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讲 自我超越的行动方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基础上的结构。他们的攻击性态度便是如此发源的,且有可能延续很长的时间。

    他们的不能达成使命对他们本身有追溯既往的影响,他们发展几乎就在这里中止,然后开始变成另外一个类型————防卫者,这个类型的人觉得自己备受打击,所以经常在防卫。他们弥补不安全感的方法,不是沿着攻击的路线,而是借助焦虑、防备、懦弱等方式。我们可以确定,如果不是上述那种类型所持的攻击态度的失败,就不会有第二种类型出现。防卫型的人很快会被不幸的经验吓倒,致使他们从这里推断出他们容易被击退的绝望结论。有时候他们会假装在撤退的路线中留有一项有益的工作,并借此圆满掩饰他们的失败。

    这种人最常见也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好批评的态度,有时候这种态度会被他们强化到一眼看出别人最不重要的缺点的地步。他们抬举自己成为人类的审判者,本身却从不做任何对共同生活的人们有益的事。他们忙着批评、忙着破坏其他同伴的游戏,他们的多疑亦迫使他们带着焦虑、犹疑的态度,因而只要他们面对一项任务,就立刻产生顾虑、犹疑,显得好像要逃避的样子。如果要我们象征式地来描绘这种人,我们可以说:这种人一手抬起来保卫自己,另一手却遮着眼睛免得看见危险。

    这种人还有其他令人不快的性格特点。大家都知道,凡不信赖自己的人也永远不会信赖别人,而这种态度则免不了要发展出猜忌和贪欲来。这类怀疑者所经历的孤独生活通常表示他们不喜欢为别人准备快乐,或者也不喜欢参与别人的快乐,不但如此,甚至别人的快乐都成了他们的痛苦。

    在这类人当中,有的可能借一个有效而难于摧毁的巧诈,来维持他们优越于他人的感觉。在他们这个不计一切代价去维持其优越感的欲望当中,他们可能发展出一套微妙的行为模式,而这套行为之微妙,乍看之下,绝不会怀疑那是源于对人类的敌意。

    二、情感与行动

    凡是遇到合于个体既定的生命格调,又合于其原本的行为模式时,情感就出现了,它们的用意是为了个体的好处而变化个体的情况。个人如果被迫采用别的途径来达成目的,或者对其达成目的的可能性失去信心,就会产生比较猛烈的行动和情感。

    凡对自己达成目的的能力没有充分信心的人,由于受其不安全感的影响,使他们不但不会放弃目的,反而会借助情感和情绪的激励,想通过更大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被自卑感蜇伤的人,他们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尽力气,以残酷野蛮的行为达成其希望的目标。

    既然情绪和性格特质关系密切,那么它们就不是单独个体的单独特点,而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可以找到的。每个人一旦被放置在某个情境里,便会显露出某种特定的情绪,我们称为“情绪应变力”。

    (一)厌恶性表现

    1. 气愤

    气愤这种情绪,是追求权力和支配欲的典型。它明显透露的目的,就是想迅速猛烈地摧毁横阻在前的每个障碍。前面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一个气愤的个体,就是努力运用力量去追求超越的人,这样的追求认同,有时候会转化成真正的醉心权力。一旦有此结果,我们便一定会看到这种人对于可能削弱其权力感的小小刺激,报之以极大的愤怒。他们相信(也许是过去经验导致的结果),可以利用这种情绪,轻易地为所欲为、打败对手。这种方法并非上策,但在多数情况下都有效。很多人都不难追忆,他们曾经怎样借偶尔发作的狂怒来重新赢得其权威。

    当然,气愤也有其合理的时候,但我们现在不谈这种情况。讨论气愤,我们指的是常常运用这种情感,且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及标志性反应的人。有的人真的将愤怒运用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而且还人尽皆知,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人通常是傲慢敏感的,他们容不下胜过他们或与他们相等的人,相信只有自己做最优越者才能快乐。结果,他们老是两眼锐利地保持着警觉,免得有人太靠近自己,或者不好好看重自己。最常与敏感相联结的,就是他们“不信赖别人”的个性,他们觉得信任其他人都是不可能的。

