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本卷共三篇。《杜子春》讲述了富家浪荡子弟杜子春,荡尽家产,备受歧视,有一个老者屡次满足他对金钱的需求,他又屡次败光家业,最后看破物欲,跟随着这位老者前往昆仑山上炼丹修仙。老人告诉他,在此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得开口说话,因为他所看到和经历的都是虚幻的。杜子春成功经受住了神将威胁、鬼怪作祟、天地异变、妻子受难等考验,最后却不能忍受他变成女人后,其孩子被摔死的惨景,不禁失声。此时老人现身,一切恢复原来的状态。杜子春学仙未成,遗憾终生。《张老》讲述了一个名叫张老的老头儿,靠种菜为生,地位卑微,然而他却坚持向仕宦之家的女儿求婚,最后竟成功了。因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他与妻子便搬到深山中居住。后妻子的哥哥去山中探望他们,发现张老乃神仙中人,居处也如仙境,见到许多神奇景象。岳父家还得到了张老的多次接济。《裴谌》讲述了裴谌、王敬伯、梁芳相约为道友,入山修道。梁芳早死,王敬伯不堪修炼之艰辛,中途放弃,进入仕途。最后只有裴谌坚持了下来。做官后的王敬伯汲汲于富贵,不可一世。王敬伯一次偶遇裴谌,裴谌邀请王敬伯到他家做客,并向他展示了神奇之术,将他的妻子瞬间从千里之外邀至宴会现场演奏乐曲。后来证实此事并非虚幻,令王敬伯夫妇大为震惊。故事旨在说明做事贵在坚持,任何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同时也告诫那些做官的人,不要颐指气使。

    杜子春

    杜子春者,周、隋间人。少落魄①,不事家产,然以心气闲纵,嗜酒邪游②,资产荡尽,投于亲故③,皆以不事事故见弃④。方冬,衣破腹空,徒行长安中,日晚未食,彷徨不知所往,于东市西门,饥寒之色可掬⑤,仰天长吁。有一老人策杖于前⑥,问曰:“君子何叹?”子春言其心,且愤其亲戚疏薄也⑦,感激之气发于颜色⑧。老人曰:“几缗则丰用⑨?”子春曰:“三五万则可以活矣。”老人曰:“未也,更言之。”“十万。”曰:“未也。”乃言:“百万。”亦曰:“未也。”曰:“三百万。”乃曰:“可矣。”于是袖出一缗,曰:“给子今夕⑩,明日午时俟子于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及时,子春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

    【注释】

    ① 落魄:放荡不羁。《魏书•尒朱仲远传》:“大得财货,以资酒色,落魄无行。”

    ② 邪游:不正当的游乐。

    ③ 亲故:亲戚和老朋友。《后汉书•冯衍传》:“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④ 事事:做事。《韩非子•内储说上》:“吾知吏之不事事也,求簪三日不得之;吾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见弃:被抛弃。汉东方朔《七谏•初放》:“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⑤ 掬(jū):用两手捧。置于“可”后,指可以用手捧住。多用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例如笑容可掬、娇憨可掬。

    ⑥ 策杖:扶杖。三国魏曹植《苦思行》:“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⑦ 疏薄:疏远淡薄。《晋书•荀豫章君传》:“自以位卑,每怀怨望,为帝所谴,渐见疏薄。”

    ⑧ 颜色:面容,脸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

    ⑨ 缗(mín):穿钱的绳索。借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⑩ 给(jǐ):供给。《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 午时:旧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俟(sì):等待。《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波斯:今伊朗的旧称。邸(dǐ):旅舍。

    【译文】

    杜子春生活在北周、隋朝年间。他年轻的时候率性豪放,不打理家产,但性放纵,嗜饮酒,喜游乐,荡尽家产,只得投靠亲友,然而都因其不务正业而被拒。时值冬季,杜子春饥寒交迫,徒步行走在长安街道上,到了晚上还没有吃东西,徘徊着不知要到哪里去,在东市西门,面露饥寒之色,不禁仰天长叹。这时,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出现在他面前,问:“你为什么叹气呢?”杜子春便袒露了自己的心迹,对亲戚的疏远感到气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老人问:“多少钱可以供你过富足的生活?”杜子春说:“三五万就可以生存了。”老人说:“不够,再说个数。”子春说:“十万。”老人说:“不够。”子春说:“一百万。”老人还说:“不够。”子春说:“三百万。”老人说:“可以了。”于是老人从袖子里拿出一缗钱,说:“这些供你今天晚上使用,明天午时我在西市波斯旅店等你,小心别超过约定的时间。”到了约定的时间,子春去了,老人果然给了他三百万钱,不告姓名便离开了。

