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 昆山(新陽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東城

    (一名婁城,即昆山故城。吳子壽夢所築,其橋巷猶沿其名。耕者於東寺後輒得古城磚及銅箭鏃。)

    橋巷猶沿壽蘿名,千秋雉堞霸圖傾。

    村分婁縣田禾熟,水碧吳江野望晴。

    西鹿東城編地誌,斷磚殘鏃出春耕。

    薦嚴寺後尋遺址,一片荒榛照月照。

    烏夜村

    (在縣南。晉穆帝何后父淮寓此。生后之夕,群烏驚鳴,明日大赦。自後烏鳴必遇赦,因名其地為烏夜村。)

    荒村啞啞烏夜啼,何以應之后與妃。

    朝聞肆赦遍村里,烏頭未白郎先歸。

    由來佳讖感婦孺,況當生女正母儀。

    丈人之屋今何在,獨有群烏飛不改。

    憑將遺愛話前朝,振翼一鳴惟汝待。

    陰陽柏

    (高麗所進,共二株,高二三尺。宋高宗以賜王,種於永懷寺大殿前。寺即祖審琦香火院也。今柏與殿齊,每歲左花則右實,右花則左實。)

    聞道雙株柏,移根自海東。

    冰霜磨鐵幹,左右護琳宮。

    律順陰陽轉,天教雨露公。

    年年花實異,靈氣萃洪蒙。

    問潮館

    (在駟馬橋西。宋李樂庵聞道人誦讖曰:「潮過唯亭出狀元。」紹興中潮忽至,李憶讖言,告知縣葉子強築問潮館待之,潮遂大湧。明年,衛文節涇大魁天下。明弘治初,連歲潮至,毛文簡澄、朱恭靖希周、顧文康鼎臣相繼及第。後復建候潮館於東關外。)

    玉峰科目由來久,佳讖忽傳道人口。

    潮過唯亭出狀元,駟馬橋頭水聲吼。

    江流海流河伯趨,問潮候潮館人守。

    甲第名高千佛經,丁沽水溢雙龍首。

    累潮才俊盛東南,江鄉舊是人文藪。

    登科屈指數鼇頭,功業文章炳杓斗。

    可知地脈秘靈樞,留輿偉人共不朽。

    年來潮信更頻通,故館臨流回虛牖。

    川瀆神靈翊聖朝,毓取明珠獻元後。

    馬鞍山

    (在城內。廣袤三里,高七十餘丈,孤峰特秀,極目湖海,百里無所蔽,形如馬鞍,故名。)

    馬鞍山,山高百丈通仙寰。

    形如馬鞍色如玉,玉峰奇石挺秀珍瑤環。

    上有琳宮梵宇二十有餘所,緣崖倚嶂間架淩孱顏。

    就中樓閣最勝處,月華隱玉高聳青冥間。

    俯視長陽抱玉諸洞壑,或疑仙人來往群峰巔。

    相傳陸氏之先曾葬此,機雲遜抗發跡非偶然。

    天鍾其秀蔚才俊,豈徒名基勝跡憑弔供流連。

    秦柱山

    (在縣南三十里千墩浦南帶海上。有烽火樓遺址,孫吳時以望海寇。《吳錄》云:一名秦望山,始皇嘗登此望海。)

    山高無百尺,誤沿望祭名。

    曾憶始皇時,觀海停雙旌。

    防禦記三吳,烽火嘗夜驚。

    戍樓沒遺址,海上三山橫。

    歸帆渺天際,極目連滄瀛。

    東山

    (在車塘里能仁寺後,高二丈餘,宋范良遂讀書於此,亭曰墨莊。)

    誰與鞍山作附庸,一卷削出碧芙蓉。

    墨莊舊憶高人跡,靈脈遙通文筆峰。

    趙靈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高一丈五尺,積土所成,特起子壤,隆若岡阜,四望皆水環之,有寺據其陽,曰興福。)

    山高無片石,四面飲湖光。

    秋影紅蕭寺,春風綠土岡。

    林深隱叢薄,野曠帶斜陽。

    不盡登臨興,煙波入混茫。

    巴城湖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以巴城得名,其地有巴王廟。)

    巴王殿前秋雨深,巴城湖上秋雲陰。

    漁舟散綱不知處,一雙鷺立荒江潯。

    淀山湖

    (在縣南八十里。北岸屬昆山,南屬華亭、青浦。彙蘇湖秀三州之水,由西南趨東北入吳凇江以達海。)

