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作战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须广泛利用敌国之工场设施,故军队对于已经占领者,应即讲求防止破坏及散失之处置,同时并迅速报告,务使尽量利用而无遗憾。”再说:“必要时得以虏获品,补充其所属部队之马匹、器材、燃料、粮秣等,但须讲求所要之(除)毒或防疫等处置。”这是说因粮(物)于敌应注意之点。

    两次世界大战动员人数

    日俄战争:日本人口4721万人,其中男子2400万,征集了110万人,其中43万出动于战线。俄国人口1亿4680万,其中男子7450万,征集了12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意、德均征集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德国,可以说差不多举国参加战争了,男子的工作,代以妇人,电车的售票员,以至烟囱的打扫夫,也完全代以妇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在“全民参战”的口号之下,同盟国与轴心国双方动员之男女合计9300万人,其中同盟国超过6200万人,敌方占300万人(据美国马歇尔《致美国陆军部二年报告书》统计)。在同盟国中英国的动员更为彻底,无论海陆空军及交通界,均有妇女参加工作,伦敦郊外的高射炮手和海岸瞭望哨,亦有女子服役。总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人的需求是没有限度的;机械战的时代虽已到来,但不用人的战争时代还未到来。“不用人的战争”,仅是一种幻想。所谓“机械的战争”,仅是战争的一种手段,过去的两次大战,已立下铁证了。

    依然,人是战争的要素,仍未改变。人的需要愈多,附带的问题亦愈大,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粮食。

    所以出征部队必须“因粮于敌”,日军过去进攻我国所采取“以战养战”策略,即为此法。但我却采取“焦土政策”及“空舍清野”以制之。

    因粮及因燃料于敌

    鲁登道夫在他所著的《总体战》中说:“世界大战中,海陆军燃料之供给,为政府极焦虑之事,所以侵入罗马尼亚而占据瓦拉几亚者,非但为粮食问题,同时亦为获得燃料。罗马尼亚有极多之油池,罗军退出时,先行破坏。而德军入罗后,尚能开采、取用多少煤油,可充自动车及飞机之燃料。”这是近代因粮并因燃料于敌的实事。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国家出师远征,倘若不“因粮于敌”,而把大批粮秣远距离输送于国外,这不独使国贫————财政困难,而且使民贫————既被课以重税,又疲于劳役(运粮),必致生产减少。

    管子说:“粟行于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于四百里,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于五百里,则众有饥色。”所赍之物,耗于道路,农夫耕牛,俱失南亩,则百姓贫矣。足见远输的不利。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及至军队进入敌国,倘若不“因粮于敌”,则所经过的地方,尤其驻军的附近,当地人为求暴利,乃提高物价,并以需给失了平衡,物价又行暴涨,但军用的必需品是不能不买的,因此军费陷于不敷,即须向本国请求拨给补充,政府为应此要求,遂增税又增税,演成“百姓财竭”的局面。百姓财竭后,于是迫不得已,复按丘甸的役制,着手于粮食牛马等实物的征发。

    【丘役】为丘甸的役制。据《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出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

    战争与物价

    战争一起,国内物价必因之腾贵,古今同然。在过去抗战中,我国因受日军的封锁破坏,益以天灾的流行,商人的囤积居奇及通货的无限制发行,弄得物价日涨一日,于最后一年平均竟涨至三千倍,真是历史所未见,世界各国所未闻。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这样,国内(中原)的人民为运粮至力屈,为课税而至财殚,家家财力空虚,到了这时,人民的所得已被征收了十分之七了。

    战时的工役及财政问题,均要从人民的身上来求解决,即人民“出钱出力”及“出物”,在过去抗战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孙子这个描写,真有不胜今昔之感!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就政府的消耗来看,由于战争的延长,这时,战车的破坏,军马的残废,以及甲胄、矢弩、戟楯、蔽橹、大牛、辎重大车等物的损废,已达十分之六了。

    【楯】楯与盾通。【蔽橹】橹为大盾,蔽为障意,即为抵御敌人矢石的大盾。【丘牛大车】丘为形容词,丘牛即大牛。大车为重车,轻速车曳以马,重迟车牵以牛。中国的马小,非始于今,观殷墟的出土古物,便可了然。由于小而力弱,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周穆王的八骏,即是例证。