    子春既富,荡心复炽,自以为终身不复羁旅也①,乘肥衣轻②,会酒徒,征丝竹歌舞于倡楼,不复以治生为意③。一二年间,稍稍而尽。衣服车马,易贵从贱,去马而驴,去驴而徒,倏忽如初。既而复无计④,自叹于市门,发声而老人到,握其手曰:“君复如此奇作!吾将复济子,几缗方可?”子春惭不对。老人因逼之,子春愧谢而已。老人曰:“明日午时,来前期处。”子春忍愧而往,得钱一千万。未受之初,发愤以为从此谋生,石季伦、猗顿小竖耳⑤。钱既入手,心又翻然,纵适之情又却如故。不三四年间,贫过旧日。复遇老人于故处,子春不胜其愧,掩面而走,老人牵裾止之,曰:“嗟乎!拙谋也⑥。”因与三千万,曰:“此而不痊,则子贫在膏肓矣⑦。”子春曰:“吾落魄邪游,生涯罄尽⑧。亲戚豪族无相顾者,独此叟三给我,我何以当之?”因谓老人曰:“吾得此,人间之事可以立,孤孀可以足衣食⑨,于名教复圆矣⑩。感叟深惠,立事之后,唯叟所使。”老人曰:“吾心也。子治生毕,来岁中元?,见我于老君双桧下。”子春以孤孀多寓淮南,遂转资扬州,买良田百顷,郭中起甲第?,要路置邸百余间,悉召孤孀分居第中,婚嫁甥侄,迁祔旅榇?,恩者煦之,仇者复之。既毕事,及期而往。

    【注释】

    ① 羁旅:寄居他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晋杜预注:“羁,寄;旅,客也。”

    ② 乘肥衣轻: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裘。形容生活的奢侈豪华。《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③ 治生:自营生计。《史记•淮阴侯列传》:“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

    ④ 既而:时间连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句头,表示上文所发生的情况或动作后不久。《论语•宪问》:“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⑤ 石季伦:即石崇,西晋人,曾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比富。猗顿:春秋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积累了很多财物。汉贾谊《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小竖:小子。骂男子的话。《后汉书•朱儁传》:“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

    ⑥ 拙:不善于。

    ⑦ 膏肓: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分为肓。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

    ⑧ 生涯: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⑨ 孤孀(shuāng):孤儿寡妇。《淮南子•修务训》:“吊死问疾,以养孤孀。”汉高诱注:“幼无父曰孤;孀,寡妇也。”

    ⑩ 名教: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 郭:外城叫郭,内城叫城。《孟子•公孙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三国吴薛综注:“第,馆也;甲,言第一也。”

    ? 迁祔(fù):迁柩合葬。旅榇(chèn):客死者的灵柩。《旧唐书•女道士李玄真传》:“哀妾三代旅榇暴露,各在一方,特与发遣,归就大茔合祔。”

