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注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Apollon,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通译阿波罗。————编注

    [←117]

    《游泰山》六首其二句。“青云关”原作“青门关”。————编注

    [←118]

    (按:一作“其始与终古不息”。)

    [←119]

    当时光潜是绝对服膺于克罗齐底美学的,我则始终以为忽视“传达与价值”,为克氏美学底大缺点。我们底争端便在于此。————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作者注

    [←120]

    Longinus(约二一三~二七三)。通译朗吉努斯。————编注

    [←121]

    正如批评力与创造力一样,思想与美感是常常不一致的,因为前者底器官是理性,后者底却是趣味或眼光(Taste)。为了这缘故,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精于文艺理论的人对于作品,尤其是未经前人发见的,毫无理解;反之,许多对于作品底价值极敏感的人不能陈述或解释他们底印象。————原注

    [←122]

    Michelangelo(一四七五~一五六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诗人,梁氏又译米珂朗琪罗。通译米开朗琪罗。————编注

    [←123]

    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教堂,通译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编注

    [←124]

    达文奇底《最后晚餐》,前后共画了十二(?)年。单是基督底像,也起了不知多少次的稿;现在最流行的,除了用在《最后晚餐》的定稿外,还有一张半身像,女性极重,朱先生底“抚慰病儿的慈母”是再好不过的评语。————原注

    [←125]

    Samuel Taylor Coleridge(一七七二~一八三四),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批评家。通译柯尔律治或柯勒律治。————编注

    [←126]

    朱先生也说过的:“这词在中文里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劲健’,‘伟大’,‘崇高’,‘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以为应该译字源(Etymology)。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包括这词原来的涵义,虽然因为不习惯,初用时不免稍觉生涩。何况上面所举的“崇高”译名根据拉丁文Sublimis,从动词Sublimare变出来,有高举的意思————在中国文坛久已沿用了呢?————原注

    [←127]

    Maurice de Guérin(一八一〇~一八三九),法国诗人。通译介朗。————编注

    [←128]

    指达文奇,见梵乐希所著《达文奇方法导言》(Intraduction à la Méthode de Léonard de Vinci),原文思想太浓密,字句太凝炼,译出来颇不易解。————原注

    [←129]

    Dionysos,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通译狄奥尼索斯。————编注

    [←130]

    见《诗与真》一集。————原注

    [←131]

    Albrecht Dürer(一四七一~一五二八),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画家。通译丢勒。————编注

    [←132]

    这故事听来似乎很神秘。其实这种由于良辰美景或超诣的艺术品所引起的“陶醉”或“神往”是敏锐的感觉所常有的必然的反应;这不过是一个极端的例罢了。————原注

    [←133]

    Johann Sebastian Bach(一六八五~一七五〇),德国作曲家。————编注

    [←134]

    原文m’effraie(使我悚栗)仅占两音,所以效力更大了。————原注

    [←135]

    Herakleitos(约公元前五四〇~前四七〇),古希腊伊奥尼亚唯物主义哲学家。通译赫拉克利特。————编注

    [←136]

    Protée,海神,能预言吉凶。因不愿发言,常随意变化形体以避人诘问。现在常用来指一切善变的人。————译注

    [←137]

    Weimar,地名,是德国旧萨克士魏默大公国底首都。哥德极为该公爵所倚重,任职由朝臣以至宰相,后半生几乎不离该地一步。————译注

    [←138]

    即宙士(Jupiter或Zeus),尝化身为水牛,为天鹅……以求爱于各女神。绝世美人海伦即宙士化身为天鹅与丽达相爱所生。————译注

    [←139]

    Dämon,直译即“鬼神”或“幽灵”底意思。希腊大哲梭格拉底常说他底行为常受他心内一个幽灵底声音所指导。法国十六世纪大散文家蒙田曾有一段解释这精神现象的文字:“梭格拉底底幽灵,据我底意见,就是或种意志底冲动,不待他底理性允许便呈现给他。在一颗修养这么深的灵魂,不断地受智慧与道德底陶冶,大概连这种率性,虽则是偶然,也是良善而且值得听从的罢。每个人在他底内心都有这种骚动底影像。我也曾经有过。我任它们推移对于我是这般有益和顺利,简直可以想像它们是从神圣的灵感来的。”哥德底幽灵主义(Démonisme),不用说也是从梭格拉底底观念转变来的,在他底思想里占一极重要的位置。他底诗文和谈话关于这幽灵底解说或描写真是“屡见不一见”。最重要最具体的大概是在他底《太初之道》一诗和他底自传《诗与事实》(Dichtung und Wahrheit)关于他底剧本《Egmont》之产生一段文字里。《太初之道》共分“幽灵”,“机缘”,“爱”,“需要”和“希望”五段,亦即代表那支配人生的五个基本原理。他自己关于“灵”一段解释道:

