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劉方伯祠在蓑衣殿側,祀江蘇布政使,崇祀吳郡名賢殿衡。向在山塘,因圮,乾隆初移像於此。道光十年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按察使衍慶、郡紳石韞玉、韞崶、顧禮璜、吳廷琛、蔣賡塤、潘師乾、汪翼銘、尤崧鎮、潘曾彥、顧沅、顧震濤等重建,梁章钜記。

    鐵槍在府庫中,宋淳熙中,圓妙觀東嶽殿浚井所得,槍上鑄有「項王將鍾離昧製」七字。

    元莫月鼎真人像碑,在水府殿內,上攜像,下刻傳。明洪武十三年,宋濂撰並書。

    無字碑在圓妙觀行宮門西楹,甚高。明洪武四年清理道教碑,方孝孺記,後因忌諱劃去其文。崇禎十五年夏,碑自搖動,數日而止。三步橋在大殿東角道,逢沛雨,魚從穴出。

    銅亭在祖師殿庭,鑄工極細,宋時物。

    七星池在鬥姆閣後,池中有七井,大旱不涸。閣即古聚仙樓址,前有古柏,因名蓬柏山房。道士莊蒙園、韓有能無後重修,今程炳元重構。有園亭樹石之勝在池左右。顧震濤有重修記。

    五鶴街在三官殿內,或云莫真人造跡。釘釘石闌干在露台東側,釘孔傍石生縐痕。魚籃觀音像碑在觀音殿內。運木井在蓑衣殿庭東,井中有木,曾溺人,今塞。

    七星壇在水府殿內。

    天師石欄、寄信船石欄(相傳昔人焚書石下,能達冥府)在五土殿,即左右礓礤石,宋人所鑿,甚古。月牙池在後露台東側,亢旱不竭。

    靈雨壇在雷尊殿西,外有五雷池,曾改育嬰堂,今為遣愛祠,祀慕少師天顏等。(詳見《崇祀錄》。)麒麟照牆在雷尊殿外。楊芝畫劉海、洛神二像在寶開後樓梯左,大徑丈餘,筆力超凡。

    古松在東嶽殿前,又有銀杏二樹,甚古,宋初物。古柏在神洲殿,宋初物。

    東嶽廟鐵爐銘有「浙西道平江路,在城居奉道信士王文祿,上侍父親王伯明、母親徐氏五娘清旨,發心施財,命工鉒造大方香爐壹座,捨入圓妙觀東嶽殿行宮,充供養。專祈保庇父親、母親壽齡綿遠福增崇。次冀天祿,室人周氏妙真身心康裕,所求如意者。泰定甲子年正月吉日置。」計十行三,百字。(十九條參顧沅《圓妙觀志》。)

    圓妙觀東錢氏藥店,有不治之症,刮櫃木煎服可痊。相傳呂祖到此,遺丹於木,後板已洞損無存。又考錢氏之藥,得之黃孤山真人所傳。真人尚遺仙井在清真觀內,仙磨猶存。孤山傳其徒陳正孚,陳傳其徒陶希仁。錢氏乃陶所授,今有稱錢芝川者。(韓是升述。)

    菁即紅萄卜,名大頭菜,出太湖諸山。白露酥,棗之美者,出東山。壽聖公主墓在獅山。宋高宗妹,故名皂妹山。

    機聖廟名軒轅宮,在祥符寺巷。宋元豐初建,甚小。明萬曆初,裏紳章煥、王天爵、顧豫重建,久廢。國朝乾隆三十七年,里人孫輔成、王瑞生等重建。五十七年,毛永昌等再建,顧翰記。道光二年,纖接同業公建門廉台房,祀黃帝,並祀先蠶聖母西陵氏、東後方雷氏、(去苧造服。)西後彤魚氏。(作絲線,磨針,刺成章作服。)祔以雲機仙聖伯餘、(始作機杼,見《淮南子》。)胡曹、(始製衣服,見言口氏春秋》。)馬頭聖母、寓氏公主,天駟星君、菀窳夫人、蠶花娘娘、發繭仙姑、佐染仙姑、紡煉仙姑、造織仙姑、助福大姑、滋福二姑、崇福三姑、馬明菩薩、(皆蠶絲之神,參《漢禮儀誌通考》。)染色花缸仙師、(或云即葛仙翁。)天仙織女、照應局神、(神姓歐陽,有駙馬稱。)機神褚河南父子、張平子、發花仙聖、黃道仙婆、(始作振掉、綜線、挈花、踏棉、彈棉,見《松江府志》。)接頭方仙。廟門,相國潘世恩書「為章於天」。另祀大撓氏等。(始作甲子,黃帝臣,稱時運福神。)吳郡機業公所,一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一在花橋閣上,乾隆八年裏紳蔣文源等建。一在田基巷,一在顧亭橋南,一在吳山嶺。(吳棟錄。)

