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吴宓日记》中的《红楼梦》记录

    编者按:本章系从《吴宓日记》中辑出有关吴宓先生阅读、评品、讲授《红楼梦》的相关记录,这部分文字体现了吴宓先生对《红楼梦》艺术成就、文化价值以及版本传播等方面的点滴思考,更证明了《红楼梦》在他生命中的重要位置。在辑录这些文字时,我们参考相关书籍资料,对一些必要的时间、背景、人名、译文进行了简单括注(楷体字部分)。

    1915年

    九月十四日

    中国写生之文,以《史记》为最工,小说则推《石头记》为巨擘。而此二书之声价,正以其所叙述,皆琐屑而真挚也。

    1919年

    三月二十六日

    归来殊倦,故与梅(梅光迪)、陈(陈寅恪)、卫(卫挺生)诸君游谈而已。

    陈君寅恪以诗一首见赠,录此。

    《红楼梦新谈》题辞

    等是阎浮梦里身,梦中谈梦倍酸辛。

    青天碧海能留命,赤县黄车更有人。虞初号黄车使者。

    世外文章归自媚,灯前啼笑已成尘。

    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红楼梦新谈》乃宓所撰,三月二日,在此间哈佛中国学生会之演说稿也。

    陈君学问渊博,识力精到。远非侪辈所能及。而又性气和爽,志行高洁,深为倾倒。新得此友,殊自得也。

    七月二十九日

    宓三月间,作《红楼梦新谈》,兹觉其意有未尽。因读Shelburne Essays中论小说巨擘应有之数事,《红楼梦》似皆具之,益符吾推崇此书之心也,爰撮记之。

    (其一)天下有真幻二境,俗人所见眼前形形色色,纷拏扰攘,谓之真境;而不知此等物象,毫无固着,转变不息,一刹那间,尽已消灭散逝,踪影无存。故其实乃幻境Illusion也。至天理人情中之事,一时代一地方之精神,动因为果,不附丽于外体,而能自存。物象虽消,而此等真理至美,依旧存住。内观反省,无论何时皆可见之。此等陶熔锻炼而成之境界,随生人之灵机而长在,虽似幻境,其实乃惟一之真境Disillusion也。凡文学巨制,均须显示此二种境界,及其相互之关系。Aristotle(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科学家。)谓诗文中所写之幻境,实乃真境之最上者。Illusion is the higher reality.(幻境为更高之现实。)《红楼梦》之甄、贾云云,即写此二境。又身在局中,所见虽幻,而处处自以为真,大观园及宝、黛、晴、袭所遭遇者是也。若自居局外,旁观清晰,表里洞见,则其所见乃无不真,太虚幻境及警幻所谈、读者所识者是也。凡小说写世中之幻境至极浓处,此际须以极淡之局外之真境忽来间断之,使读者如醉后乍服清凉之解酒汤。或如冷水浇背,遽然清醒,则无沉溺于感情、惘惘之苦,而有回头了悟、爽然若失之乐。《红楼梦》中,此例最著者,为黛玉临殁前焚稿断痴情,及宝玉出家,皆Disillusion之作用也。

    (其二)戏曲以写一人一事,感情中剧烈之变化为主,小说则大异。故小说不宜专重一人,须描写社会全部,四面八方之形形色色,细微入理无一遗漏,使读者如身历其境。以此规则论之,《石头记》亦最合法之杰构也。戏曲宜深,小说宜广。戏曲不嫌过分,小说只贵真切。

    八月三十一日

    日来上课如恒。是日星期,雨。

    读Thackeray之Newcomes(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著小说《钮康氏家传》。)毕,绝佳。英国近世小说巨子,每以Dickens林译“迭更司”与Thackeray并称,其实Dickens不如Thackeray远甚。约略譬之,Dickens之书,似《水浒传》,多叙倡优仆隶,凶汉棍徒,往往纵情尚气,刻画过度,至于失真,而俗人则崇拜之。见P.E.More “Shelburne Essays” 论Dickens之文。(见P.E.穆尔《谢尔本论文集》论狄更斯之文。)而Thackeray则酷似《红楼梦》,多叙王公贵人、名媛才子,而社会中各种事物情景,亦莫不遍及,处处合窍。又常用含蓄,褒贬寓于言外,深微婉挚,沉着高华,故上智之人独推尊之。

