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币制(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此一来,纸币的推广也就渐渐的推行了下去,开始初步建立起了纸币的货币信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使用或者接受这些纸币。

    人们习惯性的把新币留在手里面储存起来,把纸币尽快的花出去,这么一来就加速的纸币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时间一长,纸币的币值始终被强有力的支撑着,渐渐的纸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任,于孝天相信时间一长,只要保持住纸币的币值,迟早老百姓会渐渐的习惯于使用纸币,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属币。

    这个试验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于孝天甚至为了推行纸钞,把旧币兑换的时间延长了半年,让百姓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验证这些纸钞的货币价值。

    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在崇祯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各处经常泛滥的河道,在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修缮,而且由地方官府牵头,在农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北方农田之中,则大量的打井。

    甚至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原本让每家每户只出一个劳力,到筑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穷人家为了省下自家的口粮,居然把家里面用不上的劳力都赶到了工地上去干活,只为了工地上免费提供的两顿饭,可以吃饱,还能省下他们自家的口粮,可见得老百姓在这个时代,日子过的还是相当的饥苦的。

    特别是商家们,更是小心,他们多次试验,发现收取的纸钞确实可以拿到银行兑换出新币,渐渐的也就放心了下来,当然推行新币的时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有藏钱的习惯,拿到新币之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储藏了起来,使得大量新发行的新币,很快就沉淀在了民间,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这就造成了新币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于孝天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坚持一条,那就是确保这些币值不会出现问题,国有银行必须要有足额的银子储备,而不能擅自超发货币,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特别是发行的纸币的稳定性。

    而且为了以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在基础设施方面,他立国登基之后,开始大力兴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间的官道,因为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加之修路技术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况非常非常恶劣。

    但是大中朝在发行纸币之后,却始终坚持稳定纸币币值,官府也摆明态度,但凡缴纳税负的时候,以收取纸币为主,这使得老百姓才会彻底放心下来,既然这些纸钞官府认,那么久没有问题,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时候,给官府交税用就是了,所以对于纸钞的信誉问题,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从崇祯十二年底于孝天下令开海禁之后,中国沿海的海上贸易活动就开始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

    现在官府征发他们在农闲之时去修路,虽然他们要付出劳动,但是这段农闲的时间里,他们却可以在筑路工地上,免费吃饭,不用吃自家的粮食,这就为他们自家节省了一些粮食,这比起前朝时候,官府动辄征发劳役,还要他们自己出粮,已经让他们感到待遇相当不错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仅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两顿饱饭,也已经让他们很是满足了。

    最最关键的还是纸币推行之后,官方对于纸币的态度,以前大明发行的宝钞,因为贬值剧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后,却无法使用宝钞缴纳税负,连官府都不肯收的宝钞,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时期发行的宝钞,很快便变成了废纸。

    至于修路的资金,他下旨让户部想办法拨发,先从北方开始,采用他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资金不够,就挑选主要的官道进行修筑,然后随着以后财政状况越来越好之后,再开始修筑更多的官道。

    为此于孝天还着令工部,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机械,用来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开挖打井的方式。

    而且在公敌干活,吃的是实实在在的干饭,基本上可以管饱,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强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单单只奔着这口饱饭,也愿意去工地上干活。

    就在于孝天登基称帝的第三年开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时候,随着大中朝内地各地局势基本上完全平靖下来之后,于孝天下旨开始扩编海军,让这些年来始终都处于绝对配角的海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另外于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税负的时候,以后全部收取这种纸钞,暂时不收取那些金属新币,以此来强力发行这些纸币,建立起纸币的货币信用。

    虽然这么做老百姓赚不到钱,但是作为商业意识很差的普通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虽然闲着的时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两顿总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粮食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