    湖光山色此間多,一棹秋風萬頃波。

    三泖魚龍衝白浪,九峰煙雨疊青螺。

    潮迎別浦春如海,月滿回塘鏡似磨。

    記是鐵崖吹笛處,書船簫管正高歌。

    陽城湖〈和沈石田《晚歸陽城湖》韻〉

    (在縣西北,與巴城湖、傀儡蕩合為一,所通之浦凡十。申文定公有《陽城八詠》。)

    明湖蕩雲氣,曠朗瀉胸臆。

    百里分浦漵,遠近淨如拭。

    一水貫通津,帆影峭風植。

    別派達諸涇,水清少堙塞。

    北望南陵寺,疏鐘被寒勒。

    西出巴城湖,煙波渺難即。

    八詠記陽城,風景從頭憶。

    秋高正落楓,木葉隨流急。

    千墩

    (在縣東南三十六里衝川鄉。水曰千墩浦,自淞江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千墩,故名。一云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九,合此為千墩。)

    千墩小市?川鄉,鵝鴨群歸粳稻香。

    煙水極天迷鷺堠,江湖滿地夢漁梁。

    人來別浦荒村暮,湖落平沙斷岸長。

    記取木瓜名自美,斜陽十里話耕桑。

    界溪

    (西接長洲縣界。元末顧仲瑛居此,所謂玉山佳處也。)

    鹿城西去界溪橫,千古風騷屬仲瑛。

    蚤日豪華傾北海,暮年意氣病南征〈(明初以故元遺臣例徙濠)〉。

    玉山筵上詩兼酒,金粟堆中死亦生〈(瑛於界溪築生壙,名金粟堆)〉。

    為指當時埋骨處,五陵裘馬不勝情。

    信義

    (在縣南二十里。本信義縣地,俗稱真義者,訛。)

    小市臨江口,猶留故縣名。

    估帆斜日暮,村店野風輕。

    潮過唯亭渡,春回壽夢城。

    六朝多建置,懷古不勝情。

    六直

    (與甫里接壤,有大直、小直之名,南北凡通六處。俗稱角直者,非。)

    六角鄉音久轉訛,誰從角里問吟窩。

    門臨笠澤湖頭水,棹轉松陵驛口波。

    大直支流分浦漵,小園遺構蔓藤蘿。

    秋風杞菊開尊日,記否當時舊釣蓑。

    范公亭

    (在薦嚴寺後。宋范成大讀書其中,十年不出,後以范公名之。)

    石湖養望此山居,參政當年舊讀書。

    花塢紫藤今不見,夕陽紅上寺僧裾。

    水雲千頃亭

    (在全吳鄉江上姚申之家。)

    雲水蒼茫一色俱,小亭風景又吾廬。

    江鄉別有煙波興,千頃潮回落日餘。

    墨妙亭

    (在元顧信西園,藏趙子昂書。)

    我愛顧善夫,法書嗜承旨。

    縑素富搜羅,手跡窮摹擬。

    勒石陷壁間,墨妙共欽企。

    有亭翼然臨,當作碑林視。

    俯仰趙宋時,書名有緣起。

    蘇黃及米蔡,四家溯前軌。

    松雪故王孫,家法宣和紀。

    姿致仿鍾王,風格超時史。

    遂令寸楮留,不啻兼金比。

    我欲登斯亭,響拓盡白紙。

    氤氳古墨香,結轅空餘子。

    六法溯淵源,雙鉤得神似。

    豈獨盤谷書,為首屈一指。

    綽山亭

    (元顧仲瑛建。相傳黃番綽葬此,因名。)

    樂府開元盛南內,梨園絕藝傾流輩。

    番綽承恩更野狐,同時領袖優伶隊。

    相傳槁葬此山墩,弦索淒清忍再論。

    往日笙歌紅燭院,至今風雨白楊村。

    白楊蕭槭棲雅暮,一曲西風向誰訴。

    絕調猶留故國春,昆腔獨展江東步。

    須知一技亦稱神,曾是華清內直人。

    白髮舊題長恨傳,青山也著善財名。

    玉山老子風流在,嗜曲耽吟有真宰。

    剃草荒原辟作亭,亭名肯為斯人改。

    不盡蒼茫吊古心,紫雲曲罷幾知音。

    昭陵鳧雁今何處?按到霓裳感不禁。

    玉山草堂

    (在界溪。元顧仲瑛所築。園池亭榭餼館聲伎之盛甲於天下,日與高人俊流置酒賦詩。其亭館之最勝者曰玉山佳處。)

