时察看,根器才能算沉稳。

    注释

    [1]根器:佛教语。指人的禀赋、气质。

    服奇志淫 昔人所戒

    博带褒衣,固吾儒风度,然或长袖曳地,得毋近于舞衫。大幅迎风,众方认为羽服。故裁置合式,大体所关。服奇志淫,昔人所戒[1]。

    今译

    宽袍大带的衣服,固然能体现我们读书人的风度。

    但有的人袖子长得拖地,恐怕有点像舞台装了吧?

    衣服宽松迎风飘舞,人们也会以为是道士的服装。

    所以剪裁制作得合体,关系到大体。

    奇装异服,志气淫靡,过去已有人提出过警戒了。

    注释

    [1]“服奇”二句:见《战国策·赵策》:“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文人实多微词 听者当明大意

    文人才子之口,实多微词;听言参论之问,当解大意。

    今译

    文人才子说的话语,往往有很多隐晦意思。

    聆听及参与讨论时,应当理解其中的要旨。

    不为尘情蔽 莫以气焰高

    不为尘情所蔽,才称水镜之才[1];倘以气焰相高,终倚冰山之势[2]。

    今译

    不被世俗感情所蒙蔽,

    才称得上是清明如水镜的明鉴之才;

    如果凭气焰妄自尊大,

    只不过是倚仗终将融化的冰山之势。

    注释

    [1]水镜:清水和明镜。比喻指明鉴之人。

    [2]冰山:冰山遇日即消融。比喻一时显赫、不可久恃的权势。

    古人敦旧好 今日重新欢

    古人敦旧好,遗簪遗履之事[1],悠然可思;今日重新欢,指天指日之盟,泛焉如戏。岂特愧夫乘车戴笠,亦且见笑于白犬丹鸡[2]。

    今译

    古人重视敦睦过去的友谊,

    遗簪而悲坠履而拾的情分,

    令后人感慨深沉,怀念不已!

    今人重视新近结交的朋友,

    指着天发誓对着太阳起咒,

    交情却空泛浮浅,如同儿戏。

    岂只是愧于普通的老百姓,

    而且也会被白犬丹鸡耻笑!

    注释

    [1]遗簪遗履:《韩诗外传》卷九:“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后人合二事为“遗簪坠履”,喻重视过去的情谊或旧物。

    [2]白犬丹鸡:结盟时所祭之物。《类说》卷十三:“粤人每相友善,则山下作坛,祭以白犬丹鸡,仰天盟曰:‘某月某日甲与乙为友,上下四旁莫不并见。卿乘车我戴笠,日后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日后相逢马当下。’”

    芳洁寄淡泊 名高任丑穷

    甑中生尘釜生鱼[1],千载之下,不悲其穷而扬其清。故知澹泊之乡,芳洁所托。丑穷之士,后之声名,可知也。

    今译

    瓦罐里面生起了尘土,饭锅里面生出了游鱼。

    然而到了数千年之后,人们并不悲伤他贫穷,

    而是赞扬着他的清廉。可见淡泊清贫的境界,

    寄托高洁芬芳的人品;虽然一个人生前贫困,

    但他死后的高尚之名,却将永远为世人传诵。

    注释

    [1]“甑中”句:形容家境清贫,好久没有开饭了。《后汉书·范冉传》:“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时为莱芜长。

    如非真才子 身价岂能高

    市骏台高[1],黄金不悬天上。但非千里龙骧[2],未许忽腾声价。奈何欲策驽骀[3],而侥幸空群之顾乎[4]?

    今译

    重金招求贤士的高台入云,

    但黄金并没有悬挂在天上。

    如果不是匹真正的千里马,

    不可能在顷刻间声价百倍。

    如果本身是跑不动的劣马,

    怎能得到格外的赏识眷顾?

