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呕心沥血图变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比如管仲,除了会做宰相,擅长者众多,在当宰相前作过将军,射过齐桓公一箭。所著一篇《管子》共二十四卷,八十五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还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货币等均有论述,是先秦之集大成者。

    他们俩走得这么紧密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针对自己,轻则把自己架空,重则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从这次王之诰处理京城学堂一案就能看出来,他已然坏到了家,又把曾经一身正气的葛守礼拉下水,结果将可怕无比。

    只不过,这二人最后的境遇不好。商鞅后来被诬告谋反,死后还被遭受车裂之刑;王安石三起三落,最后一次被免宰相后,心灰意冷,所倡新法被全面推翻,其后一年便郁郁而终。而士大夫最讲求的就是善始善终,所以,他对此二人是欣赏但并不推崇。

    第一,少帝威望日隆,人心思定不假。但是,往往事情就是如此奇怪,在危难的时候,大家都很相对团结,一致对外,由少帝身体力行倡导的勤俭节约也得以顺利施行。可情况稍有好转,内外大臣们就迅速发生了变化。

    其实在他之前,有不少称为名相之辈,比如姜子牙、乐毅、诸葛亮,甚至萧何、霍光、房玄龄,个个都是鼎鼎大名,为何只尊崇管仲和周公,他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

    周公亦是如此,大权在握,捧周成王于膝上登基,却从未想过取而代之。当时武王生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藏其册于金匾,内容无人得知。后来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幼,其庶兄管叔、蔡叔图谋不轨,但忌惮周公,于是在列国间散布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图谋篡位。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周公为避祸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匾,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诛杀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归相位。

    再次,是二人除了成为一代名相,更有其他的多项才能。

    管仲虽出身悲苦,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他做出了评价。最为难得的是,后人以一代名相而非文人领袖尊称其为“管子”,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彻底平定辽东,抗倭取得大捷不假。但是,这段时间消耗了大量的国库存银,而且重建辽东防线,全力支援抗倭前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两。打仗拼的不光是军事,更多的是经济,说白了就是钱。现在的国库存银,已经不只是捉襟见肘,而是精干不剩了。

    张居正把手中的笔放下,用手使劲按了按两个太阳穴,又叹了一口气,轻轻闭上了眼睛。

    之所以尊崇这二人,首先是二人忠心不二。

    自从成为首辅之后,为了这个大明的明天,他张居正可谓呕心沥血,作为士大夫的翘首,他有着自己的理想,也有着自己那份傲骨,不敢说他是不是把自己当作“千古一相”,但是在内心中把自己视为管仲、周公的后任者,却是他不愿示人的内心独白。

    原来那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同不死之魂一样,又重新回到了每个人的血液里,先前那种团结对外的局面很难再看到,因为安逸情绪滋生而导致的奢侈浪费之风又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卷土重来。只有少帝还在不明就里的坚持,却没想到下面的人已经蠢蠢欲动了。

    这最后一条,正是张居正作为士大夫和儒学之士最希望达到的目标,虽然说诸葛亮也是博学多才,八卦阵、木牛流马,称为传奇,但因为是演义,多有夸大的成分,所以他并不羡慕,反而觉得还是管仲和周公更为实际,更为博采众长。

    不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看来,远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把这些繁华统统抹去,实际掩盖于其下的是愈发严重的危机。

    正是由于文王武王作为君主,而周公为周朝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学派奉周公、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子等先贤为陪祀。只是掌控欲极度强烈的唐玄宗李隆基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