    幽灵在这里是指一个人底个性,那狭隘的,必然的个性,在他初生时已经显露出来了;就是由这特性他别于其他的人,无论他们相似之点如何大。这限制,人们诿诸一颗有影响的星;而天体底运行,或它们和这地球或介乎它们之间的无数不同的关系,很可以归附到生辰底各种变迁上去。一个人底未来的命运也是从这里出发,并且,一接受这第一点之后,我们便可以承认先天的力量和个性制定了人底命运比其他各种力量都多些。……无疑地,以“有限生物”底资格,无论它怎样固定,总免不了毁灭;但是它底种子一天存在,它是不会分裂或破碎的,即使经过了好些世代。

    在《诗与事实》里他说:

    他(指他自己)相信在有生或无生的自然里发现一种东西只由矛盾才显现出来,因而不能被包括在一个观念或一个字里。这东西不是神圣的因为它似乎非理性的,也不是人性的因为它没有智慧,也不是魔鬼的因为它是善意的,也不是天使的因为他常常又似乎幸灾乐祸。他仿佛机缘,因为它是不一贯的;它有几分像天命,因为它指示出一种连锁来。……这似乎适宜于插入,分离或联合其他整体的整体,我称它为幽灵,依照许多古人和那些曾经观察过差不多同样现象的人底榜样。

    由此可知道所谓幽灵主义对于哥德底意义了。纪德在他底《蒙田论》里也说:

    在那极少数的第一流作家中,蒙田所以终逊哥德一筹,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哥德越来越留心倾听这内在的声音,而蒙田底幽灵老早就被他底理性窒塞住了。

    梵乐希在本文里所给的解释也可以参证。————译注

    [←140]

    Don Juan,是一个出自西班牙极流行于欧洲的民间故事底主角,豪华不羁,毕生以勾引良家妇女以满足他底肉欲为事。西班牙底梯尔索(Tirso de Molina 一五七一~一六四八),法国底莫里哀,德国底莫差尔特(Mozart)及英国底摆轮皆曾用为戏剧,音乐或诗底题材。这里所指大概是梯尔索的。因为在梵乐希之前,西班牙代表在他底演词里曾把梯尔索底剧本和《浮士德》作对照,故云。————译注

    [←141]

    《Hamlet»,与《King Lear»,《Othelo»,《Macbeth»及《Troilus & Cressida»为莎士比亚五大悲剧。这里用该剧底主角来代表莎士比亚,正如文中浮士德和哥德常互相替代一样。————译注

    [←142]

    Lynkeus der Türmer,见《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原歌云:

    生来为观看,矢志在守望,受命居高阁————宇宙真可乐。我眺望远方,我谛视近景,月亮与星光,小鹿与幽林,纷纭万象中,皆见永恒美。物既畅我衷,我亦悦己意,眼呵你何幸!凡你所瞻视,不论逆与顺,无往而不美!

    ————译注

    [←143]

    Orphisme,莪尔菲(Orphée)是希腊古代最大的音乐家。相传他底歌能驯服野兽,感化木石。所谓莪尔菲主义便是一种假托他底名字的深信宇宙万物皆有灵魂因而可以由精神役使一切的泛神思想。————译注

    [←144]

    即数学。————译注

    [←145]

    Janus,是神话中的人物,拉提乌木底最古国王。土星被谪凡间,备受牙努士殷勤款待,感其德,赐以极大的智慧,能知过去未来之事。罗马人为他立庙塑像,用两副面孔来代表他底两重智慧。————译注

    [←146]

    Mephistopheles,《浮士德》的魔鬼名字。通译靡非斯特。————编注

    [←147]