    注释

    [1]市骏: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

    [2]龙骧:骏马。

    [3]驽骀:劣马。

    [4]空群之顾: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贫富之交可以情谅 贵贱之间易以势移

    贫富之交,可以情谅,鲍子所以让金[1];贵贱之间,易以势移,管宁所以割席[2]。

    今译

    穷人与富人的友谊可以因实情而获得谅解,

    鲍叔牙因此能够宽容地将金子多分给管仲;

    尊贵与低贱的关系容易因势利而发生改变,

    管宁因此毅然地将与华歆同坐的席子割裂。

    注释

    [1]“鲍子”句:春秋时齐鲍叔牙与管仲交情深厚。他们年轻时一起做生意,管仲贫困,经常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母而贫,毫不计较。管仲尝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管宁”句:《世说新语·德行》载,汉末管宁与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人乘着华丽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出门观看。管宁将坐席割开,与他分开来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物色有先机 文章有定数

    物色有先机,曾报染衣之柳汁[1];文章有定数,豫传照镜之芙蓉[2]。

    今译

    知遇早有兆头,柳神曾经告知,

    已用柳汁染上了李固的白衣裳;

    文章命里注定,老姥早已预言,

    来年李固将会在芙蓉镜下及第。

    注释

    [1]染衣之柳汁:据《三峰集》:李固行于古柳下,听到弹指声,询问弹指人,回答说:“我是柳树之神,已经用柳汁染了你的衣裳了。得第后,要用枣糕来祭祀我。”不久,李固果然及第。

    [2]照镜之芙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载,唐李固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说:“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明年,果中状元。诗赋有“人镜芙蓉”之语。

    只要脚跟立得定 任他谗言与诡计

    铄金之口[1],策善火攻。不知入火不焦者,有火浣之布[2];溃川之手,势惯波及,不知入水不濡者,有利水之犀[3]。

    今译

    能够熔化金属的流言蜚语,

    其成功的计策在于用火攻。

    不知入火仍然不会焦卷的,

    有入火颜色愈鲜的火浣布;

    能够冲决堤防的阴谋手段,

    其浩大的流言犹如用水淹。

    不知入水却不会被沾湿的,

    有入水身体犹干的水犀牛。

    注释

    [1]铄金:喻流言蜚语的可怕,能使金属熔化。

    [2]火浣之布:石绵织成之布,入火后颜色愈加鲜明。

    [3]利水之犀:《南越志》载,海中出离水犀,似牛,出入有光,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

    卖赋金多不为贪 换璧城多不为重

    卖赋之金多不为贪,连城之璧售不为炫。盖千金可卖一字,而一字关人荣辱,即千金不能酬;十五城可换一璧,而一璧系国重轻,即十五城不能抵。

    今译

    文章稿酬要得再高也不算贪;

    白璧用连城交换也不为炫耀。

    因为千金可以卖出去一个字,

    而它却关系到买者的荣与辱,

    即便是付给千金也难以酬谢;

    用十五座城可换来一块玉璧,

    而它却关系到国格的高与低,

    即便是十五座城也不能相抵。

    众醉己独醒 必受众人嗔

    众醉独醒,固足自高,而十锦一褐,必为众厉。不观之饮狂泉者乎[1]?举国之人皆狂,国王纵穿井以饮,不能无恙也。噫!吾深为振俗超类者危也。

    今译

    众人都喝醉唯独我清醒,固然算得上是很清高了。

    但十个人都穿锦绣衣裳,只有你一个人穿粗麻衣,

    你就定会被众人所虐害。君不知饮狂泉的故事吗?

    当饮用了狂泉的水之后,整个国家的人都疯狂了。

    国王纵饮井中干净的水,也不能保证他没有祸事。

    超越世俗超越同类的人,唉!我深深地为他担心!

    注释

    [1]狂泉:传说中使人饮后发狂的泉水。《宋书·袁粲传》载,袁粲尝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曰:“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

    残春与初秋 情景俱有致

    客问:“残春何如初秋?”余曰:“春残秾华方谢,初秋凄其乍来,情景俱有淡致。第秋来转寂转清,而春后忽生烦热,境自异也。安得四时皆秋,答我萧疏之怀,澹彼繁华之兴?”

