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帖木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帖木儿夺取并毁掉该堡,占领了锡尔苏蒂和夺取了德里东北部偏北七英里处的洛尼堡,并于1398年12月10日在这里建立大本营。他认为在决战之前,把有碍他行动的大约10万印度俘虏杀掉是明智的。《帖木儿名言录》(Malfuzat ——i Timuri) 〔146〕 陈述道,这一命令被一丝不苟地实行。12月17日,帖木儿与德里苏丹马茂德·沙及其大臣马鲁·伊黑巴勒指挥的军队会战于巴尼伯德和德里之间的朱木拿河畔,他再次获胜。印度的战象曾经未能阻止马其顿人,同样也阻止不了帖木儿的骑兵。“人们很快就看到地上遍布着与人头和尸体混在一起的象鼻。” 〔147〕 苏丹逃到古吉莱特避难,而帖木儿胜利地进入德里。在穆斯林教士们的要求下,他答应不杀居民,但是,他的士兵们以极端残暴的行为征收供给品,致使居民们愤而抵抗。这种抵抗激起了帖木儿军的愤怒,他们在城内烧杀掳掠。他们掳获的战利品数量巨大,因为突厥——阿富汗苏丹们两百年间从印度王公们那里掠夺到的财富正是积聚在德里。大量收集的这些金银珠宝一举落入了河中人之手。大屠杀是按比例进行的,在城的四角用人头堆起了几个金字塔。 〔148〕 然而,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帖木儿仍像以往一样赦免有技术的工匠们,送他们去美化撒麻耳干。

    帖木儿在德里度过15天。他庄严地登上了印度苏丹们的宝座,召集120头战象(或礼仪上使用的象)以取乐。“这些驯服的象低头屈膝地跪在他面前,同时喇叭齐鸣,好像是在表示效忠。” 〔149〕 这些大象排成长队被送往帖木儿帝国的各个城市:撒麻耳干、赫拉特、泄剌只和桃里寺。帖木儿在德里的大清真寺里展示了他的虔诚,该清真寺以他的名字诵读胡特巴。总之,他的行为俨然是印度皇帝,但是,他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毁掉一切之后,毫无建树地离去。1399年1月1日他离开了已被毁掉的德里。他继续去洗劫该道上的米拉杰,推倒了墓碑,把印度居民活生生地剥皮,以此证实他圣战的誓言。 〔150〕 然后,他沿西瓦利克山和旁遮普高地的正北方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杰纳布河上游,他俘虏了朱木拿大公,使他摒弃印度教,皈依伊斯兰教和吃牛肉,以此取乐。 〔151〕 途中,他接受了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国王伊斯堪达尔·沙臣属的文书。他没有进入克什米尔,便返回阿富汗斯坦。帖木儿离开印度前,曾指派印度族穆斯林君主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为木尔坦和旁遮普大公,13年后,他将成为德里苏丹。

    事实上,按帖木儿通常的方式,即在他动摇了德里的印度——穆斯林帝国的基础之后,让该地区处于一片混乱状态中,摧毁一切,没有采取任何维护秩序的措施就走掉。尽管他自称是来与婆罗门作战,但是,他打击的正是印度的伊斯兰教。这位有相当文化的人,波斯文学和伊朗艺术的爱好者,在与东半球最优秀的一种文明接触之时,其行为却像一位游牧部落的酋长,由于觉察不到(或者说一窍不通)具有文化价值的事物,他们掠夺的目的是抢东西、杀人和破坏。这位奇怪的伊斯兰教战士给印度边缘上的伊斯兰教先锋们的背上戳了一刀。他将对位于罗马尼亚边境上的奥斯曼帝国采取同样的态度。

    10.帖木儿与马木路克

    在传统的近东地区,帖木儿遇到的是两大穆斯林政权:马木路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

    马木路克王朝实质上是一个军事帝国,自1250年和1260年起,它先后囊括了埃及和叙利亚。由突厥——契尔克斯人组成的马木路克军是皇帝的卫队,它于1250年废除了正统王朝,推举它的将军们登上了开罗王位,以军事贵族身份统治和剥削阿拉伯人民。在此回顾一下,在1260年的艾因贾卢特战役中,马木路克军阻止了蒙古征服,并把波斯的蒙古人赶到幼发拉底河以东。 〔152〕 但是,到14世纪末,由于将军们为争夺埃及——叙利亚封地和争夺王位而不停地争吵,这架曾经把十字军和蒙古军赶出了叙利亚的强大军事机器开始运转不灵了。精力充沛的马木路克苏丹贝尔孤格(1382——1399年)一生都在平息其副将中间的暴动。帖木儿曾企图与他联盟。但是贝尔孤格意识到在东方形成的这一新政权对马木路克帝国的威胁,于1393年杀死帖木儿派来的一个使者。并且不止一次地让被帖木儿赶走的报达苏丹阿合木·札剌儿在自己境内避难。贝尔孤格之子、年轻的继承人法赖吉苏丹(1399——1412年)在继位时也拒绝承认帖木儿的宗主权,并拒绝把在其境内避难的人交给帖木儿。帖木儿遂决定发动战争。

    当时,帖木儿正在马拉底亚附近,他于1400年10月经加济安特普之路去攻叙利亚,向阿勒颇进军。在阿勒颇城下打败了帖木儿塔什率领的马木路克军。他从印度带来的战象使敌军惊恐四散(10月30日)。 〔153〕 帖木儿立即占领阿勒颇,四天后,帖木儿塔什交出城堡投降,帖木儿一旦成了这儿的主人,又以他惯用的双重面孔,即诡辩的文人和大屠杀者的面貌出现。他在伊斯兰教学者面前,存心不良地提出一个难题:在战死的人中,是他的士兵们,还是马木路克士兵们有权获得殉道者的称号?接着,他与他们讨论了神学,更使这些正统的逊尼派感到为难的是他强迫他们把阿里纳入合法的哈里发之列。 〔154〕 在与法学家们进行学术会谈之余,他杀城堡守军,垒起了几座“人头塔”,并洗劫了阿勒颇。阿勒颇城的集市是利凡特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对这座大城市的掠夺持续了三天。

    接着,帖木儿攻下哈马、霍姆斯、巴勒贝克,然后出现在大马士革城前,年轻的马木路克苏丹法赖吉已从开罗赶到大马士革,以亲临阵地鼓舞士气。1400年12月25日法赖吉想趁帖木儿军换营之地,进入姑塔,当军队移动时,他发起攻击,但是,一场苦战之后他被击溃 〔155〕 。由于受到来自他的随从中叛变的威胁,他返回埃及,让大马士革听天由命去吧。大马士革的统治者们丧失了勇气,决定投降。为此派了一个代表团去见帖木儿,其中有突尼斯的著名史学家伊本·哈尔顿。“帖木儿被这位史学家的非凡气度和言谈举止打动,请他坐下,为有幸结识这位学者表示感谢。” 〔156〕 这位征服者,手持念珠,满嘴的虔诚和慈悲,又消除了代表们的疑虑,大马士革敞开了大门。但城堡坚持抵抗,直到正规的围攻后才投降。帖木儿一控制大马士革,就把原谈定的居民应交的赎金数目提高十倍,并没收了他们的一切财富。《武功记》使我们确信,最后发展到全面屠城和屠杀部分居民,帖木儿只是为了惩罚大马士革人,因为他们在659年时对先知的女婿阿里不虔诚。 〔157〕 在种种暴行中,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个城,无数居民被烧死,倭马亚大清真寺被烧毁,寺中数以千计的难民被烧死。1401年3月19日,帖木儿最后离开了大马士革,带着他所召集到的各种工匠:丝织工、兵器工人和制盔甲的工人、制玻璃的工人、制陶工,回到撒麻耳干,以粉饰该城。他还迫使大批文人陪伴而行,同行人中还有大批被降为奴仆的人 〔158〕 。在这些被放逐的人中有未来的历史学家伊本·阿拉不沙,当时他年仅12岁, 〔159〕 后来他写了一本关于帖木儿的书,无情地揭露了帖木儿,为自己报了仇。

    毁叙利亚之后,帖木儿没有打算建立任何正规的统治形式就离开了它,马木路克随即又占领了叙利亚。

    11.帖木儿与奥斯曼帝国

    帖木儿已经打败了喀什噶尔和南俄罗斯的成吉思汗后裔们和印度的苏丹。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埃及的苏丹几乎没有给他造成多大麻烦。现在,在他周围土地上幸存的惟一强大政权是奥斯曼帝国。

