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 中国史料整理的方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今天我所要说的中国史料是单就文字记录方面来说的,至于那些考古发掘遗迹遗物等等尚谈不到。关于文字记录方面,我把它们分做两大类:一是已成书册的史籍,一是未成书册的档案。

    (甲)史籍的整理

    1.书籍翻印的改良————中国的书籍多半是不分句,不分段,不分章节的,至于标点符号更是绝少了,越是有名的著作,越是没有点句;不特古书是这样,就是最近出版的《王静安先生文集》也是没有点句的;这样使研究的人事倍功半,浪耗精力时光。所以现在我们要整理史料,第一步的工作便是有翻印旧书的时候,最低限度,要将旧书点句,能分段分节,加以标点符号更佳。从前由天津到北平要三日,有了铁路以后,三小时可就到了;《史记》著成已二千年,前人要三个月读完,我们今日仍要三个月才能读完,岂不是因为没有缩短的方法吗?点句分段,就是使人节省精力时光的一种方法。原来这种需要章句标点的感觉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八九百年前宋代的学者,便已经整理出一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章节句读非常明白的四子书了;就是旧刻的佛家的经典,也是有圈点的。

    2.类书工具书的改良————中国工具书虽然比较的不多,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不过旧式的工具书缺点顶多,若不加以改良,其利用恐亦有限。现在随便举出几个例来:(一)《历代地理志韵编》,这一部书成于百年前,内容系将各史地理志所有的地名按韵编成,然后在每个地名之下注以当时系郡系县与历朝沿革。这部书算是研究地理历史很好的工具书,但是却有不少缺点,最明显的,第一,本书是按韵编的,要检查本书须先了解检韵的大概,要不然,就很难利用了。其次是排列不得法,往往是几个地名一行行地连下去,使检查的人不能一目了然。(二)《纪元编》,这部书也是成于百年前,是专门讲年号的,譬如我们要检查某个年号系属于某朝某帝,只须按那年号的末一字音韵检去便可检出;但是这部书也犯了同样的毛病,排列并不整齐,而且年表内每页年数又并无一定,是很不方便的。(三)《说文通检》,这部书成于五十年前,自从这部书出现以后,检查《说文》简便了许多;但也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检查的人须先知道他所要查的字是属于那一部,而后才能查出。这又是不便于普通学者了,且此书排列法亦不整齐,不便寻检。(四)《读书记数略》,是一部专门汇集有数字关系典故的参考书,例如:十八罗汉,三纲,五常这一类的典故都可以从那里检出。不过这部书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未分数先分类,其分类又非常繁琐,每每遇一名词,不知其应归何类,即须检阅数卷而后得。总而言之,中国的工具书无论在编制方面,排列方面都是应加改良的,要做到小学生都能利用才行。

    3.书籍装订的改良————中国书籍的装订往往是只顾形式不问内容,只求每函每套册数厚薄的均等,而不问每函每套的内容是否相关联的;并且于目录的编置更无一定,有时使检阅的人感到无限麻烦。例如《全唐文》这一部书,一共有一千卷,里面收集所有唐代的文章,以人为单位依次编成。这部书虽然有总目和每卷的详细目录,但是因为目录是配置在每卷之首的,使检查的人要检某人的某篇文章在某卷,非花了许多时间从头到尾慢慢查过,总是检不出。此外中国书的装套也是非常的不讲求,往往是把一人一类的文章不装在一套内,而随意归入上套或下套。这些都是装订方面的缺点。倘若能够把总目录和每卷的目录统通集合起来另订成册,并且装套时无连上连下之弊,那么检查《全唐文》的人不是要便利了许多吗?

    4.笔记的整理————唐宋以来,笔记的著作日多一日,因为笔记是杂志性质,内容非常复杂,篇章不拘短长,所以较易写作。这种笔记看来好似无关重要,其实是绝好的社会史风俗史的资料,有许多的东西在正史里寻不到,在笔记里却可以寻到。但是笔记是非常难读的:一来笔记的分量多,内容复杂;二来笔记的编制非常不经济,除了极少数的每段有目录外,其余的不是完全无题目,便是有题目而无总目。要想从笔记里寻材料的,除了以披沙沥金的法子慢慢地去找寻以外,着实没有办法。所以笔记题目的整理是非常必需的;要把所有的笔记,无目录的加上目录,有目录的加上总目,有总目的编为索引,使后来要从笔记里找寻任何材料的都可以一目了然。

    5.文集的整理————中国文集在所有书籍中占最多数,《四库全书》亦以集部为最多,便可以看出中国文集的多了。但是中国文集虽然每篇必有目录,而常没有总目录,就是《四库全书》里的文集也全是没有总目录的。这的确是一个大缺点。从前我感到检查文集手续的麻烦,曾将《四库全书》集部中外间传本稀罕的,抄了一部总目录,虽只一小部分,但已便利许多矣。所以我以为倘若我们有了一部完整的所有文集的总目录或索引,对于我们研究学问一定大有帮助。

    6.群书篇目汇纂————群书篇目汇纂是想把所有重要书籍的篇目按类编成一部总目,使人一检即知某书的内容。这一类的书中国已经有过,清代朱彝尊撰的《经义考》便是一个好例:这一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