    在愤怒、敏感和不信任之外,我们还会发现其中伴随着另一种关系接近的性格。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很能想象出这类极端野心的个体是如何受到惊吓,因为他们从来都无法适应社会。一旦遇到他们所不接受的事物,唯一的反应方式便是大声公布他们的抗议,那种态度常常使周围人很不舒服。比如,打碎镜子、摔坏昂贵的花瓶等。我们也不相信事后他会请求原谅,说自己当时根本不晓得在做什么。他那股损坏环境的欲望十分明显,因为他总是在破坏有价值的东西,从不把自己的愤怒限定在无价值的事物上面,他的行动里摆明了有一套计划存在。

    虽然这种方法在生活的小圈子里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只要这个圈子扩大,也就随即失效了。于是,这些习惯生气的人很快会陷入与世界冲突的阵营中。

    气愤情绪的外在态度很是常见,我们只要提到“狂怒”这类字眼,只要想象个暴躁者的形象也就够了。他们面对世界的敌意态度十分明显。气愤的情绪也几乎无视社会感的存在。追求权力目的的所有的激烈方式,使当事人很容易便想到死。我们可以借了解各种我们所观察的情绪问题,来测验我们对人性的了解,因为情绪是性格最清楚的显现。而我们必须指出,所有暴躁的、愤怒的、尖刻的个性统统都是社会之敌。我们必须再提醒大家注意,他们之追求权力,是建立在自卑感的基础上,在暴怒的发作中,自卑和优越整个暴露无遗————自己的价值要借他人的不幸来提升,实在是卑劣下作的把戏。

    2. 悲伤

    悲伤的情绪是在一个人因所失无法获得安慰时产生的。悲伤和别的情绪一样,起初不外乎是悲痛或软弱的补偿,乃至形成一种想获得更多关照的意图。就这点来看,它的价值与发顿脾气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因别种刺激而起,其态度和所用的方法也不尽一样。

    至于“求取超越”则与其他一切情绪相同。只不过,易怒的人是因寻求提升自我价值、贬抑对手的价值,而将愤怒指向对手;而悲伤则是一种心理态势的退缩————这是悲伤者获得自我提升及自我满足的必备条件。不过这份满足尽管与气愤者的方式不同,却依旧是一种与环境相抗的行为。悲伤的人常常会抱怨、发牢骚,他借由这牢骚把自己放在与他人对立的位置,悲伤的本质隐藏在人的天性当中,它的扩大即成为一种对抗社会的姿态。

    悲伤者地位的提升是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中获得的。我们都知道悲伤者是怎么依赖别人的服侍、同情、支持、鼓励、帮忙而觉得舒坦一些;如果这种心理活动成功地转换成眼泪、号哭,那么悲伤者就显然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成为既有秩序的评判或原告,这名原告因忧伤而对周围人的支配愈多,其需求也就愈明显。悲伤变成一种不可抗辩的理由,束缚着悲伤者周围人的责任。

    这种情绪明显地暗示着从软弱到超越的追求,以及维持个人地位、去除无力感和自卑感的意图。

    3. 嫌恶

    嫌恶的情绪明显含有疏离成分,虽然这一点并不像别种情绪的疏离成分那么为人所知。在生理方面,胃壁受到某种刺激,就会恶心甚至呕吐,可是在心理方面,要产生“呕吐”是有某些意图的,情绪的疏离性因素在此明白可见。嫌恶情绪造成的结果便印证了我们的看法:嫌恶是一种姿态,因嫌恶而起的扭曲面容象征着对周围人的轻视以及拒绝此问题(轻视旁人)的解决。

    想找借口以脱离一种不快的情境,这一个情绪的误用是种便利的方法————假装恶心不难,而一旦装出来了,这个人势必要离开聚会的场合。没有哪一种情绪可以像嫌恶这么容易佯装,只要稍加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发展出装恶心的能力。于是乎,一个无害的情绪就会变成对抗社会的有力武器,或者变成一个人想从社会撤退时的借口。