    元綱日淪棄,伏處多俊奇。

    即有命世才,不屑仕宦羈。

    家居好結客,輕擲千金資。

    連雲起甲第,別墅開園池。

    聲伎妙群選,列侍環雛姬。

    酒酣一起舞,纖步歌來遲。

    勝流占高會,擊缽催吟詩。

    西園仿雅集,北海街深卮。

    面山卻非山,山容宛在茲。

    不入終南徑,不受草堂移。

    脫屣埃壒外,榮利兩不知。

    挾此猗頓富,免彼阿堵嗤。

    高寄慕禪悅,晚節通聞思。

    裘馬五陵市,俠少誇當時。

    返身皈淨域,萬念成支離。

    所以玉山翁,談笑傾豪貲。

    野航亭

    (元姚文奐所構。文奐字子章,博涉經史,辟浙東帥閫掾,吟詠不輟,自號婁東先生。)

    我慕野航叟,戛然逃利名。

    作亭俯婁曲,高風如此清。

    不覺野航小,但見野水橫。

    野水常極目,野鷗無限情。

    半繭園

    (在城內。葉文莊盛別業,今改邑廟。)

    舊是平泉水竹莊,春風無復詠流觴。

    尚餘池館停遊屐,剩有林巒吊夕陽。

    青草別開盤馬路,朱扉特敞祀神坊。

    水東記就談天寶,欲問南宮事渺茫〈(著有《水東日記》,所言多復辟遺事)〉。

    碩園

    (舊名頤園,明中丞澄川王公置以養親,廣袤數畝。元徵士朱均璧墓在焉。乙酉,中丞殉難,長君石元移家園中,以故宅都廢,園如碩果,故名。園有聽松閣、萬竹樓諸勝,今為享室。)

    舊是循陔地,今同碩果論。

    中丞開別墅,高士瘞精魂。

    虹月〈(徵士樓名,鐵崖有記)〉滄桑古,煙雲松竹存。

    攀髯人已去,香火影堂昏。

    傳是樓

    (為徐健庵司寇藏書處,後毀於火。)

    孝穆園亭沒草萊,況堪重問舊書堆。

    百年鴻爪留題額,一代龍門閱劫灰。

    華國文章三館重,遺經風雨九原哀。

    誰知鄴架飄零久,尚向塵埃拾燼來〈(近晤蓀池令裔,云:《通志堂經解》雕板已贖歸大半矣)〉。

    三益園

    (在馬鞍山老人峰下。國朝康熙間,徐季重、葉九來、吳扶風三人醵金築此,背溪臨池,奇崎,稱西巖勝景。)

    西巖勝境開三益,小築閑園供日涉。

    面山奇石鬱嵯峨,矯首丈人峰可揖。

    修廊曲檻洗俗塵,拄笏看雲排歷歷。

    喬松婉蜒如虯龍,澗水下飲苔紋濕。

    蘿月溪煙送暮朝,十里鞍山湛深碧。

    戶外晴巒擁白雲,窗中遠岫飛黃葉。

    醵金曾此買山來,邱壑生平抱奇癖。

    坐對郎嬛小有天,瞬息煙雲鋪四壁。

    樂庵

    (在圓明村。宋侍御史李衡歸老處。旁植修竹,經史圖籍滿室,日與門人講解經義,學者稱樂庵先生。孝宗朝以論張說致仕,時給事中莫濟不書敕,直學士周必大不草制,諫官王希呂相繼論奏,四人同時去位。布衣莊治賦《四賢詩》以美之。)

    抗疏歸來日,清風直節兼。

    雲深藏竹塢,庵古覆茅簷。

    南郭先生隱,西臺舊夢淹。

    經師開講席,筮易恰宜潛。

    同時四君子,去國各翩然。

    此老湖山樂,終歸解脫禪。

    風波平宦局,松菊了塵緣。

    倘擬朱雲事,誰將折檻傳。

    南郭新居〈用范石湖韻〉

    (在南城外,宋樂備築。備字順之,有學行,能文章,與范成大、馬先覺結詩社。)

    幽人閱喪亂,到處住薜蘿。

    春郊換新綠,秋風摧殘荷。

    菀枯亦何病,隨意尋煙波。

    樂史古儒者,風雅良足多。

    獨惜記寰宇,海內紛干戈。

    避兵向南郭,卜宅猶西河。

    近交石湖叟,抗手成高歌。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