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楚娣在德国无线电台找了个事,做国语新闻报告员,每天晚上拿着一盏小油灯,在灯火管制的街道上走去上工。玫瑰红的灯罩上累累的都是颗粒,免得玻璃滑,容易失手打碎,但是沦陷后马路失修,许多坑穴水潭子,黑暗中有时候一脚踹进去,灯还是砸了,摸黑回来,摇摇头只说一声“喝!”旗袍上罩一件藏青哔叽大棉袍代替大衣,是她的夜行衣,防身服。她学骑车,屡次跌破了膝盖也没学会。以前学开车,也开得不好,波兰籍汽车夫总坐在旁边,等着跟她换座位。

    “我不中用。二婶裹脚还会滑雪,我就害怕,怕跌断腿。”

    有个二○年间走红的文人汤孤鹜又出来办杂志,九莉去投稿。楚娣悄悄的笑道:“二婶那时候想逃婚,写信给汤孤鹜。”

    “后来怎么样?”九莉忍不住问。“见了面没有?”

    “没见面。不知道有没有回信,不记得了。”又道:“汤孤鹜倒是很清秀的,我看见过照片。后来结了婚,把他太太也捧得不得了,做的诗讲他们‘除却离家总并头’,我们都笑死了。”

    那时候常有人化名某某女士投稿。九莉猜想汤孤鹜收到信一定是当作无聊的读者冒充女性,甚至于是同人跟他开玩笑,所以没回信。

    汤孤鹜来信说稿子采用了,楚娣便笑道:“几时请他来吃茶。”

    九莉觉得不必了,但是楚娣似乎对汤孤鹜有点好奇,她不便反对,只得写了张便条去,他随即打电话来约定时间来吃茶点。

    汤孤鹜大概还像他当年,瘦长,穿长袍,清瘦的脸,不过头秃了,戴着个薄黑壳子假发。

    他当然意会到请客是要他捧场,他又并不激赏她的文字。因此大家都没多少话说。

    九莉解释她母亲不在上海,便用下颏略指了指墙上挂的一张大照片,笑道:“这是我母亲。”

    椭圆雕花金边镜框里,蕊秋头发已经烫了,但还是民初的前溜海,蓬蓬松松直罩到眉毛上。汤孤鹜注视了一下,显然印象很深。那是他的时代。

    “哦,这是老太太,”他说。

    九莉觉得请他来不但是多余的,地方也太逼仄,分明是个卧室,就这么一间房,又不大。一张小圆桌上挤满了茶具,三人几乎促膝围坐,不大像样。楚娣却毫不介意,她能屈能伸,看得开。无债一身轻,有一次提起“那时候欠二婶的钱。”

    九莉笑道:“我知道。二婶告诉我的。”

    楚娣显然很感到意外,十分不快。那是她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也是为了表大爷的事筹钱,做股票,一时周转不过来,本来预备暂时挪一挪的,”她声音低了一低,“就蚀掉了。后来也都还了她了。我那时候还有三条衖堂没卖掉————也都抵押过不止一次。卖了就把二婶的钱还了她。”

    “哦。二婶到香港来的时候我也猜着是钱还了她。”

    楚娣默然了一会,又道:“你那时候听见了觉得怎么样?”

    九莉笑道:“我不觉得什么。”

    她不信。“怎么会不觉得什么?”

    “我想着三姑一定有个什么理由。”

    楚娣顿了顿,显然不明白,难道蕊秋没告诉她是为了绪哥哥?

    九莉因又笑道:“也是因为从前晚上在洋台上乘凉,听三姑跟绪哥哥讲话,我非常喜欢听,觉得三个人在一起有种气氛非常好。”

    “哦?”楚娣似乎不大记得了,但是十分喜悦。默然片刻,又道:“就只有一次,二哥哥见了面不理我————还不是听见了绪哥哥的事————我很hurt。他刚到上海来的时候我非常帮他的忙。”

    她跟着九莉叫“二哥哥”,是她唯一赏识的一个堂侄,大学毕业后从天津带着少奶奶出来,在上海找了个小事做着,家里有钱,但是不靠家里。少奶奶是家里给娶的,耳朵有点聋。楚娣说过:“现在这些年青人正相反,家里的钱是要的,家里给娶的老婆可以不要。”

    九莉跟她弟弟到他们那里去过一次。九林常去,那封“家门之玷”的信就是写给二哥哥的。他们夫妇俩住着一层楼面,两间房相当大,冷冷清清摆着两件敝旧的家具。两人都是典型的北方人,二哥哥高个子,有红似白的长脸,玳瑁边眼镜,够得上做张恨水小说的男主角;二嫂也是长脸,矮而不娇小。她殷勤招待,有点慌乱。九莉已经留了个神,说话大声点,也不便太高声,还是需要他传话,他显然很窘,冷冷的,不大高兴的神气。九莉觉得他们很惨,没有小家庭例有的一种喜气。