    1936年

    七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上午读书。午饭后,忽不乐。读《石头记》凤姐托巧姐于刘老老,及宝玉出家等段,大悲泣,泪如流泉。盖宓多年经历,伤心实太深矣。于是极有意出家,为天主教僧侣。对世中之人与事,一切均极厌鄙。今与宓言救国益世,如对宝玉言科第功名。盖恋爱乃宗教之初步与过程。必极聪明而又多情之人,始足语于斯二者也。宓读西洋宗教及哲学书,所得既深,一已经验又繁,夫然后,乃益赞赏《石头记》一书之伟大,以其为人生全体之真切悲剧也。

    1938年

    十月十六日 星期日

    二十日得凫公十七日重庆函:述人生公私大小皆相欺相凌。吾辈眼中之弱者,受吾辈之怜爱扶植者,转瞬已变为强者,而欺凌他人矣。宓按宓所见之J、K、王友竹、秦善鋆等,皆属此类。宓回念生平所行所施,能不伤心痛悔也耶!且宓由此更知《石头记》之所以伟大。夫宝玉之于女子,崇拜爱护可谓极矣。顾其梦游太虚幻境时,竟眼见诸多美丽之女子立地化为可怖之魔鬼前来追逐吞噬,宝玉急逃。盖即表现作者类此之观感而已。呜呼,人生如孽海乘筏,惟宗教为一线之光明灯耳。此最真至之人生观也。

    1939年

    九月十四日 星期四

    (上午)8——9谢文通来。读《石头记》,益觉其悲而真。

    1940年

    一月二日 星期二

    晚,仍早寝。……盖宓年前曾语汤锡予君,言近感(一)世事如密网,处处相关。故虽终身辛勤致力于某事,然所成究甚小。牵一发不能动全身,胜一角终且输全盘,故一切努力似皆无补。All efforts are fruitless,because life in the world relative(所有的努力都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人间的生命只是相对的)。必欲有真实之成就,只有超然世外,为根本之整理,此即宗教是也。若陶诗所谓孔子欲“弥缝使其淳”者,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已。(二)我以前所作之事,所历之生活,如婚姻恋爱、编杂志、作诗、资助朋友等等,每一事似皆值得作,且皆立意甚高,而以全力赴之。然其结果无不失败。My life is a complete failure(我一生是个完全的失败)。失败之原因,乃由方法之不善,或材料对象选择之未精。而此二者,则又因宓在当时学问识见之未充足,或偶然事境之所拘限,固亦莫可如何。即今后或重返于昔日,淬励精神,再作一遍,譬如下围棋,再试一局,结果仍必亏输。而不免于自悔,自责,自嗟,自怨。诚如是,则宓之正当途径,乃至一切人之正当途径。惟有逃世,弃世,出世。惟有归于纯正之宗教,而为内心之锻炼修行。即欲有所作为,如著述之业,亦必以出世后之所见所得,且用超然离世之态度写出之,方可成佳作,如《石头记》是也。由是以谈,宓欲撰述《人生哲学》,其目的为救国化世,仍不免于上所言弥缝之失。(cf.Carlyle “Sartor Resartus”[例如,卡莱尔的讽刺小说《被别人量体做衣的裁缝》(1833——1834).])用力多而成功甚少,可以预知。不若专吾力以作成《新旧因缘》小说。上窥《石头记》之宗旨与方法。即以世外人(已出世者)写世中之事。虽材料只限一端,而心目中恒有全体在,所写庶几不至流于卑琐而拘执欤。今后决当于此一事努力。

    一月十七日 星期三

    晚7∶30独赴平政街68赵紫宸宅中心社会集。赵君以茶及糕饼款待。由宓讲述《石头记一书对我之影响》。继由诸君自由讨论人生爱情各问题。到者贺、任、石(贺麟、任继愈、石峻)三君。

