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十九世纪的初年以来,人类有两个显著的大进步。第一是:对于所住的世界,经了勇敢的探险家的努力,已经将所未知的地域,所未发见的新地完全找到。第二是:对于许多时代之前的民族与文明、艺术与宗教,久已为我们所忘记者,经了精敏辛勤的发掘家的努力,也已经将它们重复显露于我们之前。总之,人类的知识范围,自十九世纪以来,差不多较前扩充了许多倍,无论在空间方面,或在时间方面,在地理上,或在历史上。譬如,叙述美索不达米 [1] 的文明,叙述尼罗河的文明,叙述希腊的文明者,从前皆以古代历史家,如希罗多德(Herodotus)诸人的著作为唯一的宝库。而对于他们,谨慎的历史家却还是半信半疑的,不敢全据为实。有史的时间,因此缩短至有历日可纪之时;在此时之前的史实,他们或视为神话,或视为无稽的传说,或传为诗人创造的传奇。其实,此种史实,其本身原是模糊影响,不大有什么丰富的内容的。所以在十九世纪之前,或可更确切的说,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古代史是至为枯窘可怜的。到了十九世纪之后,许多发掘者在烈日之下,荒原之上工作着,许多考古家在研究室绞尽脑汁解释着,于是我们乃可于三四千年之后,竟得见亚述帝国的王家图书馆的藏书,而读其内容,得见巴比伦帝国与埃及帝国往来的外交文件,而知当时的国际情形;如果我们到了巴比伦,我们还可以在那个壮丽无比的圣街上散步着,如果我们到了推来 [2] (Troy),我们还可以凭吊为了一个美人而苦战十年的坚城,如果我们到了底比斯的死城或王谷中,我们还可以下了阿门和特普(Amenhotep)第二世的墓道,瞻仰这个大皇帝的御容,如果我们可以到了克里特(Crete),我们还可以看见当时海王国宫殿的遗址,而徘徊于其宝座之旁。这是如何可惊奇的一个古时代呢!十九世纪之前的历史家岂真梦想得到:一个诗人的传说,乃有真实的背景,一个生于三四千年后的人乃竟得见三四千年前的王家藏书,乃竟得徘徊于三四千年前的名王的城中、宫中,还不是一个可惊的进步么?

    关于地理上的发展,这里不提。本书所叙的止是最近百年来的最重要的古史学上的发见,或最重要的古城古墓发见的故事。这些故事,其本身往往也足以震动一世的听闻,也即是可惊奇的传奇的一页一篇。一个梦想的古物学家,精确的选定了一个古代的遗址之后,便动手掘下去。一锹一铲的将泥土掘起,一筛一箩的将它们倒去。经营了几天、几月,甚至几年之后,忽然一个工人的铁锹, 的一声遇到了一个坚物,遇到了一个石块。由此,而一个人首而有翼的尊严的石狮子被发见了,由此,而一个名王的墓和它的无穷宝物被发见了,由此,而一个名城的墙头在三四千年的沉埋之后,发见于天日之下了。当那个惊人的大石像出土时,当墓中的遗物,完美无缺的一一复显于三四千年后的我们之前时,旁观者岂止游心于光荣伟大的古代而已,工作者岂止酬偿了他的几月几年的烈日下荒原上的辛勤而已!其愉快,其所获,盖有出常人所意想之外者:

    一、他们发见的是古代的文化、古代的艺术、古代人民的生活情形,他们将已失去的古代重现于我们之前。

    二、使我们直接与古代的文化、古代的艺术、古代的史迹,面对面的相见,不必依靠了传述失真的古代记载。

    三、证明了古代大诗人的著作、古代的神话、古代的英雄传说,向来以为虚无飘渺,不值一顾者,实未尝无真实的成分在内。有时,且可以知道这种传说、神话的所以构成的原因。

    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前,未尝无发掘,未尝无发见,且也未尝无二三惊动一时的发掘的故事被传述着;然而却有两大点和近代的发掘,本书里所叙的发掘不同。

    第一,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发见,大都是偶然的、机缘凑合的发见,不是什么专门家有心要去发见的。潘沛依 [3] (Pompeii)之被发见于一个农人,便是一个好例。至于近代的许多大发见,则不然。这个发见都是专门家有意的经了千辛万苦而始得到的结果。在他们之前,那是一个无人注意的荒丘,在他们之后,那个荒丘却告诉人家说,在许多许多时代之前,它乃是如何光荣、如何弘伟的一座名城。我们不仅可以见到威势赫赫的王宫,见到耸立地面、久攻不下的名城,见到关于战事、国政、宗教的刻文,关于国王祭师的,以及他们的神道的石像,我们还可以见到 [4] 那时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养生送死的器具,更还可以走到他们的市场之上,而默想当时人民熙往攘来的情形。这不能不感激那些辛勤耐苦的发掘家的。偶然发见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决不会再来了,一则专门的考古学者的研究一天天的深进,关于古址的考定与发掘在欧洲和小亚细亚一方面都已可算是“地少藏宝”的了;二则偶然的发见,百年难得数见,有意的发掘,十发必有七八中,在如今求知若渴之时,假定考定了一个遗址,专门的发掘家是等待在那里的,因此偶然发见的机会益少。

    第二,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发掘,大都不是为了学问,为了艺术,为了古史而工作着;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财富,便是为了国家的财富,或劫,或抢,且骗,且偷,只要有古物可以到手,便什么卑鄙的手段都可使得出。他们除了夸多斗富之外别无目的。所以在他们看来不值得一顾,而在考古学家看来则为无价之宝的东西,不知被毁弃了多少!这是考古学上的一个大劫,倒不如藏宝于地,还可以有复得之时呢。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发掘者的态度便完全不同了。他不是为了一尊希世的雕像而去发掘,也不是因要盗窃古墓中高价的珠宝而去发掘,也不是为了要增加个人的收藏或国家的御库而去发掘,他们的发掘,除了纯正的学问的工作之外,别无目的。一位专门家在埃及王谷中发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