    【译文】

    杜子春有了钱,放荡之心又复发了,觉得此后再也不会流落他乡,于是乘肥马,穿裘衣,与酒色之徒流连于妓院歌舞之中,不再关注经营生计。一两年间,这些钱逐渐减少。穿的衣服和乘坐的车马,从贵到贱,由马换成驴,后来驴也卖掉,改为徒步行走,不久他又与原来一样了。杜子春又没有生计了,在市门叹气。正叹气时那个老人又到了这里,他握住子春的手问:“你又成了这种情形,好不奇怪!我将再资助你,多少钱才可以?”子春心生惭愧,默不作声。老人于是逼问他,子春只是惭愧地道歉而已。老人说:“明天午时,来上次见面的地方。”子春忍住羞愧前往,得到老人给的一千万钱。在未接受钱的时候,他下定决心从此就要好好谋生,觉得石季伦、猗顿都不值一提。钱到了手中,他的心又变了,放纵之情又和以前一样了。不到三四年的时间,比以前还要穷。子春又与老人在原来的地方相遇了,他不胜惭愧,捂着脸要逃跑,老人牵着他的衣服制止他,说:“唉!你真是不善于谋生啊。”又给了他三千万,说:“如果这些钱不能治好你的穷病,那你的致贫之病已经无药可救了。”子春心想:“我肆意妄为,荡尽家产。富贵亲戚没有帮助我的,唯有这位老人三次帮助我,我何以承受这些呢?”于是对老人说:“我得到这些钱,世间的事可以做了,可以使孤儿寡妇衣食无忧,可以帮助名分与教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感谢您给了我这么多财物,等我做成了这些事,任凭您老人家驱遣。”老人说:“这符合我的心意。你自营生计之后,明年中元节,在老君庙两棵桧树下见我。”子春因为孤儿寡妇多住在淮南,于是把钱转到了扬州,买良田一百顷,在城中盖起了大宅院,在交通要道建造旅舍百余间,把孤儿寡妇悉数安排在大宅中,给外甥完婚,让侄女出嫁,把分开的夫妻合葬在一起,把客死他乡的人的棺材运回他们的家乡安葬,让施恩的人得到温暖,使仇人冰释前嫌。把这些事办完后,子春按照约定的时间去找老人了。

    老人者方啸于二桧之阴,遂与登华山云台峰,入四十里余,见一居处,室屋严洁,非常人居。彩云遥覆,鸾鹤飞翔①,其上有正堂,中有药炉,高九尺余,紫焰光发,灼焕窗户。玉女数人环炉而立。青龙、白虎分据前后②。时日将暮,老人者不复俗衣,乃黄冠绛帔士也③。持白石三丸、酒一卮遗子春④,令速食之讫⑤。取一虎皮铺于内西壁,东向而坐,戒曰:“慎勿语,虽尊神、恶鬼、夜叉、猛兽、地狱⑥,及君之亲属为所囚缚,万苦皆非真实,但当不动不语耳,安心莫惧,终无所苦。当一心念吾所言。”言讫而去。子春视庭,唯一巨瓮⑦,满中贮水而已。

    【注释】

    ① 鸾(luán):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② 青龙、白虎:与朱雀、玄武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为道教所信奉。

    ③ 绛:深红色。帔(pèi):一种类似僧人袈裟的衣服。

    ④ 白石:传说中神仙的粮食。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汉郑玄注:“卮、匜,酒浆器。”遗(wèi):给予,馈赠。《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⑤ 讫(qì):完结,终了。

    ⑥ 夜叉: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

    ⑦ 瓮:陶制盛器,小口大腹。《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

    老人正在两棵桧树下的树阴里吟啸,子春遂与他一起攀登华山云台峰,走了四十余里,见到一处居所,室内整洁,不是常人居住的。彩云远远地覆盖其上,飞翔着凤凰与仙鹤,上面有一座正堂,里边有药炉,高九尺余,发出紫色的火焰,照耀着门窗。几个玉女环绕药炉站立。青龙和白虎分别居于前后。这时到了傍晚,老人不再穿俗世衣,原来是一位头戴黄色的帽子、身穿大红衣服的道士。他手持三丸白石、一杯酒送给子春,命令他快速吃掉。道士取了一张虎皮铺在屋内的西壁下,面朝东而坐,告诫说:“不要说话,纵然是尊神、恶鬼、夜叉、猛兽、地狱,以及你的亲人受到囚缚,出现各种困苦都不是真实的,只要不动,也不说话,安心不害怕,最终都不会有任何痛苦。你应当专心致志地想着我所说的话。”说完就走了。子春看庭院中,只有一个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

    道士适去,而旌旗戈甲,千乘万骑,遍满崖谷来,呵叱之声动天。有一人称大将军,身长丈余,人马皆着金甲①,光芒射人。亲卫数百人,拔剑张弓,直入堂前,呵曰:“汝是何人?敢不避大将军!”左右竦剑而前②,逼问姓名,又问作何物,皆不对。问者大怒,催斩,争射之,声如雷,竟不应。将军者拗怒而去③。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腹蛇万计,哮吼拿攫而前,争欲搏噬④,或跳过其上。子春神色不动。有顷而散。既而大雨滂澍⑤,雷电晦暝⑥,火轮走其左右⑦,电光掣其前后⑧,目不得开。须臾,庭际水深丈余⑨,流电吼雷,势若山川开破,不可制止。瞬息之间,波及坐下。子春端坐不顾。未顷而散。

