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图经卷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水源作亭,名曲水,甃石其中,可以流觞。亭相对有屋,故谏议大夫江公望名唯庵。庵之上有石佛,岁久,其石渐长,殆所谓息石也。初入山,萦纡松径,有亭当路,名曰寻幽。又自石磴而上,有亭曰竞秀,然后至庵。

    龙堂院:在城之北半里,旧在仁安山下,朱梁时移于此。

    澄溪庵:在仁安山麓,相传为唐韶国师建庵处。按:澄溪庵旧在城东碧溪,经乱不存。绍兴五年,僧道照即此地作屋以居,州人为取庵名榜之。

    云居庵:在城之(东)〔西〕三里,国朝康定中立名。

    灵瑞院:在宣政乡桐溪,距城十五里,后唐时,道人智通作庵于此。国朝开宝中,僧道宝即遗基募缘建。

    集福院:在宣政乡大洋,距城二十五里。相传有僧于此地拾得一石,像佛形,因作小寮。国朝乾德中创为院。

    下竺院:在宣政乡下竺源,距城三十里。相传后唐时,有僧作庵于此,后渐成小院,因地立名。

    大宁院:在宣政乡下竺源,距城三十五里。唐光启二年建。

    太平院:在白鸠乡三河,距城五十里。旧院久废。汉乾祐二年,僧晓明即故基重建。

    资寿院:在白鸠乡石塘,距城四十五里。相传有僧于此拾得泥佛,因作庵,后建为院。

    悟真院:在新亭乡杜塘,距城三十里。唐庆明( 疑误)中建。

    兴福院:在新亭乡岩山,距城二十五里,旧系明山岩前寺,唐会昌中废,至钱氏当□□□□□□(缺)国朝乾德中重建。政和五年,僧灵皎出缗钱八百万一新之。故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

    仁王院:在新亭乡翁村,距城二十里。后唐时建。

    灵石院:在新亭乡守禄村。朱梁时有僧作庵于此,国朝建中靖国年,知州马玕为立此名。

    福安院:在龙山乡黄饶,距城三十五里。钱氏时,有僧作小寮,后渐成院,因立此名。

    极证院:在龙山乡盘常,距城二十里。国朝元丰中建。

    崇胜院:在慈顺乡唐村,距城三十里,旧名龙门白佛院。大中祥符八年敕赐今额。院昔有僧义澄,号常坐不睡长老。真宗尝赐以御制诗云:“止观心地法,色相本皆空。祥慧明宗性,超然万法中。”院有大中祥符二年赐义澄物:数札子、仁宗御飞白书五轴、皇太妃已下施利兴义澄札子,及皇太后赐银二百二十四两,令作水陆道场,资荐真宗忌辰札子。今並存。

    资福院:在慈顺乡沙坑,距城五十里。

    依圆院:在慈顺乡石楼,距城五十里。唐末建。

    竹林院:在慈顺乡杨溪,距城六十里。国朝皇祐元年建。

    寿圣普光院:在慈顺乡朱池,距城三十五里。唐时建,名普光院,国朝赐寿圣普光院。

    白佛院:在仁行乡闇阐口,国朝淳化中建。

    法源院:在芝川乡安仁,距城四十五里。旧名归善寺,国朝嘉祐二年改赐今名。

    凤山院:在仁行乡莆田村,距城六十里。院基山势如凤,因以取名。

    道泉庵:在芝川乡上梓,距城四十里。国朝开宝中建。

    龙门庵:在芝川乡胥口,距城三十里。国朝开宝中建。

    粉泉庵:在仁行乡仁安岭,距城十二里。

    云岫庵:在建德乡利距,距城二十里。

    祠庙

    东岳庙:在城西唐浦,距城五里。

    仁安灵应王庙:在嘉贶门外二里。据庙记:神姓邵名仁祥,字安国,性倨傲,不拘小节,隐乌龙山。尝谒县令,令怒其无礼,因笞杀之。仁祥且死,语人曰:吾三日内必报之。至期,雷电晦冥,有大白蛇长数十丈,至县庭中,令惊怖,立死。神空中语人曰:立庙祀我,吾当福汝。时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观三年也。旧经载,梁时封证(本字犯仁宗嫌名)应王,后或封护境感应王。国朝煕宁八年,封仁安灵应王(按天圣十年,章岷所作庙碑,谓钱武肃王尝祷以济师,有应。又云:年载寖远,无书靡存,护境之称,传于里俗,徒观题榜,莫究真伪,疑为钱氏所封。岷以无据,不敢臆断。后人乃谓天圣中封爵,非也)。绍兴二十九年,加封忠显,乾道二年,又加昭惠,累封至八字,曰:忠显仁安灵应昭惠。