    在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3年)时,帝国达到了它势力的顶峰。 〔160〕 1389年,当巴耶塞特之父死于科索沃(在该战役中,塞尔维亚军被打败)战场时,他被立为苏丹,此后,他完成了对塞尔维亚的征服和吞并了保加利亚(1394年)。在小亚细亚,他吞并了艾登和萨鲁汉的突厥异密国(1390年)、卡拉曼的土库曼大异密国(1390年) 〔161〕 、门泰斯和克米安的突厥异密国,最后还吞并了卡斯塔莫努异密国和卡帕多细亚的托卡特、锡瓦斯和开塞利的原布汉丁异密国(1392年)。 〔162〕 1396年,在尼科堡战役中打败了由匈牙利王西基斯蒙德和勃艮第的继承人琼·桑·普尔率领的著名十字军。

    人称“雷电”的巴耶塞特,正像别人称呼他的那样(巴叶济德·伊尔迪里姆),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欧洲,它囊括了除君士坦丁堡以外的色雷斯,除萨洛尼卡以外的马其顿,保加利亚,以及对塞尔维亚的保护权。在安纳托利亚,他的领地一直延伸到陶鲁士山(它把巴耶塞特的领土与马木路克的西里西亚分开)、亚美尼亚(它作为与帖木儿领地的边界)和黑海山脉(它构成了与特拉布松希腊帝国的边界)。他的军队,已经打败了耀武扬威的法兰西——勃艮第的骑兵,确实被公正地看成是近东最好的军队。现在他似乎要通过从希腊人手中夺取君士坦丁堡,以圆满完成他的胜利,他已经开始封锁君士坦丁堡。

    就是这一次,帖木儿碰到了与他相当的对手。两人都清楚这一点,他们互相窥视着,在发动战争和用他们的本钱(一个从征服亚洲中赚到的,另一个是从征服巴尔干人中得到)来冒险时举棋不定。正是巴耶塞特首先采取了敌对行动,他企图把他的宗主权强加给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的君主、帖木儿的属臣塔黑屯异密。帖木儿十分重视这位为他驻守着小亚细亚边境的土库曼首领,洗劫德里之后,帖木儿曾送给他一只战象。相反,巴耶塞特曾欢迎另一位土库曼人、黑羊部首领哈拉·玉素甫进入他的领地。哈拉·玉素甫是帖木儿的敌人,曾被帖木儿赶跑。于是就被保护者的两个争端爆发了战争,帖木儿保护塔黑屯,而巴耶塞特支持哈拉·玉素甫。《武功记》声称,它准确地转叙了帖木儿就该问题写给巴耶塞特的信 〔163〕 。帖木儿在信中对奥斯曼家族的卑微出身作了尖刻的侮辱之后,说他考虑到奥斯曼帝国作为在欧洲的伊斯兰教堡垒所起的作用和苏丹在那儿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圣战,因此,他将赦免他的对手。然而,他对这位罗马化突厥人(即罗姆的凯撒)的态度俨然是位主人,即突厥族的合法君主。他把两个帝国的范围作了比较之后,以威胁的口气结束道:“像你这样的小王公,能与我们相抗衡吗?”巴耶塞特反唇相讥:“我们将追随你到桃里寺和苏丹尼耶。” 〔164〕

    帖木儿一接到回信,就于1400年8月向小亚细亚进军。9月初,他的属臣塔黑屯在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向他表示效忠之后,帖木儿进入奥斯曼国境,围攻设防城市锡瓦斯。 〔165〕 锡瓦斯面对敌军掘壕沟和攻城器械的轰击,等不到敌军发起总攻,被围约三周之后投降。帖木儿赦免了穆斯林居民,但把奥斯曼驻军中的4千个亚美尼亚士兵活埋,或者是扔到井中。然后推倒城墙。

    这次,帖木儿没有继续西进。由于他的后方受到马木路克军和阿合木·札剌儿在报达暂时复位的威胁,他没有深入小亚细亚。正是在这时他去消灭了在叙利亚的马木路克军(参看上文),并重新征服报达,目的达到之后,他又回到小亚细亚。与此同时,巴耶塞特从塔黑屯手中夺取了埃尔津詹,并俘获异密全家。 〔166〕 对此帖木儿没有立即进行反击。相反,从叙利亚和报达回来之后,他在卡拉巴赫度过了1401——1402年冬,1402年春他在谷儿只边境地集中军队。直到1402年6月他才开始入侵奥斯曼帝国。他使塔黑屯在埃尔津詹重新复位,并在锡瓦斯平原上阅兵。“一定数量的骑兵手持红旗,他们的护胸、马鞍、鞍垫、箭筒、皮带、长矛、盾牌和战棍都是红色。另外还有黄色和白色的军团。还有身着锁子铠甲的军团和穿着护胸铁甲的军团。”然后,帖木儿经开塞利向安卡拉进军,他已经知道巴耶塞特在安卡拉。

    1402年7月20日,两军在安卡拉以北的丘布克进行了决战。战斗从早上六点一直打到夜幕降临,近100万人参加了战斗。 〔167〕 巴耶塞特带来的军队是从他所征服的各族中征集的。但是,尽管塞尔维亚人和他们的王斯提芬仍忠实于他,但艾登、门泰斯、萨鲁汉和克米安的突厥人,对帖木儿十分钦佩,他们看到他们的王公们都在帖木儿军中,于是倒戈。

    帖木儿似乎充分利用了从印度带来的战象 〔168〕 。作为一万名奥斯曼近卫军(雅内萨里)和塞尔维亚兵之首的巴耶塞特战斗了一整天,直到看见他的卫队被歼灭后,在日落时才撤退。但是,因他的马蹶,他和他的一个儿子一起被俘。 〔169〕

    帖木儿对巴耶塞特很优待。 〔170〕 然而,巴耶塞特试图逃跑,因此,被关在四周有铁栏的轿中随军而行,这就是后来被夸张成“铁笼”的故事。巴耶塞特遭此挫折和屈辱,几个月后去世(于1403年3月9日死于阿克谢希尔)。

    一旦奥斯曼军队被打败和苏丹被俘,对帖木儿来说征服西安纳托利亚只不过是一次旅途行军而已。他下令在屈塔希亚停止进军,由前锋军全速进军去掠夺奥斯曼都城布鲁萨。伊本·阿拉不沙和歇里甫丁描述这些征服者们的行为像一群野蛮的游牧民,他们放火烧了这座可爱的城市。帖木儿之孙阿布·巴克尔一直冲到尼西亚(伊兹尼克),正像歇里甫丁津津乐道的那样,他们“到处烧杀掳掠”。帖木儿本人继续去围攻士麦那(后来的伊兹米尔),该城当时属于罗德的骑士们。帖木儿在发起进攻之前,规劝该城长官纪尧姆·蒙特改宗伊斯兰教。自然,纪尧姆·蒙特愤然拒绝。《武功记》说,对该城的围攻是从1402年12月2日开始 〔171〕 ,两个星期后才结束,该城是经过猛攻后陷落的。除了少数骑士乘基督教的船逃走外,居民遭到大屠杀。《武功记》认为基督教境内的这次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帖木儿向狂热的穆斯林们作了辩护(这些穆斯林有理由指责帖木儿由于打垮了奥斯曼帝国而使伊斯兰世界遭到削弱)。士麦那城的攻占,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屠杀使安卡拉之战(在事后)变成了一次圣战。

    “奥斯曼苏丹曾徒劳地围攻士麦那城达七年,帖木儿仅仅两个星期就攻占了!……穆斯林们赞美神,进入该城,并把敌人的头颅奉献给神灵,以示感谢。” 〔172〕 接着,帖木儿军前往围攻突厥-意大利人的重要商业中心福西亚,该城及时纳贡自赎。热那亚贸易公司“马霍恩”,它还拥有对岸的希俄斯岛,也向帖木儿表示效忠, 〔173〕 而拜占庭摄政者约翰七世在帖木儿要他承认他的宗主权时,立刻派使者前往,作为依从的表示。 〔174〕

    尽管士麦那城民遭到屠杀,但帖木儿对巴耶塞特的胜利拯救了基督教世界。自从巴耶塞特战胜了尼科堡的十字军以后,被奥斯曼人牢牢封锁的拜占庭人临近末日,拜占庭的覆灭似乎指日可待。奥斯曼人在安卡拉遭到的突然灾难使拜占庭帝国又出人意料地苟延了半个世纪(1402——1453年)。因此,靠诸事件中的这一独特变化,在这位河中人对西亚的征服中获利最多的是拜占庭,正像莫斯科维将从帖木儿对金帐汗国的胜利中获利一样。