    武器与重工业

    古代的武器和近代的不同,近代的武器以重工业为基础,重工业是军需工业、国防工业。所以假设孙子生在近代,他在这里必力说重工业的重要性了。所谓重工业,即是钢铁、石炭、石油、机器、造船、电汽等工业,举凡国防用具,如车辆、飞机、兵舰、大炮、枪弹等均为重工业的产品。故先发展重工业,始有资格参与近代的战争。记得日本军事评论家平田晋策所著《一九三六年》一书评我国说:“中国虽拥有两百万的大军队,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需工业根据地,徒有庞大的陆军,于近代战争上难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大炮与机关枪数量

    近代战,因其规模的庞大,便需要大量的兵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谓“近代战的恶魔”机关枪,与“战场的支配者”大炮,于初期与末期的比较如下:

    德军:机关枪:从12000挺至104000挺

    大炮:从7500门至25000门

    法军:机关枪:从5000挺增至20万挺

    大炮:从4800门增至17500门

    ————机关枪为重轻的合算,大炮为重炮、轻炮合算。

    坦克数量

    又,为运输而活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汽车总数,协约军有26万7000辆,俄军有15000辆,德、奥军有80000辆。出现于大战末期,号称“活城”的坦克车,英、法、美军有33000辆,德军有1000辆以上。

    飞机数量

    更至所谓“铁鸟”的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补给数目:

    德军47637架,法军67982架,英军约5000架,美军11227架,合计13万1846架。

    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间五大参战国的飞机生产数量:美国23万架,苏联12万架,德国8万架,英国79000架,日本53000架,合计562000架,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倍强,这真是孙子所说“驰车千驷,革车千乘”的大发扬。

    武器的消耗

    且,近代战亦是兵器的大消耗者,例如普法战争,普军消耗了炮弹50万发。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所发射的炮弹达百万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战役的一周间,法军发射了百万发。凡尔登的攻防战,二周间为400万发。索姆河的会战,一日竟射至百万发(以上均指炮弹。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飞机的投弹殆已取大炮而代之,而英美空军对德日投弹数量之大,更为惊人,见《用间》篇)。又,坦克车为英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所发明的,据一九一八年的调查,约有3300辆,其中45%已无法继续使用。飞机的寿命,平均只有两三个月,至于其他步枪、机关枪、兵舰等的消耗,也是大量的,不问可知。总而言之,这是孙子所谓“十去其六”的大证明。

    新式武器的出现

    近代战是需要最新锐的兵器的,所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列强莫不争相改良兵器,发明新兵器,其已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为世人所周知的,有俯冲轰炸机,有磁性水雷,有火箭炮,有喷火坦克,有火焰喷射器,有巡航导弹,有雷达,有超级空中堡垒,有原子弹等,这都是科学的产品,所以现在世界各国莫不以全力从事于科学的研究与发明,相信将来还有新武器的出现。

    恩格斯说:“依赖于经济的前提条件,没有甚于陆海军。兵器、编成、组织、战术及战略————特别依赖于其当时的生产程度与交通机关。”富勒将军说:“胜利的秘密,百分之九十九在兵器。”真有见地!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粮食远输,对于本国的不利,已如上述。所以智将务要尽量夺取敌国的粮秣以给养本国人马。因为吃彼一钟兵粮,足以当我们运输的二十钟;用彼一石马秣,足以当我们远输的二十石。诚以“千里馈粮”,远输的费用,以及路上的损耗,是非常大的。

    【一钟】为六斛四斗。【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秆】 为豆秸,秆为禾稿,均为牛马饲料。

    古今的给养问题

    在交通未机械化的古代,运输,既因道路的恶劣,复以所用的运具为牛车、马车、人力挑担,加以气候的影响,平均每日走路有限。这样,若作远距离的输送,则所带的粮秣岂不是于途中已用去大部分吗?再加上途中意外的损失,则所运到目的地的,岂不是所谓“所遗无几”吗?这便是孙子所以极力主张“食敌”。在孙子之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这样记载:“秦征匈奴,率三十钟,而致一石。”《史记·平准书》:“当是时(汉武建元中),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虽然,因粮于敌,战务食于敌,固属必要;但以近代国际战争,往往动员至数百万以上,远征敌国,据军事专家的观察,以这样庞大的军队,乃欲专靠敌地的给养,实在戛戛乎其难,根本仍在乎本国的供应。至于运输,在机械化交通的现代,大可省了古代那种弊病,不过却有敌机敌艇或敌军游击队截击破坏的危险。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所以,要使我的士卒争先地去歼灭敌人,须先激起他们的怒气————敌忾心;要使我的士卒勇敢地去夺取敌人的利益(如军需品、城市等),在于秉公分赏他们的功劳。

