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六十五章 兴兵伐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襄阳发兵极为快速,当魏、吴两国得到快马传报时,三路大军的先锋部队已分别抵达豫章。这多少让两国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他们都在边境集结重兵,不担心遭受突袭,可两国彼此间的联合部署却被打破,而重新协作布局又需要不短的时间。

    相反,北方形势复杂,并且魏国也强大得多,当楚国主要力量集中到南方时,北方面临着极大压力,中部的南阳等地更是如此。诸葛亮必须亲自奔赴并州坐镇,田丰和沮授也必须抽调一人去往雍州辅助,南阳也需要抽调高层前去辅助。

    魏国也为此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在黄河以东、以北的地区布下重兵,时刻准备应对危局。吴国则在汝南和豫章周边集结重兵,准备在楚国远征之后,从后方给予楚国重击,缓解魏国的压力。

    楚国在北方有玄武、北方和东方三个军团,再加上可以抽调的北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万,并且还有漫长的防守线,而魏国却倾尽力量,集结了五、六十万主力大军,兵分七路进军,对楚国造成的压力堪称巨大。

    最后一路则由骠骑大将军赵云为帅,入豫章,攻打南方庐陵,并接应黄权和吴班率交州军出击,两军合力清缴吴国南部,并协助高顺进军,作为随机应变的机动力量。

    从这一刻起,楚国控制的疆域往南直延伸至海岸,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人类的发展,跨越了近千年,以至于无数年后,大楚皇朝的太祖皇帝也被那些地域的人唤作圣皇帝,以示尊敬。

    “好,伐吴!”

    “主公,伐吴吧!现在伐吴是最好时机!”

    郭嘉坐镇豫章,担任总监军,负责三路大军的全盘谋划,庞统、徐庶等人随军作为军师。

    第三次北伐的失败,对楚国可谓是沉痛的教训,军中将领更是狠狠憋着一口气,他们在战争中一直占据着优势,可最后却不得不接受失败的苦果,这对于将领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平北将军甘宁、平东将军鞠义、征北将军黄忠在诸葛亮抵达并州前,就先后快马传报仍在凉州的车骑大将军张辽和征西将军魏延,希望白虎军团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边境,充实兵力。

    至于本来准备亲征的王旭则走不成了,因为吴国与魏国不同,吴国偏弱,论攻击力度远不如魏国,且南方边境地势对防守更为有利,若是按照预定计划北伐,那么楚国在南方的军事力量据险以守,问题不算太大。

    如此一来,楚国最高层可谓是走了一半,剩下的事务将变得繁重,更缺少决断者。

    公元二一八年夏,楚国再度集结大军,准备展开第四次北伐,目标是直接进军黄河以北。为了这个战略,玄武军团、北方军团、东方军团,边防军北军全部都做了长达几个月的充分准备。

    可是在王旭准备点将发兵的前一晚,左尚书令郭嘉突然连夜进宫面圣,只说了一句话。

    高顺在中路的突进可谓是缓慢,但却循序渐进,吴国受限于兵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接连有十余县被攻克,被迫一退再退。整个战场形势完全是靠太史慈、朱桓、董袭等良将苦苦支撑。

    一路由大将军高顺为帅,入豫章,攻打东南临川,避开吴国长江沿线的主力,绕道建安、会稽等郡,然后北进建业,作为灭吴主力,同时亦保护周智部的侧翼。

    征战半生的王旭也真正有大量功夫尽尽孝道,陪陪家中娇妻美妾,享受着多年奋斗的甜美果实。

    若是在南方,就算有百万大军,如果渡不了长江那也是白搭,几万人控制住重要的渡河通道,同样可以有抵抗的办法,史上的赤壁之战便是利用南方地势特殊,以少胜多的典型。

    周智东进的大军虽然面临吴国精兵强将阻截,难以存进,可却成功牵制了吴国大量兵力。吴国也是没办法,他们虽然知道楚军的目的,可若是松缓这一路,那么一旦被攻破,周智可以直接杀往建业。

    车骑大将军张辽得到书信,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若等到襄阳传令,那北方边境形势堪危,因而不顾将领没有调兵权的明文规定,果断与征西将军魏延率玄武军团东进驰援。

    当王旭得到消息时,张辽和魏延等人已经率前部抵达前线。

    同时,三人也将此事传报襄阳。

    只是随着楚国成型,分工明确,体系完备,有序运转,王旭和群臣倒是都轻松下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对于张辽和魏延擅自调兵的举动,他并没有明言其对与错,而是仿似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