    打败奥斯曼帝国以后,帖木儿采取各种措施以防它复兴,巴尔干的基督教世界由这一事实更加走运。在突厥人的小亚细亚,帖木儿正式恢复了十年前被巴耶塞特消灭的诸异密国。巴耶塞特曾剥夺了卡拉曼异密阿拉丁在东弗里吉亚和利考尼亚的领土,帖木儿任命阿拉丁之子穆罕默德二世为科尼亚和拉兰达(即卡拉曼)的统治者。 〔175〕 同样,他使伊斯芬迪亚家族恢复在帕夫拉戈尼亚的卡斯塔莫努的异密地位;在马格尼西亚(今马尼萨)使以希德尔沙为代表的萨鲁汉异密们复位 〔176〕 ;在屈塔希亚和卡拉希沙尔,使克米安的雅库伯异密复位。艾登的异密伊萨在以弗所附近恢复了他的伊洛尼亚封地。复位的还有卡里亚的门泰斯异密伊牙思、吕基亚泰凯的异密乌斯曼。奥斯曼在亚洲的领土又仅限于北弗里吉亚、比萨尼亚和密细亚。帖木儿还注意在为继承权而争吵不休的巴耶塞特诸子之间制造分裂,进一步削弱奥斯曼人。

    12.远征中国

    1404年,帖木儿回到河中。他在撒麻耳干接见了卡斯提国王亨利三世派遣的使者克拉维约,克拉维约给我们留下了一本有关他旅行的珍贵报导。他是经君士坦丁堡、特拉布松、桃里寺、剌夷之路而来,于1404年8月31日到达撒麻耳干。帖木儿于9月8日接见了他。

    现在帖木儿在考虑征服中国,中国人的明朝已经把成吉思汗蒙古人赶走,正处在势力的高峰。明朝开国君主洪武皇帝(即朱元璋),作为成吉思汗汗国大汗们的继承人,要求原察合台汗国对他表示效忠。因此,他于1385年派使者们到中亚,傅安(字之道)和刘伟到哈密、哈剌火州(吐鲁番)和亦里八力,在那里他们很容易地就使察合台家族的可汗们或者说杜格拉特部的异密们表示效忠。但是,在撒麻耳干他们被帖木儿官员们逮捕,直到长时期的谈判后才获释。然而,帖木儿不止一次地(1387、1392、1394年)派使者携带可能以贡赋名目出现的礼物到明朝。1395年,洪武帝派傅安携带一封向帖木儿表达感谢的信到撒麻耳干。当帖木儿宣布他要征服中国以致使中国皈依伊斯兰教,并且开始在讹答剌聚集大军时,洪武帝之子 〔177〕 、继承者永乐皇帝(1403——1424年在位)刚即位。

    这肯定是中国文明所遭受到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因为,现在已不是尊重佛教和儒学,并希望成为真正的天子的某个忽必烈入侵的问题,现在闯入的是一位狂热的穆斯林,他由于要使这个国家改宗伊斯兰教,可能会彻底摧毁中国文明和腐蚀中国社会。明朝最好战的皇帝永乐帝很可能会被证明是帖木儿最有价值的对手;然而,中国一直是处于极端危险之中,直到帖木儿于1405年1月19日在讹答剌病逝,终年71岁。

    13.沙哈鲁的统治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经历了30年的内部和平(1227——1259),直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敌对时期。然而,帖木儿死后,河中的突厥帝国由于帖木儿的儿子和孙子们之间的争吵而四分五裂。

    帖木儿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庭。 〔178〕 在他临终时的志愿和遗嘱中,他给儿子和孙子们每人一份封邑,但是,同时他又企图保留长子继承权的原则。他的长子只罕杰儿,正如我们所见,在他之前许多年(约1375年)已去世。 〔179〕 因此,征服者选只罕杰儿的长子继承他为帝国的首领。他就是皮儿·马黑麻·伊本·只罕杰儿 〔180〕 ,他29岁,是东阿富汗斯坦(巴里黑、喀布尔和坎大哈)的长官。同时,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都得到了大块封邑。结果,原则上是在皮儿·马黑麻·伊本·只罕杰儿的统治之下,实际上帝国已经分裂。

    帖木儿的次子乌马尔·沙黑也在其父之前去世,是于1391年在迪牙巴克尔战役中被杀,但是,他的儿子皮儿·马黑麻、罗思檀、昔干答儿和拜哈拉保留了他的遗产:法尔斯(泄剌只)和伊剌克·阿只迷(哈马丹和伊斯法罕)。

    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当时38岁,得到了木干草原、阿哲儿拜占(桃里寺)和伊剌克阿拉比(报达),但是,因一次从马上跌落下来脑部受伤,使他变得狂暴和残酷,以致帖木儿把他置于一种类似家庭会议的监护之下,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米兰沙之子,22岁的乌马儿——米尔扎以其父之名统治着上述地区。米兰沙的其余两个儿子阿不巴克尔和哈里勒不久就暴露了他们的野心。

    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在父亲死时是28岁,他接受了呼罗珊。在其家庭中,他是最稳重和惟一有政治头脑的人。

    就在帖木儿去世的第二天,争吵、政变和宫廷革命就开始了。帖木儿把最高权力留给了他的孙子皮儿·马黑麻,当时皮儿·马黑麻在远离河中之地的坎大哈,未能采取任何行动,他发现他的权力正在受到践踏。帖木儿的另一个孙子、米兰沙的四子哈里勒,当时年仅21岁,在塔什干被军队拥立为王。他向撒麻耳干进军,并在那儿登上帝位(1405年3月18日) 〔181〕 。皮儿·马黑麻离开阿富汗地区进入河中,但在内塞弗(即卡尔施)附近被哈里勒击败 〔182〕 。虽然阿富汗的领地(巴里黑、喀布尔和坎大哈)仍保留给皮儿·马黑麻所有,但是在六个月之后他被自己的丞相杀害(1406年)。哈里勒一旦稳住了王位,可以想象,他的行为就像任何一个在他那个年龄的人所干的那样,大肆挥霍帝国财富,用他的权利尽量满足他的宠妻、可爱的夏德·穆尔克的各种奇怪念头 〔183〕 。不久,他的行为激起了异密们的反抗,他们废黜了他(1406,1407年),承认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为河中之王,当时沙哈鲁已经是呼罗珊的统治者。沙哈鲁把伊剌克·阿只迷的剌夷划给年轻的、无所作为的哈里勒,以示抚慰,哈里勒于1411年死于该地。

    沙哈鲁是帖木儿家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184〕 。令人畏惧的帖木儿的这位儿子尽管性情温和,但是英明的统治者和勇敢的战士,他仁慈、谦虚,热爱波斯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建设者,是诗人、艺术家的保护者,是亚洲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这种发展进程遵循着与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发展一样的模式。沙哈鲁的长期统治(1407——1447年)对于在文化领域内所谓的帖木儿文艺复兴、即波斯文学和艺术的黄金时代,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他以赫拉特为都,他的儿子兀鲁伯(被指命为河中长官)住在撒麻耳干,赫拉特和撒麻耳干成为帖木儿文艺复兴最灿烂的中心。 〔185〕 像历史上常常发生的怪事一样,摧毁了伊斯法罕和泄剌只的屠杀者的儿子们将成为波斯文化的积极保护者。

    沙哈鲁的直接统治没有超过河中和东伊朗。伊斯法罕和法尔斯属于他的侄儿皮儿·马黑麻、罗思檀、昔干答儿和拜哈拉。从一开始这些宗王就承认沙哈鲁的宗主地位,在不同的时间,他们都请求他仲裁他们中的纠纷。特别是在1415年,他到伊斯法罕,在那里他废黜了昔干答儿,留下罗思檀为他的代理人;然后到泄剌只,惩罚了他的侄儿拜哈拉的暴动,将他流放 〔186〕 。

    帖木儿继承者之间随意发生的争吵和无政府状态没有给东伊朗造成混乱局面,因为沙哈鲁这位明智、有力的管理者能够终止它们,进行有效的调解,使之重归于好。在西波斯、阿哲儿拜占和伊剌克阿拉比情况就不是这样。正如上面提到的,这些地区按遗嘱是分给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的,但他因脑部受伤而丧失了能力,于是归他的两个儿子阿不巴克尔和乌马儿所有,他们互相忌恨和不停地争斗。他们之间的不和有利于该地区原统治者们的复辟,他们是曾被帖木儿赶跑了的、一度是报达统治者的苏丹阿合木·札剌儿和黑羊部土库曼首领哈拉·玉素甫。前者于1405年又回到报达。后者结束了在埃及的流亡生活后,重返阿哲儿拜占,在纳希切万附近打败了阿不巴克尔,重占桃里寺城(1406年)。阿不巴克尔和父亲米兰沙企图重新夺取阿哲儿拜占,但是,哈拉·玉素甫于1408年4月20日使他们遭到了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在战斗中,米兰沙被杀。 〔187〕 这是东方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它使帖木儿在西方的征服成果荡然无存。四年之后,帖木儿后裔将被赶出西波斯。