    镇宁侯庙:在城东五里,神有弟妹三人,梁正(本字犯仁宗嫌名)明四年,敕睦州土地,神兄封镇宁侯,神弟封保静侯,神妹封庆安夫人。告命今存。

    广信王庙:在城西五里。据庙记:神姓柳,本河东人,东晋时为新安内史。本庙在分水县柳山。梁正(本字犯仁宗嫌名)明四年,赠尚书左仆射,封广福侯。后唐清泰三年,封鸿仁广信王。告命今存。

    宁顺庙:距城隔江二里,地名夫子陇,俗称倪祖夫人。其神夫倪可耕,神妃则陈氏,生一子倪惇,媳妇化氏。先因梁武帝大同年中,侯景之乱,军士恟恟,坐甲围卫。时暑炎炽,诸军渴乏不能水,无屦跣足。蓦逢一妪一樵,寓众兵中,携一熟水瓶,令卒伍倾饮不竭,复劳以草屦,令均蹑之。逡巡鼓风无踪,诸卒惊骇。梁皇闻其事状,采访所居,乃新定郡南(旧本新安郡东南角)。傭民倪氏母子,有游神摄化之术,显保国护境之功,询,已逝矣,建立祠祀。梁太清六年正月甲申,遣侍中冯道元,持册谥以显应妃,子封广利王,化氏封东林郡君。庙宇常遭淹寖,于唐正(本字犯讳)观三年,中书令马周迁庙,徙于夫子陇,号曰诏山。(南唐李主(景)〔璟〕,保大七年中,宣城寇叛,梦神驱水援之,其寇果溃。因滋效实,两遣推忠协谋功臣、宁国军节度使、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黄台,持节追册陈氏,加为显应慈节圣妃,子倪惇,加封崇福广利王,媳妇化氏,封保宁夫人。仍捨镀金银香炉、金丝缕珠蹙翠宝冠各一所。唐龙纪元年,剌史因梦所感,乃旌其庙,表于朝。忠烈太守陈晟,亦尝诣庙祭告,称妃之侄孙,祈保境城。并吴越国王钱镠,行制赠为显应宁顺妃庙。天福四年祀天,遣牙将右监门徐唐卿,曾持册于神,累获征应。)周显德六年七月,奉吴越国王旨挥立石,少保兼司空、同发遣军政事硕撰并书。碑石具载甚祥,凡郡内军民祈祷,其应兆随诚立响,非止一端,枚举稍繁(开元十三年,东封吴兢,请以岁时中分后一日,行中祀之礼,诏从之)。国朝景德四年六月,诸路亢旱,降御笔手书,责令守令精加祈祷于庙,即时降雨起云,阴霈三昼夜,申送转运使保奏。是岁漕使胡公(讳则),遣本司管勾文字、儒林郎周宽夫,到庙祈求雨晹,甚获感应。大中祥符初,得旨降付转运使,令守令常加崇奉,如法修葺,庙宇整肃,长吏以时致祭。改封显应正节圣妃,仍从旧称。中书门下所降敕牒绫疏与神,诸颁封诰牒无直庙者,俱留州库。祥符三年六月,尚书礼部符,以杭、越二州到庙祷雨有感奉(宣和二年,方腊之乱,焚毁其庙。知州周格委知县叶辉重建庙,事祥于传)勅加封显应正节圣惠妃,子加封崇福承烈广利王,化氏加封保宁协顺夫人。仍降赐钱三千贯修庙。(按:《新定杂记》旧本,是神未建祠之先,已有城下土地庙。其神起自三国时,乃五台山突得骨汩兄妹弟三人,流入吴境,寓此为神。唐末,两浙观察使钱镠,具闻朱梁末主,正明四年二月,方封神爵。盖圣妃所受梁朝爵号,乃在其先也。)

    蒋山明帝府君庙:神讳子文,蒋氏,梁天监中封,今庙在水南二里。相传,唐正(本字犯仁宗嫌名)元十一年立。(一在靖林,距城十五里,又有祭龙坛,在城西建昌山龙王庙侧。)