    4. 恐惧和不安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安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这种情绪之所以复杂,不只是因为它是一种疏离性的情绪,还因为它和悲伤一样,会造成对别人的束缚。当孩子因害怕某种情境而逃避时,他会去找别人保护,“不安”这种情绪不直接支配任何人,实际上它是表示着失败。一个人不安时,都尽可能地将自己弱小化,这时也正是这种情绪疏离性的一面显露的时刻,但它同时也怀着一分对优越的渴求。感到不安的人会躲避到别种情境的庇护之中,他这样防卫着,直到他们觉得能够面对所临的危险,并且胜过它为止。

    谈到不安,我们所面对的则是一个有着根深蒂固来源的现象————它是攫住每种生物的原始恐惧的反映,而人类因其本质的软弱与缺乏安全感,而特别臣服于这种恐惧了。正是因为我们对人生的困难认识不够,使得小孩永远不能安于那些困难,别的人因而都得供给他所缺乏的东西。这小孩在生命之初,就感受到了那些困难,于是这一种生命的情境便影响着小孩。他在奋力求取安全感的过程中,始终含有可能失败的危险,结果就发展出了悲观哲学,因此他的支配本质变成对外界的协助和关怀的渴求。人愈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所发展的谨慎就愈多,你一旦强迫这种孩子前进,他们立刻就会摆出畏缩的姿态。他们老是准备撤退,所以他们的性格很自然地明显带有不安的情绪。

    在不安情绪的表露中,我们也会看到当事人的态度渐渐出现反抗,但这反抗既无攻击性,又不直接显示。在这种情绪出现病态性质的退化时,也就是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灵魂作用之际,我们将能清楚地感觉到不安的当事人如何向外求援、怎么拉住每一个人并将其紧系在自己身旁。

    进一步研究这个现象的话,很能引领我们转向前面所思索的那些问题:处在不安情绪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要求别人去支持和注意他,以至于最终构筑成一种主仆的关系,宛如别人务须随侍一旁,给予协助和支持一样。再进一步探究,则发现终其一生追求特殊认同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定会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与生命接触不足和不正确所致),所以他们会用极其激烈的方法去要求特殊的待遇。不论能找到多少同伴,他们终究还是缺少社会感,可是只要一显出不安和惊吓,就又能制造其特权地位了。不安帮他们去除了生命的要求,也帮他们役使周围所有的人。最后,这分不安就渗入当事人生活里的每一层关系中,变成当事人成就其支配权最重要的工具。

    5. 情绪的误用

    除非能发现情绪是克服自卑感、提高人格特质、获取认同的宝贵工具,否则没有一个人会了解情绪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小孩子一旦搞清楚他可以利用愤怒、悲伤、哭泣等方法折磨周围的人,以抗议他受到疏忽的状况,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验这套支配别人的方法。如此一来,他就可能陷入一种行为模式————老是用一贯的情绪表现去反映一些并不太重要的刺激。只要符合需要,他就利用这一情绪。

    滥用情绪是不好的习惯,有时候还可能转变成病态。如果孩提时代即如此,长大成人以后便会常常误用情绪。我们不难见到生活里有的人使用愤怒、悲伤等各种情绪,就好像它们是玩于股掌间的傀儡,这种没有价值,而且往往使人不快的性格只会剥夺情绪的真正价值。情绪的表演变成了个体遭人排斥或支配权受威胁时的惯性反应,悲伤若以激动的嚎哭表现,就会很令人厌恶,因为那太像一种低俗粗陋的个人广告了。

    同样的误用也可能由情绪的身体反应造成。很多人都知道,有的人让强烈的愤怒影响消化系统,以至于碰到狂怒时,他们就会呕吐,这个情绪所表达的敌意最明显不过了。同样,悲伤的情绪也会与拒吃联结,以至于悲伤的人脸部消瘦、体重减轻,一副十足的“悲伤形象”。