    涉園在柳貞巷東,保寧知府陸錦建。錦孝友能文,為官清廉,乞歸,創始義倉者。園又名小鬱林,顧司空祖鎮書;宛虹橋,蔣司馬仙根書。又有沈太史誌祖題聯曰:「誰知太守山林之樂,時有群賢觴詠其間。」後易祝氏,更屬沈藩理沅,顧震濤記。今歸顧上舍宗瀚。

    明鄉賢太僕顧存仁宅在東,祠在陽山大石塢,名大石書院,督學耿定向建,薛應旗記。並祀周言子,宋王蘋,元顧愚,明顧元慶、顧啟明,後移北寺東,巡按鍾繼英建,巡撫周充記,文待詔徵明書。(此碑藏於北寺塔中,甚奇。)更移齊門外臥佛寺東,知府金城建,歸有光記。俱廢,移祀復舊祠。(今祠中並無言子、王蘋、顧元慶三位,俟補。)

    明曹忠臣遜宅在齊門路南,遜祖籍興化。弟肅、弟敬,皆長庠生,有文行。甲申之變,偕祖母薑氏、母張氏、妻李氏、肅妻周氏、妹持順,闔門自縊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北園小誌稿》。)

    明蔣忠烈公若來宅在婁門接待寺東,有玉蘭堂。庭植玉蘭五株,甚古。若來守金華,拒大兵,巷戰力竭,自刎死。妻王氏、妾七人、女二人、子都察院經歷傳應生祖、未婚媳趙氏,闔門自焚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

    周孝子廟在外跨塘。神姓周名泰,(非宋周容。)元初建。

    圓通古閣在東倉北開明橋,元延祐初建。明萬曆三十年,裏紳申用嘉、龔勳、金士衡、丁肇車、顧全、蔣二南等重建。國朝康熙初,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二年毀,里人王玉成、沈廷全等募建,延戒僧林碧守之,僧素勵梵行。嘉慶初,屠璿、殷在天等募修,延穹窿道士金全資居之。金敦內行,有道術。道光九年,韓崶、俞孝庭、嚴清泰、范泰齡、沈桂鱗、程元圭、石成璋,十七年顧錦雲、蔣庭英、孫煜、徐模廷、孫、蔣潤和、俞燿、趙增元、張清選、張惟善先後募修。顧震濤有重修閣記,並製閣聯曰:「傑閣奉開明,彼岸落伽山上;名橋施濟度,此間紫竹林中。」傍有功德祠。

    二郎神廟在葑門內西營,向在水中,突起一阜,宋紹興初建廟,古名溪山第一祠。凡患瘍者,祀以白雞即愈,久廢。國朝嘉怯鄴十年重建,顧承記。神姓趙,名昱,(亦作李冰,六月二十六日神誕。)灌州人,少從李玨隱青城山。隋煬帝偉其才,起為嘉州牧,有斬蛟治水異跡,唐初封赤城王。宋真宗時,封清源妙道真君、楊山太尉。開禧二年,加封護國聖烈昭惠靈顯神佑王。(見郡邑誌、《周虎廟記》、《小知錄》。)傍祀消毒司,神姓賈,名島。(貌甚猛厲,五月十五日神誕。)一在社壇巷,明洪武十三年,道士馮本原、楊處靜建。一在教場西,明正德四年建。一在田基巷。

    古太尉堂(即二郎廟,又名圓通院)在平江路胡廂使橋南,明弘治時分建,素著靈應,屢經興廢。國朝嘉慶十六年,江西吉安僧德士(字靜蘭)重修。其徒本修繼勤梵行,中有石刻「清淨慈悲」四古隸字,筆甚精勁。曹文麟、顧震濤並有重修記。

    紫金庵在東山西塢,唐時建,中有十八羅漢像,甚工,雷潮所塑。

    金井,自楓橋至滸墅鑿井七口,以濟行人,築亭覆之,元金德元建。

    獅吼庵在閻橋南,久廢。道光三年,畫禪寺僧明誠創建。漸購鄰圃,次第增修。其徒如然(字蒼岩)與其徒孫杲開(字玉豐,書能詩,)並嚴持戒律,繼誌興修。中有木犀香處,頗多清致。顧震濤記,曹文麟書,勒石庵中。

    石佛在閶門灣頭,齊何求故物。唐初寺廢,宋中復建。明初又廢為民居,移佛於陸墓村。庵屋為賈寓,易袁、易任、易歸、易章。至天啟六年,裏紳毛堪、張世俊、張世偉贖復為寺,像仍供奉。(參《百城煙水》。)

    喀莊敏公祠在管山,名愛棠書院,祀織造喀爾吉善,歷任榷使,有德政者成祔。

    「科第傳芳、褒封濟美」坊在吳縣直街,明嘉靖二十六年為郡人慮綱、慮雍、盧襄立,已圮。國朝嘉怯鄴十午,吳縣知縣朱樹基捐修。

    邵公祠在盧師橋,已廢。邵(名失考)篤學敦行,盧雍之師,因名盧師。其地即天賜莊一隅,或云盧師庵址。(二條盧毓嵩記。)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