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江山如画(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蔡国公有何异议?”赵诚问道,他早就注意到张柔这一身明亮的铠甲。

    他与王好古驻守故都中兴府,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参与任何阵仗,这次听说要南征宋国,便要争上一争。他话音刚落,在场的大多数人均表示同意。二张与宋平三人见“年轻人”们人多势众,便要拉铁穆与萧不离入伙,铁穆与萧不离二人不想跟着起哄,躲得远远的。

    “蔡国公说笑了,小侄只是觉得国公今天很精神。”严忠济笑着道。

    “哪里、哪里?蔡国公老当益壮,哪里老了?”严忠济附和道。

    以史天泽部加潼关军全部、陕西军一部及中兴府沈重等为中路军,兵力十万,自襄阳,顺汉水南下,直抵大江,寻机而动。史天泽为主帅。

    皇帝赵诚还未驾到,众人在寒暄了一番之后,就开始吹嘘了起来,夸耀着自己部下勇敢善战,唾沫横飞,吵吵闹闹。

    赵松略想了想,一边指着脚下的地图道:“分路进攻,大迂回大包抄。其一,自襄汉出兵直奔大江,截断川蜀后援,寻机南渡,或是顺江而下,直取建康,截断淮军退路。其二,自淮东推进,取滁、扬等州,吸引宋军兵力,令其不敢抽兵。其三,自川西、吐蕃入大理,或北攻重庆,或顺势而下,直捣宋国广南腹地。其四,则我水师出其不意,自临安登陆,即便是让宋主跑了,也是大功一件,攻心为上!”

    “太子,你看何人为帅?”赵诚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儿子,考验着他。

    齐国公张荣拍着严忠济的肩膀道:“别看我们老,我们要是领兵,你们拍马也来不及。”

    以罗志、卫慕加上安西军张士达和陕西军西壁辉的人马为西路军,广征诸族人马,组成二十万之联军,自青、川、吐蕃交界处,入大理,主要是征服大理及广南一带诸部族。罗志为总帅,卫慕为副总帅,张士达为行军元帅,西壁辉为右副帅,汪忠臣为前锋。

    张荣不由是颇为懊丧地说道:“当年汴梁一战,只可恨那时我军不习水战,让余玠全身而退,终让他一鸣惊人,遂成我军心腹大患。”

    太子赵松这些年,一直在山东,一边领着行山东中书省的衔,熟悉地方政务,但大半时间则花在训练水师上。花巨资打造的水师,不仅参考了宋国的战船设计,配备了罗盘、测深仪,花重金聘请了富有经验的海客,也包括大食人的航海经验,绘制了详细的海图,以旗号、灯火、鼓声为号,一支舰队包括帅船、战船、兵船、仓船、交通船数百艘,以至近千艘,只要不遇到恶劣天气,可持续出海一年之久,已经足以自夸,尤其是将火炮搬上了战船,战力更是惊人。

    王敬诚道:“大军南征,虽粮饷、箭矢充足,然需提早转运至指定地方,还需征召民壮、畜力。”

    沈重在一旁抱怨地说道:“要说功劳,沈某拍马也来不及几位国公。不过话说回来,这打仗与立功的机会,也得轮流转吧?”

    “儿臣不知父皇这次是要御驾亲征吗?”赵松问道。

    “看什么看?”张柔瞪着严忠济道,“没见过啊?”