    【注释】

    ① 金甲:金饰的铠甲。汉蔡琰《悲愤诗》:“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② 竦(sǒng):握,执。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③ 拗(ào)怒:愤怒不平。《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项羽之尸;四冢既成,待葬蚩尤之骨。”

    ④ 搏噬:搏击吞噬。亦以喻打击陷害或侵略吞并。《列子•黄帝》:“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

    ⑤ 滂澍(pāngshù):形容雨大。《魏书•王肃传》:“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⑥ 晦暝:光线昏暗。《汉书•五行志》:“震者雷也,晦暝,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

    ⑦ 火轮:神话传说中形似车轮的团火,亦指燃烧着火的轮子。

    ⑧ 掣:疾行,疾飞。

    ⑨ 际:靠边缘的地方。

    【译文】

    道士刚走,只见旌旗飘飘,戈矛闪闪,千乘万骑,满山满谷都是,呵斥之声震天动地。有一个人自称大将军,身高一丈多,他和他的马都披着金色的铠甲,光芒射人。保护他的卫士有几百人,都拔出剑,拉开弓,直接来到屋前,呵斥道:“你是什么人?怎敢不回避大将军!”卫士持剑到杜子春面前,逼问他的姓名,又问他在做什么,他皆不回答。问他的卫士十分恼怒,催着要斩了他,争着要射死他,这种声音犹如雷声,子春自始至终不出声。那个大将军盛怒而去。过了片刻,又来了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蛇,不计其数,咆哮着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争着要扑倒、吞噬他,有的还从他头上跳过去。子春神色不动。过了一会儿,这些毒蛇猛兽都散去了。不久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天昏地暗,火轮燃烧着在他左右转动,电光在他前后闪耀,照得眼睛都睁不开。片刻之间,庭院里的水已经有一丈多深,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那声势就像山崩裂,川决口,水倾泻,不可制止。一眨眼的工夫,波涛都涌到了杜子春的座位前。子春端正地坐着不理会。不久这些也都散去了。

    将军者复来,引牛头狱卒,奇貌鬼神,将大镬汤而置子春前①,长枪刃叉,四面周匝②,传命曰:“肯言姓名即放,不肯言,即当心叉取置之镬中。”又不应。因执其妻来,捽于阶下③,指曰:“言姓名免之。”又不应。乃鞭捶流血,或射或斫④,或煮或烧,苦不可忍。其妻号哭曰:“诚为陋拙,有辱君子。然幸得执巾栉⑤,奉事十余年矣,今为尊鬼所执,不胜其苦。不敢望君匍匐拜乞,但得公言,即全性命矣。人谁无情,君乃忍惜一言。”雨泪庭中,且咒且骂,子春终不顾。将军且曰:“吾不能毒汝妻耶?”令取锉碓⑥,从脚寸寸锉之。妻叫哭愈急,竟不顾之。将军曰:“此贼妖术已成,不可使久在世间。”敕左右斩之。斩讫,魂魄被领见阎罗王。王曰:“此乃云台峰妖民乎?”促付狱中。于是熔铜、铁杖、碓捣、硙磨、火坑、镬汤、刀山、剑林之苦⑦,无不备尝。然心念道士之言,亦似可忍,竟不呻吟。

    【注释】

    ① 镬(huò)汤:滚开的水锅或油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镬,古代的大锅,常作为烹人的刑具。

    ② 周匝(zā):围绕一周。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③ 捽(zuó):揪持头发。亦泛指抓、揪。

    ④ 斫(zhuó):用刀斧等砍或削。

    ⑤ 执巾栉(zhì):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⑥ 锉碓(duì):斩断肢体的刑具。