    今译

    有客人问:“残春景致比起初秋来怎么样?”

    我对他说:“春残时繁盛的花朵纷纷凋谢,

    初秋时寒凉的气息忽然而来。

    两者的情感景色都有淡泊之致。

    但初秋后境界越来越寂寞清淡,

    而残春后烦热的夏天接踵而来,

    所以它们的境界还是有区别的。

    怎么能够一年四季都变成秋天,

    应答我这萧疏淡泊的高远襟怀,

    淡泊那些繁华浓艳的世俗兴致?”

    千古流传句 不在语言多

    名世之语,政不在多;惊人之句,流声甚远。譬如“枫落吴江冷”,千秋之赏,不过五字。作者何不练侈口无尽之平常,而钟一二有限之奇论?犹之大海起一朝之蜃气,平山削十丈之芙蓉,山水之灵,便足骇目。

    今译

    能够闻名于世上的话,并不在于讲说的多少;

    能够使人惊奇的诗句,会流传得非常地长远。

    譬如唐代崔明信的“枫落吴江冷”这一句诗,

    千秋万代获得人们的赞赏,只不过是五个字。

    当今作家为何不去掉夸夸其谈的平庸言论,

    而把力气花在一两句有限却奇特之言上呢?

    这样的话,就像大海忽然间涌现海市蜃楼,

    在低平的山中,突然削出了十丈芙蓉奇峰,

    山水的奇特与灵异,就足够让人叹为观止!

    望气失之浮 相骨方得实

    取才者,但知望气,未经相骨,故其人多失之浮。《尸子》曰:“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误人法眼[1],此言作俑[2]。

    今译

    择用人才的人,只知道观望他的气色,

    而没有考察过他的神骨,这样选人大多失于浮浅。

    《尸子》说:“刚生下不久的虎豹,

    虽然皮毛还没现出花纹,已经有了食牛的气势。”

    耽误人智慧的眼光,此话是始作俑者。

    注释

    [1]法眼:佛教语。“五眼”之一。谓菩萨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

    [2]作俑:《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本意是制造殉葬的偶像。后因指创始,首开先例。俑,古代用来陪葬的木偶人或泥偶人。

    满腹有文难骂鬼 措身无地反忧天

    唐伯虎云:“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1]英雄无己之怀,言言哽咽。昔谓悲歌可以当泣[2],此则读之堪泣不堪歌耳。

    今译

    唐伯虎说:

    “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

    英雄没有一己私情,光明磊落,

    每个字都令人感慨,潸然泣下。

    前人说悲凉的长歌可以当作哭泣,

    读这两句则唯有哭泣而唱不出来。

    注释

    [1]“满腹”二句:出自明唐寅《漫兴》诗其七。

    [2]悲歌可以当泣: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来倾吐悲愤之情。

    世人甘弃本来面 顷刻之间多变易

    《幽明录》贾弼见人曰:“爱君美貌,欲易君头。”许之。后能为半面笑,半面啼。尝读而异之。曰:“怪哉!鬼之能易人头也。”自今观之,似人之自为易也,于鬼何异与?夫天下岂少美如冠玉者[1],忽为啼,忽为啼中之笑,忽为笑中之啼。半面之中,笑啼并举。本来面目,顷刻屡更。宁有此多端之鬼,尽人而易之,随时而弄之耶?

    今译

    《幽明录》记载,贾弼梦见一鬼对他说:“因为爱你的美貌,想和你换一下头。”贾弼梦中身不由己地答应了。后来他能够用半个脸笑,半个脸哭。

    当初我读这则故事的时候感到非常惊奇,说:“奇怪,鬼能够把一个人的头换掉。”现在看来,似乎是人自己愿意交换的,与鬼有什么关系————

    天下难道还少美得像装饰在帽子上的玉的人吗?但他们忽然哭,忽然哭中有笑,忽然笑中有哭。这半边脸在哭,那半边脸在笑。好端端的本来面目,顷刻之间屡屡变更!