    现在黑羊部首领哈拉·玉素甫作为阿哲儿拜占的统治者以桃里寺为都建立了牢固的统治,他与报达的苏丹、他的老盟友阿合木·札剌儿发生冲突。阿合木企图夺取阿哲儿拜占,但是,于1410年8月30日在桃里寺附近被打败,并于次日遭到暗杀。 〔188〕 报达和伊剌克阿拉比落到哈拉·玉素甫手中,于是,哈拉·玉素甫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从谷儿只边境到巴士拉的大王国的君主。这个以报达和桃里寺为其都城的黑羊部的土库曼王国(喀拉——科雍鲁)在几个月之内成了东方的强国之一。1419年,哈拉·玉素甫利用帖木儿朝内部的进一步纷争占领苏丹尼耶和伊剌克·阿只迷的可疾云〔德黑兰加兹温〕。

    上述事件引起了沙哈鲁的一些忧虑。他决定为其兄米兰沙报仇,重建帖木儿朝在西波斯的统治。他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从赫拉特出发,前往阿哲儿拜占。 〔189〕 哈拉·玉素甫在敌军来到前,于1419年12月去世。哈拉·玉素甫之子昔干答儿企图抵抗,但被沙哈鲁打败。沙哈鲁于1421年征服了阿哲儿拜占。如果沙哈鲁乘胜追击的话,那么,帖木儿复辟王朝可能会长久存在,但是,此后不久他回到了呼罗珊,昔干答儿马上重占阿哲儿拜占。沙哈鲁于1429年又来打败了昔干答儿,但是,帖木儿军一走,他又占领这一地区。

    沙哈鲁于1434年派出第三支远征军到阿哲儿拜占,昔干答儿像以往一样地轻易地逃走,沙哈鲁在阿哲儿拜占不是任命一位帖木儿朝长官,而是将该地的统治委之于昔干答儿的亲兄弟只罕沙(1435年)。这就是承认了黑羊王朝土库曼人对阿哲儿拜占和报达的占领。沙哈鲁死后,只罕沙便剥夺了帖木儿朝的伊剌克·阿只迷(1452年)、伊斯法罕、法尔斯和起儿漫(1458年)。他死时,黑羊王朝不是受到来自帖木儿朝的报复,而是受到扎营在迪牙巴克尔的另一支土库曼人白羊王朝的冲击。白羊首领乌宗·哈桑袭击只罕沙,并于1467年11月11日在穆什地区杀害了他,然后,继之成为西波斯王。因此,尽管沙哈鲁作了种种努力,但是,西波斯永久地逃脱了帖木儿后裔的统治,落入了土库曼人的统治之下。

    至于中国,沙哈鲁放弃了帖木儿的征服计划。他与明朝的永乐皇帝互派了一些使者。例如:1417年,他派阿答乞儿·脱花赤到北京,而在帖木儿时期曾访问过河中的傅安回访了撒麻耳干和沙哈鲁宫廷所在地赫拉特。各次出使的目的,部分地是要重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忽必烈和察合台时期的两蒙古汗国之间已经存在的。 〔190〕

    在其他地区,沙哈鲁追随帖木儿的榜样,他派出由其子兀鲁伯率领的远征军队进攻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国(1425年)。从《两幸福之会合》一书得知,兀鲁伯打败了察合台的失儿·马黑麻。 〔191〕 强大的杜格拉特家族首领、喀什和莎车的君主,拥立王者忽歹达,由于伊斯兰教信仰促使他与兀鲁伯联合,他加入了在伊塞克湖东北、伊犁河南部支流察里恩河以北兀鲁伯的军队。 〔192〕

    沙哈鲁死于1447年3月2日,其子兀鲁伯继位。兀鲁伯长期担任河中长官,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是一位学者,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他还是一位诗人,他使在撒麻耳干的宫廷成为波斯文学灿烂的中心。但是,他完全缺乏统治才干。乌兹别克人(即昔班部落的蒙古人,他们在西伯利亚——突厥斯坦的阿克纠宾斯克和图尔盖建立了统治)袭击了河中,在这次袭击中,蹂躏了撒麻耳干,打碎了兀鲁伯的著名的瓷塔,毁坏了他的画廊。兀鲁伯十分随和,结果成了他亲属们的玩物,成了他亲生儿子阿不都·剌迪甫的牺牲品,阿不都·剌迪甫在巴里黑反叛。他监禁了自己的父亲,并于1449年10月27日派人处死了他。几个月之后,这位弑父者本人也遭暗杀(1450年5月9日)。

    14.卜撒因

    兀鲁伯死后,紧接着是帖木儿朝进一步内战的时期。兀鲁伯的一个侄儿阿不都剌在1450至1451年间成了撒麻耳干和河中的统治者,而另一个侄儿巴布儿·米儿咱统治着赫拉特和呼罗珊(1452——1457)。阿不都剌于1452年被另一位帖木儿后裔、米兰沙的孙子卜撒因打败并杀死 〔193〕 。有趣的是,卜撒因由此夺取了撒麻耳干王位的这次胜利是在乌兹别克汗阿布海儿的帮助下取得的,阿布海儿在使自己成为锡尔河河岸、从塞格纳克到乌兹根之间的主人之后,现在作为仲裁人调停帖木儿朝的纷争。这是一次反帖木儿孙子们的、意想不到的成吉思汗国的复兴。 〔194〕 察合台家族的宗王们,或者说蒙兀儿斯坦(伊犁和裕勒都斯地区)的可汗们,似乎也迫不及待地作出了类似的反响。

    蒙兀儿斯坦汗也先不花二世(1429——1462年)的驻地在伊塞克湖、库车和喀什之间的阿克苏,他恢复了察合台人对河中边境的传统性的入侵,蹂躏了赛拉木、突厥斯坦城和塔什干(1451年及其后几年),但是,刚登上撒麻耳干王位的卜撒因追击也先不花,在怛逻斯城附近追上并击溃了他的军队 〔195〕 。

    呼罗珊王、帖木儿后裔巴布儿·米儿咱死后,卜撒因于1457年占领该省。他于1457年7月19日进入赫拉特。 〔196〕 现在,作为呼罗珊和河中两地的君主,他在其亲属们间竞争和叛乱所允许的范围内着手恢复帖木儿帝国。

    他采取了传统方式去削弱察合台汗也先不花二世。也先不花于1429年曾把其兄羽奴思赶走,羽奴思汗逃到撒麻耳干的兀鲁伯处避难。卜撒因想给也先不花树立一个敌对者,于1456年承认羽奴思为合法汗。羽奴思用帖木儿朝借给他的军队,重返蒙兀儿斯坦,并使其西部即伊犁一带承认了他的统治,而也先不花仍统治其东部,即裕勒都斯和畏兀儿地区。不久,羽奴思向喀什进军。在喀什和阿克苏两城之间他被匆匆从裕勒都斯赶来的也先不花和喀什的杜格拉特异密赛义德·阿里阻截和击溃。羽奴思再次逃到河中卜撒因处(约1458年),卜撒因又借援军给他,看来他依靠这支援军又在蒙兀儿斯坦西部,即伊犁附近和伊塞克湖方向重新建立起统治。与此同时,东蒙兀儿斯坦(裕勒都斯和畏兀儿地区,直到吐鲁番)继续属于也先不花(死于1462年),以后又归他的儿子笃思忒·马黑麻(1462——1469年在位),笃思忒·马黑麻汗通常住在阿克苏。因此,卜撒因靠在两个敌对支系间分裂其领土的办法消灭了察合台人的复兴势力。 〔197〕

    卜撒因在波斯同样很活跃。波斯西部即阿哲儿拜占、伊剌克阿拉比和伊剌克·阿只迷,连同伊斯法罕、法尔斯和起儿漫城,已处于土库曼黑羊部首领只罕沙的统治之下。1458年,只罕沙向呼罗珊进军,于7月占赫拉特。但是,6个月以后,已经撤往巴里黑的卜撒因在穆尔加布河畔严重打败了只罕沙之子皮儿·布达克,缓解了呼罗珊局势。在达姆甘和剌夷之间的西模娘城被承认是划分帖木儿朝与黑羊朝之间的边界(约1458年12月)。只罕沙在他自己的国内与一支敌对的土库曼部落,即在迪牙巴克尔的白羊朝发生冲突,自帖木儿时代以来,白羊朝一直是帖木儿朝传统的同盟者。只罕沙想摆脱这些对手,于1467年向迪牙巴克尔进军;但是,他于1467年11月11日在穆什和埃尔津詹之间的基伊遭到白羊朝首领乌宗·哈桑的突然袭击,并被打败,在逃跑中被杀。 〔198〕 这次灾难的结果是黑羊朝的领地落入了敌对王朝手中。