    ⑦ 硙(wèi)磨:放在磨子里研磨。传说阴间的一种酷刑。

    【译文】

    那位大将军又来了,带领着牛头狱卒和奇形怪状的鬼怪,将一口装满滚烫开水的大锅放在杜子春面前,鬼怪手执长枪刃叉,围着大铁锅,传达命令说:“肯说出姓名就放了你,如果不说,就当心叉住你放在热锅里。”杜子春仍不说话。又把他的妻子抓来,揪在台阶下,指着他的妻子说:“说出姓名,就放了她。”杜子春还是不作声。于是便鞭打他的妻子,使她遍体流血,有时用箭射她,有时用刀砍她,有时煮,有时烧,痛苦到不能忍受。他的妻子哭号说:“我确实又丑又笨,使您受辱。然而我有幸成为您的妻子,伺候您十余年了,今天被鬼抓来,不能承受这种痛苦。不敢承望您跪伏求情,只要得到您的一句话,即能保全性命了。人谁能无情,您竟能忍心不说一句话。”她在庭院中泪如雨下,又诅咒又辱骂,子春始终不理不睬。那位大将军说:“我难道不能毒害你的妻子吗?”命令抬来了锉碓,从脚上开始一寸寸地锉他的妻子。妻子的叫声哭声越来越急,子春还是连看也不看。将军说:“此贼妖术已经练成,不能让他在世上久留。”于是命令左右把子春斩了。子春被斩杀后,他的魂魄被带去见阎王。阎王说:“这不是云台峰的那个妖民吗?”催促着把他打入地狱。于是子春受尽了熔铜、铁杖、碓捣、硙磨、火坑、镬汤、刀山、剑林等酷刑之苦。然而由于他心里牢记着道士之言,也好像可以忍受,连呻吟声都没有发出过。

    狱卒告受罪毕,王曰:“此人阴贼①,不合得作男,宜令作女人。”配生宋州单父县丞王勤家,生而多病,针灸医药之苦,略无停日②。亦尝坠火堕床,痛苦不济,终不失声。俄而长大,容色绝代,而口无声,其家目为哑女。亲戚相狎③,侮之万端④,终不能对。同乡有进士卢珪者,闻其容而慕之,因媒氏求焉。其家以哑辞之,卢曰:“苟为妻而贤,何用言矣,亦足以戒长舌之妇⑤。”乃许之。卢生备礼亲迎为妻⑥,数年,恩情甚笃,生一男,仅二岁,聪慧无敌。卢抱儿与之言,不应。多方引之,终无辞。卢大怒曰:“昔贾大夫之妻鄙其夫,才不笑尔。然观其射雉,尚释其憾⑦。今吾陋不及贾,而文艺非徒射雉也,而竟不言。大丈夫为妻所鄙,安用其子!”乃持两足,以头扑于石上,应手而碎,血溅数步。子春爱生于心,忽忘其约,不觉失声云:“噫!”

    【注释】

    ① 阴贼:阴险残忍。《史记•游侠列传》:“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② 略无:全无,毫无。《三国志•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③ 狎:亲近而不庄重,戏弄。

    ④ 万端:形容方法、头绪、形态等极多而纷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⑤ 长舌:比喻好扯闲话,搬弄是非。《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⑥ 亲迎:古代婚礼“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一,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⑦ “昔贾大夫之妻鄙其夫”四句: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貌丑,妻子貌美,妻子看不上丈夫,婚后三年不言不笑。有一年周王来贾国,在贾城西田猎。这时芦苇丛中飞起一群雉鸟,周王让贾大夫射雉助兴。贾大夫随即射中,跟随贾大夫乘车观猎的妻子不禁脸上露出笑容,开始说话。