    难道有这么多的鬼,能把人的容貌全部换掉,随时随地作弄人类?

    注释

    [1]冠玉:古人帽子上佩带的玉石。《史记·陈丞相世家》载周勃、灌婴等诋毁陈平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放生说佛法 是为第一义

    征之内典[1],鹫头作岭[2],鸡足名山[3],孔雀为经[4],鹦鹉语偈[5]。字中疑鸲[6],珠里认鹅[7],一切鸟禽皆具佛性。故放生说法,洞彻佛法真如。惜福清修,属第二义。

    今译

    查看佛经,有鹫岭、鸡足山、《孔雀经》、鹦鹉偈。

    佛弟子以八哥鸟作为名字,乞食比丘则舍身救鹅。

    可见一切鸟禽都具有佛性。

    所以放生、说法,洞彻佛法真理。

    珍惜福分,清净修行,还不是最根本的妙义。

    注释

    [1]内典:佛经。佛教称佛学为内学,佛经为内典。

    [2]鹫头作岭:鹫头岭在中印度。佛说法之地。山顶似鹫。因王舍城南尸陀林中多死人,诸鹫常来食之,还集山头,时人名为鹫头山。

    [3]鸡足名山:鸡足山在印度。又名尊足山。相传为尊者大迦叶波寂灭处。参见《大唐西域记·鸡足山》。

    [4]孔雀为经:《孔雀经》,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5]鹦鹉语偈:鹦鹉宣说佛偈以化导众生。如《正法念经》载有鹦鹉说法化导诸天之事。

    [6]字中疑鸲(qú):鸲即八哥鸟。佛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意译为鸲鹆子。其母出生时因眼似舍利鸟,故名舍利。舍利弗之名,即谓舍利之子。

    [7]珠里认鹅:据《大庄严论经》十一载,过去有一比丘,乞食至穿珠师家。珠师暂置珠而入内取食。正在这个时候,一只鹅鸟来,吞食其珠。珠师出来后不见珠,疑为比丘所窃而责怪之。比丘惧珠师杀鹅取珠,说偈以讽,珠师不听,遂缚比丘,棒打出血。鹅来食血,珠师怒,杀鹅,比丘说自己:“我得最胜心,欲全此鹅命。由汝杀鹅故,心愿不满足。”珠师在鹅腹中发现了宝珠,放声痛哭,对比丘说:“你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事!”

    阅历实境见闻真 备尝世味嗜欲淡

    实境阅历,斯耳目之界真;世味备尝,斯口腹之嗜淡。向长安而空笑,过屠门而思嚼[1]。实境真味,将何着落?

    今译

    经历实境耳目的见闻就会真实,

    尝尽世味口腹的嗜欲就会恬淡。

    对着西面的长安城而痴痴地笑,

    经过卖肉的铺子想着大吃一顿。

    实际情境真实滋味又何从谈起?

    注释

    [1]“向长安”二句:指羡慕而不能得,聊以已得之状而自慰。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肉味美,对屠门而嚼。”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有成语“屠门大嚼”。

    冷香作诗韵 幽艳沁人脾

    和冷香韵:幽人到处烟霞冷,仙子来时云雨香。霜封夜瓦鸳鸯冷,花拂春帘翡翠香。妆临水镜花俱冷,曲奏霓裳月亦香。雪罥层峦山骨冷,花随飞浪水痕香。

    今译

    用“冷”“香”这两个字为韵脚作诗:

    幽人到处烟霞冷,仙子来时云雨香。

    霜封夜瓦鸳鸯冷,花拂春帘翡翠香。

    妆临水镜花俱冷,曲奏霓裳月亦香。

    雪罥层峦山骨冷,花随飞浪水痕香。

    玄之又玄梦中梦 解所不解杯后杯

    若问玄之又玄[1],不免梦中说梦[2]。最是解所不解,有如杯后添杯。

    今译

    如果谈论玄妙而又玄妙的问题,

    不免是身在梦中又做起了幻梦;