    这些情绪误用的类型不可能与我们无关,因为它们都触及他人的社会感。一个邻居如果去向受苦于悲伤之人表达友爱,一般而言激烈的情绪就会减弱。可是有的人希望悲伤永远别减轻,因为只有维持着,才有来自周围的许多友谊、同情,而这些友谊和同情使他们感觉到人格的提升或优越。

    尽管我们对愤怒和悲伤寄予程度不等的同情,但愤怒和悲伤终究还是疏离性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会真的使人更亲近,反而会因损害社会感而隔离了人。悲伤的确会促成人与人之间的结合,只是这结合并非正常产生,因为对当事双方都没有贡献什么,反倒促成了社会感的扭曲,不要多久,别的人就得负起更大的责任了!

    (二)亲和性表现

    1. 快乐

    快乐这种情绪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明显的桥梁。快乐的人不会忍受疏离,在寻找同伴、在彼此的拥抱中所显露的快乐,同样在想与人一同游戏、一同享受美好事物的人身上产生。

    快乐可以说是向同胞伸出的友谊之手,也仿佛是把温馨辐射出去,因而在这种情绪里展现了所有的联结成分。但说得确切些,有这种情绪的人也是想克服不满足或孤独之感的人,这样他们可能沿着我们前面时常提示的路线,去取得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不过快乐可能是各种征服困难的表现中最好的一种。带有解放之能量及自由之力量的“笑”与快乐携手同行,它代表了这种情绪的核心形态,它超越人格,与人相合相融。

    不过,为了某些个人的目的,这个笑和快乐也可能被误用。因此,一个心理情感不健康的人,倘若听到一场剧烈的地震报道,会显出快乐的样子。而当他悲伤时,他会觉得没有力量,因此他为逃离悲伤,使自己略加接近相反的情绪————快乐。

    另外一种快乐的误用是看到别人痛苦时竟显得快乐。凡是在不当的时机、不对的地点所显露的快乐,都是排拒社会感、破坏社会感的,更是一种疏离性的情绪、一种征服的工具。

    2. 同情

    同情是社会感的多种表现中最单纯的一种,只要我们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了同情,大致就能确定他的社会感已经成熟了,因为这种情绪能让我们判断一个人与别人融合的能力。

    但是比这个情绪本身更普遍的,也许恰恰是对它的误用。比如一个人假装他很有社会感————这个误用乃是它的夸大其词,我们会看到有的人挤到灾难现场,为的是冀求获得一个救死扶伤的名声,而实际上他没有帮那些受难者一点点忙。

    职业化的同情者和施舍者无法和其同情、施舍的行为分开,因为他们实在是以这些行动在制造胜过那些受施舍者的优越感,深解人性的罗契弗考曾说:“人总是预备在朋友的不幸中找寻满足。”

    曾经有人错误地把人类的喜爱悲剧和这个现象放在一起谈,他们说,看悲剧的人感觉要比舞台的角色神圣。此说法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我们所以对悲剧有兴趣,多半是起于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欲望,我们没有忘记那只是戏剧,却会利用个中的情节来增加我们为人生做准备的原动力。

    3. 羞赧

    羞赧这种情绪同时具有亲和性质和疏离性质,它是我们社会感结构的一部分,并且不能与我们的心理生命分开————人类社会没有这种情绪是不可能存在的。当一个人的人格价值即将沉落,或者意识中的自我价值即将丧失时,就会产生羞赧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明显地转移至身体各部分,造成末梢微血管扩张。皮肤微血管一充血,我们便会看见泛红的现象,这个现象最常见于脸部,但有的人会全身泛红。

    至于外在态度的表现,其中一种是退缩,那是与轻微沮丧密切相连的孤立姿态,等于准备从感到有威胁的情境中撤退。而眼光下望和害羞都是脱逃的举动,明确表示它是一种疏离性的情绪。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