    乌宗·哈桑以为白羊朝的老盟友帖木儿人将会以赞同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变化。但是,卜撒因考虑的是他有可能利用这两个土库曼王朝之间的冲突以恢复他对西波斯的统治。事实上,卜撒因已经应只罕沙之子哈散阿里的请求出面干预,哈散阿里试图从胜利的乌宗·哈桑手中夺取阿哲儿拜占。卜撒因在哈散阿里的要求下向乌宗·哈桑宣战。他穿过伊剌克·阿只迷,进入阿哲儿拜占,向阿拉斯河下游和库拉河下游草原上的乌宗·哈桑的大本营卡拉巴赫进军。由于冬季来临,乌宗·哈桑按土库曼人的方式已经溜走,卜撒因决定在卡拉巴赫度冬,卡拉巴赫是以气候温和著称。然而,他向阿拉斯河的进军是一次灾难,在马哈茂达巴德他发现道路被乌宗·哈桑封锁。由于缺乏给养,他企图撤退,但是,于1469年2月11日被土库曼人俘虏。6天之后,乌宗·哈桑处死了他,当时他年仅40岁。

    卜撒因是要恢复其范围从喀什到外高加索的帖木儿帝国的最后一位帖木儿君王。他没有成功,这与其归咎于国外的敌人,而不如说是他国内亲属们不断反叛的结果,他的失败结束了帖木儿的成就。他的去世使整个西波斯落入白羊朝手中。从此,乌宗·哈桑成了桃里寺、报达、泄剌只、伊斯法罕、苏丹尼耶、剌夷、甚至起儿漫的无可争议的统治者,他以波斯国王的面目出现(1469——1478年在位),他的家族将继续占有这一地区,以桃里寺为都,直到1502年波斯民族的萨菲王朝崛起为止。 〔199〕

    15.最后一批帖木儿人

    最后一批帖木儿人以强大的土库曼人的波斯王国为邻,他们现在仅仅是河中和呼罗珊的地区小诸侯,甚至连这些有限的领地也在互相敌对的亲属中被分割。卜撒因之子速檀·阿黑麻只继承了其父在河中的统治,以撒麻耳干为都(1469——1494年在位),他被迫进行反对自己的兄弟们的战争。与此同时,曾被卜撒因以敌对的两个支系瓜分该国的办法而削弱的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国又重新统一和加强起来。裕勒都斯和畏兀儿斯坦的察合台统治者、笃思忒·马黑麻之子和继承者怯别二世(约1469——1472年)已经被暗杀,他的伯祖父羽奴思当时已经是西蒙兀儿斯坦(伊犁)的汗,不久前喀什的杜格拉特部异密们又与他联合,现在他重新统一了察合台的领地。羽奴思在得到了他的封臣、喀什的杜格拉特部异密穆罕默德·海达尔一世(1465——1480年)的支持后,成了中亚最强大的君主。形势完全颠倒过来,在河中王阿黑麻与其兄弟、费尔干纳王乌马儿·沙黑的纷争中,现在是他作为末代帖木儿诸王间的调停者。羽奴思几次使乌马儿·沙黑免受阿黑麻企图发动的攻击,于是费尔干纳的帖木儿王成了羽奴思的真正属臣,当他反叛时,羽奴思惩罚了他,但后来原谅了他,并到安集延与他一起举行觐见礼 〔200〕 。成吉思汗家族与帖木儿家族地位的颠倒可能不会比这次更彻底的了。阿黑麻与乌马儿·沙黑兄弟间为占有塔什干和赛拉木城又爆发了新的争吵,羽奴思应邀进行调解,他把两城划归自己,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分歧(1484年) 〔201〕 。羽奴思在胜利地完成了成吉思汗国的光辉的复辟之后,于1487年在塔什干去世。阿黑麻企图趁羽奴思去世之机从他的儿子、继承人马哈木手中夺回塔什干,但是,在塔什干附近的奇尔奇克河(或帕拉克河)被打败。塔什干仍是蒙古汗的驻跸地。

    费尔干纳的帖木儿王乌马儿·沙黑(1469——1494年在位)只是在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的保护下才能维持统治,他于1494年6月8日去世,其兄、河中王阿黑麻立即企图夺取费尔干纳,但是在战争中,他在乌拉·秋别附近去世(1494年7月)。费尔干纳仍是乌马儿·沙黑之子、未来的“莫卧尔大帝”、年轻的巴布尔的财产。

    阿黑麻留下了一个兄弟马合谋和三个儿子:麻素提、拜孙哈尔和阿里,他们为争夺河中的所有权而争吵。他们对撒麻耳干王位的占有时期都是短暂的。马合谋(1494——1495年在位)是一位挥霍无度的暴君,于1495年7月去世。据米尔空说,麻素提在撒麻耳干进行统治,而巴布尔书说是在希萨尔进行统治。无论如何,他是在与他的兄弟们作战中度过了他短暂的统治时期,直到被一个背叛他的大臣把他弄瞎。在大混乱中拜孙哈尔曾在撒麻耳干进行过短暂的统治,但不久就死在杀害他哥哥的那位叛徒手中。他们的堂兄弟、费尔干纳王巴布尔当时年仅14岁,在这些骚乱中获利,使他成了撒麻耳干君主(1497年底),但是,他未能留在该城。撒麻耳干于1498年转到巴布尔的堂兄弟、阿黑麻最后一位幸存的儿子阿里手中。然而,这些内部纠纷鼓励了外来的入侵者们。成吉思汗长支后裔,乌兹别克部首领蒙古汗昔班尼已经把他的目光转向了河中,在锡尔河北岸住下,等待有利时机过河。最后一批帖木儿王之间愚蠢的内争给了他机会。他于1500年进入不花剌,接着出现在撒麻耳干城前。帖木儿王阿里仓皇出城与之谈判。昔班尼貌似一位有文化素养的王公,实际上保留着草原掳掠者所有的一切本能,他让人处死了这位无知的年轻人,登上了河中王位。

    在此期间,另一位帖木儿后代速檀·忽辛·拜哈拉仍在呼罗珊,在其家族成员进行大混战的过程中,他使自己成了吉尔甘和马赞达兰的统治者,以阿斯特拉巴德为都(1460年9月)。1461年他曾被其堂兄弟、河中的卜撒因从这个公国驱逐,被迫流亡,直到卜撒因去世,卜撒因的死给他的命运带来了突然的转变。1469年3月25日赫拉特居民承认他为国王,他统治着呼罗珊直到1506年5月4日去世。

    尽管他的领地范围有限,但是,他长达37年的统治是东方史上最有成效的统治之一 〔202〕 。速檀·忽辛性格温和、仁慈,与他同时代的君主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使赫拉特宫廷成了知识分子荟萃之地。被他邀请到赫拉特宫廷的人中有波斯诗人札米 〔203〕 、两位波斯史学家(祖父及孙子)米尔空和宽德密尔,伟大的波斯画家毕赫札德和麦什德的书法家速勒坦·阿里。他任用最早用察合台突厥文写诗的伟大诗人、著名的密儿·阿里·失儿·纳瓦依(1441——1501年)为大臣 〔204〕 。他能流利地用波斯文和突厥文写作,他极力要证明,作为文学语言的突厥文可以与波斯文匹敌,甚至还超过它。 〔205〕 在这特殊的统治时期,赫拉特是可以恰如其分地被称为帖木儿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于是,历史上一个最残暴的突厥征服者和最野蛮的破坏者的第四代孙子成了波斯王公、诗人和酷爱艺术的人,在他的保护下波斯文明又放异彩。此外,纳瓦依使发展起来的察合台突厥文学成了波斯文艺复兴的一部分。赫拉特城曾经受到成吉思汗严重破坏和帖木儿本人过分虐待,现在又呈现出萨曼王朝统治下的面貌,正像布哈拉和撒麻耳干一样,而且加入了一些自13世纪以来发生的各种文明大融合而导致的特性。因蒙古征服而带来的中国文化的影响,给予装饰艺术严谨的风格。人们只要是想起毕赫札德的袖珍画,就会想起这一艺术的壮观,它们盛开在被认为是永恒的废墟之中。

