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主教育与新教育的箴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民主教育

    一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把林肯总统的话引申到教育方面来说:民主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教育。说得通俗些: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的幸福而办的教育。

    二

    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消极方面我们反对党化教育①,反对党有党办党享的教育,因为党化教育是把国家的公器变做一党一派的工具。

    三

    教人民进行自觉的学习,遵守自觉的纪律,从事自觉的工作与奋斗。

    ☉ 民主教育之普及

    一

    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着民主的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二

    无论是争取民主或是发展民主,都要靠广大人民的群策群力才会成功。这广大人民在数量上是愈广大愈有力量,在认识上是认识得愈深刻愈有力量。

    三

    只要知识分子念头一转,肯帮助人好学,不须花费一个钱,便可以帮助老百姓识字受到民主的教育。如果全国八千万识字的人都肯这样做,都肯即知即传,而且跟他们学的人也即知即传,那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普及民主教育不是有了办法吗?因此动员这八千万识字的人来进行普及民主教育是一件顶大的事,也是一件可能做到的事。

    四

    教人,好学,都是传染的,等到大家都传染了教人、好学的习惯,便教人、好学成了瘾,整个中华民族便成了一个教人、好学的民族,万万年的进步是得到了保证。

    ☉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一

    叫时代落伍的人一起赶上时代的前线来,是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

    二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分开来吃,每人只能尝一两宝,你必须把它搅拌起来才好吃。我们的建议是把儿童的教育与成人的教育搅拌一下使它们打成一片。你有时要用小孩教成人,有时要用成人教小孩,有时要用小孩教小孩,有时要用成人教成人,若呆板地分起来,是一样也不会普及。

    三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

    四

    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步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

    五

    运用各民族自有的大众语及文字符号去普及现代生活教育是最快的方法。

    六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大众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大众。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帮助前进的孩子和前进的大众取得现代知识以同化他们的伙伴。

    七

    抱定一个人定胜天的人生观,向前创造,现代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普及出去了。

    ☉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一

    普及教育之要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整个寿命现代化。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二

    没有工做,没有科学,没有集团的力量以制裁个人的行动,都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学校。采用工学团制便能使全国学校现代化。

    ☉ 创造宣言

    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二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三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1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2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3,产生了苏联的国歌4,产生了尼赫鲁自传5。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6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7、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8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9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10,传了黄梅11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四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五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六

    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1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明亡为僧,工书善画。

    2飞帝亚斯:今译菲狄亚斯,古希腊雕塑家。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的画家、雕刻家。

    3正气歌:宋文天祥所作。

    4即国际歌,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1816-1887)作词,比尔·狄盖特谱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用作苏联国歌,一九四四年被《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

    5尼赫鲁(1889——1964):印度政治家,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著有《印度的发现》、《尼赫鲁自传》等。

    6雷塞布(1805——1894):通译雷赛,法国人,主持并参与了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的开凿。

    7莫扎尔特(1756——1791):今译莫扎特,奥地利伟大作曲家。五岁开始作曲,六岁起在奥、德、英、法、荷等国学习、游历和演出,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8帕斯加尔(1623——1662):今译帕斯卡,法国人,14岁即入法国几何学者组织之每周会。16岁做圆锥曲线之论文,18岁做算术器械。

    9曾参:孔子弟子,以其学传子思。

    10慧能:禅宗六世祖。

    11黄梅:佛家禅宗五世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人因以黄梅称之。

    ☉ 教育的新生

    一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

    二

    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

    三

    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四

    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五

    现成的知识在最初是传家宝,连对女儿都要守秘密。后来,普通的知识是当做商品卖。有钱、有闲、有脸的乃能得到这知识。那有特殊利害的知识仍为有权益者所独占。生活教育者就要打破这知识的私有,天下为公是要建筑在普及教育上。

    ☉ 教育改进

    一

    吾人不但须教育,而且须好教育。改进之意即在使坏者变好,好者变为更好。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

    二

    教育改进包含两方面:有关于教育方针之改进,亦有关于教育方法之改进。教育方针随思潮为转移:有因个人兴致而偶然变更者,亦有因社会大势所趋而不得不变更者。教育方法受方针之指挥约束,必须与方针联为一气。方针未定得准,方法不与方针一致,均与吾人以改进之机会。

    三

    论到中国教育方针,自办新学以来已经改变五六次。最初要吸收科学而又不忍置所谓国粹者于不顾,所以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主张,此种主张即是当时一种教育方针。

    四

    中国教育方针已经走过几层歧路,以吾观之,尚有两层最为重要之歧路:第一层,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第二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吸收物质文明而保存精神自由,并免去机械的人生观。