    “我等遵令!”众将帅们齐声说道。

    太子今年已经二十四岁,这些年的历练,早已经脱胎换骨,海风与烈日让他的皮肤变成了健康的古铜色。人们从他身上已经看到了国家继承有人,连言行举止都与赵诚极为相似。

    “南征方略,臣无异议。”张柔躬身奏道,他在别人面前敢卖老资格,但在皇帝当面也不得不老老实实,“不过,臣以为此番南征,怕是陛下自崛起以来最大的一次大战,数路并进,需兵力不下五十万,其中又需征召各省人马,包括川蜀、青唐、回回、蒙古、吐蕃当地土著。诸部番号复杂,各路皆需有得力之人统帅。老臣虽年迈,然仍可一战,臣请陛下授臣虎符,为陛下南征。”

    “固若金汤!”郭侃利索地答道。

    赵诚这一次是真正的大手笔,举全国数十万之兵,多路攻宋,东西战线相隔万里,气魄惊人。尤其是西路军,将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深入蕃族区,道路极是艰难,但却阻止不了部下们的征程。这份征战天下的豪情,令赵诚深深陶醉。

    他的表情让张柔不太满意,张柔自我表扬地说道:“老夫虽老,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有铁王亲自护卫在侧,朕无忧也。”赵诚赞赏道。

    罗志道:“吐蕃人已经臣服,臣的军锋已经至尼泊尔,大理段氏仍不肯臣服,不过白蛮及青羌土司俱慑于我军威压,愿作我军先导,可堪驱使。只要陛下有令,我军可三月之内征服大理国。”

    新兴的帝国又一次掀起了刀光剑影,这或许是赵诚最期待的一战。

    萧不离与陈不弃的人马,连同亲卫军,则为中军,拱卫皇帝行营。

    太子赵松领着众将帅们列班参拜,赵诚人殿后健步如飞,来到殿中摆了摆手道:“不必施礼。”

    “齐国公、蔡国公,还有铁王,都是勇冠三军久习战阵之人,他们若是愿参战,父皇不如允可。但我军兵多将广,老帅们只要稳坐中军之中,在父皇帐下听令,参谋要津,让年轻人冲锋陷阵就是了。”赵松想了想道,“至于晋国公宋帅,身体不太好,儿臣以为不如筹措粮草,让儿郎们不虞饥饿之苦。倘若儿臣们勇猛不够,或者才智不足,再请老帅们亲自出马挂帅,阵前指教我等后进之人。”

    帝国最重要的将帅们云集于此,除了一些副帅们。这是自赵诚登基以来,帝国最有威望最有功劳的将帅们的一次大会聚。只不过,郭德海、郝和尚、王珍与田雄相继病逝,这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无妨!”赵诚摆了摆手道,“秋七月时,才是我朝大军南下之时。”

    赵诚在武将们面前,向来较为随意,他丢下自己的龙椅,走到平铺在地上的地图前,问道:“诸位都看了吧?”

    赵诚的目光转向了文官们,四位文官们虽是当朝重臣,当然也是赵诚的心腹,但在这个场合中却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近年很少过问军国大事的铁穆、张柔、张荣、宋平等人也一个不少。文官中,也只有王敬诚、高智耀、吴礼与度支司姚枢四人有资格参加,军事上的事情也少不了需要中书省与计省的配合。

    “朕不会靠前指挥。”赵诚道,“朕会在毫州设行营,主持协调东西战局。至于具体每仗如何打,还要看各路统帅自己的勇敢与审时度势。因为战线相隔遥远,很难及时通信,尤其是西南大理、广南一带,朕鞭长莫及。”

    正是蔡国公张柔。

    赵松是要让老将们以参谋的身份待在赵诚的身边,嘴上说得极谦虚,还给足了老将们面子。张柔等人撇了撇嘴,只得寄希望于皇帝。

    “谁说不是呢?”史天泽连忙道。

    “那余玠,朕当年亦曾见过,那时他不过是赵葵的一幕府,只是没想到他成了我军面前一个难啃的对手。”赵诚道,“四方馆可对此人有过研究,譬如生平爱好,上下同僚关系,与宋主的亲疏等等?”

    “沔、兴元、成都等地荒废,但宋将余玠移府至东川重庆,依山为垒,构筑工事,星罗棋布,在诸郡治所屯兵聚粮凭险而守,令我军无隙可乘。此人不除,我军难以破蜀。”卫慕道。正是因为余玠的存在,太子赵松方才将蜀地忽略掉。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