    如果强解根本难以理解的东西,

    犹如是在大醉之后再继续喝酒。

    注释

    [1]玄之又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指“道”幽昧深远,不可推测。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

    [2]梦中说梦:佛教语。譬喻虚无而不实在。幻中出幻,妄中出妄。

    论名节缓急事小 较死生名节论微

    论名节,则缓急之事小;较死生,则名节之论微。但知为饿夫以采南山之薇,不必为枯鱼以需西江之水[1]。

    今译

    名节方面,缓急的事情并不为大;

    死生方面,名节顾忌显得很轻微。

    可以做饥饿不堪的高士伯夷叔齐,

    采摘服食南山的薇蕨以维系生命;

    不必做干渴已甚的涸辙里的小鱼,

    非得等待着西江的水来救活自己。

    注释

    [1]“不必”句:《庄子·外物》载:庄子家贫,向监河侯借粟。临河侯说:“可以,等我过一段时间得了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很生气地说:“我昨天看到车辙中有条鱼,喊叫求救说:‘有没有升斗之水使我活下去?’我说:‘可以,我将到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们引来江河水救你。’这条鱼很生气地说:‘我只需要一点点水就可以了。要像你说的那样,我早就渴死了,你就得到卖鱼的店里去找我了!’”后用枯鱼比喻身陷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为儒只须一亩宫 为士须有三寸舌

    儒有一亩之宫[1],自不妨草茅下贱;士无三寸之舌,何用此土木形骸[2]。

    今译

    儒者虽只有一间极狭小的房屋,

    生活在恶劣的环境却心志高远;

    读书人如果没有三寸不烂之舌,

    还要这具臭皮囊来做什么用处?

    注释

    [1]儒有一亩之宫:《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翁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指贫穷屈道,仕为小官。宫,墙垣。

    [2]土木形骸:形容像土木一样自然。比喻人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晋书·嵇康传》:“康早孤,有奇气,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无奇僻事见闻陋 多奇僻人伦常乱

    天下非有至奇、至怪、至诞、至僻之事,则见闻不开;天下倘多至奇、至怪、至诞、至僻之人,则经常不正。故曰: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今译

    天下如果没有极奇、极怪、极荒诞、极生僻的事,

    则人生的见闻不能广博;

    天下如果太多极奇、极怪、极荒诞、极生僻的人,

    则人生的操持不能方正。

    所以说:不可无其事,不能有其人。

    觉当烟水倦意去 听到是非睡意生

    觉当烟水,则青眼顿开;听到是非,则白日欲寝。

    今译

    醒来面对烟水,则青眼顿时豁开;

    听到是非之事,则白日昏昏欲睡。

    客来蕉衫换酒 兴到竹籁代吟

    裘敝黑貂[1],客来时蕉衫换酒[2];歌惭白雪,兴到处竹籁代吟。

    今译

    貂裘已经太破旧,不能再拿去抵账,

    客人来到时用麻布制成的衣衫换酒;

    诗文的水平比不上郢中白雪的高雅,

    兴致勃发时修竹的清音可代替吟咏。

    注释

    [1]黑貂:紫貂。皮可制裘,极为贵重。据《战国策·赵策一》,李兑赠送苏秦黑貂裘。又《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以貂裘换酒。《晋书·阮孚》载,阮孚曾用金貂向人换酒。

    [2]蕉衫:用麻布缝制的衣衫。

    精凿之妙 不妨镂刻

    抱冲雅者,一经精凿,辄谓有伤神色。不知精凿之妙,不妨镂刻。譬之精凿美玉,雕磨百端,神色愈正。

    今译

    禀赋高迈而风雅的人,一旦被精雕细凿后,

    动不动就说有伤元气。殊不知精凿的妙处,

    正不妨细细加以镂刻。就像精凿美玉一样,

    虽然雕磨得到了极致,神色愈加端庄周正。

    沈郎诗瘦 东老书贫

    沈郎诗瘦[1],对翠竹同病相怜;东老书贫[2],借白云一家生活。

    今译

    才子沈约因作诗而清瘦,对着翠竹同病相怜;