    五

    今日中国之教育方法亦有两个缺点:一是方法不与方针一致,造就一人不能得一人之用;二是从外国贩来整套之理想与制度不能适合国情,不能消化,不能在人民生活上发现健全之效力。

    六

    办教育者必须承认所办教育尚未尽善尽美,确有改进之可能。彼应持虚心的态度,彼应破一切成见、武断、知足。脑中积有痞块,决无改进希望。彼又应承认有问题必有解决,有困难必可胜过,只须自己努力,无一不可以改进。

    七

    改进教育者必须明白自己之问题,又必须明白他人解决同类问题之方法。

    八

    教育界共同之问题应同心协力共谋解决与改进。故教育会议乃必不可少之事,吾人要求精神之一致、经验之沟通,非有会议不可。

    九

    调查参观仅为取别人之所知以益己之所不知,会议仅为会合各人之所知以成公众之所共知,吾人决不能借此种方法以发现新理。不能发现新知,决不是在源头上谋改进。改进教育之原动力及发现新理之泉源,乃属试验学校之功能。

    十

    调查必须有工具,方能明白问题之所在;试验亦必须有工具,方能考核方法为实效。此种工具名曰测验。

    十一

    吾人应精益求精,使之渐达尽善尽美之境地。而教育事业之改进,亦可以由此而获得相当之助力。

    十二

    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术之基础之上。故谋此种种学术之进步即所以谋教育学术之改进。

    十三

    教育之事业亦非可独立存在者。彼与一国政制、风俗、职业以及天然环境均有息息相关之道。故谋政制、风俗,农、工、商,交通、水利等等之进步亦即所以谋教育之改进。吾人不能专在教育上谋改进,即以为可以完全达到吾人之目的。吾人当改进教育之时,务须注意教育以外尚有许多别种事情须同时改进也。

    ☉ 新 教 育

    一

    我们现在处于20世纪新世界之中,应该造成一个新国家,这新国家就是富而强的共和国。怎样能够造成这新国家呢?固然要有好的领袖去引导平民,使他们富,使他们强,使他们和衷共济;但是虽有好的领袖,而一般平民不晓得哪个领袖是好的,哪个领袖是不好的,也是枉然。所以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国民教育,拿来引导他们,造就他们,使他们晓得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共和的国民,适合于现在的世界。

    二

    我们中国的教育,倘若忽而学日本,忽而学德国,忽而学法国、美国,那是终究是无所适从。

    三

    新教育中“新”字的意义:新字的第一个意义要“自新”。今日新的事,到了明日未必新;明日新的事,到了后日又未必新。即如洗澡,一定要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这就是日日新的道理。所以新字的第二个意义要“常新”。又我们所讲的新,不单是属于形式的方面,还要有精神上的新。这样才算是内外一致,不偏不倚。所以新字的第三个意义要“全新”。

    四

    我们个人受了周围的影响,常常有变化,或是变好,或是变坏。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五

    自立的人,在天然界群界之中,能够自衣自食,不求靠别人。但是单讲自立,不讲自动,还是没有进步,还是不配做共和国民的资格。要晓得专制国讲服从,共和国也讲服从,不过一是被动的,一是自动的,这就是他们的分别了。

    六

    符合目的:杀鸡用鸡刀,杀牛有牛刀,这就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对着目的设法。现在学校里有兵操一门,是为了养成国民有保护国家的能力而设的。但是照这样“立正”、“开步”的练习,经过几年之后,能否达到应战之目的,却须要研究的。

    七

    依据经验: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不去实习,即使学了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各种知识有可以从书上求的,不妨从书上去得来;有不可以从书上求的,那应该从别处去得它了。

    八

    共同生活: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

    九

    积极设施:教人勿赌博,勿饮酒,这都是消极的禁止。至于积极的办法,要使他们时常去做好的事情,没有机会去做那坏的事情。在学校之中,常常有正当的游戏运动,兴味很好,自然没有工夫去做别的坏事了。

    十

    注重启发:在学校里并非一面教人,一面受教,就算了事。要使学生的精神意志和能力,渐渐的发育成长。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更要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使他不得不悱。杜威先生也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査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如其不对,就换个法子,如其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照这方法来解释同类的问题和一切的问题。

    十一

    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所以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共和国,须把社会上一切的事,拣选他主要的,一件一件的举行起来。不要使学生在校内是一个人,在校外又是一个人。要使他造成共和国民的根基,须在此练习。对于身体方面、道德方面、政治方面,凡国民所不可不晓得的,都要使他晓得,那学校便成为具体而微的社会了。