    Rameau,是法国十八世纪大音乐家。他底侄儿音乐天才亦极高;但因不事生产,以致落魄不堪,常寄食豪富家。大文豪狄德罗(Diderot)尝与交谈,因用其事写一会话体小说名《拉模底侄儿》(Le Neveu de Rameau)以讽刺他底仇敌。其中写拉模侄儿底谈话,嬉笑怒骂,极玩世之能事。狄德罗为哥德最崇拜的十八世纪法国作家之一,《拉模底侄儿》因事涉时人,不能在法国刊行。手写本传至德国,哥德及席勒均爱读不忍释手,席勒遂献议给哥德译为德文发表。《浮士德》中的魔鬼弥菲士拖弗烈斯底性格受《拉模底侄儿》影响的痕迹极明显。————译注

    [←148]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一七七〇~一八三一),德国古典哲学家。通译黑格尔。————编注

    [←149]

    Johann Gottlieb Fichte(一七六二~一八一四),德国古典哲学家。通译费希特。————编注

    [←150]

    Isaac Newton(一六四二~一七二七),英国物理学家。通译牛顿。————编注

    [←151]

    Mütter,见《浮士德》第二部第一幕。浮士德答应为皇帝召唤希腊美男子巴黎及美人海伦底魂魄,求助于弥菲士拖弗烈斯。弥菲士拖弗烈斯交给他一把钥匙,要他到那些住在无空间无时间的深渊底的母亲们当中取那灵幻的三脚椅,用这三脚椅便可以致巴黎和海伦底魂魄。“这些众母,”他说,“或坐着,或行着。形成,改作,便是她们底永久思想底永久谈资。”————译注

    [←152]

    Sorbonne,巴黎大学文理科。通译索邦。————编注

    [←153]

    见《浮士德》第一部。哥德和魔鬼立誓约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对那流过的时刻说,停住罢,你这么美丽!那时你就可以用铁链锁我,那时我就甘心情愿死去。……

    ————译注

    [←154]

    Julius César(前一〇〇~前四四),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通译凯撒。————编注

    [←155]

    Carl von Linné(一七〇七~一七七八),通译林奈。————编注

    [←156]

    Jean Jacques Rousseau(一七一二~一七七八),法国思想家。通译卢梭。————编注

    [←157]

    Hafiz,是波斯三大诗人之一。哥德晚年底《东西抒情诗集》(West-östlicher Divan)受他底影响极深。————译注

    [←158]

    Muhammad(约五七〇~六三二),伊斯兰教传创人。通译穆罕默德。————编注

    [←159]

    Pontifex(教主)一字前半段与法文“桥”(Pont)字同写法,故生出下文底“就是说,沟通各世纪和各文化底金桥底伟大建筑师”一语。————译注

    [←160]

    Voltaire为十八世纪欧洲文坛盟主,亦哥德极崇拜的法国文学家之一。————译注

    [←161]

    Sainte-Hélène,拿破仑失败后,被放逐于该岛。————译注

    [←162]

    米勒(Müler),是哥德底亲近朋友,埃克曼(Eckermann)是他底极忠心的书记,二人都有《哥德谈话录》行世。拉士卡士(Las Casse)是法国历史家,孟多隆(Montholon)是法国大将,二人均伴拿破仑于圣海沦岛,前者著有《圣海沦日记》(Le Mémorial de Sainte-Hélène),后者著有《圣海沦备忘录》(Les Mémoires de Sainte-Hélène)。————译注

    [←163]

    见《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浮士德盲后,仍旧孜孜设计要将沿海底沼泽填陆地,兴高采烈中说出:“对那流过的时刻我于是可以说:停住罢,你这么美丽!”应了他和魔鬼誓约中的话,遂立刻死去。————译注

    [←164]

    Thomas Mann(一八七五~一九五五),德国小说家、散文家,一九二九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译托马斯•曼。————编注

    [←165]

    这并非说他忽略视觉。像达文奇、像哥德,像一切伟大的观察者,梵乐希把“眼”看作“我们底最精神的感官”。————原注

    [←166]

    这两条路骤看来颇似我国宋明两大哲人朱熹和王阳明底“格物”,“致知”二说。既然一切事理都是互相连系或贯通着的,绝对否认其中一二共通点和附会它们完全一致都不免是矫枉过正。最基本的差别,可说是在于前二者是澈头澈尾属于认识论的,后二者却只是作者底伦理学根据。所以朱熹和王阳明,一个找着了“即物而穷其理”,一个找着了“心即理”做他们底立足点之后,便全副精神灌注在诚意,修身,齐家……上面;换言之,他们之所谓“格物”,所谓“致知”,只着重在人事尤其是人伦上的关系,与纯粹的认识论几乎无涉。————认识论和伦理学合为一体,固然是中国哲学底一个特点;但中国科学所以不发达,认识论不能脱离伦理学而独立发展未始不是一个主因。————原注

