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哲学纷无定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部哲学史显得是派别复杂,思想纷歧,对于里面的问题,几千年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好像是得不到确定的结论。科学上的问题,都是一个一个可以得到解决的。科学上的问题可以日新月异而有进步,科学上的发明亦可以日新月异而有进步。而哲学上好像老是那几个旧问题,对于这些陈旧问题的解决,又复纷歧而没有定论,因此少有进步。有的人便以此诟病哲学,觉得哲学不值得研究。

    我们的意思以为哲学纷无定论,在某意义下,确是事实。以此诟病哲学,却又可不必。

    真理也许只有一个。然而我们考查此真理的角度或出发点不同,我们所得的结论也许就互异。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性情、环境、时代需要以及个人学养、文化背景的不同,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古人尝说,“道一而已,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诗人也咏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说法似乎都可多少说明哲学纷无定论的事实。

    还有一层,科学上的问题,每每只涉及部分,本身是可以有定论的解答的。而哲学上的问题,每每涉及全体、根本,难于得到解答,更难于得到有定论的解答,譬如一般人常说,“盖棺定论”,但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盖棺已千百年,而论犹未定。同样,伟大的问题,也是千百年不易得到定论。即在较高深的科学里,如数学、物理、心理学里,亦有派别的分判,亦有彼此辩争未得定论的重大问题。何况在哲学领域里,有许多哲学家以发出千百年无人能解决的大问题,以提出千百年无人能证明的大假设自豪,这种问题何能容易得到定论呢?所以有时即当哲学家提出问题之时,他本来就不希望求得到一致的或定于一尊的千古不移的定论。

    尤其我们须知,哲学重在思想的训练和理智的活动,重研究、怀疑、讨论、辩难、探求思索的过程,而不一定重在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所得的结果。犹如我们习体操,或爬山旅行,我们重在体育活动的过程和身体的锻炼,而不重实际的收获和问题的解决。在这意义下,哲学也是只问耕耘(思想研究)不问收获(得到结论、结果)的。哲学家只是“爱智者”,追求真理的人,而不是“智者”,自命已经有了智慧、得到真理的人。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哲学有了定论,正是哲学的末路。一个哲学家自命为有了定论,则他便会陷于独断而不虚怀求进益。一个社会或国家,认某一哲学家的体系为定论,定于一尊,而认违反此定论的学说为异端邪说,则那个社会或那个国家,就会陷于政治不民主、学术不进步和思想不自由的厄运。汉武帝认孔子的学说为定论,尊崇儒术,罢黜百家,其妨害思想自由、学术进步和政治民主的恶影响,真是难于计量。西洋在中世纪,教会方面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定论,违反亚氏思想的人,有被迫害、被处死的危险,其对思想自由、学术进步和政治民主妨害更大。近年来弥漫世界的一种有宗教性和独裁性的政治运动,在哲学上亦有定于一尊的趋势,一定要崇奉某某哲学家为惟一先知,某种典籍为圣经,而提出一套哲学的公式,作为政治运动的信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