    10∶30散。宓偕任、石二君步归。

    五月十二日 星期日

    夕5——11顾良、黄维来,同赴朱宝昌请宴于曲园。畅叙,并行《红楼梦》酒令。石社成立,以研究《石头记》为职志。顾良任总干事。众同步归。

    八月三十日 星期五

    按两世界之说,为一切宗教、哲学、文艺之根本,固矣。然此两世界者,是一是二,未可划分。不仅因个人身经巨变,由入世变为出世,由事实世界进入理想世界。如贾宝玉之变(即converted)为曹雪芹,一生分为两段,前后界限分明也。即每人平日之生活,亦浮沉于两世界中。有如泅泳者之忽而水底,忽而水面。经此易彼,观感顿殊。如李后主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其一晌之梦中贪欢,亦是真生活。但为事实世界中之生活。今此刻憬然省悟(disllusioned,sober mood),则已入于理想世界中之情境(mood)。凡深于情,明乎道,而禀赋宗教性,于文艺有大成就者,盖莫非对此两世界具有强烈之感觉之人也。

    九月二十五日 星期三

    读悟真道人撰《红楼梦索隐》民国二年,中华书局印本。大旨以(1)顺治为董小宛出家,及(2)吴三桂爱陈圆圆事,为《石头记》本事,甚多牵强附会之处。

    1942年

    四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上午)10——11上课,讲《石头记》回目之美。

    四月二十八日 星期二

    下午及晚,读《石头记》。流泪,多身世之感。拟抛弃一切,赶撰《新旧因缘》云。

    四月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下午,寝息。读《石头记》。有得于贾宝玉悟道出家。夕5∶00恒丰晚饭。文林堂住持英人John Baker(John Gilbert Baker,约翰·吉尔伯特·贝克,汉名白约翰,时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讲师)来约演讲。

    晚7——10在南区第十教室,应中国文学会之邀范宁生主席。演讲《红楼梦》。听者填塞室内外。宓略讲《石头记评赞》中六、七两段,继则答问。因畅述一己之感慨,及恋爱婚姻之意见,冀以爱情之理想灌输于诸生。而词意姿态未免狂放,有失检束,不异饮酒至醉云。……

    五月六日 星期三

    (下午)4∶00恒丰晚饭。抄编《红楼梦之文学价值》。

    (晚)8∶05——8∶25讲《红楼梦之文学价值》。得酬金八十元。(此次系于昆明某电台演讲。)

    五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

    上午,编校《红楼梦研究》中英文稿。送图书馆陈列。

    七月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9∶00在南区8教室作第一次《红楼梦讲谈》。听者约二十人。水(毛准,字子水)亦在座。宓分析爱读《石头记》者之理由及动机。李宗渠、薛瑞娟二女生相继发言,均甚爽直而有见。一切见《红楼梦研究》笔录。

    八月五日 星期三

    (上午)9——10在校中北区5甲教室,续讲《〈红楼梦〉与现代生活》。听者三四十人。宓假述今世有如贾宝玉、曹雪芹之性行者,其生活爱情经验,及著作小说之方法,应为如何。并述《红楼梦》与今世爱情小说之两大异点:(一)《红楼梦》以宝玉为中心,而诸女环拱之。如昔之地球中心说。今则多男多女,情势较复杂而错综牵掣,如地球绕日。而太阳系外,且有千百星系,互相吸引而平衡回旋。故以小说描写,决难统一、集中,而有整个之组织。充其量,只能写成“Vanity Fair”之三五男女爱情故事,牵连交互而已。(二) 昔者女卑男尊,男选择而女竞争。今则男追求,视女为理想鹄的。女有教育男、引男向前向上之能力。男在追求女中,表现己之最优点。由追求女子以达于归依上帝。且男之一生固经历过诸多女子,而女之一生亦必经历过诸多男子。此亦较昔复杂变化之处也。……

