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明杂剧重要作家和作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代第一期的杂剧作家,很多是由元入明的,因此,过去把其中一些人或列为元代,或列入明代。例如:在罗贯中、王子一、谷子敬、李唐宾、杨景贤、贾仲明等人的朝代划分上,就发生这样的问题。这里,除罗贯中仍算作元代作家外,其余均列为明代作家,今择要介绍于后。

    王子一,生于元末,事迹不详。作杂剧四种,今存《刘晨阮肇误入天台》(一作《误入桃源》)一种,有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题:元·王子一撰)、《柳枝集》本(题:明·王子一著)。演神话爱情故事————汉末,刘晨、阮肇采药入天台山,路远,不得返,遇二仙女,款以胡麻饭、山羊脯等,遂成婚,留居半年;二人苦求还乡,至家,乡邑零落,已隔十代矣。事见《名山记》及《天台山志》等书。剧中刘、阮及仙女诗,均系用唐人曹唐之作。明初戏剧评论家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明初戏曲家十六人,首列王子一,称其剧作风格“如长鲸饮海”;又谓:“风神苍古,才思奇瑰,如汉庭老吏判辞,不容一字增减,老作,老作!其高处如披琅玕而叫阊阖者也。”从现存的各种作品看来,朱权对每人的评语,都不免抽象,有夸大、过誉之处。

    刘兑,字东生,浙江人,事迹不详。杂剧二种,《金童玉女娇红记》今存;《月下老定世间配偶》仅存曲文,见于《词林摘艳》、《雍熙乐府》。《录鬼簿续编》谓后者“极为骈丽,传诵人口”。《太和正音谱》列刘兑为明初剧作家第二,评为“如海峤云霞”;“熔意铸词,无纤翳(yì)尘俗之气,迥出人一头地,可与王实甫辈并驱,蔼然见于言意之表,非苟作者,宜列高选”。

    《娇红记》,共八折,可作两本看待;但在第二折、第八折之后均有题目正名,最后还有“总关目”四句,已不完全像元杂剧的规格。剧中写两个青年男女相爱慕的故事。明杂剧中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剧本很多,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也有来自现实社会的。如《娇红记》、《寒衣记》、《卓文君》、《北红拂》、《桃花人面》、《僧尼共犯》、《女真观》等等,都属于这类作品。故事情节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而追求以爱情相结合的自由婚姻。这种表现在婚姻问题上的民主自由思想,是和封建社会所提倡、维护的伦常礼教、封建秩序,大相违背的。像卓文君、红拂那样主动、大胆的女性,像《僧尼共犯》、《女真观》剧中的和尚、尼姑、女道士那种冲破宗教束缚的大胆行动,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义。但是,像《娇红记》、《寒衣记》等剧,本来是暴露性较强烈的爱情故事,而作者偏偏要假手于仙人,通过曲折的历程,使男女主脚得到大团圆。把悲剧变为喜剧,遮掩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冲淡了人们反抗黑暗、打破枷锁的情绪和意志。虽然大团圆的结局,也表达了当时人民的一种幻想式的愿望,并且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通常采用的格局,但这一点,还是显出了剧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谷子敬,江苏金陵人,元末,为枢密院掾史。明《周易》,通医道。口才捷利,所制词曲隐语,盛行于时。所作杂剧五种,四种是神鬼故事,今存《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有《古名家杂剧》本、《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风格“如昆山片玉”,又谓:“其词理温润,如璆(qiú)琳琅玕,可荐为郊庙之用,诚美物也!”

    杨文奎,作剧四种,今存《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有《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本。《太和正音谱》评谓:“如匡庐叠翠。”

    李唐宾,号玉壶道人,江苏广陵人,官淮南省宣使。戏剧评论家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谓:“与余交久而敬,衣冠济楚,人物风流;文章乐府清丽。”作剧二种,今存《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本。《太和正音谱》评谓:“如孤鹤鸣皋。”

    杨讷,原名暹,字景言,一字景贤,号汝斋。蒙古人,由元入明。家于钱塘,从姊夫杨镇抚,人因以杨姓称之。善琵琶,好戏谑,尤工于隐语。明永乐初,特重语禁,召讷入直宫中,以备顾问。与杂剧家贾仲明友善,相交五十年。后卒于金陵。作杂剧十八种,现存《西游记》六卷(每卷四折,共二十四折),及《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二种。因元人吴昌龄有《唐三藏西天取经》剧,过去曾将吴、杨两人的作品混为一谈。《太和正音谱》评谓:“如雨中之花。”其剧作《红白蜘蛛》一种(已佚),《录鬼簿续编》有著录,其他戏曲书目未载。据话本《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篇,叙郑信在庙里遇见日霞、月华两个仙女,她们在空中斗法现出原形,原来是一个红蜘蛛和一个白蜘蛛。杨讷这本杂剧的剧情,可能即此事。

    刘君锡,燕山人,工隐语,为燕南独步,人称为“白眉翁”。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谓其:“性差方介,人或有短,正色责之。……家虽甚贫,不屈节。”作杂剧三种,今存《庞居士误放来生债》,见《元曲选》本。剧情充满神道迷信、因果报应的气氛,客观上为地主阶级放高利贷辩护。庞居士,即唐代襄阳居士庞蕴,平生好施与,行善事;后来受惠者到“来生”变马变驴还他的债。他“悟道”后说:“我则待要钱妆得你如狼似虎,谁承它今日倒折得做马为驴。”事见《释氏稽古录》、《五灯会元》等书。

