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无法逾越的屏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咬住了苏军的鼻子,还得要抵住苏军的拳头。经过长期战争的积累,苏军逐步摸索出一套行而有效的城市攻坚战术,勇敢老练的步兵和得心应手的近战武器,皮糙肉厚的重型坦克和火力凶猛的重型突击炮都堪称法宝。此次围攻汉堡,苏军尽遣主力,以步兵和两栖战车渡河之后,笨重而结实的IS-2、IS-3、IS-4型坦克很快借助浮桥驶抵桥头堡,而被老兵们称为“斯大林铁拳”的ISu-122和ISu-152重型突击炮亦从河畔向对岸目标实施直射,重磅高爆弹能够穿透浑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摧垮德军的防线工事。不过,战争是武器技术发展的天然催化剂,许多几近完美的武器都难逃落伍的命运,以第三帝国的“末日技术”结合美帝的工业产能,大量新型武器成为德军官兵对付苏联人的有效工具。一套总重28.6公斤的X-9型线导反坦克火箭,两名接受一周专门训练的德军步兵,就有机会干掉一辆耗费5万工时和四十多吨金属的苏军重型坦克,然后钻入废墟逃之夭夭。在苏联空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德军继续着独特的机动炮兵发展思路,各种轮式越野车成为反坦克或防空火箭武器的载具,它们身手敏捷、神出鬼没,虽然第一代制导武器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但低廉的成本和充裕的数量极大弥补了这种不足,使得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二战乃至三战时期大得多的代价。

    1951年4月7日,德国,汉堡。

    战前拥有百万人口的汉堡是一座不可折不扣的大都市,它安卧于森林和河流之间,既有郁郁葱葱的植被,又有纵横交错的水网,城区与城郊各处由上千座桥梁连接,地形十分复杂。进攻开始后,苏军轻车熟路地切断了汉堡城区与外界的陆上联系,并以空军和远程炮兵封锁德军的海上通道,而德国守军则主动放弃了阿尔斯特河东岸地区。在现代化的战争工具面前,一条普通的内陆河流已不能称之为“天堑”,利用各种架桥、渡河工具,苏军一夜之间即在阿尔斯特河西岸的城区建立了十多个桥头堡,但这些楔入德军防线的桥头堡非但没能撕破德军防守,反而成为苏军指挥官运筹帷幄的掣肘——为了抵御苏军的轮番轰炸和炮击,德国守军构筑了大量的坚固工事,从而在苏军的火力压制下保存了有生力量,并在苏军初步渡河后发动强有效的反击,将苏军多处桥头堡的部队逼入绝境。为了避免前线部队成建制损失带来的放大效应,苏军不断向这些桥头堡增派兵员,并在附近区域发动攻势以牵制德军反击。十年来,苏德军队已在各种战场展开不计其数的交锋,战术可以改变,但作战方式和习惯思维并不难捉摸,德军指挥官们显然预见到了苏军的应对策略,仅在汉堡的中心城区,德国守军就连续挫败了苏军的多次强击,将三千多名苏军官兵压制在内阿尔斯特湖(阿尔斯特河流经的宽阔水域被称为“湖”)西南部的小片城区内。为了制作这个精妙的“捕鼠笼子”,德军将美制155毫米和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置于地铁隧道内,通过隐蔽发射口对外射击,加上使用小型车辆搭载火箭炮的德军机动炮兵,不分昼夜地压制苏军部队并封锁河道。

    高手对决往往一招分胜负,但也有可能陷入鏖战。苏军战斗机利用火箭弹和机关炮击落了几架德军轰炸机,却没能扰乱德军轰炸机群的队形,自己这边也损失了好几架,它们只好在德军机群外围盘桓,伺机对那些得不到全向掩护的目标下手。往返几次下来,这些短腿战斗机便因为油料耗尽而被迫返航,但以此论胜负为时尚早,在辽阔的苏联领土上,多处航空基地已是灯火通明,战备值班人员迅速就位,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在这一方面,苏联军人与他们的德国对手一样值得尊敬。

    沉寂、安详的夜空中漂浮着大片大片的云,一轮明朗的圆月悬挂在云层上方,银色的光透过偶尔的缝隙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遥远的天际,一种非自然界的机械声音逐渐明显,拥有巨型机翼和四个大型发动机的金属飞行器让这世间的一切生物相形见拙,整个空气中都只有那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黑影在连绵起伏的云面上飞速移动,带过的强大气流在掀起了一道道云浪。不知不觉中,它们已经飞行了近千公里,眼看模糊的海岸线就在前方,忽然间,一群泛着银灰色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