    八月十二日 星期三

    (上午)9∶00——10∶30第三次《红楼梦讲谈》。宓讲《注重爱情之人生观》及《爱情之实况》。

    八月十三日 星期四

    下午1——2寝息。读More先生书。又思《红楼梦》讲稿,自觉确系爱情充溢,有耶稣上十字架之愿力。……

    八月十八日 星期二

    (晚)归舍,已10∶00。撰讲稿(《石头记》与《金瓶梅》等比较)。直至近3∶00鸡鸣,始寝。

    八月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9∶00——10∶30在地质系所管南区2甲教室,作第四次《红楼梦讲谈》,内容另详。

    八月二十五日 星期二

    (午饭后)访麟(贺祥麟),谈《红楼梦研究》等。

    八月二十六日 星期三

    (上午)9∶00——10∶15在南区2甲教室,作第五次《红楼梦讲谈》。宓讲《甄士隐与贾雨村为重一重多两种人之代表》。另详。

    八月二十八日 星期五

    (上午)王逊来,同谈《红楼梦》及石社之组织。

    夕晚编撰《红楼梦讲稿》。

    九月二日 星期三

    (上午)9——10在南区2甲教室,作第六次《红楼梦讲谈》。稿另存。

    九月九日 星期三

    (上午)9——10仍在南区2甲室,作第七次末次《红楼梦讲谈》。另录。

    十月八日 星期四

    (上午)图书馆重行编钉《红楼梦研究》稿。失落宓第二次演讲稿一页,深为痛惜。……

    十月二十六日 星期一

    上午,抄《石头记评赞》稿。为登《旅行》杂志。

    十月三十一日 星期六

    (下午)3∶00抄《石头记评赞》稿完。

    十一月一日 星期日

    宓持《红楼梦研究集》借典(刘文典)读。

    十二月二十五日 星期五

    晚,编撰《红楼梦研究集》。

    1943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 星期四

    (下午)5——6访水。兴华晚饭($39),遇许宝同座。言,其兄驹索阅宓所为《红楼梦》著作。知驹现任立法委员,极清闲舒适。驹所为《石头记》索隐,皆细碎之观察与发见。如谓黛玉葬花,乃葬其与宝玉之私生婴儿云云。宓闻之大惊。夫以驹之亵渎黛玉者如此,可见其人重肉欲而轻道德,卑下而恶狠。则其昔年离间宓而与彦狎邪暧昧,始乱终弃,甘为恶魔,今已情见乎词,不容疑矣。闻之懔然。……

    1944年

    十月六日 星期五

    晚6——8在社会服务处为外文系及大众讲《红楼梦》。毕,8——9外文系学生请茶会,至十时归宅。

    十一月十九日 星期日

    (下午,在成都应张遵骝夫妇邀宴,遇牟宗三)牟君曾撰文论《石头记》。其大意谓各人有各人之道理及困难。故《石头记》中人物,如钗、凤,下及傻大姐等,无不具有读者可以同情之品格与行事。读者于其过失,终觉一一可以宽恕。然此诸多人之意志欲望各各不同,聚集一处,互相妨碍破坏。结果,皆不获如愿,而同归于失败。人生悲剧之意义即在此,云云。宓与牟君所见异撰,亦述其平日之思想。

    十一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华兴书店见《红楼圆梦》,二十回,石人问。《续红楼梦》,三十回,全在太虚幻境。并恶劣不堪读。

    十二月二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探寅恪病,甚有起色。戒宓勿以吴贻榘事作小说。因吴贻芳病,恐其伤心。又详告宓《故宫博物院画报》各期载有曹寅奏折。及曹氏既衰,朝旨命李榕(似应作“煦”)继曹寅之任,以为曹氏弥补任内之亏空。李曾任扬州盐政。外此尚有诸多文件,均足考证《石头记》之资。而可证书中大事均有所本。而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之说,不攻自破矣。又曹氏有女,为某亲王妃。此殆即元春为帝妃之本事。而李氏一家似改作为王熙凤之母家。若此之线索,不一而足,大有研究之余地也。云云。筼阻寅恪勿多言劳神,宓遂辞出。

    1945年

    九月二十四日 星期一

    夕4:30如约,至刘道龢君惠,成都,光华街八十五号。宅赴宴。……宴毕,龢促宓为座客七八人皆金大毕业,文(高文)、龢之学生。讲《红楼梦》。宓不得已,乃述此书作成之步骤,以明世传影射之非。