    贾仲明,一作仲名,号云水散人,山东临淄人,后徙居兰陵。博究群书,善吟咏,尤精于乐章隐语。尝侍文皇帝(明成祖朱棣)于燕邸,甚宠爱之。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公丰神秀拔,衣冠济楚,量度汪洋,天下名士大夫,咸与之相交。生于元至正三年(1343),卒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以后。著有《录鬼簿续编》,著录了元末明初戏剧作家七十一人,杂剧一百五十余种,是研究元末明初杂剧家的重要著作。另有《云水遗音》及杂剧十七种。《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风格“如锦帷琼筵”。今存四种,即:《荆楚臣重对玉梳记》,见《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见《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见《古名家杂剧》本、继志斋本、《元曲选》本;《吕洞宾桃柳升仙梦》,见《古名家杂剧》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黄元吉,事迹不详。钱曾王《也是园书目》题为“元明黄元吉”,盖亦由元入明、为明代前期的剧作家。所作杂剧,今存《黄廷道夜走流星马》,见脉望馆抄校本及《孤本元明杂剧》校印脉望馆本。本剧写唐王朝听说番邦有一匹千里流星马,就派黄廷道到番邦用计盗马。他与番王的女儿结婚、逃走,后来番王自动投降唐朝的故事。情节荒诞不经,却反映了封建帝国的扩张思想,应该予以批判。

    朱权,明太祖第十六子,自称大明奇士,晚号臞(qú)仙、涵虚子、丹丘先生。正统十三年(1448)卒,谥献王。工戏曲,著有《太和正音谱》,为研究元明北曲的重要著作。清朱彝尊《列朝诗集》谓:“江右俗故质朴,俭于文藻,士人不乐声誉。王弘奖风流,增益标胜。博学好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凡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国中。”所作杂剧十二种,今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及《卓文君私奔相如》;《元曲选目》、《今乐考证》均误为元人柯丹丘之作,当因其别号“丹丘先生”而误。明万历时脉望馆抄校本均题作“明丹丘先生撰”,是。

    朱有燉(1379——1452;一说1439年卒),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藩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卒后谥为宪王。自号全阳子、老狂生、锦窠老人、诚斋等。在明代初期剧作家中,他的行辈较晚,在他进行创作和死后的这几十年里,他似乎成了这个时期的唯一的杂剧作家。在他死后若干年,剧作家的行列,几乎成了空白,直到十六世纪初期,才有康海、王九思等人继起,是为明杂剧后期。

    他勤学好古,留心翰墨,谙晓音律;所作杂剧、散曲,甚为丰富。杂剧凡三十一种,总名《诚斋乐府》,今存。明李梦阳《汴中元宵绝句》云:“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可想见其盛况。沈德符《顾曲杂言》云:“《诚斋乐府》至今行世,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稳惬流利,犹有金、元风范。”王世贞《艺苑巵言》云:“周宪王……好临摹古书帖,晓音律,所作杂剧凡三十余种,虽才情未至,而音律颇谐,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朱彝尊《明诗综》云:“周宪王有燉,周定王长子,高皇帝孙,洪熙元年袭封,景泰三年薨。有《诚斋新录》。留心翰墨,谱曲尤工,中原弦索,往往借以为师。”杂剧之外,所作诗文有《诚斋新录》、《诚斋集》、《诚斋遗稿》及《诚斋词》等。

    作杂剧三十一种,计为:《庆朔堂》、《桃源景》、《继母大贤》、《团圆梦》、《香囊怨》、《复落娼》、《仙官庆会》、《得驺(zōu)虞》、《仗义疏财》、《常椿寿》、《十长生》、《蟠桃会》、《八仙庆寿》、《神仙会》、《牡丹仙》、《牡丹品》、《牡丹园》、《辰钩月》、《踏雪寻梅》、《夜半朝元》、《悟真如》、《曲江池》、《小桃红》、《乔断鬼》、《豹子和尚》、《烟花梦》、《灵芝庆寿》、《赛娇客》、《海棠仙》、《降狮子》和《义勇辞金》。就其内容来讲,大部分是神仙道化和烟花风月剧,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其中《关云长义勇辞金》为历史故事剧,较著名。第四折〔货郎儿一转〕“凉时节秋风八月……”一曲,据说近代湖南高腔尚能传唱,可见其流传之久。

    他的剧作的大部分,在形式上还能大体上遵守元杂剧的规范;但也有不少作品在“唱”的方面,已打破元杂剧由一种脚色主唱到底的体制。例如:《曲江池》第一折,有“旦”唱,又有“二净”唱。第二折,“末”、“外”都有唱。第三折,“旦”唱。第四折,“末”唱。第五折,“旦”唱。《得驺虞》第二折,四个探子各唱〔醉花阴〕一支;“末”扮正探子与四探子“同唱”〔喜迁莺〕。《仗义疏财》,李逵和燕青有时各唱,有时合唱。《牡丹园》甚至有十美人同唱。在曲调方面,也不像元杂剧那样,只用北曲,而是采用南北合曲。例如:《神仙会》,一、二、三折均由“末”唱北曲,由“旦”唱南曲;第四折均用北曲,而八仙及张珍奴各有唱词。这一主唱形式,实为南戏格范,而非元杂剧的遗制。

    另外,《豹子和尚自还俗》剧,开始由宋江念出梁山泊三十六人姓名,很多与现今流传的《水浒传》不同。如:第三名玉麒麟李义,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