    但是,正如赫拉特只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一样,这仅仅是两次入侵之间的短暂的插曲。忽辛·拜哈拉之子、继承人巴迪·匝曼(1506——1507年)在开头时面临着乌兹别克人的入侵,自1500年起,乌兹别克人已经成了河中的统治者。乌兹别克征服者昔班尼迫使巴迪·匝曼向穆尔加布河附近的霍伊巴巴逃亡后,进入了赫拉特(1507年)。

    于是,像不花剌和撒麻耳干地区一样,呼罗珊也落入了昔班尼家族的乌兹别克汗手中。在一百年之内,成吉思汗族最终永久地战胜了帖木儿。

    注释

    〔1〕 《武功记》,转自《拉失德史》丹尼森·罗斯的法译本第15页。

    〔2〕 《武功记》佩替·拉·克鲁阿法译本I,28。

    〔3〕 上引书,第36——38页。

    〔4〕 《拉失德史》法译本第18页。

    〔5〕 正如他后来处死速勒都思部巴颜一样。

    〔6〕 《拉失德史》法译本第22页。

    〔7〕 忽辛的妹妹阿尔再嫁给了帖木儿,因此二人为姻兄弟。————译者

    〔8〕 《武功记》佩替·德·拉·克鲁阿法译本I,45,54。

    〔9〕 《武功记》68,74页,《拉失德史》第27——29页。(石桥横跨瓦赫什河上游。1875年旅行该地的马叶甫先生写道:“瓦赫什河接近不花剌汗国的边境,它通过一条峡谷向前延伸,在峡谷最窄处,间隔不到20步,其间由名叫普勒伊森格的著名石桥连接起来。科斯坚科的地名辞典说,石桥长十步,两端架在向前突出的悬岩上,河面宽度不超过20步。”————译者。)

    〔10〕 据《拉失德史》记,帖木儿命五百精兵埋伏在石桥附近,自己率1,500人于夜泅水渡河,占领山头。第二天,敌哨发现他们的足迹,知道他们已渡河,因而军心大乱。入夜以后,帖木儿军在各山头燃火,察合台军见火光,惊慌而逃。————译者

    〔11〕 《武功记》第75页。

    〔12〕 哈比勒·沙是都哇的曾孙、燕只吉台之孙。他由于不耐王族繁文缛节之苦,于是摒弃尘世之乐,过苦行僧的生活。德尔维希(der vish)是一个波斯字,相当于阿拉伯文的法基尔(穷人),指伊斯兰教中的苦行者,他们弃绝人世之乐,过着游方的贫苦生活。(见《拉失德史》汉译本,第188页)。————译者

    〔13〕 《武功记》第76——78页;《拉失德史》第29——31页。

    〔14〕 《武功记》第80——92页;《拉失德史》第31——37页。

    〔15〕 然而,忽辛常常是住在昆都士以北,阿姆河北岸的萨里·萨莱。

    〔16〕 《武功记》,克鲁瓦译本,I,97。

    〔17〕 《武功记》第一卷,第127——132页。

    〔18〕 《武功记》第148——156页。

    〔19〕 《武功记》第157——160页。

    〔20〕 《武功记》第160——175页。

    〔21〕 《武功记》第175页。

    〔22〕 《武功记》第180——194页。

    〔23〕 伊本·阿拉不沙对帖木儿的猛烈诽谤(桑德译本,1936年)并不亚于歇里甫丁为帖木儿所作的虚伪辩护。在此,辩护比指责更应该受到谴责。

    〔24〕 《拉失德史》丹尼森·罗斯译本,第83页。

    〔25〕 《武功记》I,第186和193页。《拉失德史》第72,83页。

    〔26〕 《武功记》II,第19——20页;IV,第40页。

    〔27〕 《拉失德史》第83页。

    〔28〕 伊本·阿拉不沙书,桑德译本,第299页。(沙里亚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正式规定的神圣法律的总体,基本上以可兰经中所找到的,以及穆罕默德的言行中所启示的真正的圣诫为基础。这一法律在理论上不仅支配各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事务,而且还规定了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民政、刑事、道德、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事务。————译者)

    〔29〕 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Khwàrizm”条目,第962页。柯提在《武功记》第一卷的地图上是标在阿姆河岸附近、希瓦上方不远的地方。厄斯金指出,柯提是花剌子模的古都,并说是在阿姆河沿下游方向距赫扎拉斯普24英里的地方。巴托尔德说:“赫扎拉斯普是一个著名的城镇,从赫扎拉斯普到希瓦是一天的路程。柯提距希瓦是一天的路程,为花剌子模古都。牙忽特说,柯提一字花剌子模人用以指草原上的堡坞,所以,现在在中亚柯提之意与图尔库勒相同。”(《巴托尔德文集》俄文第一卷,第199——205页。)(参看《拉失德史》汉译本,第一编,第212页注②。————译者)

    〔30〕 突厥化的昆吉剌部首领胡赛因·苏非,趁钦察的金帐汗国和波斯的伊儿汗国衰亡瓦解之机,建独立王朝,称苏非王朝。这是一个伊斯兰的王朝。————译者

    〔31〕 《武功记》I,226。

    〔32〕 回历773年春(1372年)即鼠年,《武功记》I,229。

    〔33〕 上引书,I,239。

    〔34〕 上引书I,242。

    〔35〕 774年拉马丹月(1373年2月日24至3月25日),牛年,《武功记》I,243。

    〔36〕 回历777年春(1375年6月2日至1376年5月20日),鳄鱼年;《武功记》I,260。《史集》罗斯译本,第44页。

    〔37〕 帖木儿经柯提,进至哈思,在此得到消息,知其部下异密阿的勒沙等叛变,正进攻撒麻耳干,帖木儿只得回师。————译者

    〔38〕 战争开始于回历780年沙瓦尔月(1379年1月21日至2月18日),即羊年,《武功记》I,299。

    〔39〕 《武功记》I,301——302。

    〔40〕 《武功记》I,305——306。

    〔41〕 巴托尔德在《伊斯兰百科全书》中的“杜格拉特”条目,第1112页。

    〔42〕 《拉失德史》第38页。

    〔43〕 当时忽歹达只有七岁。————译者

    〔44〕 哈马儿丁在一天之内就杀死了秃忽鲁·帖木儿的十八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即黑的儿火者,当时尚在襁褓之中,被忽歹达及其母隐藏起来,才幸免于难。后来他们将此子送到帕米尔的山中抚养,哈马儿丁到处搜索这个孩子,始终没有找到。《拉失德史》第51页。————译者

    〔45〕 《拉失德史》第38——39页。

    〔46〕 《拉失德史》第39,51页。

    〔47〕 《拉失德史》第40页。

    〔48〕 这次远征是从776年(公元1375年)沙班月1月5日至2月2日之间出发的。上引书第41页,《武功记》法译本I,251。

    〔49〕 《拉失德史》第41页。

    〔50〕 上引书第42页,《武功记》I,255。

    〔51〕 帖木儿率军进入天山后,没有察觉伏兵,派大部分人追击敌军,身边只留二百人左右。于是,哈马儿丁率四千骑兵从埋伏中冲出围攻帖木儿,帖木儿奋勇突围。后来又在桑格即哈吉与哈马儿丁相遇,打败哈马儿丁军,哈马儿丁本人受伤逃跑。————译者

    〔52〕 《拉失德史》第46——47页。《武功记》法译本I,264——269。

    〔53〕 《拉失德史》第50页,《武功记》第275——276页。

    〔54〕 希吉勒历785年,即鼠年(即公元1383年3月6日至1384年2月23日)。《武功记》I,361。

    〔55〕 这次战争开始于希吉勒历791年(即公元1388年12月31日至1389年12月19日);《武功记》II,35。

    〔56〕 《武功记》II,43。

    〔57〕 《武功记》II,45,51。参考沙畹《西突厥史料》第5章第270页。

    〔58〕 《武功记》II,46。

    〔59〕 《拉失德史》第52页。

    〔60〕 《武功记》II,50——53。

    〔61〕 《武功记》II,第53页。

    〔62〕 《武功记》II,第54——55页。

    〔63〕 《拉失德史》第25章说当时哈马儿丁患水肿,不能骑马握缰,因而被部下抛弃,不知所终。————译者

    〔64〕 《武功记》II,66——70(希吉勒历792年初,马年即于1389年12月20日出发)。参考米诺尔斯基的《世界境域志》第195——196页。

    〔65〕 《拉失德史》第56页。

    忽歹达拥立黑的儿火者为汗,《永乐实录》(卷100)有记载:“闻别失八里头目忽歹达,事其主四世,国人信服。今能赞辅纳黑失只罕,亦赐玺书彩币嘉劳之。”从纳黑失只罕往上推,四世的第一世汗是黑的儿火者。《明史》、《明实录》所记忽歹达以辅佐黑的儿火者也同。————译者

