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七六章 文明的复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骠骑六军横扫天下的势头看起来已经不可阻挡了,那么,王羽当面拿出来,亲口解释出来的这番道理,有九成以上的机会,会成为未来的国策。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本钱只会越来越少,而非相反。

    得了这么一大批人才的加入,立法工作自然得以大大加快,不过王羽却没急在一时,他还要等消息继续发酵,看看能不能引起更进一步的反应。

    现在,新朝即将建立,气象焕然一新,正是法家弟子大展身手之时!

    他自己坐镇秣陵城,一边操练兵马,一边巡视防务,以保障沿江领地的安全。

    没有了蒯、蔡两家的支持,曹操在荆州根本无法补充军力。抓壮丁倒是不难,可装备、粮草从何而来呢?若是于禁在雨季进攻襄阳,他或许还有机会借着一场大胜来振奋气势,让更多的世家拿出实质性的支持来,可现在,他只能干瞪眼。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法家的原则性本来就不是很强,创始人荀况在后世是被当做儒家贤者的,他的弟子韩非、李斯也都是那种不在乎门户之分,只在意实际利益的人。

    这只是个开始。

    对于王羽的邀请,曹操还在犹豫,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不过,他的计划没有实施的机会了。

    此外,在大战取得胜利之后,青州的领地扩大了超过一倍,要安定这么大的领地,要耗费的人力和资源也是相当大的。

    当年的秦国号称用的是法家学说,但真正对那段历史有研究的人肯定不会认同这一点。秦国的法,只是为了更方便快捷的集权,将全国上下的资源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任凭他以之对外征讨,或是为了享乐而肆意挥霍。

    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秦皇嬴政,在秦国扫平东方六国之后,他没有延续商周以来的分封制,而是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这是华夏文化复苏的起点,在王羽的前世,湮灭于历史之中的那些学派先后从不为人知的地方走了出来,很多学派,别说王羽,连学识渊博的蔡邕、田丰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以他本心来说,他更愿意成为一方诸侯,只可惜,王羽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宁可将丞相的位置交给他,也不愿意放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没有太多的观望和犹豫,法家弟子纷纷前往洛阳,准备晋见王羽,一展胸中抱负。

    法家之后,墨家和道家也接踵有传承者赶至。

    另一面,他派遣周瑜去和山越诸部谈判,威逼利诱的拉拢了一支山越军出来,再加上在江夏、荆南、淮南征发的新兵,江东军在先前大战中的损失顿时弥补得差不多了,就此重新拥有了一战之力。

    虽然还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但庞统结合江东内部的情况,加上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孙策很可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为了避免过份进逼,导致战事扩大,王羽暂时取消了海军对江东的袭扰,只是命令驻守合肥的张辽严加防范,又调回了张颌统帅铁骑,准备等到解决了荆州问题之后,从三个方向同时进击。有必要的话,他也不介意再次亲征,与孙策会猎于江东。

    人才的流失更加致命。只是不到半年时间,曹操手下先后有满宠、杜畿、董昭等几十位名士弃官而走,其中甚至包括了程昱、钟繇这样的重臣!

    最后留在曹操身边,亲族以外的幕僚,也只剩下了郭嘉、荀彧。

    这些人有的去了洛阳,也有人直接打道回府。反正形势如此,连曹操这个主君都在考虑投降的问题,谁还有什么必要坚持到底吗?

    相较于此,重归一统只能算是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何况,这一年并非中原真正统一的一年。

    这样的疑惑盘旋在很多人的心中,但更多人关注的重点却不是这些。历史意义这种东西,本来也只有那些比较闲的学者才有空研究,能引起大众关注的还是那些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东西。

    相较于分崩离析的曹营,江东和益州两方面倒是战意十足。

    从王羽入主青州开始,这几年可说是连年皆战。青州再怎么富庶,将军府的准备再如何充沛,都抵挡不了巨大的战争消耗。

    即便还没看到那两本法令的真容,只看表象,他们都能从王羽的举措中感受到积极的意义。

    这个结论,让王羽都感觉非常惊讶,因此在第一时间回信给庞统,要求后者彻查此事。

    王羽已经能想象到,帝国延绵数百年后,人们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了。欧洲人怎么评价文艺复兴,那么汉人对这段历史就会有着相似的评说。

    在董仲舒主导的罢黜百家行动中,重点的打击目标就是墨家和道家,此外就商人。徐荣、马钧传承的只是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