    隋司徒追封忠烈、颍川陈公新庙:在建德乡集贤村铜官山,距城六十里。据庙碑:神名果仁,仕隋。当义宁中,群雄交作,司徒统众,晋陵窥觎者畏服,旁卫江浙。至唐乾符二年,镇海军叛卒王郢,缘海为寇,节度观察处置使,祷谒有应,置庙郡南门,具以事闻,追封忠烈公。中和三年,太守颍川公,屯青溪土团兵士镇铜官山,江女柅制(此处疑有误字)衢、信、黟、歙,即其地建新庙。按果仁及其事迹,皆不见于史传,其曰太守颍公,则陈晟也。经方腊之乱,两庙皆不存。宣和四年,重建郭南门庙于建安山下,既又乡民即故基立庙。

    威济庙:在罾潭岭,距城二十里。旧罾潭神庙,因讨平方腊之乱,神有潜助之功,宣抚使闻于朝,宣和三年赐庙额。今遇旱祷之,须臾获应。

    英烈王庙:在胥岭,盖伍子胥别庙,旧不载祀典。绍兴九年,因修图经,考正本原,取吴山本庙封爵名之,岁时遣官致祭焉!

    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旧亦不载祀典。绍兴九年,因修图经,知为会稽郡地,买臣故乡,为加增葺,岁时祀之。

    马目山新庙:在马目浦口濒江,距城三十里。唐文宗时,剌史吕述建。按述记,先是州之右有潭曰罾潭,其深无至,鳞物宅焉,因立庙潭上,而马目顾无之。每有祷,则附而祝曰:告于罾潭马目之神。开成己未岁旱,请于神曰:能雨则立庙。越三日而雨,乃溯江四十里,躬择神居,依山取势,以为新庙。至今岁时祀焉,水旱祈辄应。

    两港龙王庙:在水南。先是水涨,则二水争行,溢入城为患。元祐八年,知州吕希纯即二港汇流处立庙,又为文以祭二港龙神,俾如兄弟,更相逊避。自是无复水患者四十年,而岁久庙废。绍兴四年,水患复作,州人相与重建,自是安流。今迁在望云门外东山上,其废兴始末,附见前卷祠庙门。

    山岩(洞附)

    建安山:在城中百顺门内。

    仁安山:在城北一里,高六百丈,周回一百六十里,旧名乌龙山,其傍当驿路,有岭,亦名乌龙岭。宣和初,臣寮建言,谓龙为君象,应州、县山水地名,有龙字者当避。及方腊之乱,复言狂贼窃发,由土地之名未正,乞锡以忠顺之名,镇定一方。乃诏州、县、乡名及山与岭,悉改今名。

    平壁山:在城西十里,千仞壁立,因以得名。

    松岩:在城东南十里,上有孤松,奇秀特出,因以得名。

    项山洞:在龙山乡松原,距州四十五里。水涌石以出,溉田甚广,冬夏不竭。岁旱,郡人取水城中祷焉,其应如响。

    马目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山有峯如马首状,中有小峯如马首之目,因以得名。山有神庙。(已见祠庙门。)

    吴氏山:在城西北四十里,山下多吴姓人,因名吴村。唐天宝中敕以名山。

    铜官山:在县西八十里。旧经载《新安记》云:“秦时于此置官采铜”,因以为名。

    幽径山:在朱池西五里,距县四十里。有汉朱太守墓。

    三雄山:《郡国志》云:上有显庭、石门关,多牛马迹在石上。

    都督山:《郡国志》云:山极高峻,临江,以占吉凶。石崩坠水内者死;到半山而止者吉;消散至水际者免。又有承金山,相次以占吉凶焉。

    界山:《郡国志》云:山欲雨则闻钟鼓之声,与人击之无异。

    公山:《郡国志》云:山出水,水有橘自然泛来,行人啖之,恣饱食则可,将去则病。

    自三雄山以下,皆出《太平寰宇记》,其谓《郡国志》,非《后汉书》之《郡国志》也。旧皆不载。今淳安有都督,遂安有公山,未详是否?而三雄、界山,则莫知所在。《乐史》以为皆建德境内也。并多藏异书,必有所据。

    水(溪滩津度湖池附)