    十二

    我国学校的弊病,不但在与社会相隔绝,而且学校里面,全以教员做主,并不使学生参与。要晓得一社会里的事务,该使大家知道的,就该大家参与;该使少数领袖管理的,就该少数领袖参与。这样不靠一人,也不靠少数人,使每个学生、每个教员晓得这个学校是我的学校,肯与学校同甘苦,那才是共和国社会里的真学校。

    十三

    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进一步说,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

    十四

    凡改变我们的,都是先生;就是我们自己都是学生。以前只有在学校里的是学生,一到家里就不是学生;现在都做社会的学生,是从根本上讲,来得着实,不至空虚。虽出校门,仍为学生,就是不出于教育的范围。所以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髙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

    十五

    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

    十六

    对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第二,要有责任心。第三,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第四,要有开辟精神。第五,要有试验的精神。

    十七

    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十八

    要晓得上头的命令,只不过举其大端,其中详细的情形,必定要我们去试验。用了种种方法,有了结果,再去批评他的好坏,照此屡试屡验,分析综合,方才可下断语。倘使专靠外国,或专靠心中所有,那么,或是以不了了之,或是但凭空想,或是依照古老的法子,或是照外国的法子,统是危险的。

    十九

    新课程:这要从社会和个性两方面讲。从社会这面讲来,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学了这课程之后,能否在中国的浙江,或是浙江的杭州,做一个有力的国民。更从个性的一面讲来,谁的事教谁,小孩子的事教小孩子,农人的事去教农人,方才能够适合。

    二十

    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总要从社会全体着想,有否其他有用的东西未列在课程里?或是有用不着的东西还列在课程里呢?照这样去取舍才行。

    二十一

    新教材:就教科书一端而论,编书的人,有的做过教员,有的竟没有做过教员。就拿他自己的眼光来做标准,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怎么样。用了这种书去教授,哪里能适合呢?所以教科书只可作为参考,否则硬依了它,还是没有的好。

    二十二

    要拿教科书上的情形引导给学生看,或是已经变迁的情形,指点他明白。几年前的朝鲜和现在不同;俄国已经分做十几国,更不可以拿从前的来讲。总要明白实际的事情,因为账簿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拿账簿来为我所用,不要将活泼泼的人为死书所用。要晓得账簿之外,还有许多文化在那里,要靠教科书是有害的。

    二十三

    新教育的考成:我到店里去要一件东西,他拿了别的东西给我,我就不答应了,怎么我要这件,你偏与我那件呢?教育的事,也是这样。要按照目的去考成,方才不会枉费了精神和财力。

    二十四

    要教育普及,先要认定目的。做若干事,须得若干的代价,决不是天然能成功的。

    二十五

    我们做教员的,不但教学生,又要想法子使得社会上的人对于教育认为必要。譬如有钱的人,可以教自己的孩子,同时他邻舍的小孩子,因为没得钱受教育,和这小孩子一块儿玩,就把他带坏了。所以单教自己的儿子,还是不中用的。把这种情形使他们觉悟,人非木石,断没有一定不信的。虽然有些困难的地方,我们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他的。

    ☉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一

    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

    二

    故欲致知穷理,必先约束其境况,而号召其象征,然后效用乃见。此试验之精神,近世一切发明所由来也。彼善试验者立假设,择方法,举凡欲格之物,尽纳之于规范之中:远者近之,微者大之,繁者简之,杂者纯之,合者析之,分者通之,多方以试之,屡试以验之,更较其异同,审其消长,观其动静,察其变化,然后因果可明而理可穷也。

    三

    彼依赖天工者,待天垂象,俟物示征,成败利钝,皆委于气数。究其流弊,则以有限之时间,逐不可必得之因果,是役于物而制于天也,安得不为所困哉?

    四

    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有例可援,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然今昔时势不同,问题亦异。问题既异,方法当殊。故适于昔者未必适于今。徒执古人之成规,以解决今之问题,则圆枘方凿,不能相容,何能求其进步也?故欲求教育刷新进步,必先有试验,以养成其自得之能力。能自得,始能发明;能发明,则陈法自去,教育自新矣。

    五

    教育为一种专门事业,必学焉而后成。然从事教育之人,偏欲凭一己一时之意,以定进行之趋向。故思而不学,凭空构想者有之;一知半解,武断从事者有之;甚至昧于解决,以不了了之者亦有之。空想则无新可见;武断则绝自新之路;不了了之,则直无新之希望矣。

    ☉ 艺友制的教育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