    【译文】

    狱卒向阎王报告说刑罚都用完了,阎王说:“此人阴险残忍,不该让他当男人,应该让他做女人。”于是让子春投胎转世到宋州单父县丞王勤家,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针灸吃药之苦,一天没间断过。也掉进过火堆里,从床上摔下过,苦不堪言,但子春始终不作声。转眼间她长大了,漂亮极了,然而就是不说话,家里人认为她是一个哑巴。亲戚对她百般调戏,极尽侮辱,她始终不说话。县丞的同乡有个名叫卢珪的进士,听说县丞的女儿貌美,很倾慕,就托媒人去县丞家提亲。县丞家以女儿是哑巴而推辞,卢生说:“如果妻子贤惠,还用她说话干什么?也正好给那些长舌妇做个榜样。”县丞便答应了婚事。卢生备了彩礼亲自迎娶她作妻子。两人过了几年,非常恩爱,生了一个男孩,仅有两岁,就已经十分聪明。卢生抱着孩子和她说话,她不作声。他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她,她终究还是不说话。卢生大怒说:“古时贾大夫的妻子瞧不起丈夫,才不肯笑。但后来她看见贾大夫射死了山鸡,尚且能消除对丈夫的怨恨。我并不比贾大夫粗陋,我的才学也非射山鸡的可比,而你竟然不与我说话。大丈夫被妻子瞧不起,还要儿子干什么!”说着就抓起男孩的两脚,把他的头摔在石头上,顿时头骨破碎,鲜血溅出好几步远。子春的怜爱之情从心中生起,一时间忘了道士的嘱托,不觉失声喊道:“噫!”

    噫声未息,身坐故处,道士者亦在其前,初五更矣①。其紫焰穿屋上天,火起四合,屋室俱焚。道士叹曰:“措大误余乃如是②!”因提其髻投水瓮中③。未顷火息④。道士前曰:“出。吾子之心⑤,喜怒哀惧恶欲,皆能忘也。所未臻者⑥,爱而已。向使子无噫声⑦,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嗟乎,仙才之难得也!吾药可重炼,而子之身犹为世界所容矣⑧。勉之哉!”遥指路使归。子春强登台观焉,其炉已坏,中有铁柱大如臂,长数尺。道士脱衣,以刀子削之。子春既归,愧其恩,誓复自效,以谢其过,行至云台峰,无人迹,叹恨而归⑨。

    【注释】

    ① 五更: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或作“五夜”。此处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

    ② 措大:贬称贫寒的读书人。唐李匡乂《资暇集》:“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说皆非也。醋,宜作‘措’,止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

    ③ 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④ 未顷:没多长时间。

    ⑤ 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⑥ 臻:达到。

    ⑦ 向使:假使。《史记•李斯列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⑧ 世界:世上,人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

    ⑨ 叹恨:嗟叹怨恨。《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译文】

    噫声未落,子春已经坐回到原来的地方,道士也在他的面前,正是五更天开始的时候。紫色的火焰穿过屋顶冲上天空,四周也都起火了,房屋都烧毁了。道士叹息说:“你这个穷酸书生如此耽误我的事!”他提着杜子春的发结将他扔进大水缸里。不一会儿,火灭了。道士走到水缸前说:“出来吧。在您的心里,喜怒哀惧恶欲都忘掉了。不能忘记的,只是爱了。假使您不发出噫声,我的药就能炼成,您也就能成为上仙了。唉,仙才真是太难得了!我的药可以再炼,而您的身体还要继续留在这个世上。加油吧!”道士远远指着可以回家的路让他回去。子春用力登上道观的墙基,炼丹炉已经毁坏,里面有个铁柱子,有手臂那么粗,好几尺长。道士脱去衣服,用刀子削那根铁柱子。杜子春回到家后,感到愧对道士的恩惠,发誓要回去为其效劳,以补偿自己的过失。他来到云台峰,已经没有人的踪迹,只好怀着惋惜悔恨的心情回去了。

    张老

    张老者,扬州六合县园叟也。其邻有韦恕者,梁天监中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①。长女既笄②,召里中媒媪③,令访良才。张老闻之,喜而候媒于韦门。媪出,张老固延入,且备酒食。酒阑④,谓媪曰:“闻韦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曰:“然。”曰:“某诚衰迈,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幸为求之。事成厚谢。”媪大骂而去。他日又邀媪,媪曰:“叟何不自度,岂有衣冠子女肯嫁园叟耶?此家诚贫,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⑤。顾叟非匹,吾安能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韦氏!”叟固曰:“强为吾一言之。言不从,即吾命也。”媪不得已,冒责而入言之。韦氏大怒曰:“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耶⑥?”媪曰:“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其意。”韦怒曰:“为吾报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则可。”媪出,以告张老,乃曰:“诺。”未几,车载纳于韦氏⑦。诸韦大惊曰:“前言戏之耳。且此翁为园,何以致此?吾度其必无而言之⑧。今不移时而钱到⑨,当如之何?”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遂许焉。