    〔66〕 《拉失德史》第52页。

    〔67〕 上引书,第52页;《武功记》II,421。

    〔68〕 黑的儿火者的死年,诸书记载不一:《帖木儿武功记》作1399年;《乐园》和《拉失德史》记1420年。据汉史书《明史·别失八里传》“成祖即位之冬(1402年),遣官赍玺书彩币使其国。未几,黑的儿火者卒,子沙迷查干嗣。”到1404年已是沙迷查干在位,黑的儿火者死于1402——1403年间。————译者

    〔69〕 这是《拉失德史》中的顺序。《武功记》和米尔空的顺序是马黑麻、纳黑失只罕。看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的《中亚蒙兀儿斯坦史》(伦敦1895年)第41——42页。

    (黑的儿火者及其三子的译名均采用《永乐实录》之名。————译者)

    〔70〕 《武功记》III,第213——220页。是在希吉勒历802条下即兔年条下叙述(即公元1399年9月3日至1400年8月21日)这时战争的消息到达当时在波斯的帖木儿。

    〔71〕 《武功记》II,第317页。穆因丁《赫拉特史》,梅纳德译本(《亚洲杂志》1861年,515——516页)。

    〔72〕 此事在回历783年穆哈兰月(1381年3月28——4月26日),即狗年。《武功记》I,第326页。

    〔73〕 784年底(1382——1383年),《武功记》I,第359页。

    〔74〕 《武功记》I,第361页。

    〔75〕 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ugha Timur”条目,第863页。

    〔76〕 多桑《蒙古史》IV,第739——740页。

    〔77〕 《武功记》I,第329——330页。

    〔78〕 《武功记》I,第330页。

    〔79〕 《武功记》I,331页。

    〔80〕 《武功记》I,338——346页。

    〔81〕 《武功记》I,第353页。

    〔82〕 《武功记》I,第377页。伊本·阿拉不沙,桑德译本,第25——27页。

    〔83〕 扎兰季被占是在785年沙瓦尔月(1383年11月27至12月25日),即鼠年。

    〔84〕 《武功记》I,第379页。

    〔85〕 1936年,哈辛探险队在锡斯坦的沙尔——奥塔尔,或称塔尔乌沙(扎希丹)发现了遗址。其中原来的耕地在1384年帖木儿摧毁后已经被沙丘淹埋。

    〔86〕 786年沙瓦尔月(1384年11月16日至12月14日)。

    〔87〕 《武功记》I,第388——395页。

    〔88〕 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hmed Djalàir”条目,第200页。参看伊本·阿拉不沙书,第63——64页。

    〔89〕 希吉勒历(Hejira)787年(1385年2月12日至1386年2月1日),即豹年。《武功记》I,第399——400页。参看伊本·阿不拉沙书,第54页。

    〔90〕 《武功记》I,第407页。伊本·阿拉不沙,第55页。

    〔91〕 《武功记》I,第408——411页。伊本·阿拉不沙第57——58页。

    〔92〕 《武功记》I,第414页。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iflis”条目,第796页。

    〔93〕 《武功记》I,第425——429页。(789年初,即兔年,开始于1387年1月22日)。

    〔94〕 《武功记》I,第432页。

    〔95〕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7——30页。

    〔96〕 策特尔斯廷《伊斯兰百科全书》“Muzaffarides”条目,第853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36页。

    〔97〕 《武功记》I,第442——447页。

    〔98〕 《武功记》I,第449——454页;II,第173——183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43——46页。

    〔99〕 《武功记》I,第454——462页(帖木儿进入泄剌只是789年朱儿卡丹第一月,即1387年11月13日)。

    〔100〕 《武功记》第143——154页。

    〔101〕 《武功记》II,第183——198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36——42页。

    〔102〕 《武功记》II,第201——207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48——49页。

    〔103〕 《武功记》II,第221——238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64页。(帖木儿抵报达城前是795年沙瓦尔月底,即1393年8月10日至9月7日)。

    〔104〕 796年拉比第一月(1394年1月4日至2月2日),即鸡年。《武功记》II,第270页。

    〔105〕 796年拉比第二月(1394年2月3日至3月3日),上引书,第275页。

    〔106〕 参看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iflis”条目,第796页。在希吉勒历798年(1395年10月16日至1396年10月4日)。

    〔107〕 米诺尔斯基“Tiflis”条目。

    〔108〕 《武功记》III,第363——371页(对报达的最后进攻是803年朱尔卡丹月27日,即1401年7月9日)。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65——169页。

    〔109〕 《武功记》IV,第93——97页。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hmed Djalàir”条目,第201页。

    〔110〕 很抱歉,在此要详尽地重述前文(蒙古人的俄罗斯)中已经叙述过的事实。由于本节的复杂性,不可避免,不对此进行叙述,本节就难于理解。

    〔111〕 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Toktamish”条目,第850页。

    〔112〕 《武功记》I,第276——286页(龙年底,即1377年初)。

    〔113〕 注意区别另一个哈拉塔尔,或者说伊犁河东、巴尔喀什湖的南部支流,它不在白帐境内,而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合台境内,即在蒙兀儿斯坦。

    〔114〕 《武功记》I,第292——294页。参看巴托尔德的编年,上引书“Toktamish”条目,第850页。

    〔115〕 《武功记》I,第402——404页。E. G.布朗《鞑靼统治下的波斯文献史》(剑桥,1920年),III,第321页。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Tabriz”条目,第616页。

    〔116〕 《武功记》I,第423——429页(佩替错误地将此事定在希吉勒历787年,即1385年2月12日至1386年2月1日,鳄鱼年)。

    〔117〕 《武功记》I,第463——469页。

    〔118〕 《武功记》I,第465——469页。

    〔119〕 《武功记》II,第22——26页。(791年沙发尔月前,即1389年1月30日至2月27日)。

    〔120〕 《武功记》II,第27——31页(约791年拉比第一月,即1389年2月28日至3月29日)。

    〔121〕 帖木儿离开塔什干是793年沙发尔月12日,即1391年1月19日。(《武功记》II,第73页)。

    〔122〕 《武功记》II,第81页,在793年朱马丹第一月底的条目下。(即1391年5月5日结束)。

    〔123〕 《武功记》II,第82页。

    〔124〕 《武功记》II,第82页。

    〔125〕 《武功记》II,第83页(793年朱马丹第二月第一天,即1391年5月6日)。

    〔126〕 “帖木儿身着盛装骑在马上。头上戴着嵌着红宝石的金王冠,手持有公牛头像的金战棍。”《武功记》II,第85页。对这次阅兵(一个中队接一个中队)的详细描述是绘声绘色的,是我所知道的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127〕 《武功记》II,第93页。

    〔128〕 在《武功记》II,第96——97页中,帖木儿先到Semmur,后来抵雅克河(是于793年拉比第一月抵达,即1391年6月4日)。

    〔129〕 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Toktamish”条目,第851页。

    〔130〕 《武功记》II,第110——120页(在793年拉比月15日,即1391年6月18日)。

    〔131〕 《武功记》II,第127页。

    〔132〕 帖木儿·忽特鲁格是帖木儿灭里之子,帖木儿灭里是前任白帐汗兀鲁思之子。

    〔133〕 《武功记》II,第124页。

    〔134〕 亦敌忽(此处是Idakou,或Idaku)的这段插曲在伊本·阿拉不沙书中有全部记载(第82——84页)。伊本·阿拉不沙怀着本能的仇恨记述帖木儿,很高兴地看到帖木儿受到亦敌忽的欺骗。但是,与此相反,歇里甫丁(II,第124页)记述,亦敌忽在帖木儿的第一次“俄罗斯战争”后“溜走”了,伊本·阿拉不沙似乎把该事放在第二次俄罗斯战争之后,或者说,他混淆了两次远征。

    〔135〕 《武功记》II,第331——332页。

    (失儿湾在里海西岸,高加索山东端之南,原苏联阿塞拜疆东北。该省属于帖木儿。————译者)