    1947年

    十二月二十日 星期六

    (下午至武大医院)3——5宓在楼上讲《石头记评论》。是日所讲,为《石头记》作成三段之假说。坐立听众约二百人。而以周校长等中座,宓多所顾忌,神意不舒。故所讲殊乏精彩,未能酣畅淋漓。

    1948年

    二月六日 星期五

    晚7——11在瑞(徐嘉瑞)宅宓讲《红楼梦》,并答座客问,兼及宓之出处主张,甚为酣畅淋漓。座客三十余人。除昨面约者外,有钱基博先生,先退。承告《耆献类征》中有曹雪芹之父传,宜参考。

    十月四日 星期一

    正午,赴校约,随众主要职员、教员,在会议厅款待胡适、李济陪宴,酬酢,饮酒甚多。胡、李对宓,交际欢洽。胡与宓叙年庚。又谈关于《石头记》之新发现。

    1951年

    六月十八日 星期一

    下午寝息。读《金瓶梅》古本上卷毕,盖知《石头记》受此书之提示处极多。

    六月二十三日 星期六

    上下午读古本《金瓶梅》,知《石头记》书中许多处皆取此书之材料,变化提高而用之者。

    七月三日 星期二

    下午,热甚,寝息。读《法律学概要》。又读《石头记》,涕泣不止。

    七月五日 星期四

    下午卧读《石头记》,涕泣。

    1952年

    三月二十八日 星期五

    《石头记》中人惟黛从不劝宝玉作八股求科名,钗一切悉明白而仍劝之,湘云附钗而未必能了了。香菱等则更不知注意及此,余可类推。而书中人物之结局,亦正可与宓并世诸友,如冯友兰钗、沈有鼎香菱、萧公权探春等,相比较。而宓恒自拟妙玉,从兹更可进一解矣。

    七月二十六日 星期六

    (上午)陈平章送来陈克理由重大带交之件,拆阅,乃重大中二学生黄克明江津人,住男二舍102室。送阅茅盾叙订之洁本《红楼梦》上下二册,开明书店印行,1935七月初版,1948十月四版(金圆券$1.56)。盖将原书删削为五十章,另加标题,并增导言,凡书中(1)序意明旨(2)宗教命运(3)诗词歌赋(4)肉体性欲之部分皆删去,仅称赏作者写实之工夫,而全书之精神理想全失。呜呼,今后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皆将作如是之斲削耳!宓取读若干段。

    1953年

    二月七日 星期六

    晚7——11皆在舍撰作《红楼梦是怎样作成的》一文,约八千字,初稿成,熏(何剑熏)命为《西南文艺》小说专号而作者。

    二月九日 星期一

    (上午)10∶00起,修改宓七日所撰《红楼梦》文,下午及晚同。

    二月十日 星期二

    上下午续修改《红楼梦》文,至晚而毕。

    (晚饭后)宓乃持所撰《红楼梦》文,送交熏。熏细阅后,云,体例不合,恐《西南文艺》不能登载,但仍当送该志编辑部,以了责任,云云。熏示宓1953二月之《西南文艺》中载刘又辛等之《儒林外史》研究二篇,皆政治宣传而已。与熏久谈。