    【注释】

    ① 天监:梁武帝萧衍的年号(502——519)。掾(yuàn):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秩满:旧制官员任职届满。唐薛调《无双传》:“秩满,闲居于县。”

    ② 既笄(jī):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簪子。

    ③ 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后泛指街坊。

    ④ 酒阑(lán):饮宴过半,即将结束之时。阑,残,将尽。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 敌:匹敌,对等。

    ⑥ 别:辨别,区分。《荀子•君道》:“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

    ⑦ 纳:缴纳,贡献。《周礼•地官•泉府》:“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

    ⑧ 度(duó):估计,推测。《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⑨ 移时:一会儿。唐杜甫《上牛头寺》:“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译文】

    张老是扬州六合县种菜的老头儿。他的邻居有个名叫韦恕的人,梁朝天监年间在扬州做官,任满后住在这里。韦恕的大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召唤乡里的媒婆来家,让她给撮合一个优秀的男子。张老听说后,非常高兴地在韦家门口等候媒婆。媒婆出来,张老硬把她邀请到家里,预备了酒菜。快要吃完的时候,他对媒婆说:“听说韦家有个女儿要找婆家,托您寻找一个好男儿,有这事吗?”媒婆说:“有。”张老说:“我确实体衰年迈了,但是种菜倒也可以衣食无忧,希望您替我去求亲。事成之后,定重重谢您。”媒婆把他大骂一顿走了。后来,他又去邀请媒婆,媒婆说:“你这老头儿怎么这样自不量力,岂有书香人家的女儿肯嫁种菜的老头儿呢?他家的确很穷,士大夫家与之匹配的也不少。看你这老头儿根本不匹配,我怎能因为喝了你一杯酒,而到韦家自取其辱呢!”张老再三请求道:“您就勉强替我去说一下。假使您说了而他家不答应,这就是我的命了。”媒婆没办法,便冒着挨一顿骂的风险到韦家去说亲。韦恕大怒说:“你因为我家里穷,就这样看不起我吗!我韦家怎能做这等事,种菜的老头儿是何等人,怎敢说出这种话来!那老头儿不值得去责骂,你这老婆子怎么如此没有辨别的能力?”媒婆说:“这话实在是不应当讲的,可是我被那老头儿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把他的意思转达一下。”韦恕怒气冲冲地说:“你替我去告诉他,今天能送五百缗钱来,我就答应他。”媒婆出去,告诉了张老,张老道:“好。”不多一会儿,他用车装了五百缗钱,送到韦家。韦家人大惊,说:“刚才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况且这老头儿是个种菜的,怎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我料他一定没有钱,所以才这样讲。现在没一会儿,他就把钱送到了,这该怎么办呢?”于是私下叫人去试探他女儿的意思,谁知他女儿并不懊恼。韦恕说:“这大概是命中注定的了。”便答应了亲事。

    张老既娶韦氏,园业不废,负秽锄地,鬻蔬不辍。其妻躬执爨濯①,了无怍色②,亲戚恶之,亦不能止。数年,中外之有识者责恕曰③:“居家诚贫,乡里岂无贫子弟,奈何以女妻园叟?既弃之,何不令远去也!”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张老,酒酣,微露其意。张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恋,今既相厌,去亦何难。某王屋山下有一小庄④,明旦且归耳。”天将晓,来别韦氏:“他岁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⑤。”遂令妻骑驴戴笠,张老策杖相随而去,绝无消息。

    【注释】

    ① 爨濯(cuàn zhuó):做饭洗刷。亦泛指家务。

    ② 了无怍(zuò)色:完全没有羞惭的神色。晋葛洪《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铢之益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③ 中外:泛指亲戚。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亦称“中”;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④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⑤ 天坛山:位于河南济源西北,为王屋山主峰。

    【译文】

    张老娶了韦氏,还是继续种菜,挑粪锄地,不断地把蔬菜卖出去。他的妻子亲自做饭、洗衣,一点也没有畏难情绪,亲戚都很讨厌,但也不能阻止。过了几年,亲戚中有见识的人埋怨韦恕说:“你家里虽然穷,乡里难道没有穷人家子弟可以成亲,怎么把女儿嫁给种菜的老头儿?既然你不要这个女儿了,为什么不叫她到远远的地方去呢?”有一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