    东邻老者因读书而清贫,借来白云维持生计。

    注释

    [1]沈郎:指南朝梁沈约。《梁书·沈约传》记沈约与徐勉书,说自己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以“沈腰”作身体瘦损的代称。

    [2]东老:指宋沈思。隐居于浙江东林山,自号“东老”。宋赵令畤《侯鲸录》卷四载:熙宁年间,有道人自称“回山人”,他到沈东老家饮酒,醉后在主人家东老庵壁上用石榴皮题诗:“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后来,苏东坡见到了沈东老之子,那时沈东老已死了三年。苏东坡为其和词。

    观鱼 调鹤

    驰马不如观鱼,放鹰不如调鹤。

    今译

    驰骋骏马胸胆开张,不如观看游鱼雍容恬淡;

    放鹰围猎豪气飞动,不如调养白鹤逸气高举。

    窗中窥大椿 置身太古境

    从牖窦窥大椿树,积阴如壑,寒涛若涌,郁然有不可测之势。仙郎曰:“古之巢居得此,不减秘室。”余曰:“如是幽深玄远,白日之下,风雨欲来,虬龙隐跃其上。直似穴处,不同巢居耳。”

    今译

    从窗洞里窥看大椿树,浓浓的荫凉如同幽深的山谷,松涛挟带着寒气似乎在翻腾涌动,葱郁得难以测度。仙郎说:“古时候在巢穴上生活的人得到这个地方,不减秘室。”

    我说:“像这样的幽深玄远,即使是在大白天,也似乎让人感觉到风雨就要袭来。那盘曲的枝柯,就像虬龙在上面隐藏着一样。简直像是在洞穴里生活,而不像是在树上生活啊。”

    山峦多变态 不及世人心

    “变态”二字难闻,独于山峦喜幻,然山态之变紫变青,不似世态之机心机事。风波千古未平,不知心险更恶。盖风色可冲可避,非若人情之多伏多藏。

    今译

    “变态”这两个字不好听,唯独对于山峦喜欢变幻。

    但山态变紫变青,

    还比不上世间的机诈之心机诈之事变化得快。

    风波险恶,自古以来就没有平息过,

    却不知道人心更是险恶。

    风波可以解决,也可以避免,

    而险恶的人心却只是潜伏隐藏着,难以防范!

    豪华到极限 愚蠢到极点

    侈汰出于无用[1],不特暴殄天物[2],亦且何与快事。不见羊琇之兽炭[3],石崇之蜡薪乎?欲极奢华,翻觉痴绝。

    今译

    豪华骄奢没有用处,不只是任意浪费,

    而且到底能获得什么愉快?

    难道没有见到羊琇把木炭做成兽形,

    石崇把蜡烛当作柴火烧?

    本想奢侈豪华到极限,反而让人觉得蠢到了极点。

    注释

    [1]侈汰:奢侈无度。

    [2]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3]羊琇之兽炭:《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

    世路渐分明 人情倍亲切

    由少得壮,由壮得老,世路渐到分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情倍为亲切。

    今译

    由少年到壮年,由壮年到老年,经历世事渐渐分明;

    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声,传达人情分外亲切。

    海内殷勤读停云 目中寥廓歌明月

    海内殷勤,但读停云之赋[1];目中寥廓[2],徒歌明月之诗[3]。

    今译

    深情地思念着海内亲友,缠绵地诵读《停云》诗;

    寂寞地怀念天边的美人,徒然地诵吟《明月》诗。

    注释

    [1]停云:晋陶渊明有《停云》诗四首,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

    [2]寥廓:辽阔,冷清。

    [3]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宋苏轼有《赤壁赋》云:“歌明月之诗,诵窈窕之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