    她看过《真善美》杂志上连载的曾虚白的小说《鲁男子》,里面云凤与表侄恋爱,也不知是堂侄————只看见两段,没说清楚————有肉体关系。男的被族长捉到祠堂里去打板子,女的雇了顶轿子赶去挺身相救,主角鲁男子怕她会吃亏。虽然那是民初的事,宗法社会的影响至今也还在,再加上楚娣不像云凤与对方年龄相仿。九莉从来没问起绪哥哥的岁数,因为三姑对这一点一定敏感。但是他进大学很晚,毕业大概有二十六七岁了,也许还不止。他是那种干姜瘪枣看不出年纪的人。

    二哥哥也甚至于联想到他自己————也是小辈,楚娣对他也非常热心帮忙。连帮忙都像是别有用心的了。他又有个有缺陷的太太。

    楚娣沉默了下来,九莉也想不出话来替她排遣,便打岔道:“表大妈后来到底知道不知道表大爷死了?”

    “他们没告诉她。”

    沉默了一会,楚娣又道:“表大妈跟表大爷的事,其实不能怪他。是她哥哥硬挜给他的。他刚死了太太,她哥哥跟他在书房里连说了两天两夜。他们本来是老亲。表大妈那时候当然没这么胖,都说她长得‘喜相’。他那时候就是个三姨奶奶。娶填房,别的姨奶奶都打发了,就带着三姨奶奶去上任,是在北京任上过门的。表大妈说她做新娘子时候,‘三姨奶奶磕头,我要还礼,两边搀亲的硬扳住了,不让弯腰嗳!’”学着她悄悄说笑的口吻。“娘家早就嘱咐了跟来的人。”

    “三姨奶奶到新房来陪大奶奶说话。北边那房子有两溜窗户,上头的一溜只能半开,用根红木棍子支着。天热,大奶奶叫开窗子,刚巧旁边没人,就叫三姨奶奶把窗户棍子拿来。三姨奶奶当时没说什么,一出了新房,一路哭回去,说大奶奶把她当成佣人。大爷气得从此不进新房。陪房都说她们小姐脾气太好了,这时候刚过来就这样,将来这日子怎么过?嗾使她闹,于是大闹了一场。也不知怎么,说是新娘子力气大,把墙都推倒了。大概那衙门房子老,本来快塌了。”

    九莉在表大妈的照相簿上看见过一张三姨奶奶的照片,晚清装束,两端尖削的鹅蛋脸,异常妖艳苗条。

    “大爷一直不理她。后来还是三姨奶奶做贤人,劝着大爷对她好了点,他们出去看戏吃馆子也带她去。这是她一辈子的黄金时代。她哥哥到北京来,打电话去,电话装在三姨奶奶的院子里。叫大奶奶听电话,问‘东屋大奶奶还是西屋大奶奶?’她哥哥气得马上跑了去,打了大爷一个嘴巴子。”

    “大爷就把她送回上海去了。以后回上海来也不在家里住。只有一次,他病了,住在小公馆里老太太不放心,搬回来养病,叫大奶奶服侍他。回来住了几个月,表大妈就想她能有个孩子就好了,后来对人说:‘素小姐就住在隔壁房里,她爸爸不好意思的。’怪到素姐姐身上,素姐姐都气死了。”

    素姐姐是前头太太生的。

    “绪哥哥是三姨奶奶的丫头生的,”楚娣说,“生了下来三姨奶奶就把她卖到外埠去了,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孩子留下来自己带,所以绪哥哥恨她。”

    “表大妈还跟她好得很。现在她还常来,来了就住在表大妈那里,头发秃了,戴个薄片子假头发壳子。头一秃大爷就不理她了。绪哥哥还对他爸爸哭。他叫她妈,还以为他是她生的。大爷对他说:‘你不要傻。你不是她养的。’他这才知道了。”

    “她隔些时就到上海来一趟,从来见不到大爷。表大妈反正是,给她几声‘太太太太’一叫,就又跟她好得很,还说‘人家这时候倒霉了————。’也不想想她从前跟大爷在外头说得她多难听:‘胖子要得很哩!’”

    “来了就住在他们家亭子间里,绪哥哥都恨死了!表大妈就是这种地方叫人寒心。我们跟大爷打官司,她就吓死了,不知道有多为难,怕得罪了人,说:‘可惜了儿的,一门好亲戚。’”

    九莉诧异道:“她这么说?”

