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職工運動黎明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世界革命高潮

    中國職工運動的發展無疑的是受了世界革命高潮的影響。我們這裡不能不略述當時世界革命高潮的形勢。歐洲帝國主義大戰以後,接著就發生了一次掀天動地的世界革命高潮,首先就是一九一七年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在布爾什維克列寧黨的領導之下,在最短時間內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成無產階級社會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與地主的統治,建立光芒萬丈的工人國家,這樣一個事實,是如何鼓舞全世界勞動群眾的精神呵!從此就開展一個極其猛烈的革命高潮時期,尤其是在歐洲各國。如一九一八年三月芬蘭的工人革命,同年十一月奧地利和德國的革命,匈牙利的無產階級革命;一九一九年三月德國巴維里亞蘇維埃的建立;一九二○年土耳其的民族革命,九月意大利工人奪取工廠;一九二一年三月的德國革命。就在遠東,一九一八年八月的日本米荒運動和一九一九年二月[註 3]的高麗暴動。至於當時歐洲各國的罷工運動,更是蓬蓬勃勃,多至不可勝計,例如英國,從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一年四年之內,罷工多至四千餘次,參加人數達到五六百萬人。很明顯的,這樣一個革命怒潮,以其銳利的形式表現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崩潰的過程。一九二○和一九二一年世界革命發展到最高度,到一九二三年年底才受挫折而低落,因為一九二三年的秋天,保加利亞的暴動和德國無產階級革命,都遭到了極大的失敗。

    中國職工運動就是在這個世界革命時期發展起來的,因為革命怒潮導源於俄國,氾濫於歐洲,很快的也就浩浩蕩蕩的衝到遠東,中國的萬里長城堵不住了,中國的工人群眾被這種潮流驚醒了。

    世界革命潮流的消息當時在中國報紙上真是“日不絕書”的,中國工人的文化程度雖然落後,雖然百分之九十是不識字不能直接看報,然而街談巷議,工人們是聽著的。中國工人經濟生活那樣極人世間少有的痛苦,迎受世界革命潮流,不用說是很自然的;特別是俄國十月無產階級大革命的勝利,更使得中國工人受到深刻的影響和強烈的鼓勵。就在這種情形之下,中國職工運動開始它的黎明期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當然不是偶然的,它是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工人運動的革命產兒。它產生的時期,在國際上,有資本製度崩潰過程中的世界革命;在國內,有資本主義工業相當發展中的原始自發的罷工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確已開始趨向於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中國共產黨就在這個階級的基礎上生長起來。中國共產黨一成立,便能表現它在工人運動中偉大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從此有了他們自己的政治領袖,開始引導他們走向革命鬥爭的大道。

    中國共產黨做職工運動的起點

    中國“現代式的”職工運動,無疑的是從中國共產黨手裡開始。有了共產黨,然後才有“現代式的”工會,從此中國的工會才漸次的相當具有組織性、階級性以至於國際性。我們這裡來敘述中國共產黨做職工運動的起點。

    一九二○年夏,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即開始出版工人小報,上海出版的叫“勞動者”,北京出版的叫“勞動音”(後改名仁聲),廣州出版的叫“勞動聲” ,都是周刊。上海還另外有一個專門對店員宣傳的小刊物叫“夥友”,這幾個刊物大都只出了幾個月便停版了。

    組織工人工作是從一九二一年開始。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北京黨部開始在長辛店開辦勞動補習學校。長辛店是京漢路北段的一個總站,距北京四十里,這裡有一大工廠,工人三千餘人。張特立(即叛徒張國燾)和鄧中夏同志在上年底到此地與工人接頭,籌劃在此地開辦學校,那時還是以“提倡平民教育”為名。與幾個覺悟工人幾經磋商,經過相當的籌備,遂決定這年元旦開學。這裡要指明的,當時發起學校之中,還拉攏了幾個有力工頭,因為開始必須得到他們的讚助才行。學校經費是由募捐得來。教員都是用北大學生會名義派去的。先只常駐教員一人,即吳雨銘(叛變)。後來教務發達,增加教員數名,也任用非黨同志。這個學校分日夜兩班,日班是工人子弟,夜班是工人,但多青年工人,老一點的工人不願讀書。

    這個學校當然只是我們黨在此地工作的入手方法,藉此以接近群眾,目的在於組織工會。果然不到半年,五月一日勞動節,長辛店公然發生了一個中國空前未有的真正的工人群眾的示威遊行。

    參加遊行的竟有一千餘人,並且在群眾大會上通過成立工會。但工會通過成立,實際上並未切實組織,不用說是我們當時經驗欠缺所致。的確工人的覺悟從此日益提高了,首先表現工人與工頭的鬥爭。上面說過發起學校時還包含有工頭,但是工人覺悟日益提高,於是工人內部便發生分化,工頭表現反動,而工人便和他鬥爭。這種鬥爭是不斷的發生,而且愈鬥爭愈激烈,有幾個工頭竟被工人強迫工廠開除,驅逐出境。這樣一來,工人更感覺得組織團體的重要了。開始組織工人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實際上是工會之變名。為什麼不叫工會而叫俱樂部呢?工人們說,工會是工頭共同發起的,現在我們獨立組織了,不要那個名稱,要由另外一個來分別。這種話在現在看來是可笑的,但由此可見當時群眾的情緒。真的,在中國職工運動的初期,“工人俱樂部”這一名稱,相習成風,成為當時全國各地(廣州除外)工會通用的名稱。

    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成立以後,加入者日益加多,取得群眾很大的信仰。工人有了團體覺得自己的力量了。譬如以前乘火車自長辛店至北京,照例如常人一樣須買車票:此時都不買票了。查票員詢問時,工人瞪著眼說:“票嗎?我是俱樂部的會員,有徽章在此。”查票員只得一聲不響過去了。

    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成立以後,影響所及,自北而南,蔓延到各站,有好幾處也成立了工人俱樂部,特別是南段總站江岸的工人俱樂部組織最強。

    此時,共產黨北京黨部出了一個《工人周刊》,主編者為羅章龍,介紹國內外勞動消息,並極力鼓吹組織工會。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一切活動,當然在此刊物上盡量宣布,這樣一來,使得北方各鐵路工人知道長辛店有個俱樂部,大家不覺油然而生羨慕之心;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