    熏书志甚多,宓假得俞平伯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红楼梦研究》凡二七二页,棠棣出版社出版。1952九月初版,1953一月三版。中国图书公司经售。实价一万一千元。归。读至深夜。毕,甚为欣佩。此书乃修改1921所作而1922出版之《红楼梦辨》更加增改而成。要点为曹雪芹原书,约一百一十回每回较今略长,前八十回即今本之1——80回,为高鹗所续成81——120回,而1791程伟元铅印行世者。原书之后三十回即81——110回,曹雪芹业已撰成,但其稿已散佚(高、程迄未搜得)。今只能由有正书局《脂砚斋评本》之评注中,窥其大略。大体根据曹雪芹之实在生活,贾府以(一)抄家(二)内讧贾环当权,赵姨娘报复。(三)办皇家事用费浩大,不能节俭之故,日趋衰败。抄家极严厉,宝玉、熙凤等皆入狱。巧姐被卖入娼寮,遇刘老老救出。抄家后,并无给还家产及复世职之事。黛玉先死,而后宝玉娶宝钗,钗、黛并非敌对。“悲金悼玉”证明钗、黛各有所长而宝玉实兼爱。宝玉始终本其个性,不再入塾,不习八股文,不应科举,更无受封文妙真人及成仙得道之事。既遭穷困,无以为生,遣散婢妾,遂命袭人嫁蒋玉函,袭亦欣愿。最后惟留麝月一人。湘云嫁夫卫若兰(金麒麟)而寡。诸人中惟李纨以子得享富贵,然贾兰成名未久,李纨即死。其他如香菱则死于夏金桂之手。如王熙凤则为姑邢夫人、夫贾琏所休而回王家。按此与宓所主张同。总之,一切逼真而悲惨,决无调和剥复之事。宝玉出家,半由穷困,半由痛恨一般人情,非仅因失黛而厌世。凡此雪芹原定之写法,固远胜于《后梦》、《续补》等书,亦高出于高鹗之续作也。高鹗之续作,力求合于曹雪芹之本意。遵照原定计划,揣摩求合。惟以高鹗非特出之天才,见解庸俗,必求如是方得快意,故使宝玉出家而获荣显,贾府亦失势而得重兴,亦自然之势也。按宓谈《红楼梦》多凭揣想,未考版本,且素不信高鹗续补之说。若俞君所言,实甚分明,而更合于“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之本旨,使宓废然矣。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三

    上午读(1)蔡元培《石头记索隐》1922六版,有答胡适商榷。(2)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1927,主雍正夺嫡说。又寝息。

    1954年

    二月十六日 星期二

    (上午)宓读周汝昌之《红楼梦新证》。

    (晚)宓读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一书,至深夜,完。

    二月十七日 星期三

    晚,至凌道新室中访问周汝昌,再同食汤面。初见,谈其所著书。宓述宓昔年所讲论《石头记》之作成及人物评论之纲要。

    二月二十日 星期六

    晚7∶30至10∶00续在凌道新室中,由宓、凌道新柬邀孙海波、叶麐、赵荣璇、荀运昌董寄安先期因事辞,未到。茶会,与周汝昌会谈。今晚所谈甚好,除麐外对《石头记》皆有其心得。宓述秦可卿之评论一节,遂与周汝昌握别而散。

    二月二十六日 星期五

    (晚)宓回舍,读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四月三日 星期六

    今日得读影印《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年1860八月八日清文宗车驾出京,避英法联军之逼,狩于热河。八月十三日,作者在围城中(时闻鏖兵齐化门外),读《红楼梦》以自遣。除关于版本,亲见有六十回之抄本两种外,力辟宝玉乃指纳兰成德之说。续谓,据作者之管见,贾宝玉必系八旗贵介,自记述其真实之恋爱经历,故能写得如是亲切,后有曹雪芹取其书扩而充之,演为小说,并增丑事为诋,遂成今书,云云。按此与宓平日主张者颇有合,故取其说,为我张目。《越缦堂日记》原文待录备考。

    十一月十九日 星期五

    今日上午九时,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重庆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为批判俞平伯之《红楼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用马列主义观点驱除胡适派之资产阶级唯心论之斗争),在重庆新民街三号文联会所召开座谈会。……

    此次批判检讨,宓自不得不参加,幸宓自解放后,绝口不谈《红楼梦》,此次尚未遭曳出受审,未尝非韬晦之益。

    十一月二十四日 星期三

    下午写日记。连日读报,各地批判《红楼梦》研究之运动甚嚣尘上,宓在势无可逃,又须巧为词说,自责自涤,以此心极不乐。

    十一月二十五日 星期四

    午前赖公名肃,字以庄,年六十四岁,巴县人。邀同何剑熏、李效庵酒叙其斋中。宓饮白酒半茶钟,谈《红楼梦》之批判。熏谓宓之《红楼梦》解说,实较俞平伯为“进步”,且熏夙知宓与胡适无关系,文联有人疑及此。昔尝为敌对云云。熏拟定期开会,嘱宓预备发言。