    新安江(一名歙江一名歙港):在城南,来自徽州,至城东二里合婺港,又东入浙江。按《唐六典》:“浙江水有三源”,此其一也。

    东阳江(一名婺港):在城东南二里,来自婺州,与歙港合。

    七里滩:在城东四十里山峡之中。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因此名之。

    罾潭:在州西南十七里,潭上有神祠。已见祠庙门。

    胥口江:在州东二十五里,地名胥村,故以名水。

    滩

    乌石滩 方门滩 大浪滩 中渎滩 冻身滩 仓厚滩 (扬)〔杨〕溪滩 石关滩 马目滩 海濑滩 平壁滩 唐浦滩 王家滩 石壁滩 鱼梁滩 颜戽滩 三河滩

    津渡

    东津渡:在县东南。

    水南渡:在县西南。

    小里渡:在县东十里。

    (受)〔守〕禄渡:在县东十五里。

    胥口渡:在县东二十里。

    沈坞渡:在县南十五里。

    石壁渡:在县南二十里。

    石塘渡:在县南四十里。

    三河渡:在县南六十里。

    庙山渡:在县西五里。

    官装渡:在县西十里。

    罾潭渡:在县西二十里。

    马目渡:在县西三十里。

    杨溪渡:在县西三十五里。

    朱池渡:在县西三十里。

    歙村渡:在县西四十里。

    白沙渡:在县西六十里。

    铜官渡:在县西七里里。

    小洋渡:在县西三十五里。

    盒里渡:在县南三十里。

    湖

    在安泰门外,广袤五百四十二丈。唐咸通中剌史侯温开置,见《方干集》,有《侯郎中新置西湖》诗,诗有“一夕机(谋)〔谟〕万古存”之句(宝华洲在其中)。国朝靖康元年,知州凌唐佐申乞充放生池,距今不废。

    池

    一在城西桂志塘(志一作枝)。

    一在百顺门外。

    古迹

    黄饶:距城四十里。相传:黄巢为乱,欲过郡。时陈尊宿在城中,语郡人曰:“勿忧”。乃织大草屦,置之城西三十里外木杪。贼至,视之曰:“彼有人焉!”遂出境。后因名其地,言为黄巢所饶,盖俗语也。(地产乌椑,绝佳,甲于州境内。)

    胥村:距城四十里。相传伍子胥尝逃难抵此,后以名村。有庙。(已见祠庙门。)

    朱池:距城三十里,相传朱买臣读书处。其东有朱太守祠,唐李频文其碑,石今不存而文传。然词颇浅近,又频集不载,为可疑。文谓吴王濞举兵,民不遑居,公逃难至此,挹下涯水饮之,曰:“水香而善,其地可居”。于是,深入大周大周,地名。得地为蓬荜而居之。后去官,因家于下涯之上,筑室读书,凿池为涤砚所,后人即其姓而名之曰朱池。因其地招公之来,名其里与桥,皆曰:招贤。此皆本传所无者,其它皆放本传。传谓:买臣语其妻,我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而碑作四十当贵,今三十九矣!当是故为立异。又云(咸)〔成〕帝末年,立祠于乌陇之后,今又立祠于朱池而不著岁月。今二祠俱存。

    乌龙山:巅之北有泉,为二池,一清一浊,方圆丈余。相传谓之圣水。岁旱,酌取清者祈求,率有应。今邻州祷雨,亦来取之。

    贤令

    房琯:字次律,开元中,坐讯狱非是,贬睦州司户,复为县。所至上德化,兴善利,以治最显。

    人物

    许法棱:字道冲,县人。唐代宗永泰中,取帛聘,不就。

    何起门:县人,父死,庐于墓。唐大历中,剌史萧定以状闻天子,旌表门闾。

    碑碣

    县碑:唐会昌四年八月一日立,进士张秉文。

    隋司徒陈公新庙碑:唐中和三年,婺州军事判官、前福建等州观察巡官、乡贡进士许郴文,在本庙。(旧经谓不镌年月,今视所刻,年代甚明。)

    马目山新庙碑:开成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刺史吕述文,在本庙。

    右三碑皆载旧经,今唯县碑不存。

    九峰庵记:赠谏议大夫江公望撰,在本庵。

    兴福院记:赠谏议大夫江公望撰,在本院。

    坟墓

    汉会稽太守朱买臣墓:在幽径山。(按朱异《严州事迹》曰:朱池之西有山,名幽径,世谓买臣旧葬之山。山有丛棘,俗号朱太守墓。)

    □□□□(缺)乌龙□(缺)庙碑,宣德郎团练推官□□□□□□□(缺)

    图经卷第二此卷板心原标一百葉至一百二十八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