    楚娣把头一摔。“可不是?她们这些人是这样说:‘有这么一门好亲戚走走,’看得很重。表大爷出了事表大妈到亲戚家去挨家磕头,还怪绪哥哥不跟着去磕头告帮————谁真帮了忙了?所以表大妈就是这样。”

    九莉回来了觉得上海毕竟与香港不同,简直不看见日本兵。都说“上海也还是那样。”

    她带回来的土布花红柳绿,也敢穿出去了,都做了旗袍与简化的西式衫裙,像把一幅名画穿在身上,森森然快乐非凡,不大管别人的反应。

    “现在没电影看了,”楚娣怅然笑着说。“我就喜欢那些喜剧,说话俏皮好玩。”

    尤其是罗莎琳·若素演的职业女性,跟她更接近些,九莉想。比比说:“这些人说话是真像这样的。”她也相信。是他们的文化传统,所以差不多都会说两句。高级的打情骂俏,与上海人所谓“吃豆腐”又有点不同,“吃豆腐”只吃疯疯傻傻的“十三点”女人的豆腐,带轻藐的成份。

    楚娣又笑道:“在办公室里跟焦利说话就好玩。”

    焦利跟她两个人一间房,是个混血儿,瘦长苍白,黑头发。九莉看见过他,有点眼熟。九林如果顺理成章的长大成人,一切如愿,大概就是这样,自己开车,结婚很早,有职业,没有前途————杂种人在洋行里的地位与楚娣相等,又都不是科技人才,两人都已经升得碰了顶了,薪水就一个独身的女性来说,是高薪了。

    “那时候绪哥哥跟我不好,我常常在办公室很晚才回来,跟焦利调情。我也害怕,”她笑容未敛,末句突然声音一低,滞重起来,显然是说强奸。

    九莉也有点知道下了班的办公室的空寂,入夜的营业区大厦的荒凉。但是怎么会想到这相当年青漂亮的同事会强奸她,未免有点使人骇笑与心酸。

    楚娣默然片刻,又道:“绪哥哥就是跟维嫂嫂好这一点,我实在生气。”

    九莉愕然轻声道:“跟维嫂嫂好?”竺家二房的维嫂嫂是个美人,维哥哥跟她倒也是一对,有好几个孩子了。她尖下颏,一张“俏庞儿”,额上有个小花尖,颊上橙红的胭脂更衬出一双杏仁眼又黑又亮。只是太矮了些,一向是个洋火盒式身材。惯常仿照南美歌星卡门麦软妲头顶上戴一朵粉荷色大绢花,更容光照人。九莉小时候喜欢他们家的纯姐姐蕴姐姐,其实长得都不及她,但是不喜欢她,也许因为她一口常熟官话特别刺耳,称婆婆为“娘”,念去声,听着觉得这人假。

    绪哥哥看他不出,真是人不可以貌相。九莉十分反感,觉得他太对不起三姑了。也是楚娣给了他自信心,所以有这胆子偷香窃玉,左右逢源起来。竺家这几房的子弟都照流行的风气晚婚,只有维哥哥一个人娶了亲,也是因为他不老实,一二十岁的人就玩舞女,只好早点给他娶少奶奶,而且要娶个漂亮的,好让他收心。到内地物色了一个江南佳丽,也是他们亲戚,家里既守旧又没钱,应当会过日子。竺家自己到了丝字辈,钱也已经给上一代用得差不多了,尤其他们二房人多,更拮据,但是他婚后也不短出去玩。维嫂嫂要报复,其实绪哥哥是最合逻辑的人选,嫡堂小叔,接近的机会多,又貌不惊人,不会引人注意,而且相处的年数多了,知道他谨慎,守口如瓶绝对可靠。处在她的地位,当然安全第一。在他这方面,想必早就羡慕她了。他又不像维哥哥大少爷脾气,她也许有众人国士之感。

    九莉这时候回想起来,绪哥哥提起“嫂嫂”的时候,这两个字也特别轻柔,像他口中的爸爸一样。当然是向楚娣说的,奇怪的是声调里毫无心虚的犯罪感。是那时候还没真怎么样,还是楚娣那时候还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他也仍旧坦然?

    他想必也是藉此摆脱楚娣。维嫂嫂显然也知道楚娣的事,她叫起“表姑”来声音格外难听,十分敌意。

    “绪哥哥临走,我跟他讲开了,还是感情很好的朋友。不讲开,心里总是不好受。”

    九莉虽然不平,也明白她是因为他们的事后来变丑恶了,她要它有始有终,还是个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