    十二月十一日 星期六

    下午2∶30——4∶30大礼堂聆谢立惠院长讲释此次教职员工晋级增薪办法。毕,同叶麐在凌道新室中茶叙,谈批判《红楼梦》研究问题。晚饭时始归。

    十二月十二日 星期日

    上午9∶00至12∶30,又下午2∶30至6∶00在教室大楼1201室,赴中文系所召集之讨论《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问题座谈会。来函特约宓系主任何剑熏主席。宓以第四人发言,分三段:(一)我对此会及本运动之认识。引昨报载郭沫若之言。(二)我自己之思想检讨。(三)我旧日对《红楼梦》之评论。

    按麐等誉宓是日所言为最有内容,为人所乐闻。而昔曾为僧而新任中文系副教授谭壮飞君,则讥宓仍存有封建主义唯心论之观点云云。夕由方敬教务长作总结而散。

    十二月十三日 星期一

    (下午)《四川日报》成都华兴街记者甘泉来访,请宓撰《红楼梦》研究检讨等文。

    十二月十四日 星期二

    上午读俄文。出遇李一丁,命撰《红楼梦》检讨文登报。

    1955年

    一月十四日 星期五

    (上午)约10时,谢院长(谢立惠)招往,命已指定宓撰发言稿,须谈二运动之体会,并以稿呈阅,定。宓大苦。(此为吴宓参加第一届四川政协会议的发言)

    一月十六日 星期日

    约11∶00谒谢院长,呈初稿,大不谓然,命改撰;必须自行批判胡适、《红楼梦》二运动中之宓。宓归,大伤悲,自视如囚之陪受死刑。回舍,午饭前后勉撰次稿成,凡四段(二运动)。

    一月二十日 星期四

    晚饭后,乐怡然导统战部杨同志来,还宓稿,多所指责,命另作,专谈《红楼梦》,不许述及胡适,亦不许自高自大。宓苦甚,但即在灯下(对李承三)作出大纲(存),又全文(一)(二)段。

    一月二十一日 星期五

    未晓4∶00起,就桌灯撰稿批判“我自己《红楼梦》研究的错误”(三)至(四)段完。晨托乐君(8室)代交呈入。

    晚饭后,昨之统战部杨同志以宓稿(《红楼梦》)还宓,云:“对此无意见”,又释云“此稿可用,汝即照此讲可也”。

    二月二十日 星期日

    正午散会,宓仍附乘谢院长车,同众市政协出席、列席委员至胜利大厦招待处午饭,软美。

    饭后,在穆济波楼室中小坐,稚荃亦至,见阎崇阶贵州修文承询宓研究《红楼梦》之大旨,宓具述之。

    (下午)候谢院长等开会毕。近6∶30邀宓在该社(中三路140号九三学社)同晚餐,甚丰美。席间与重庆大学教务长王际强等谈《红楼梦》。

    六月十四日 星期二

    晚赖公(赖肃)出示宓1955六月号之《西南文艺》42期,其中79至80页载陈守元撰之《殊途同归》一文粘存云云。宓独惜作者(亦如近出之《红楼梦研究资料汇编》)之未知未见未列举1942十一月《旅行杂志》十六卷十一期所登宓撰之《石头记评赞》及1945成都各报所登宓撰之《红楼梦人物评论》各篇,而仅拈朋友通信以为说也。至若宓之已于1952思想改造1955四川省政协发言已刊布中一再自己批判,更不待申明矣。以上宓对赖公及李效庵所谈。

    十月五日 星期三

    (晚)回舍,倦甚。读《石头记》,弥觉其语语深至,字字精当。

    1956年

    五月三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拟仿1935《忏情诗》,作1956《悼亡诗》七绝若干首,已成第一首,录如下:

    曾赋忏情未悼亡,为君才断死生肠。

    平生好读《石头记》,冤债偿清好散场。

    三句用宓《忏情诗》二十首旧句,兰与彦与宓皆爱读《石头记》者也。四句用《石头记》二十五回癞和尚勖宝玉(时受魇魔)语。

    七月二十二日 星期日

    下午读《石头记》宝玉受责(33等回),忆1907在乡宅家中情形,悲哽不止。即至书中及叙情之处,亦皆泪下如绠。

    九月九日 星期日

    (上午)偶翻《石头记》,重读抄家一段,流泪不止。

    十月二十六日 星期五

    (晚)又重读心一甫寄到之《增评补图石头记》二册,多年为人翻阅,已有缺页矣。可惜!