    〔136〕 797年朱马丹第二月23日,即1395年4月15日(《武功记》II,446)。

    〔137〕 耶列兹城在顿河上游、奥廖尔以东100英里的索斯纳河流域。————译者

    〔138〕 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Toktamish”条目,第851页。

    〔139〕 海德《利凡特商业史》II,第375页。

    〔140〕 《武功记》II,第368页。

    〔141〕 《武功记》II,第379——382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82页。海德《利凡特商业史》II,第229页。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Sarài”条目,第163页。

    〔142〕 帖木儿于1395年胜利之后曾正式任命据说是兀鲁思之子的科利贾克王为金帐汗,但他从未实施过统治。《武功记》II,第355页。

    〔143〕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84——87页。

    〔144〕 《武功记》III,II。《帖木儿名言录》,载伊斯瓦里·普拉萨的《7——16世纪的印度》第342页。

    〔145〕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95页。

    〔146〕 据普拉萨《印度》第346页。《武功记》III,第89——90页中的辩护文章。

    〔147〕 《武功记》III,第100页。

    〔148〕 《帖木儿名言录》(普拉萨《印度》第349页)。《武功记》III,第110——113页。

    〔149〕 《武功记》III,第106页。

    〔150〕 希吉勒历801年,朱马丹月第一天,即1399年1月9日。(《武功记》III,第118页)。

    〔151〕 《武功记》III,第152页。

    〔152〕 格鲁塞《十字军史》III,第603——607页。G.维特《埃及史》IV,第410页。

    〔153〕 维特《埃及史》IV,第526页。《武功记》III。第294——298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24页。

    〔154〕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28——130页。

    〔155〕 维特《埃及史》IV,第529页。《武功记》III,第325页,指803年朱马丹第一月第19天,即1401年1月5日。

    〔156〕 维特《埃及史》IV,第530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43,296页。

    〔157〕 《武功记》III,第343——344页。

    〔158〕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62页。

    〔159〕 伊本·阿拉不沙生于1392年,参看J.佩德森《伊斯兰百科全书》“Ibn Arabshàh”第384——385页。

    〔160〕 J.哈默-普格斯塔尔《奥斯曼帝国史》(巴黎,1835——43,18卷本)I,第292——356页。N.尤尔加的著作(Geschichte des Osmanischen Reiches)(哥达,1908——13)I,第266——323页。

    〔161〕 卡拉曼异密阿拉丁于1390——1391年被奥斯曼大臣帖木儿塔什在阿克恰伊打败。帖木儿塔什未经审讯就把他吊死。参看F.巴宾格尔《伊斯兰百科全书》“Timùrtàsh”条目,第823页。J. H.克雷默斯的“Karaman-oghhi”条目,第795页。

    〔162〕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70——171页。《武功记》III,第255——256页。

    〔163〕 《武功记》III,第259,397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78页。

    〔164〕 《武功记》III,第261,262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71——173页。哈默·普格斯塔尔《奥斯曼帝国史》II,第79——82页。

    〔165〕 帖木儿于803年穆哈兰月1日,即1400年8月22日进入奥斯曼帝国。《武功记》III,第264页。

    〔166〕 《武功记》III,第375——376页。参看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89页。

    〔167〕 《武功记》IV,第11——15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82页。

    〔168〕 蒙斯雷莱书I,第84页。

    〔169〕 有关安卡拉之战的西方史料,有桑尼杜(L. A.米拉托里,XXII,791),圣德尼的教士(III,46——51),蒙斯雷莱(L. C.杜埃·达克版,I,84),J.席尔特贝格(第73页)和于尔森的朱韦纳尔(II,423)。这些史料列举在J. M.德拉维尔-鲁尔克斯的著作中(La France en Orient au XIVe siècle)(巴黎,1886年)第393页中。

    〔170〕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88页。《武功记》IV,第16——20,32、35页。

    〔171〕 《武功记》IV,第49页,在805年朱马丹第一月第6天,即1402年12月2日。伊本·阿拉不沙书,第192页说,士麦那是于朱马丹第二月第二天,即1402年12月28日被陷。关于西方史书,参看德拉维尔-鲁尔克斯,第395页。

    〔172〕 《武功记》IV,第51,53页。

    〔173〕 《武功记》IV,第56,58页。

    〔174〕 《武功记》IV,第38——39页。

    〔175〕 《武功记》IV,第33页。

    〔176〕 《武功记》IV,第60页。

    〔177〕 原文是洪武帝之弟。永乐皇帝,即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市),夺取帝位,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译者

    〔178〕 参看《武功记》IV,第301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39页。

    〔179〕 希吉勒历777(1375年6月2日至1376年5月20日)。《史集》罗斯译本,第48页。

    〔180〕 注意区别与他同名的堂兄弟,他是王位继承人。

    (帖木儿次子乌马尔·沙黑也有一个儿子叫皮儿·马黑麻。————译者)

    〔181〕 《武功记》IV,第281,284页。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43页。

    〔182〕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59,268页。哈里勒军打败皮儿·马黑麻是在808年拉马丹月初,该月开始于1406年2月20日。

    〔183〕 《武功记》IV,第191页。

    〔184〕 关于沙哈鲁的统治,参看阿布德·拉扎克·撒马尔干第的《两幸福之会合》,卡特勒梅尔译本(《亚洲杂志》II,1868年,193——233,338——364)。L.布瓦《蒙古帝国》(巴黎,1927年)第96页以下。

    〔185〕 E. C.布朗《波斯文献史》。

    〔186〕 《两幸福之会合》第193页及其下。

    〔187〕 布瓦《蒙古帝国》第110——111页中的Khondemir。

    〔188〕 伊本·阿拉不沙书,第280页。

    〔189〕 参看布瓦《蒙古帝国》第114页及其下中的Khondemir。

    〔190〕 1421年沙哈鲁又派另一使团到中国。参看《两幸福之会合》第387页。

    〔191〕 《两幸福之会合》在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合写的《中亚蒙兀儿史》第43页上。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Dùghlat”条目,第1113页。

    〔192〕 《两幸福之会合》在另一处说,忽歹达的儿子赛义德·阿合木于1416年被帖木儿人赶出喀什,还说,正是赛义德·阿合木之子赛义德·阿里(死于1458年)从他们手中夺回了莎车和喀什这两个城市。这些记载很难一致。(忽歹达投降和臣服于河中的兀鲁伯。在兀鲁伯于1425年远征蒙兀儿斯坦结束后回河中时,忽歹达随同去了河中。后来又从撒麻耳干到麦加去朝觐,最后死在麦地那。————译者)

    〔193〕 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bù Sa'id”条目,第107页。布瓦《蒙古帝国史》第136页。

    (兀鲁伯的侄儿阿不都剌的继位引起布哈拉宗教集团的反对,他们支持兀鲁伯的女婿卜撒因率军攻撒麻耳干。卜撒因兵败,逃往北部草原,向乌兹别克人求援,阿布海儿乘机出兵南进,与卜撒因一起于1451年6月在泄剌只与阿不都剌作战,阿不都剌兵败被杀,卜撒因在乌兹别克人和河中宗教界的支持下登上了帖木儿王位。————译者)

    〔194〕 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Abu'l-Khair”条目,第98页。

    〔195〕 《拉失德史》第79页。

    〔196〕 穆因丁《赫拉特史》(《亚洲杂志》XX,1862年,第304——309页)。

    〔197〕 《拉失德史》第81——82页,83——88页。

    〔198〕 《赫拉特史》第317——319页。于阿尔《伊斯兰百科全书》“Karakovùn——lu”条目,第785页。

    〔199〕 米诺尔斯基《伊斯兰百科全书》“Uzun Hasan”第1123页。

    〔200〕 《拉失德史》第95——97页。

    〔201〕 《拉失德史》第112——113页。

    〔202〕 费尔泰译作《侯赛因·贝卡拉传》中的Khondemir (1898年);A. S.贝弗里奇,“Husain Mîrzâ”,《伊斯兰百科全书》,364页;贝弗里奇编《巴布尔》(莱登,1905年;参看布瓦《蒙古帝国史》162页)。

    〔203〕 札米是诗人。据说他编成46部著作,其内容有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阿拉伯文法、散文、音乐等。札米在世时受当代人的尊敬,也受远方诸国君主的尊敬。诺瓦里是他的朋友和保护者,曾为他写传记。————译者

    〔204〕 纳瓦依出身于察合台人中的巴鲁剌思部,祖、父都是贵族。是忽辛的同学和朋友。忽辛夺取赫拉特王位后,先后任命纳瓦依为掌印官和异密。————译者

    〔205〕 参看E. 贝林《密儿·阿里·失儿·纳瓦依》[《亚洲杂志》XVII,1861年,175、281,(1866年)523]。布瓦《两种语言之争》(《亚洲杂志》1902年,367页)。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