    【怒】可解为敌忾心,即煽动士卒对敌的愤怒心————此为现代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或精神讲话。【货】为赏赐意。

    上海之战

    过去上海之战,我军英勇杀敌,即是愤怒日本帝国主义的结果。总之此为攻击精神问题,福煦元帅说:“必胜之意志,乃胜利之第一条件,兵卒应以此为第一要义,同时指挥官亦必须以最高之决心,贯注于每一个兵士之精神中。”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例如车战,如果我的士卒俘获敌人的战车十架以上,则以厚利(或升级)奖赏其陷阵先得者的功劳,以资劝励余众;同时又将其所俘获的战车,拔去敌人的旌旗,插上我的旗号,而杂配于我的战车中,每车除降卒外,又杂入我的士卒而乘之,以防叛乱;降卒善待他,使他为我所用。这就是战胜敌人后,使我兵力更强大。

    车战民族

    【车战】中华民族是一个长于车战的民族,有着数千年车战的悠久历史,所以我们今日在这个军队机械化的大潮流中建军,应加强我们对于车战的自信心,发扬过去车战的精神,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战车部队才可。

    俘虏处理问题

    【卒善而养之】这是收编俘虏的问题。收编俘虏为我国内战常有的事,即在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但收编俘虏,在近代国际战争中则未见。诚以种族心理等的互异,势必发生叛乱,贻祸无穷。例如日俄之战,日军虽将所俘获大炮,编为战利重炮队或战利炮连(即“车杂而乘之”一套),但俘虏一概不用————或残杀或战终放还。但残杀俘虏或敌国非战斗人员,为国际法所不许,更为人道所不容。然而过去中日之战,日军不独残杀我战俘,且残杀我非战斗人员,其野蛮可见。又,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多用俘虏从事劳役(如修路、耕种、制造等事),尚无编组为军队使其独立作战的事。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依于上述,战争以迅速得胜为最佳,倘若拖延长久,那是最忌的。所以深知用兵之法的贤良主将,简直可以说是握着人民生命,关乎国家安危的良人。

    【司命】是星名。一种司人之命运的星神。

    主将应具的慎心

    主将的责任是这样的重且大,所以吴子曾指出他要具有这五项慎心,原文是“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名将所关的重大

    名震古今的政治军事天才家诸葛亮,破出茅庐后,辅佐刘备、后主,建国蜀土,促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五丈原头,大星先殒”,诸葛亮逝世不久,蜀也就灭亡了。

    马其顿之兵,统率于亚历山大王,常破十数倍的大敌,征服广大无边的土地。

    迦太基军,统率于汉尼拔,远征罗马,虽与隔海的故国断绝联络,尤能孤军奋斗十余年,席卷罗马全土。不久,汉尼拔死,迦太基便如落日一般不再隆盛。

    腓特烈大帝征战数年,精锐的军队虽损失了大半,犹能逐个击败欧洲诸国的军队,确立普鲁士帝国之基。

    一七五七年十一月罗斯巴赫之战,为腓特烈大帝所击败的法兰西兵众,以拿破仑的出现而指挥之,于是昨日之羔羊,忽变为猛虎,蹂躏了欧洲全土。

    震骇世界,如百雷同落般的蒙古军,自成吉思汗与其孙拔都殁后,便可怜地被驱逐了。

    良将与军的强弱关乎国之安危,已如前述,在现代,因为国家的机构,国策的根本,与前不同,若以全盘“律古证今”,当是不对。但一八六六年普奥战争,一八七〇年普法战争,以毛奇将军一人的连战连胜,而建立德意志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霞飞、福煦将军等的努力,终救了沉于死渊的法兰西。

    同时,在德军方面,倘若当初就起用名将兴登堡与其参谋长鲁登道夫在大本营中指挥,或者不至于失败,也未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有艾森豪威尔,英有蒙哥马利,苏有朱可夫诸将,终把希特勒打垮,博得大捷。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