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次大战中的非洲战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德国人使用到终战为止。

    当印度远征军在10月下旬到达英属东非时,它的英国指挥官作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不但没有让部队下船休养调适几个星期再进行军事行动,反而直接航向德属东非北部的Tanga港登陆。在登陆时更由于英军本身的迟钝,错失了迅速占领无防御的港口的良机。等到他们在岸上站稳了脚步,并且把大部份的给养都运到岸上后,才开始进攻港口。这时,列托·佛贝克本人和约1,000人的德国部队已经赶到了。

    他或许不是隆美尔或曼因斯坦式的战术天才,但是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人格和领导风格让他的部下都能发挥最大的能力,他的毅力更激发了其他人的孺慕之情,让他们能够撑过整整四年的艰苦战斗。在开战不久后,他就摒弃了年资制度,让有能力的军官担任指挥,有时候甚至让中尉来指挥团级的部队。他更将黑白军士官混合编组,除了让白人士兵和黑人士兵在同一单位中并肩作战外,甚至让黑人军官去指挥白人部队。由于他的努力,他的部队整合成为一支向心力很强的战斗团体,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维持很高的士气。

    这场持续了四年又三个多月的战斗终于结束,列托·佛贝克回到德国本土,受到英雄式的欢迎。他早在非洲时就已经获颁Medal-de-Merit(德军昵称为Blue-Max,德意志帝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并且晋升为少将了。他后来竞选议员,在威玛共和的议会中相当活跃。当希特勒上台后,他逐渐淡出政治,最后在1964年去世,享年94岁。

    列托·佛贝克登场

    就这样,战争还一直继续下去,一直打到欧战结束后(1918年11月11日)还在进行,直到停火消息传到非洲,列托·佛贝克才在11月25日投降。这时他的部队还有150名白种军、士官,1,156名非洲士兵,1,598名挑夫,一门掳自葡萄牙的野炮,37挺机枪(其中30挺掳自英军),另加约1,000支英制和葡制步枪。

    因此,当他在1914年初到达德属东非后,他就致力于把当地的警备部队改组成一支战斗部队。他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巡视德属东非全境,熟悉地理环境,并且跟各地警备队的指挥官和后备军官(德国殖民者)沟通,让他们了解他的指导原则与想法,并且鼓励他们加强战备。在开战前夕他的兵力包括了68名白种军官、60名白种士官、132名白种医官和行政人员、2名黑人军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askaris)。在武器方面则比较薄弱,只有67挺机关枪,31门过时的轻型野战炮,另外士兵配备的步枪是1871年型的旧式毛瑟步枪,子弹的装药还是会产生大量白烟的黑色火药。

    这段期间,除了在陆上对峙外,在水上也有对峙。德国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在开战前到达德属东非,开战后进行通商破坏战,掳获英国商船温彻斯特号,并击沈了英国巡洋舰Pegaus号和一艘巡逻舰。但是不久她的引擎故障,不得不藏在一个河口三角洲的水道中进行修复。这时英国海军部调集大量船舰仔细搜索德属东非海域,终于发现它的踪迹。由于英国海军没有那个三角洲的水文图,无法派大型舰只进去攻击它,于是派出舰队在外海进行封锁。德国海军部为了补给它和列托·佛贝克,特地派出一艘假冒丹麦船只的补给船,从德国本土万里迢迢运来补给。不幸的是德国海军密码被英国破译,英国海军戒备森严,哥尼斯堡号无法突围会合,补给船反而在近岸处被英国巡洋舰击毁。但是英国海军的本位主义在此显露无遗,德国补给船在被攻击后冲到岸边,沈在不到10公尺深的水里,大部份的结构体都还露出水面,英国巡洋舰就认为大功告成,得意洋洋地走了,没有把它彻底破坏。德国人马上进行打捞工作,虽然船体无法修复,她上面的大部份补给品,包括要运给列托·佛贝克的新式步枪和弹药、机枪、野战炮通通都被打捞起来,在清理后仍然功能如新,在日后让许多英国士兵对自己的海军恨得咬牙切齿。

    欧战爆发后,德国殖民地政府一直努力要保持非洲置身事外,尝试引用一个有关非洲和平的条约来保护殖民地。它们的理由有三:首先他们认为这个战争会在欧洲战场上解决,在非洲这种荒僻的地方实在不适合争战;其次,它们不希望让非洲土着看到白人间的战争,担心土着会了解到白人之间有矛盾,会趁机起事;其三,这四个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而德国殖民者人数不多,也只有土着的警备部队,担任相当于警察的任务,根本没有军事力量。无奈英、法等国想法不同,他们延续十九世纪对殖民地的争夺历史,认为这是将德国人赶出非洲的好时机。对英国人来说,这些德国殖民地虽然无力实际参与战争,它们却可以提供德国通商破坏舰和潜艇的补给以及和德国本土通讯的无线电台。因此英法两国就联合起来进攻这些德国殖民地。

    但是,在印度来的两个旅未到达前,当地的英军就先对德属东非展开攻势。包括东非步枪团在内约1,500人的部队向隆及多(Longido)前进,却被德国方面600人的部队击退,大大提升了德国方面的士气。

    英军的冒进

    1917年初,英军再度更换指挥官,然后花了整年的时间把德军逐出德属东非。列托·佛贝克率领部队进入葡属莫三比克,继续跟英军周旋到底。英国领导阶层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整个德属东非都已经落入英军手中了,为什么还不能把列托·佛贝克解决掉?为什么三不五时就传回消息说在某地又跟德国人交战,然后又没有下文?这时列托·佛贝克的部队其实只剩下几千人而已,但是这几千人都已经是在灌木丛中身经百战过来的部队,而且他们因为人数少、所需的补给品较少,在葡属莫三比克四处攻掠还能支撑下去;庞大的英国部队则又面临了补给的问题,根本跟不上飘忽不定的德国部队。

    到了1915年底,在英属东非方面的英军指挥官被撤换,改由南非出身的司玛特将军接任。他在1916年3月初就展开攻势,并且不顾雨季的问题,步步进逼,到了8月底就攻占了德属东非北部的中央铁路。在纸面上,这个是极大的胜利,因为不但这个地区是德属东非大多数人口集中的地区,跟欧战方面要打上几个月才能进占那么几码的情况相比,要好得太多了;但是在实际上并非如此。德国人方面,列托─贝佛克坚持他不决战的策略,只是有计划地逐步后撤,时机和地点合适的话就打个后卫伏击战,要不然就是把带不走的东西来个坚壁清野、一烧了事。英军多前进一步,他们的补给问题就更严重,不少部队都是在口粮减半的情形下辛苦挣扎的。口粮不足再加上天候不良,士兵纷纷病倒,许多部队的战力只剩下一成不到,自然无法完成司玛特设想的两路包抄,逼迫德军决战。这时比属刚果也派兵侵攻德属东非的西部,虽然两面受敌,德国人仍然保持极高的士气。

    在这次战役后,英军士气大大低落,也没有足够兵力再进行攻势,整个1915年双方形成对峙状态。但是德国人并没有闲着,他们常常派出班级的小部队渗透入英属东非,攻击防卫薄弱的乌干达铁路和桥梁;像在1915年7月,乌干达铁路在一个星期内就被炸断了5次(通常连火车一起报销)。这种小规模的渗透行动让英军防不胜防,单单调去防御铁路的兵力就达到了8,000人之多,相对地却更提高德军方面的士气。

    陆上对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