    [←167]

    譬如,从对于一匹具体的马的观察出发:把这马和其他的马比较,削除那从这马所得来的概念中一切偶然或例外之点,便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马或“马型”底概念;把这“马型”和其他类似的兽如牛羊狮虎等型比较,把它们底共通点归纳起来,便得到哺乳动物型……以至原始动物型底概念。————原注

    [←168]

    本文原为《大公报•文艺》栏《诗特刊》创刊号发刊辞。————原注

    [←169]

    Thomas Stearns Eliot(一八八八~一九六五),英国诗人、批评家,一九四八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译艾略特。————编注

    [←170]

    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一八三七~一九〇九),英国唯美派诗人、批评家。通译斯温伯恩。————编注

    [←171]

    Edgar Allan Poe(一八〇九~一八四九),美国诗人、小说家。通译爱伦•坡。————编注

    [←172]

    George Edward Bateman Saintsbury(一八四五~一九三三),英国文学史家。通译圣茨伯里。————编注

    [←173]

    梵乐希的《法译陶潜诗选序》。————原注

    [←174]

    原题为《幸福的憧憬》(Selige Sehnsucht)。————原注

    [←175]

    Albert Thibaudet(一八七四~一九三六),法国文学史家。通译蒂博代。————编注

    [←176]

    本篇为王瀛生先生所译,由梁氏收入《诗与真二集》。本文集法译卷《陶潜诗选》另有卢岚女士的近译及法文原文,为保存梁氏著作原貌,此处按原刊录存。————编注

    [←177]

    “暗凉”和“静友”(指月亮)是拉丁诗人维琪尔底名句;“惆怅的心底阴郁的快乐”是法国诗人拉方丹底名句。————梁注

    [←178]

    这可尊敬的老人,没有他说不定世界便缺少一个最强劲的诗人的,我在法国时曾经凭了一个韩波女崇拜者底关系得时常亲近他。那时他已经八十五六岁了,还孜孜不倦地研读和写作。看他当时的生命力,现在想还健在罢?那么总该有九十高年了。————原注

    [←179]

    Thomas Chatterton(一七五二~一七七〇),英国诗人,12岁开始写诗,18岁自杀身亡。————编注

    [←180]

    Georges Duhamel(一八八四~一九六六),法国小说家。通译杜亚美。————编注

    [←181]

    Théophile Gautier(一八一一~一八七二),法国唯美主义诗人、小说家。通译戈蒂耶。————编注

    [←182]

    Théodore de Banville(一八二三~一八九一),法国帕尔纳斯派诗人。通译邦维尔。————编注

    [←183]

    Michel Nostradamus(一五○三~一五六六),法国占星预言家。————编注

    [←184]

    是马拉美一首独创的奇诡的诗名缩写,全名是《骰子底一掷永不能破除侥幸》(Un coup de dés jamais n’abolira le hasard)。————译注

    [←185]

    《海洛狄亚德》(Hérodiade)是马拉美两首著名长诗之一;《天鹅》(Cygne)是他底最完美的“商籁”之一。————译注

    [←186]

    这段话显然是记起和为了回答巴士卡尔这有名的思想:“这无穷的空间底永恒的静使我悚栗”而写的。法国现代哲学家彭士微克(Brunschvig)以为梵乐希这段沉思,同时由“生命本能”底语言和“理性智慧”底语言构成的,很奇妙地说明哲学史上本能与理性两种展望底错综的混乱。————译注

    [←187]

    Emanuel Swedenborg(一六八八~一七七二),瑞典哲学家及宗教家。通译斯威登伯格。————编注

    [←188]

    《Jean Christophe»,通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编注

    [←189]

    《Les Misérables»,雨果小说,通译《悲惨世界》。————编注

    [←190]

    罗曼•罗兰有五部著作以《悲多汶:他底伟大的创作时期》作总题,按日期推算,梁氏获赠的作品是一九二八年印行的第一部《从“英雄”到“热情”》(De I’ Héroïque à l’Appassionata),其余四部在一九三七年后才出版。————编注

    [←191]

    梁氏在一九四二年完成本书的翻译,由广西华胥社出版。译文收入本文集译文卷。————编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