    1957年

    四月十六日 星期二

    (晚)续读《石头记》尤二姐一段,流泪不止。

    四月十七日 星期三

    晚饭后,赖澄来,为述宓之《石头记评论》大旨。

    五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晚,中文系一年级正式生朱占圻、重庆建工校进修教师李中坚来,求讲《石头记》之正副册诗、红楼梦曲、葬花词,宓为大体解说,至9∶00乃去。

    五月二十六日 星期日

    晚赖澄来,并携开桂往听宓至3128大教室,8——10凡二小时,为中文系三四年级学生,作《红楼梦讲谈》。所讲大纲,存粘。听众热烈鼓掌,表示满意。

    六月六日 星期四

    今午接关懿娴今赴济南率领学生实习五月三十日函,寄来《旅行杂志》中《石头记评赞》全文摄影(曰复制)六张,殊可感,因所费甚多也。

    晚饭时,中一朱占圻来,即以《石头记评赞》影片付其抄写,又借去宓批判《红楼梦》发言印稿。夕复刘管如六月三日函,答其问《石头记》之结构。

    六月十七日 星期一

    夕读《石头记》自遣。

    八月十三日 星期二

    晚读吴梅村《长平公主诔》,泪下不止。宓夙爱顾亭林与吴梅村之诗,近年益甚。盖以时势有似故感情深同耳。比而论之,亭林阳刚,梅村阴柔,各具其美,一也。亭林诗如一篇史诗叙明之亡,梅村诗如一大部小说皆合其诗集全部而言之,二也。亭林诗如书经,梅村诗如《汉书》外戚传及唐人小说,三也。亭林诗如《三国演义》,梅村诗如《石头记》,四也。亭林写英雄,而自己即全诗集之主角;梅村写儿女,而深感并细写许多、各色人物之离合悲欢,五也。亭林诗,读之使人奋发;梅村诗,读之使人悲痛。亭林之诗正,梅村之诗美,此其大较也。然二人者,其志同,其情同,其迹亦似不同而实同,不得以“亭林遗民、梅村贰臣”为说也。亭林诗,黄师曾注释讲授,碧柳亦早称道之。而能言梅村诗之美者,陈寅恪与宓也。其详不具于此。

    1958年

    三月十七日 星期一

    晚7——11读《红楼梦考证》,觉其说是。

    八月八日 星期五

    午饭后,未眠。读《石头记》,觉其中人物乃如父、碧柳、心一、彦等之一样真实;开卷任意读一段,涕泪交流矣。

    十一月二十九日 星期六

    上午8∶00——10∶30文史图书馆读《红楼梦书录》,一粟编。

    1959年

    七月五日 星期日

    (下午)懒睡,读《石头记》。

    七月十八日 星期六

    下午寝息。修面。4——6读《石头记》。

    七月二十日 星期一

    上午读《石头记》。午饭后续读,流泪甚多。

    七月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读《石头记》。又11——12寝息。

    八月二日 星期日

    上午阅周汝昌《红楼梦考证》。

    1960年

    二月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图书馆阅新书,卒得《东方杂志》1947一月三十一日(四十二卷)梁国冠《岭南黄晦闻先生之诗》,乃据《蒹葭楼诗》细读节抄而成,似无特别之知识及发明,但尊敬黄先生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英雄诗人而已。又检得1948(原稿空缺)月(四十三卷)袁圣时作之《石头记》研究,力主雪芹作成120回,而不由高鹗续补之说。以上二君,均似未见宓文。

    四月二十六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